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回 平生好作帝王師(1)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蒲鮮萬奴原來是金國的節度使,負責對遼東的作戰。WWW.tsxsw.COM後來趁中原大亂,在遼東叛金自立,自稱遼東天王,建號大真國,改元天秦。東真國在蒙金之間叛服無常,一共存在了十九年時間。

一直到三年前,也就是金國敗亡的前一年。窩闊臺終於對這個在遼東反覆攪擾蒙古邊境的禍害忍無可忍,派遣長子貴由為總帥,發兵十萬直取遼東,擊破了蒲鮮萬奴的抵抗,將其殺死。

“左翼那是按赤負責的。”忽必烈又搖了搖頭:“從金國的中京往東,都是按赤征討的範圍,我們是守灶軍馬,沒有大汗的命令是不可能輕易出動的。”

草原上向來有按照方位部署戰區的傳統,通常以南為前,北為後,東為左,西為右,中為守灶軍馬。昔日木華黎以左手萬戶之職,代理大汗對中原征伐,被封為國王。其實其攻略的範圍,大致也在左手軍的職責範圍內。

今日的左手軍萬戶是按赤,在遼東以西皆由他負責經略,沒有窩闊臺的命令,忽必烈不可能得到他的支援。

“向南更加不可能。曲出、闊端和口溫不花已經是既定的南征總帥,下一次征伐也還是得靠他們。”忽必烈嘆道:“出征的路子是走不通了,先生還有什麼辦法保我平安呢?”

“這是上策,如其不行。則還有中策可用。”宋義長說道:“大王目前以大兵居於漠北。就在大汗的身邊。大汗雖然號稱有怯薛萬人,但除了這一萬精銳之外,其他都是大王的部屬。這固然是危險之地,但是也證明大汗對大王足夠放心。大王要做的就是等。”

“等?”

“正是一個等字。等待時局變化,等待良機。”

“那不免太過消極。”

“我說的等,並不是坐以待斃。我們可以幹很多事情,比如趁著等待的時機在大汗身邊廣佈眼線,趁著等待聯絡察合臺系和術赤系的諸王們,還可以趁等待的時候慢慢削弱窩闊臺系的力量......”

“但我只怕等不到局面有變,大汗和他的兒子們就要對我們兄弟下手。”忽必烈擰著眉毛說道。“時間未必在我們一邊。”

“萬不得已的時候,就只有下策可用。”宋義長將聲音壓得更低,可是這個時候的忽必烈已經是全神貫注的聽著他說的每一個字,他說的話清清楚楚的聽入了耳中。

“選一萬敢死之士,以生死相結,萬一不測之時,先佯稱怯薛叛變,將貼身萬戶擒拿,然後一舉攻入幹兒朵.......”他將右手往下一劈,說道:“效冒頓單于故事就是了。”

當年冒頓單于還是老單于的長子的時候,他的父親頭曼單于並不把他當做唯一的繼承人,而是鍾情於另一名鍾愛閼氏所生的兒子。冒頓表面上並沒有表現出隊父親偏心的不滿,只是默默的訓練自己本部的將士。他選擇了一種飛行中能發出刺耳響聲的鳴鏑作為指揮工具,強調鳴鏑指處就是目標。眾人必須一齊朝著目標開弓放箭。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冒頓首先用鳴鏑射向自己的愛馬,眾人大驚失色,冒頓立即下令將不敢開弓的士兵斬首,眾人只得開弓將冒頓的愛馬射死。過了不久,冒頓又突然將鳴鏑射向自己的愛妻,這回更多的士兵不敢舉弓了,冒頓毫不猶豫的下令凡是不敢發箭的士兵,統統立刻斬殺。眾人驚懼交並之中,又開弓射死了冒頓的閼氏。自此冒頓號令如山,鳴鏑過處,即使是刀山火海也阻擋不了他部下鐵騎的前進。終於有一天,冒頓趁著父親頭曼單于出行狩獵的機會,將鳴鏑射向了自己的父親、匈奴的最高首領,冒頓的部下萬箭齊發,當場就把頭曼單于射成了一隻刺蝟。從此冒頓奪取了單于之位,盡殺頭曼單于寵愛的閼氏和兒子,成為了草原的主人。

蒙古人自比為匈奴的後代,但是草原上並沒有文字將歷史流傳下來。所以忽必烈對匈奴的這一段公案其實並不知曉,郝經只有用蒙古話將漢史中的記載慢慢的講給忽必烈聽。

忽必烈聽得興起,問道:“後來那冒頓單于治理草原,治理的怎樣?”

郝經說道:“冒頓單于也是草原上了不起的豪傑,他初掌匈奴部的時候,匈奴並不比成吉思汗剛剛成為乞顏部首領時強大多少。那時候匈奴國東有東胡國強盛,有精兵二十萬,西有大月氏國驍勇,有精兵一十五萬,冒頓手中只有不到十萬精兵。”

“東胡王自持兵精糧足,並不把冒頓單于放在眼裡。單于剛剛繼位的時候,他就派人向單于索要他最珍愛的寶馬。眾人不樂,認為戰馬是戰士的夥伴,怎能輕易送人?冒頓單于說道,我正要和東胡王和平相處,怎麼會愛惜一匹馬?當即就準允了此事。”

“這不對。”忽必烈說道:“好男兒愛惜戰馬更勝過自己的身體,冒頓怎的如此軟弱,面對敵人的要挾,如此恭恭敬敬的服從,他不是草原的雄鷹,頂多是只兇狠的鷂子罷了。”

郝經說道:“大王不要著急,故事還沒有完,第二年東胡王更覺得冒頓單于軟弱可欺了,於是又派人來索取冒頓單于最寵愛的一名閼氏。匈奴諸將當場譁然,難道草原的雄主,連自己心愛的女人都保不住,要送給他人侮辱?當即有人聲稱要盡起大軍,和東胡王決一死戰。冒頓當即將那名將軍斬首了,說道:我真心想和東胡王和平相處,又怎麼會因為一個女子跟大王交惡?於是又將閼氏送給了東胡王。”

忽必烈沉思著說道:“說是愛馬還情有可原,連心愛的女人都送給敵人,此人隱忍至此,必然大有圖謀。”

郝經笑道:“大王說的一點也不錯,第三年上,東胡王名馬美人都有了,再也沒有什麼要求。只是匈奴和東胡間有千里的蠻荒草原,沒有部民居住,於是東胡王派人通知冒頓單于,想將這些土地劃到自己屬下,安排一些草場不夠的部落進駐進去。”

忽必烈隨口說道:“那冒頓連名馬和女人都捨得,千里荒地有什麼捨不得的?一定應承了。”

郝經突然抬高了聲調說道:“大王想的差了!冒頓聽了使者說的話之後,勃然大怒,說道:土地是國家的根本,怎麼能輕易與人!立馬將使者推出斬首,然後大集眾將,盡起匈奴全軍朝著東胡王的駐地掩殺過去。東胡王以為這一點小事冒頓單于不敢不從,對匈奴全無戒備,被匈奴軍一舉搗破了營地,本人當場被殺。冒頓送去的名馬美人物歸原主之外,連東胡的精兵和百姓、土地,也都全歸了冒頓單于了。”

忽必烈擊節讚歎道:“好深沉的計謀,好明快的決斷!的確是草原豪傑的作風,那東胡王也太過糊塗,對方雖然示弱,畢竟手中有十萬兵在,若我是東胡王,當在邊境險要之地埋伏下一萬兵馬,派遣一名心思細密的宿將鎮守,然後用駱駝巡邏隊日夜不停的巡查匈奴的方向,這些動用不了多少東胡的資源,卻能夠將匈奴的威脅斷絕在無形中。”

郝經說道:“就算在蒙古健兒中,大王也是不世出的蓋世英才,那自大的東胡王如何能和大王相比?咱們說回那冒頓單于。冒頓單于一戰而並東胡部眾,心中自然得意。可當他放鬆了警惕的時候,他忘記了,在西面還有一個強大的對手在虎視著他。冒頓吞併東胡的第三年,東胡部眾發生叛變,冒頓不虞西面有大敵,冒險派出了大部分兵馬前往東邊進行鎮壓。結果大月氏國趁機以十萬大軍東侵匈奴,將手中兵力不足的冒頓打的大敗,連他自己的宮帳和大蠹也都被大月氏的兵馬搶了去。冒頓只帶著幾個親信隨從狼狽逃往東邊。”

忽必烈點了點頭:“一個人在勝利的時刻,就是他最麻痺的時刻。狐狸抓住了洞穴裡的兔子,自以為已經得計,卻沒想到好獵手的弓箭正在對準著它。在獲得勝利的歡呼之外,要記得留著一隻眼睛看著別的敵人。”

郝經讚許的微笑著,又繼續往下說:“冒頓逃到東邊的時候,端的是狼狽萬狀,他對長生天發誓必報此仇!當下對僅存的幾名部下講到,一定要親手抓住大月氏王,將他的頭砍下來,用頭蓋骨做成酒碗,報今日之恥。那時候人人都顧著逃命,怎麼會把單于的話當真,只以為他是隨意發洩罷了。”

“冒頓在東邊找到了自己的軍隊之後,隨即整頓軍隊向西邊反攻。這時候大月氏卻出了岔子,他的大王和副王不和,副王徑自帶走了一部分人馬。於是兩軍在匈奴故地的鄂嫩河邊大戰了三天三夜。在戰鬥最關鍵的時刻,冒頓抽出一支鳴鏑朝著大月氏王射了過去,他的部下如同一股洪流般衝向大月氏王,大月氏王看見敵人來勢兇猛,不由自主的害怕起來,轉身策馬逃出了戰場。大月氏軍於是大敗,兵馬四處逃散。大月氏王逃到半路上被親兵所殺,腦袋被送給了冒頓單于。單于果然實踐了他的誓言,將大月氏王的頭蓋骨做成了酒碗,報了當年被偷襲的恥辱。”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