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 市第三中學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不知為何,竟學起麻三的語氣,或許是他純樸的江湖做派給李文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市局“打拐辦”的同志都是些默默無聞的英雄,能得到市民的認可與尊重,這比領導的誇獎更讓人舒心!

警隊領導也不推遲:“既然小李如此盛情,那我們就不要客氣,不吃的話,那他又要加一個浪費國家糧食的罪名來嘍!”

民警同志們開懷大笑,桉件雖然不是他們偵破的,但是能看到孩子平安歸來,那比什麼都令人開心!

飽餐一頓,大家握手言別,警隊領導將他們送到樓下大門處,他拍著李文冬道:“說謝謝吧顯得我矯情,不說又憋的慌,你算是幫了我們一個大忙啊!”

說完他雙腿併攏嚴肅道:“李文冬同志,請允許我鄭重地向你表示感謝!”

“唰”一下給了一個標準的敬禮,李文冬急忙立正站好回敬了一個軍禮。

“為人民服務,莫敢居功!”

兩人相視一笑,留下聯繫方式便即道別,豆豆也懂事地跟警察叔叔說再見。

陳志勇問他是不是一起回縣裡,發生這樣的事,他們都沒心情去H市了。

剛才他小舅子也打電話過來安慰他們,女方家裡也表示理解,等過年的時候他再帶女朋友回家也是一樣。

回去是不可能回去的,把事幹完了明天再回去!

他說晚上還得陪護老鄉走不開,陳志勇一家千恩萬謝,叮囑他明天一定要帶上老婆去他家吃午飯。

……

Y市位於G省東北部,既是千古“道都”,又是新興的“銅都”。

薈萃了自中華民族誕生以來的道教文化,擁有眾多歷史名勝古蹟和人文景觀,是華東地區乃至全國重要的鐵路交通樞紐。

從市局過來,李文冬一路走走停停,晚飯吃的太飽權當散步消化。

飯店阿姨聽說是送到“打拐辦”,飯壓的那叫一個厚實!他又是從部隊出來的,早養成了吃飯必須光碗不剩一粒米飯的習慣。

然後就,吃撐了!

走著走著,回想起養殖場的各種兇險,他也後怕不已!

不時自言自語,如果、要是、萬一出現一個如果那該怎麼辦?他可是家裡的頂樑柱,上有五十老母,下有“遺腹子”……

“呸呸呸”,李文冬慌忙吐了幾口唾沫:“各路大神莫怪!小弟純屬酒後失言,做不得真!”

幾個過路的小年輕急忙左右避開加速離去。

他顧不得其他,仍在自我沉浸,不斷地自我強調:我是來賺錢的,不是拯救世界的!我是來賺錢的,不是拯救世界的!我是來……

就像海綿寶寶自我催眠那樣“我可以!”、“我是最棒的!”,強行灌輸特定理念!他右手握拳放在胸口,邊走邊念。

“神經病吧!”

“估計是遺傳!”

“有可能是炒股,哎!”

“快走快走,怕是要發作了!”

“哎,等等!”

“冬”,李文冬一時不察撞在電線杆上,立時頭昏眼花,他撫著額頭蹲在地上,聽著身旁傳來“哈哈”大笑之聲。

他沒有生氣,絲毫不覺諷刺,因為他自己都想笑出來。

“沒事吧,小夥子?”一位熱心大姐蹲了下來,扯開他的手道:“剛喊你呢怎麼不聽,哎幼,腫這麼大包!”

“沒事沒事,大姐您忙去吧!”

“唉?小夥子,真的是你呀?又見面了!”

他眯了眯眼仔細一打量,眼前這人身材微胖面容尚可,三十幾歲的年紀,在他看來仍是年輕少婦,因為他的心理年齡就是四十歲啊!

此人正是昨天吃早點碰到的那個“妙招”大姐,後來又在工銀再次“邂後”,對了,那個給硬幣的大姐好像也是她哎!

李文冬笑逐顏開:“大姐,能看到您真好!茫茫人海中能夠再次遇見,咱們真是緣分不淺吶!”

“又來,怕是磕的不輕啊!”

大姐沒了初時的尷尬,自來熟的介紹起自己,然後又將他攙扶起來。

原來大姐她名叫曹小雯,從名字來看,的確緣分不淺,和葉小麗共一個“小”字,和李文雯共一個“雯”字。

因為要著急去學校,她兒子曹俊與同學打架被叫家長,耽誤不得,說了幾句便進了Y市三中大門。

雄偉高聳的大門矗立眼前,上書“Y市第三中學”字樣,校門口兩個巨大的四盞型路燈交相輝映,有種莊嚴肅穆的巍峨壯觀景象!

原來不知不覺間竟到了三中門口,他露出了久違的安逸笑容,就像漂泊的心靈找到了停靠的港灣,舒適寧靜!

他在追憶少年時光!

李文冬,1977年生於J縣方橋鄉周家大隊李家村小組,身份證上為1976年生。

那個時代都這樣,拿著手寫的戶口本去辦身份證,就沒有對的上號的,要麼年紀變大或變小,要麼是名字寫錯的。

他記得有個女同學名字裡有個亻女字,也讀nv,土話讀nie第二聲。

辦理身份證的時候,因為電腦裡打不出來這個字,戶籍警直接用碳素筆寫好然後塑封。

在部隊的時候收到過她的來信,跟他吐槽過這個事,說拿著身份證坐火車,去大學報名,經常被懷疑是自制假身份證,讓她非常鬱悶。

許久沒有聯絡了,不知佳人是否依然還記得他。他是1993年參軍入伍,1996年離開部隊回到家鄉,第二年參加工作直至今日。

人對於生活和戰鬥過的地方往往懷有特殊的情感!

部隊服役三年對他來說是一段刻骨銘心的經歷,有來自五湖四海的戰友,也有各個軍團過往輪訓的高官。

大家為了一個共同的理想團聚在一起,一起疊內務一起訓練,一起唱軍歌一起吃大鍋飯。有歡聲笑語有驚險刺激,還有很多很多。

還有一段生活令他記憶猶新,便是這裡!

1990年中考,他的成績是方橋鄉第九名,他覺得那時候“第九”的含金量跟現在李秀蓮的“第一”比也不遑多讓。

因為那年會讀書的人太多了,彷佛天下英才齊聚一堂似的,全都生在了同一年。

那年Y市開展“教育大比拼”活動,三中沒法跟一中二中比,為了搶生源便把手伸到他們F市來了。

他非常“幸運”地被三中選中,不僅僅是因為學費全免、食宿全免的優惠政策,“強大”的師資團隊和“超高”的錄取率佔主要因素。

他考慮到母親一個農村婦女為了家庭艱難地付出,不想成為她的負擔、她的累贅,也不想像他父親那樣丟下整個家不聞不問!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