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第26章 現在是崇禎七年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看到兒子摔倒在地上,孫李氏驚叫一聲,慌忙將孫元從地上扶起來,不住地伸手在他身上摸著:“你沒事吧,可傷著哪裡了?”

孫元將母親急成那樣,一笑著猛地從地上跳起來,然後誇張地活動著四肢:“娘,你兒子身體好著呢,又不是瓷器做的,怎麼可能一摔就壞?你看你看,我這身子最近可強壯了不少。”

說著話,又做了個肌肉男亮相時的動作,向母親展示自己的肱二頭肌。

這一亮不要緊,他自己反嚇了一跳。在原來,他的兩條胳膊根本就沒有任何起伏,從肩到手腕,就如同一根燒火棍。可現在一用力,卻墳起一小塊,雖然不是很大,卻也有些飽滿了。

母親這才松了一口氣,笑道:“別鬧了,跟個猴子似的。你一個讀書人,成天耍刀弄槍做什麼。你看衙門裡的大人們,誰不是挺一個大肚腩,細胳膊細腿的,那才叫氣派呢!只有做粗活的苦力,才一身難看的腱子肉。”

“這也叫氣派,古人都什麼品味啊?”孫元聽得瞠目結舌。

不過,轉念一想,這個時代好象是有這樣的審美取向。女人以弱不禁風、三寸金蓮、鴿子乳為美。至於男人,據魯迅的一本書上說,明清的時候,男人尤其是讀書人,大多生著蜂肩,好象不如此就不算是個有教養有身份的儒雅書生。

孫元:“娘,我有不是讀書人,練出一個好身子,總歸是件好事。”

“你不參加考試了?”孫李氏一呆,禁不住問。

“不參加了。”孫元道:“實話講,這次能夠過縣試一關,那是周知縣對兒子青眼有加。其實,自家是什麼水平我最清楚不過,就算再讀上十年書,也得了不功名。所以,這個念頭,兒子卻是斷了的。”

“這樣啊,不讀書也好,反正咱們家也窮,又是外來戶,供不起你讀書的。”母親眼神一陣黯淡。

“好了好了,娘你也別難過,兒子就不是讀書的料。再說了,世界上也不止讀書這條路可走。”穿越到明朝已經一個多月了,在這一個多月之中,孫元同母親朝夕相處,內心中早已經接受了這一世的母親。見母親心情不好,忍不住一把將她抱住,笑問:“娘,你剛才跑回家來,看你的神情好象很高興的樣子,可有什麼喜事。”

被兒子摟住,孫李氏連聲叫道:“元兒,看你一身又是汗水又是泥的,快放開娘,別弄髒了娘身上的衣裳。”

“呵呵。”孫元笑了幾聲,這才將母親放開。

“看你,身上實在是太髒了。”孫李氏滿面都是慈祥,擰了一張看不出本來顏色的抹布面巾,愛憐地擦著孫元背上的汗水。

一邊擦一邊道:“娘今天的心情是不錯。”

“哦,娘你快說來聽聽。”

孫李氏:“事情是這樣的,咱們家不是要完二兩銀子的秋糧嗎。你上次從你姐夫那裡借了二兩銀子,最近一段時間又花去了一些,靠著賣席子,總算是湊夠了。不過,背上這麼一大筆債,要想還,估計還得一年。不過,這次可好,據村裡人說,這次官府派下來的秋糧不收銀子,只要穀子。今年年景好,是個豐年。新谷比起往年卻要便宜三成,咱們若是去買穀子完稅,卻要節約六錢銀子。”

說到這裡,孫元母親眼睛裡閃爍中喜悅的光芒,念了一聲阿彌陀佛,道:“元兒,依娘看來,這個周縣尊大老爺可是個大大的清官啊!”

“不收銀子,只要新谷?”孫元不覺心中疑惑。

實際上,明朝開國初年百姓田賦基本都是徵實。也就是說,你如果是種麥子的,夏收的時候,需按照比例交納一定數量的麥子做為皇糧國稅,如果是種水稻的,則在秋收之後繳納新谷,如果是是獵戶,那麼就交毛皮,稱之為本色。

可交納實物,轉運去中央,路上消耗、腳伕的支出都是一大筆開銷。通常是,十成糧食,等運到京城,路上就得耗去六七成,真正充入國庫的根本就沒有多少。

大約是看到這其中的弊端,萬曆朝時,內閣首輔張居正索性將所有的田賦和勞役都摺合成現銀,不按實物徵課,省卻了輸送儲存之費,稱之為折色。

國家一旦需要物資了,直接花錢在市場上購買。

此法,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一條鞭法》。

也因為有了張居正的隆萬大改革,和一條鞭法的實施,明朝終於暫時擺脫了國庫空虛的窘境,將國運有延續了幾十年。

這次揚州府竟然不收白銀,只徵黃谷,孫元怎麼看都覺得希奇。

“對,不要銀子了。”孫李氏笑著又道:“對了,我已經同村頭的冒老三家說好,等秋糧曬乾之後,就從他家手頭買些穀子交到官倉裡去,有一千多兩千斤。娘年紀有些大,想問問你身體可曾好些。如果實在不行,娘就一個人用車送去……”

話還沒有說完,孫元就笑道:“娘你放心好了,我一個人去就行。”

“你……成嗎?”無錯小說網不跳字。

“怎麼不可以,你看看我身上剛練出來的腱子肉。”孫元又開始誇張地炫耀起身上剛長出來的肌肉,將母親痘得笑個不停。

笑了半天,孫李氏才擦了擦眼睛停下來,面上帶著一絲擔憂:“元兒,這次秋糧咱們這一裡由冒成負責徵收。你上次得罪了他,須防備他藉機尋你的麻煩。”

“冒成,小人爾,不用怕他。”孫元淡淡一笑,安慰母親道:“怎麼說兒子也算是在周知縣那裡說得上話的人,冒成還不敢亂來。當然,一些小的齷齪還是免不了的。”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孫李氏忙道:“元兒,如果這樣就好。若是那冒成真要尋你一些小齷齪,你可得忍。再不可如上次那樣衝動。”

“娘你放心好了,兒子省得。”

地裡的新谷都已經收上來了,不愧是江南富庶地區,泉水凼的收成極好。村中但凡有空地,都無一不被開闢成曬場,就連孫元家的院子也借給了村頭的冒老三家使用。

等到秋糧曬乾還得等上幾天,這幾日見天都是大太陽,不過,吹來的風中卻夾帶著一股寒氣,看樣子,今年的冬天應該來得極早。

孫元依舊不停地打熬筋骨,卻不敢再像以前那樣赤裸裸著上身了,如果因此被弄出感冒那就麻煩了。

這幾日,他心中也是疑惑官府為什麼開始實徵一事。要知道,《一條鞭法》實行了快六十年了,靠著這條稅法,朝廷得了極大實惠。如果該徵實物,豈不平白減少了許多財政收入?

實徵也不是沒有,據孫元從後世史料中得知,明朝中後期,稻穀徵收實物的地區非常少,也僅限於蘇州少數幾個出產上好大米的縣份,那可是做為貢品給皇家食用的。

而泉水凼這裡出產的稻米,這在後世吃慣了六塊錢一斤的泰國香米的小老闆孫元看來,基本上等同於飼料。

這樣的米自然是沒有作貢品資格的。

想了幾天,孫元突然想明白了,猛地一拍額頭:“我卻是忘記了,現在是崇禎七年,漕運斷絕已經半年,北方已是一片糜爛,京城物資匱乏,就算得了錢,也得來南方購買,還不如直接讓江南幾省解糧入京。

崇禎五年對於大明朝來說,按照後世的說法,那是相當的悲催。

首先是內亂,對於農民軍的征剿不但沒有看到任何效果,仗反越打越大。如今,山陝各地的農民軍已經將戰火燒到河南這種明王朝統治的核心區域,十三家、七十二營農民軍齊聚河南,將中原腹心之地打成一片白地。

到崇禎八年的時候,張獻忠和高迎翔所率領的一支軍隊更是出河南,佔領明朝中都鳳陽,放火燒了朱元璋父母的皇陵和龍興寺,打出古元真龍皇帝的旗號,徹底同朝廷撕破了臉。

鳳陽之變,朝野大震,從此之後,沒有人再敢輕視這支農民軍隊。鳳陽之變也標準著明朝的內亂已經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無論是剿是撫,兩種手段都宣告徹底的失敗。

其次是後金於崇禎七年的五月出人意料地繞過山海關,借道蒙古入寇京城。

後金軍隊在河北、京師、山東縱橫馳騁兩月,基本沒有遇到任何一個象樣的對手。實際上,這個時候的明朝已經無兵可用,只能固守城池眼睜睜地看著敵人在城外燒殺搶掠。

也因為有過這一次輕鬆愉快的武裝大遊行,後金領導者皇太極看破了明朝虛弱的本質。北歸之後,於崇禎九年四月,受寬溫仁皇帝之號,正式稱帝建國。

可以說,崇禎七年對明朝來說是一個從衰弱滑下亡國滅種深淵的分水嶺。

正因為北京、河北、河南、山東北面已經被打成一片北地,朝廷繼續物資補充,這才在江南地區徵收一定數量的實物,用來補充國用。

一想到國事糜爛成現在這個樣子,孫元心中突然有些沉重起來。

忍不住嘆息一聲,搖了搖頭。

不過這些國家大事同目前的自己還牽扯不上任何關係,肉食者謀之,眼前的自己卻需養好身子,確實地做些事情,改變這毫無前途的人生,改善家人的生活。

只有做到這一步,才能談得上其他。

...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衣山盡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