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打造金州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金州和鎮江之主,兩地治下六十萬民。

二十一歲的唐清安很年輕,但是沒有人敢在他面前妄言,哪怕史鼐和他的信裡,也十分的客氣。

張友士先把症狀說了一通,和秦氏的病情一模一樣,喜的金釧兒和晴雯皆稱先生說的如神。

“此病其實並無多厲害,可怕於慣會偽裝,因此尋常人都會誤診,索性我來的早,此病還未耽擱,尚有七分可治。”

“可是夫人還有月餘即將臨盆,就怕……”

周氏一臉的擔憂。

“無礙,此病只要對症下藥,去的也快,唯一有一點可慮。”

“先生請直言,需要什麼儘管開口,不管多麼麻煩的藥材,我定然能辦到。”

唐清安認真說道。

聞言,張友士笑道。

“並不是這,而是我看夫人面相,是個心性高強聰明不過的人,聰明忒過,則不如意事常有,不如意事常有,則思慮太過。此病是憂慮傷脾,肝木忒旺……”

“我開個方子,且夫人以養心為輔,雙管齊下可無礙。”

周吉請了張友士去外面開藥方,筆墨早已備好,才寫完後,周吉立刻讓人去備藥。

“從來大夫不像這位先生說的這麼痛快,想必用的藥也不錯。”

聽到周氏的話,唐清安點點頭。

既然敢在他面前說有七分可治,那就是有十足的把握了,少一成都不敢如此說。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你也聽到了,不知道你平時胡思亂想些什麼,我又不拘著你的性子,真是自己把自己悶出病來。”

秦可卿聽到夫君的埋怨,雖然渾身無力,卻內心甜蜜,還是忍不住說道。

“我平日裡又不管什麼事,哪裡有什麼心思。”

“哼。”

唐清安不願和秦氏爭辯,哼了一聲,又上前摸了摸她的額頭,緊了緊她的絲被。

“不把身子養好,再多的心思不也是白用了。”

一句話道穿了秦可卿,秦可卿閉上眼。

人是會隨著環境而變的,誰都會如此。

林黛玉從傲嬌的小女孩,變成多愁善感,學會察言觀色的少女,同樣秦可卿也再變。

唐清安輕嘆一口氣。

清官難斷家務事,因為家務事真的理不清。

三弟信中說賈府的三小姐,隨王夫人經常走動京城世家,為大哥積攢了好多人情。

賈府又動用了多少關係,為大哥擋住了京城這兩年裡漸多的風聲風語。

“等你病好了,再平安的生下個大胖小子,我也不管你,你也別鬧得太過分。”

秦可卿睜開眼,唐清安點點頭,遂轉身走了出去。

他知道神武將軍的公子馮紫英也來了金州,原先他是著急的忘記了這茬,如今想了起來。

馮紫英和自己並無交情,為何這般為自己的事情上心,一路千里來金州,這份人情可不小。

神武將軍……是太上皇的人。

日後馮家比賈府還慘。

“馮公子辛苦了。”

唐清安請了馮紫英去了大廳,認真的感謝馮紫英,不管他的來意如何,到底這回幫了他的大忙。

馮紫英笑道。

“也是機緣巧合,正好我先生來京,順手之舉,不值當將軍如此客氣。”

“神武將軍最近可好?”

“家父都好,多謝將軍掛念,我回去後會向父親轉告將軍對他的問候。”馮紫英起身回道。

唐清安罷了擺手,示意他坐下說話。

“前番金州之戰,雖然打退了蠻族大軍,也傷亡不少,我準備向朝廷上疏,請一些得力人才來金州。”

在以往,各家子弟的去處不少,最好的一處就是王子騰處,不但容易立功,且沒有多大的危險。

至於遼東,並沒有人願意來。

現在金州不同以往了。

以前都是順風仗,如今實打實的打退了老奴,在別人的眼中,才算是徹底站穩了腳跟。

金州,也是一個去處了。

雖然比陝西山西要危險不少,但是立功升職又快了許多,至於同樣是遼東的錦州史鼐和北鎮李達祖處,則沒人願意去。

唐清安以前是樂意這些家族的子弟不來的,更利於他施展拳腳。

如今又不同。

出海至今將近兩年,金州軍由他一手建立,軍中大小將領,絕大多數都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

前番不用他出面,一封調令就能令趙緱用乖乖的回金州,可見威信已經無人能及。

現在的金州更缺少人才。

像馮紫英這種,從小學習家傳本事,練就一身本領,只要在軍中打磨一番,很快就能獨當一面。

更重要的是,這能獲得世家更多的支援,而且也是對朝廷的一個交代。

金州軍裡不只是唐清安的人了,還有其餘世家的子弟。

不過這些人他只會安置在金州,而鎮江堡則不會,至少三年內不會。

“我聽聞你從小磨練武藝,可見也是有報效沙場的志向,願意來我金州投效嗎?”

馮紫英起身抱拳。

“願為將軍提刀牽馬,萬死不辭。”

“此事先不急,你回去和馮老將軍溝通一番,等我的奏疏發往朝廷,如此才妥當。”

唐清安送走了馮紫英,留下了張友士,請他等夫人臨盆之後再回京城,他會有重謝。

張友士如此只能乖乖留在金州,但憑將軍驅使,馮紫英也寬慰了先生,他回京城後,也會為世兄之事奔走。

果不其然,才半月餘,秦可卿臉色就有了紅潤,且有了胃口進食,唐清安這才徹底放心了。

開始把精力放在金州事務上,前番大戰,犧牲將領不少,不光要善後,還要照功提拔功士。

還有新金。

徐壽福守新金殉城,老奴攻打金州失利,退的也乾脆,連新金也不要了。

此地留人多了物資難以遠轉,留少了不足以抗拒金州軍,老奴索性直接棄掉。

可見老奴也是懂存人失地,存地失人的道理。

這一回不需要像上回一般大動干戈,因為他的威信不需要這些表面的形式了。

“調,賀寬為新金守將。”

“升,王恩義為新金副將。”

“調,陳銳為金州副將。”

“升,趙勝為金州千總。”

“升,廖榮克為金州千總。”

“調,王玉功為黑山二十裡堡守備。”

“升,湯平為親衛哨官。”

“升,李道信為親衛哨官。”

“升,萬三為親衛哨官”

“調,李成才為黃骨島堡守備。”

“調,趙赫為莊河守備。”

“調,周德興為東溝守備。”

……

隨著一長串的調令下來,金州軍,包括鎮江軍都開始了大變動。

不光如此,唐清安把從金州往鎮江,整個長白山脈以東,分成了十處。

遼左太大了,人口卻不足。

長白山脈以西的平原,才是人口和城鎮主要的聚集的地區,而長白山脈以東,還沒有開發出來。

連衛所都沒有多少,如今唐清安準備在這一帶大力屯田,後世這一帶田畝可不少。

這一帶如果開發好,可以抵得上四分之一的遼左西部。

“升,戴國偉為十井分巡道道官。”

“升,陳恆為長山分巡道道官。”

“升,鄭國良為北井分巡道道官。”

“升,王昊為濱海分巡道道官。”

“升,張達基為西窪分巡道道官。”

“升,汪海龍為東窪分巡道道官。”

“升,姚國普為小旬分巡道道官。”

“升,錢英科為大旬分巡道道官。

“升,張吉甫為菩薩廟分巡道道官。”

“升,鄭雒為英那河分巡道道官。”

很多地方都沒有正式的官名,因此唐清安根據俗稱而任命。

至於設立分巡道需要山東布政司的任命,唐清安並不以為意,先且這麼用著,慢慢再和山東布政司磨吧。

自己可送了不少好處給蘇觀,他如今是山東布政司右布政使,想必也不會太為難自己。

反正金州目前的糧資,除了兵餉其餘皆無,左右還不是需要他花錢養著。

“馮兄,顧兄,金州兵備道僉事,旅順兵備道僉事,二位可有推薦?”唐清安在名冊上花了圈,放下筆笑道。

金州鎮江,如今遼民六十萬,需要統籌的官員,而朝廷並無制度,所以馮勝之,顧應時,如今有品無官。

雖然如此,兩人的權利卻更大了。

一個負責金州全境的民事,一個負責鎮江全境的民事。

李成賢,王宣,方士珍等人則安靜的坐在一旁,他們一樣如此,根據將軍的安排,他們會負責兩地的糧事,工事等。

金州現在缺人才,同時也有了不少的人才。

這一回,舉人秀才不往內地跑了,眼巴巴的看著總兵府,希望能得個一官半職。

畢竟謝友成,馮勝之,顧應時這些舉人的前車之鑑就在眼前,舉人能成為從五品的文官,放在關內想都不要想。

哪怕現在只是將軍私自任命,不過那幾個前輩先前不也是如此,先把事情做起來,等水到渠成還怕跑了不成。

“將軍做主即是,此兩地非同小可,我等不敢擅專。”

唐清安點點頭。

“那就朱文和顧道初吧。”

這兩人也都是遼左的生員,在總兵府做書吏,才幹驚豔任勞任怨,早就被唐清安看在眼裡。

又是總兵府出身,他十分的信任。

至於烏忠,烏順兩位堂兄,還需要磨練一番,缺了幾分的火候。

“這一地千里,我希望能到明年播種之前,能開墾出三十萬畝良田,這就是明面上的功夫了,誰做得好一目瞭然。”

唐清安笑道。

“將軍還會擴軍嗎?”

馮勝之關心的問道。

“馮兄有和高見?”

“將軍說未來幾年蠻族都無力進攻金州,既然如此,我希望不要再擴軍了。”

唐清安點點頭。

不管他是報八萬也好,報十萬也好,這幾個月來,登州只給了四萬兵的兵餉。

而前番的撫卹至今沒有下文。

也就是說,超過四萬兵的兵餉,需要金州自給自足。

這對目前的金州來說,是一個負擔,畢竟鎮江堡現在成了一個無底洞。

原先海州暗置在大小長山島的積累,肉眼可見的跌下去,支撐不了許久了。

除非放棄養遼民。

唐清安笑了笑。

“兩年裡我不會擴軍,第三年則計劃擴軍至八萬,諸位朝這個方向努力吧。”

眾人起身。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