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開眼看世第一人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孫越陵並沒有走,而是跟著他們二人來到後堂的房間內。這是一座普通的中式風格房間,但孫越陵一進入這間房,立時便被驚住。

因為,他看到了很多自從他來到這個世界後所不常見的一些東西。

只見屋中的牆壁上,懸掛著一副《坤輿萬國全圖》,雖然是以明朝為正中心,但卻勾勒出了四大洲、五大洋的雛形,更有各國各地的風俗、動物註明其上。

這可是當時的世界地圖啊。

孫越陵心中震驚不已,房中的其他擺設也引起了他的注意。有千里鏡、自鳴鐘、天地儀等等諸多後世常見的東西,在書桌案上,他更是現了幾本新刻印的書籍,上面豎寫著《幾何原理》、《泰西水法》書名。

孫越陵虎軀一震,恍然之間已是明白了眼前這個灰袍老者的身份,方才厲烈梅喊他為徐伯伯,那麼,此人必是徐光啟無疑。

孫越陵轉向那名老者,儘量讓自己的聲音保持平穩而不顫抖,道:“老先生可是徐光啟大人?”

老者訝然地望向他,道:“老夫正是徐光啟,你又是何人?”

孫越陵聽得他果然是徐光啟,連忙俯身行大禮參拜,道:“在下是國子監學正、關心堂東堂主孫越陵,見過徐大人。”

徐光啟的大名在他後世中可是如雷貫耳,可謂是當今世上,更或是中國放眼看世界第一人,比清朝的林則徐早了二百多年。

徐光啟是親近東林黨的,他與來中國傳教的耶穌會利瑪竇神甫交情深厚,二人共同翻譯了具有數學基礎的《幾何原理》一書,更是幫助熊三拔翻譯了《泰西水法》這本介紹西洋水利機械和工程做法的書籍,可謂是開明朝實用物學之先驅。

孫越陵對於明朝的歷史所知甚少,但對於徐光啟確是聞名久矣,這是一個不拘泥於黨爭政鬥的實幹派,早年的他就引進了甘薯種子在北方種植,並且還大獲成功,讓天津、山東等地的農民免難於災荒之年。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徐光啟是明朝第一個認識到數學原理可以廣泛應用的人,他在給皇帝奏疏中,具體提出了“度數旁通十事”,對天文曆法、水利工程、機械制造、會計理財、輿地測量、醫藥等諸多學科提出了建言,認為每門學科都應設定相應的機構來進行研究。

可惜的是,當時的皇帝和明朝上下並沒有認識這種分門別類進行科研的重要性,而是全副精神都放在了內鬥和外爭之上,導致了徐光啟的計劃流產。這個計劃如果可以施行的話,無異於在明朝就建立起了國家層面的“中國科學院”,將對整個明朝的科學文化和歷史進程產生不可估量的促進意義。

此時徐光啟見到孫越陵行此大禮,不僅十分驚訝,連忙扶住他,道:“原來是孫學正,老朽已是去職之身,無須多禮。”

他此時由於諸多原因,已經辭去官身,並非朝堂中人,雖然也是聽過孫越陵的名字,但不是十分熟捻,所以連忙扶住他,不敢受此大禮。

孫越陵仍舊沉浸在他前世所看過的書籍裡,道:“徐大人一生為國謀劃,殫精竭慮,鞠躬盡瘁,實在是我等官員之楷模,舉世之良效,在下今日得見徐大人,實乃三生有幸,祖宗有德……”

這一番話,縱然是有拍馬溜須之嫌,但落在此刻屈志難伸、滿懷抱負的徐光啟耳中,無疑如甘醇清泉,倍覺順耳,當下笑道:“孫友謬讚了,徐某雖然一生為國奔波操勞,但也配不上此等讚譽。”

孫越陵道:“徐大人過謙了,您要是配不上此等讚譽,恐怕我大明朝廷,沒有人能夠擔此殊榮。光是您親手翻譯的《幾何原理》和著就的《火攻要略》兩本大作,就足夠讓子禮膜拜了。”

孫越陵知道徐光啟是個全才,不僅僅在數學和農政上有所專攻,就連在軍事上也屢有創新,由他引進和改造的火炮,在對付後金和海盜方面揮了巨大的作用,如此一個全能型良才,居然沒有得到朝廷的足夠重視,而只是屢屢拿來應急和改進曆法,使得在火器裝備軍隊方面明朝始終沒有形成規模,反而被清軍後來者居上。

更為可惜的是,徐光啟的弟子孫元化後來好不容易在登州建立一支裝備精良的火器隊伍,可偏偏毀在了從東江軍內亂中逃跑出來並投降了孫元化的孔有道和耿仲明手中。

一想到這,他就痛心不已。他要怎麼做,才能讓這些事情不再生?

徐光啟微微一笑,道:“沒想到孫友對老夫平生所學知曉不少,莫非孫友精於數理之道?”孫越陵所的兩本書,乃是他生平所學之精要所在,向來引為心中傲事,聽到孫越陵如此,便以為他也精於此道,故而生出知己之感,不禁出言相問。

孫越陵連忙謙虛道:“子只是略知皮毛而已,還得要徐大人多多指教。”

徐光啟心中震動,能夠改革兵制,練出一支火器部隊,是他多年來的夙願,可是在當今的朝廷之上,兵制積弊已久,改革練兵更是比修改曆法還難以施行,所以此事也被他引為一大遺憾。

可是如今這個年輕後生,正值聖券深濃,未必便不能在日後將他的想法付諸實效,於是笑道:“指教談不上,友若是不嫌棄,往後咱們一起研究研究便可。”

孫越陵喜道:“如此甚好,在下先行謝過徐伯父不吝賜教了。”

就在此時,被掠在一旁聽他們來去的厲烈梅終於不耐煩起來,怨道:“徐伯伯,你答應了要為我做主的,你可千萬不能食言啊。”

徐光啟這才醒悟起旁邊還有這麼一攤子事來等著他處置,連忙轉過身來對著厲烈梅道:“烈梅啊,剛才我們到哪了,唔,你爹要強迫你嫁入皇宮是麼,這是一件光宗耀祖的大好事啊,你為何心中不快?”

忍耐了許久,才聽到徐光啟憋出了這句話,厲烈梅氣的差把桌上的書給撕掉,一臉的氣鼓鼓,道:“徐伯伯你原來和爹是一個想法,我再也不相信你了。”轉過臉去看著屋中的那副《坤輿萬國全圖》,再也不理他們二人。

孫越陵不僅有想笑,心想你找徐光啟來當厲若冰的客,可真是找錯了人。

在孫越陵和徐光啟的百般勸、萬般撫慰之下,厲烈梅一顆叛逆的心終於被撫平下來,雖然仍是一臉的愁悶,但卻再沒有口出不憤之言了。

碰上這種事情,他和徐光啟也是毫無辦法,只能慢慢開導,多跟她一嫁入皇宮的好處和往後的樂趣,厲烈梅的性子如此倔烈,威逼她肯定會產生相反的效果,只能假以時日,一邊勸一邊哄著,才能夠穩住她不會做出極端的舉動來。

好不容易,厲烈梅終於答應暫時返回關心堂。

孫越陵和徐光啟約定好了往後再見面向他學習的日期,帶著厲烈梅返回了關心堂。厲烈梅氣呼呼地直奔後院廂房之內,也沒跟厲若冰一句話,甚至連晚飯都沒有來吃。

有女如此,厲若冰只得苦笑搖頭,命人將飯菜給她送去,免得她餓壞了身子。

孫越陵在關心堂呆了二日,還沒來得及返回東堂,吏部擢升他的政令就下來了。

前來對他宣讀政令行文的除了吏部官員外,還有一位從宮中跟來的太監。此次提拔孫越陵,是皇帝的旨意,內閣和吏部也不過是按照天子的授意辦事,走個過程而已。

那名宮中的太監,除了對他宣讀朝廷的褒獎之外,還給帶來了一道天啟皇帝的密旨。

孫越陵自然知道,關鍵的地方還是這道密旨,等到四下無人時,他拿出來一看,果不出其所料,這道聖旨的內容便是要他帶領刑部差役和錦衣衛緹騎,找出徐鴻儒在京師的秘密巢穴,並將其擒拿歸案。聖旨中還特意明了要刑部和錦衣衛予其查辦之特權,不得阻擾天子差事。

揣著這份相當於欽差特使一般的天子密旨,孫越陵在吏部官員的陪同下,終於來到刑部報道。

按照明朝官場的一切繁雜手續履行完一遍,孫越陵終於正式到刑部履職。他瞅到了一個空閒的機會,在刑部中院的尚書堂,將手中的這道密旨呈遞給了刑部尚書王紀。

王紀是東林黨,性格向來火爆,在“紅丸案”中打擊浙黨為東林立下過汗馬功勞,就連去職在家的浙黨領方從哲都不被他放過,提出來要削其官俸。

他本就對葉向高薦職任命的孫越陵具有好感,更是引他為同道中人,此刻見到天子密旨之後,更是心中大喜。

自從他入住刑部以來,但凡重大案件,都是由錦衣衛緝拿拷問完畢,才移交到刑部進行審理,從來都是罪章已定,幹些替錦衣衛擦屁股的活;此刻天子的密旨,無疑是要由刑部來牽頭負責該案的查處審理,而錦衣衛只不過是配合從事。

文武爭鬥多年,刑部還是第一次蓋過了廠衛的風頭。

王紀大喜之下,連忙命人備車,帶著孫越陵直趨錦衣衛指揮使衙門。他要好好地炫耀一番,才能一解多年來心中的鬱悶之氣。

由於此事是天子交辦,甚為隱秘,所以他也不敢太過於張揚,只是帶了孫越陵一人來到了錦衣衛都指揮使衙門。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