第二一一章 董扶遺言 法正歸心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董扶,你此言何意?莫非,你要慫恿主公將君郎公辛苦創下的基業,拱手送與他人不成?”

趙韙陰沉著臉,盯著站住來的那個人,目光之中,殺意凜然。

董扶,廣漢郡人,跟隨劉焉更在趙韙之前,當初也正是他,堅定了劉焉割據一方的決心。但董扶不好與人相爭,更對名利沒有太大興趣,因此雖深得劉焉信任,卻並不像趙韙一樣四處結黨,一向獨來獨往。但即便如此,也沒人敢小看他,而趙韙,更是深知他的能量,所以董扶剛站出來,他就神色大變,厲聲斥責。

董扶呵呵笑了一聲,也不去理會趙韙,而是定定地看著劉璋。

劉璋對於董扶,向來敬重,因此他的話雖然有些過分,但也正色回答道:“我雖然沒多大本事,但也絕不會讓九泉之下的父親死不瞑目!”

董扶這才滿意地點點頭道:“既然主公尚有進取之心,那麼我建議,與張魯結盟,共抗北軍!”

“什麼?”

劉璋滿臉不可思議地看著董扶,生恐自己是聽錯了一般又問道:“你的意思是,讓我與張魯握手言和,罷兵止鬥不說,還要出兵與他共同抵禦大將軍的兵馬?”

董扶篤定道:“沒錯,正是如此!”

劉璋冷笑一聲,神情堅定地搖頭道:“這絕無可能!我與張魯,有不共戴天之仇。讓我與他結盟,除非他能跪在我面前承認他母親是個無恥下賤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趙韙也在一旁譏諷道:“聽說你前些日子去了一趟鍵為郡,不會是瘴氣入體發了癔症吧?退一步講,即便主公屈尊和張魯結盟,張魯又豈敢答應?益州與漢中之間,爭鬥多年,仇深似海,又怎可能化干戈為玉帛?再退一步講,即便結盟了,你敢肯定漢中軍不會出賣我們嗎?腐儒之見,登不得大雅之堂。所以,你還是繼續去求你的仙,問你的道吧。”

董扶深深地看了趙韙一眼,又抬頭看了看劉璋,輕嘆了一口氣,拱拱手道:“今日之天下局勢,正如當年秦末之群雄逐鹿。主公若無鯨吞宇宙之志,便應學河南王申陽一般,早擇明主而侍。千萬莫要像西魏王魏豹一般首鼠兩端,降而復叛,最終落得個身死族滅的悲慘下場!”

“董扶,你大膽!”

劉璋霍然站起身來,冷森森地瞪著董扶,手按著劍柄,渾身都在劇烈地顫抖著。

董扶無所謂的笑了笑,一臉坦誠道:“這些話,我本不應該在此時說,但正如趙韙方才所言,我已身中瘴氣,時日無多,念及君郎公知遇之恩,所以不得不說。主公要殺我也好,貶我也罷,臣下都絕無怨言。只是,還望主公能夠未雨綢繆,為將來之危局早做準備。關中韓俊,荊州劉備,俱是虎狼之輩,對於川蜀沃土必然虎視眈眈,主公不可不防啊!”

“胡說!”

劉璋怒斥道:“大將軍仁義無雙,劉玄德更是我同宗兄弟,又豈會是你口中的虎狼之輩?身體有疾,那便快去請醫官問診,而休要在這裡胡言亂語!”

董扶聞言搖頭苦笑道:“韓俊叢幷州起家,這些年來,徵遼東,佔關中,吞河內,據幽州,一統河北,又怎稱得上是仁義無雙?至於劉玄德,除了他自己到處宣揚之外?又有誰能證明他是皇親帝軸?退一步講,即便他果真是漢室遺脈,那又如何?主公不見劉景升之下場麼?”

劉璋的臉色鉅變,神情也不由得慌張了起來。

董扶劇烈咳嗽了幾聲,艱難的繼續說道:“如有一天,幽並軍大兵壓境,劉玄德提出要引兵入川助主公禦敵的話,我勸主公嚴詞拒絕。”

“為何?”

劉璋終於還是被董扶說動了,他的膽略見識,都遠不如他的父親。而連劉焉都言聽計從的董扶,又豈能搞不定一個耳根子本來就軟的劉璋。

董扶的胸膛劇烈地起伏著,呼吸也越來越粗重,整個人看上去都無比的虛弱,強撐著回答道:“因為,投降韓俊,主公還可得善終。而若是被劉備鳩佔鵲巢的話,那麼主公死期不遠矣!”

說完這句話,董扶也彷彿耗盡了最後一絲元氣,“哇”地吐出了一大口烏黑的鮮血,兩腿一軟,緩緩倒在了地上,雙眼翻白,只有進的氣而再也沒有出得氣了。

劉璋傻呆呆地看著董扶的屍體,不忍地閉上了眼,揮揮手道:“抬下去吧,按公卿大臣之禮厚葬,命其子承襲他的爵位,好生撫卹。”

趙韙抿著嘴,神情複雜地點了點頭。他與董扶,雖然彼此看不慣,但卻是當年最早隨同劉焉南下的老人。如今劉焉,董扶,先後離世,又如何不讓他心生感慨?

“另外,和大將軍結盟之事,我還需好好考慮一番。諸位若是沒有要事,便先回去吧!”

劉璋意興闌珊地揮了揮手,神情看上去無比的落寞。

對於自己離開之後所發生的這一切,崔琰自然是不知情的。此時的他,正坐在館驛之中臨窗品酒,蜀中六月,雖然赤日如火,但也別有一番不同景緻,空中無風,雲面似鏡,溪流涓涓,竹海如浪,這一切都讓他這個北方人倍感新奇。

只不過,崔琰的愜意並沒有享受太久,館驛外就響起了匆匆的腳步聲。而崔琰,也絲毫沒有感覺到意外。

“蜀中小吏,法正法孝直見過季珪先生。”

前來拜訪的,是一個剛過弱冠的年輕人,眉清目秀,眼神中卻又隱藏著與年齡不相符的狡黠。

崔琰漫不經心的笑了笑,“劉益州曾言,我居於此處,任何人不得打擾。閣下此來,難道就不怕劉益州責罰麼?”

法正哈哈大笑出聲道:“砧板之魚,又有何可怕之處?大將軍假道伐虢之計,瞞得了高高在上在上的益州文武,卻瞞不過我這個低賤小吏!”

崔琰緩緩點了點頭,不動聲色道:“說下去。”

法正也不推辭,跪坐在崔琰對面自信道:“漢中與大將軍而言,得之自然最好,不得也無關緊要。但是巴蜀之地,我想大將軍是勢在必得的!”

崔琰心裡面驚濤駭浪,表面上卻是平靜無波,為法正倒了一盞韓俊賞賜的雨前龍井。雖然一言不發,但卻代表他已經預設了法正的話。

法正雙手接過茶來,放在鼻前聞了一下,忍不住讚歎道:“清香撲鼻而來,直讓人陶醉其中而不能自拔。世人皆言大將軍文武雙全,無一不精,如今看來,果真如此!”

崔琰笑了笑,伸手請法正品嚐。

法正卻將茶盞放下,“這盞茶,我還不能喝。”

崔琰好奇問道:“為何?”

法正回道:“因為,我還沒有這個資格。”

崔琰也不勉強,點頭道:“那我且問你,為何我主會對川蜀勢在必得?”

法正想也不想便立即答道:“因為大將軍胸懷天下之志,腹藏宇宙之氣,自然不會坐視江南之地偏安旁落。而從北及南,有長江天塹阻隔,南人駕船北人乘馬自古亦然,因此渡江作戰,風險極大。而若是叢巴蜀出兵,則有居高臨下之勢,順水東下,一日千里,江南傳檄可定矣!”

饒是崔琰見多識廣,這會兒也忍不住面露驚訝之色,蓋因為年紀輕輕的法正,卻有著與他年齡全部相符的成熟與睿智。

法正方才所說的這一切,若不是韓俊提點,便是他自己,也是無論如何都想不到的。

微閉著眼睛深吸了一口氣,崔琰只能感慨有些人天生就擁有和別人不一樣的眼光,羨慕不來。

緩緩叢懷中摸出了一封書函,崔琰遞給法正道:“孝直能有如此見識,也不枉我主在我臨行之前特意提及。”

“當真?”

剛才還鎮定自若侃侃而談的法正,立即就不淡定了。他是誰?一個無名無望的郡中小吏罷了。韓俊又是誰?那可是名滿天下,權傾朝野的大漢大將軍。兩個人之間的距離,就好像天地之間一樣遙遠。

所以,也就難怪法正會這般失態了。

崔琰看著如獲至寶一般捧著信函欣喜若狂的法正,無奈道:“這便是我家主公寫給你的信函,你拆開看過就知道真假了。”

法正深吸了一口氣,小心翼翼地拆開信函,然後逐字逐句地看了起來。

半晌之後,法正忽然收起了臉上的喜悅,面北而跪,雙手捧著信函,面色肅穆,鄭重其事的三跪九叩之後,沉聲道:“主公知遇之恩,正此生必定當牛做馬以為回報!”

崔琰不知道信中具體寫了些什麼,但看到法正這麼嚴肅的樣子,也不由得認真了起來,“我家主公素有識人之能,他能這般看好孝直,孝直也必有過人之處。方才一番推論,雖不全中,但也十有八九。所以,我此行能否成功,就要仰仗孝直幫忙了。”

法正拱手道:“這是自然,我既已奉主公為君,就一定會竭盡所能,哪怕肝腦塗地也在所不惜!”(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