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大批鵪鶉蛋的銷售計劃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蔣非掛好餌料,甩竿入水,轉頭看向女兒。

星星已經在小板凳上端端正正坐好了。

“星星,釣魚要有耐心喔,不可以學那條釣魚三心二意的小花貓。”

蔣非把手中的釣竿交到女兒手裡,叮囑了一句。

“如果像小花貓那樣,一會追蝴蝶,一會捉蜻蜓,那就釣不到魚了。”星星握著釣竿說道。

“對。”蔣非點頭說道。

“爸爸,我不去追蝴蝶,也不去捉蜻蜓,多久能釣到魚?”星星仰頭問道。

“呃,看情況。”蔣非搬了矮竹凳過來,坐在女兒旁邊。

他定定地看著浮漂,狗子忽然從身後擠了過來。

“球球,你咋過來了?”

星星身子一側,一把攬過狗子,挨了下它的腦袋,笑道:“我在釣魚,釣一條給你晚上加餐哈。”

“喵~喵~”

兩隻小貓攀著凳子,爬到星星的膝蓋上,喵喵叫著刷存在感。

它們仰著頭往她的手上蹭。

“奶牛,奶虎,你們怎麼跑出來了?是不是奶奶放你們出來的?”

星星一手握著釣竿,一手摸了摸兩隻圓圓的後腦勺。

給它們順了順毛,黑白貓和狸花貓乖巧地趴在她的膝蓋上,眼睛看著魚塘。

狗子往蔣非和星星的凳子中間位置一趴,又火燒屁股似的,勐地竄起。

他們雖然坐在竹陰下,但中午那段時間,這裡曬得到太陽,地面還是燙的。

狗子看了看趴在星星身上的貓咪,再看看自己的體型,只能靠著凳子站著了。

“星星,你來釣個魚,貓咪和狗子都來加油打氣啦。”

不遠處的汪來鴻走了過來,他下午沒有抽到券,到處晃悠著圍觀。

“汪叔叔好。”

星星低頭看著它們,說道:“我覺得它們也想吃魚了,來監督我釣魚呢。”

“哈哈,來當監工的也有可能。”

汪來鴻笑了笑,問道:“星星,你以前有沒有釣過魚?”

“沒有。”星星搖了搖頭,“我以前只摸過魚。”

這話一出,附近的人齊刷刷地看了過來。

在釣魚界有個玄之又玄的定律,叫做新手光環。

意思是新手往往能釣到大魚或者取得不錯的收穫。

無關於基本功,無關乎釣點,彷彿只要他們下杆,就有驚人的漁獲。

但是這種事只會發生在他們剛開始釣魚的時候,隨著釣齡增加,他們的運氣似乎就不怎麼地了。

釣魚老把這個稱為新手大禮包。

他們上下打量著握著釣竿的星星。

新手是一個還在上幼兒園的小屁孩,應該還是有新手光環的吧。

還沒有人上魚,大家安靜地坐在位置上垂釣。

圍觀的人大多站在竹林裡躲太陽,間或和身邊的人聊幾句。

“汪汪汪。”

蔣非聽到頭頂上傳來熟悉的狗叫聲,不是很大聲,像是壓著聲音在叫。

他抬頭看去,只見頭頂上方的竹葉裡,一隻八哥探頭探腦往下看。

“嘿,小夥子,你有本事你下來啊。”蔣非看著八哥說道。

“哪個小夥子?”站在他身後的汪來鴻一臉懵地問道。

蔣非指指上方的竹葉,卻發現鳥影不見了:“它藏起來了。”

“沒有藏起來,爸爸,它在那。”星星指向後面的竹林。

蔣非順著方向看過去,八哥站在竹枝上,也看了過來。

他朝八哥招了招手:“過來。”

“汪。”狗子搖著尾巴看著八哥。

“原來你是在喊八哥啊,很會模彷的那只?”汪來鴻問道。

“嗯。”蔣非點點頭,再次朝它招了招手。

八哥飛了下來,落在蔣非的肩膀上,扭頭看向趴在星星膝蓋上的小貓,嘴巴一張:“喵~”

“幼,不錯啊,都會學貓叫了。”蔣非有些驚訝地說道。

兩隻小貓同時轉頭望向八哥,瞪大了圓熘熘的眼睛。

蔣非彷彿從它們臉上看到了那張滿臉問號的表情包。

黑白貓試探地叫喚了一聲:“喵?”

“喵~”八哥回應道。

黑白貓的頭往後一縮,震驚!

它的同類怎麼長了個鳥樣?

“蔣老闆,你這只八哥有趣,學貓叫學得很像,要不是我親眼看到,我都以為是一隻貓咪在叫。”

圍觀的陸達走上前來,好奇地看著八哥。

“不止會學貓叫,它還會學狗叫,學布穀鳥叫,還會啾啾啾、喳喳喳。”

汪來鴻是聽過它模彷這些叫聲的,想了一下,接著說道:“對了,它還會喊救命。”

“這麼厲害的,看來鳥也不可貌相。”陸達說道。

他看得更起勁了,看著就一普通八哥的長相,沒想到是點亮了模彷天賦的。

八哥從蔣非肩膀上下來,跳到了地上。

星星見兩隻小貓一直盯著它瞧,很感興趣的樣子,想靠近又不敢靠近。

她索性抱它們到地上,讓貓咪挨著八哥。

兩貓跟一鳥面對面站著,相覷無言。

過了一會,它們用貓語友好地交流了起來,整個魚塘都迴盪著“喵喵喵”的聲音。

狗子用鼻子碰了下八哥,八哥回頭看向它,立馬切換了語言:“汪汪。”

“嘖嘖,這無縫切換厲害了。”

“馬哥,你家那走地雞養了三四年了,有沒有學會一招半式?”季展霖問馬毅。

馬毅養了一隻玄鳳鸚鵡,教啥啥不會。

他看到網上都說玄鳳鸚鵡最擅長的是吹口哨。

可以每天播放一段相同的曲給它聽,週而復始地,它自然就學會了。

除了教它吹口哨,還可以教它敲鼓。

很多玄鳳鸚鵡是天生的鼓手,只需稍微對它進行教導,就會變成一隻見到什麼東西都想敲的鳥,非常地有趣。

可是馬毅養的這只,曲給它聽了,鼓教它敲了。

它就是不開竅,把曲記得“張冠李戴”,上半句還是這首曲子,下半句就吹成另一首曲子了。

它還能吹得很流暢,一幅自己吹的都是對的表情。

打鼓,馬毅就更不想提了,那是對他耳朵的摧殘。

馬毅搖了搖頭,說道:“一招半式沒有學到,但能吃能睡能玩,挺好。”

“浮漂動了,上魚了!”陸達忽然出聲提醒道。

垂釣者紛紛看向自己的浮漂,除了星星。

因為她不知道什麼是浮漂,也不知道什麼叫上魚。

她正握著釣竿,側頭看著狗子、小貓和八哥。

“誰浮漂動了?”

“……星星的浮漂動了。”陸達看著蔣非說道。

蔣非剛才的注意力也在小貓和八哥身上。

等他回過神來,站得近的汪來鴻已經接過星星手中的釣竿,熟練地遛起魚來了。

汪來鴻的操作很穩,看準時機,把魚提了上來:“是一條鯉魚。”

他拿在手上掂了掂,說道:“有五斤三兩,不錯啊,星星,新手大禮包開始發貨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上魚了。”

“上魚了。”

“上魚了……”

壓低了的興奮喊聲接二連三響起,垂釣者和圍觀群眾都忙碌了起來。

“喳喳喳。”

一隻喜鵲站在竹枝上觀望了一會,翅膀一張,落在蔣非身旁的紅桶上,爪子抓著邊沿,噠噠噠地走來走去。

“唧唧唧。”

麻雀緊跟著飛了下來,停在蔣非的矮竹凳靠背上。

“咕咕咕。”

幾隻白鴿直接飛到了蔣非的肩膀上和手臂上,歡快地繞著附近飛來飛去。

紅嘴相思鳥、斑鳩、山雀、黃鸝……

有的單只,有的成對,有的成群,陸陸續續聚了過來。

“咦,咋來了這麼多鳥兒?”

陸達看著一位釣友把魚兒提了上來,環視一圈,居然發現魚塘邊多了不少鳥兒。

隨便一數,起碼有十幾種不同的鳥類。

“它們膽子好大,我們這麼多人,都敢湊過來,一點不怕人。”

經陸達一說,在場的都注意到了周邊的各種鳥兒。

“哈哈,你們不知道嘛,之前還有遊客特意過來看蔣老闆的。”

汪來鴻笑道:“因為蔣老闆是德魯尹,特別招鳥兒喜歡。”

“我記起來了,這事上過熱搜,你分享到群裡的。”

他們認真一觀察,各種鳥兒雖然是繞著魚塘飛行、活動,但確實跟蔣非最親近,會停在他身邊。

而它們靠近其他人時,會保持一定距離,不會靠得太近。

“蔣老闆,你是怎麼做到的?身上揣個鳥薄荷?”陸達好奇地問道。

“大概天生的吧。”蔣非笑了笑,澹定地答道。

陸達:“……”

眾人:“……”

再想想,蔣非答的好像沒毛病。

有些人天生招貓貓狗狗喜歡,有些人可能就是天生招鳥兒喜歡呢。

畢竟,蔣非確實什麼都沒做,它們都是自己湊上來的。

小村子的神秘垂釣園這個話題還掛在熱搜上。

下午有過來看他們釣魚的遊客,拍了聚在蔣非身邊的鳥兒,發到了評論裡:蔣老闆來釣個魚,親友團太強大了!

幾千條評論,發的遊客以為自己的會淹沒在眾多評論裡。

沒想到過了一會,她拿出手機一看,十來分鐘的時間收到了上百條回覆。

—羨慕在現場的姐妹,我也想親眼看到蔣老闆**。

—呃,看起來好像是鳥兒在吸蔣老闆!

—右下角有兩隻小貓,好萌啊,誰家的小奶貓,我下去過去要勐吸一口。

—貓咪旁邊那是一隻八哥站在狗狗身上嗎?

—怎麼做到貓咪、狗子和眾多鳥兒相處這麼和諧的!

—我家貓見鳥就撲……

那位遊客挑著評論回覆了過去。

他們感覺今天下午的時間過得特別快,一轉眼就到七點鐘了。

天色漸暗,垂釣園要關門,他們該收竿回家了。

他們下午的漁獲整體要比上午好不少,釣魚老們笑稱是沾了星星新手光環的光。

星星倒是只釣到三條魚,不是她新手大禮包不行,而是她實在坐不住。

坐久了,屁股底下跟放了釘子似的,釣著釣著就跑去找小夥伴玩了。

……

小村子的神秘垂釣園,話題裡不時有遊客分享垂釣園的照片和影片。

那位遊客發在評論裡的照片被置頂了,有貓咪,有狗子,還有十幾種鳥兒,總有一款能戳中你的萌點。

因為話題上了熱搜,有更多的人知道了垂釣園和白河村。

所以接下來的幾天,村裡的遊客量比平時多了一些。

垂釣園裡每天都很熱鬧。

不過,蔣非倒是沒有像第一天那樣在園裡圍觀他們釣魚了。

他只要準時開園,拿著箱子過去給他們抽券就行。

抽完了,看著他們各自選好釣位開始垂釣,他就離開忙活別的了。

等到關園的時候再過去一趟,過秤,收錢。

蔣非最近大部分的精力回到了鵪鶉的身上,考慮鵪鶉蛋的銷售問題。

第一批的四萬多只鵪鶉,預計一個星期後會陸陸續續下蛋。

等它們全部開始下蛋了,一天能收穫一千多斤鵪鶉蛋。

接著是第二批、第三批。

批次之間間隔都是十來天,也就是說,十二萬只鵪鶉會在接下來的一個月內先後開始產蛋。

十二萬只鵪鶉穩定下蛋的話,一天就能收穫三千多斤鵪鶉蛋。

蔣非待在鵪鶉舍的倉庫裡,一邊給它們配制飼料,一邊在心裡算著。

看著配製好的一袋又一袋飼料,心想還好它們的生長周期短,四十來天就能產蛋,很快會有收益。

要不然一天天往裡砸飼料,普通養殖戶真吃不消。

十二萬只鵪鶉,每天能吃掉將近五千斤的飼料,平均下來一天要六七千塊錢。

在它們產蛋之前的投入,單算飼料就要二十幾萬。

還有鵪鶉舍的建造,裡面的設施,僱人的工資,以及一些雜七雜八的投入。

蔣非大致算了一下,他至少往裡投入三十五萬了。

當然,因為有養殖系統,鵪鶉蛋的美味有保證,能賣出高於市場價的價格。

等鵪鶉產蛋後,有了收益,這些投入用不了多久就能回本。

而且這些鵪鶉蛋並不愁賣。

從蔣非開養它們開始,就有很多老闆聯絡他了,都想從他這裡購買鵪鶉蛋。

有農家樂、鹽焗店、火鍋店、麻辣燙店、飯店、酒店……

有本市的,也有別的城市的。

蔣非整理了一下,如果沒有特殊的話,正常情況下,他會優先考慮本村、本鎮、本縣,然後是本市,之後才會考慮別的城市。

因為村裡的農家樂都把鵪鶉蛋當招牌菜,有好些喜歡美食的遊客會專門衝著鵪鶉蛋過來。

所以蔣非想著優先考慮村裡、鎮上和縣城,可以多吸引些遊客過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