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 貝爾帶來的記憶(四更)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李,你真是太忙了,我聽說你昨天晚上忙到了十二點。”基裡貝爾次日早上才見到李衛東,他和貝克斯不同,自然是不用參加昨天晚上的小型會議。

“就是瞎忙,昨天沒有來得及問你,怎麼現在又幹這生意了?”李衛東好奇,當時他可是說了,要回到他的國度去了。

而且明顯對於這些生意並不在意,這才過去兩年多的時間,這是發生了什麼變故才讓貝爾重操舊業了,而且做的生意並不是高階貨了。

“李,不止是蘇俄缺少這些東西,我們捷克一樣缺少這些!”貝爾顯得有些無奈地說道,他也在回憶當初的日,當時他就反對蘇俄的分裂,這會讓他失去很多。

不僅僅是蘇俄分裂了,而他的國度也發生了鉅變。

經過兩年多的發酵,因奧匈帝國瓦解而合併了近百捷克斯洛伐克徹底,在今年年初徹底的分裂成兩個主權國家。

國家的分離不僅是政權的分離,造成的後果很嚴重,本來蘇俄解體的時候一些計劃經濟時代被分配的東西就消失了,現在又和斯洛伐克分離,輕工產品的供給更少了。

他們當年是奧匈帝國的工業區,工業基礎極好,但是經歷過近百年的計劃經濟分配制度的規劃,現在很多的輕工產品產能還不足,造成了大量的缺口。

雖然歐美一些國家會給予他們一些日化產品,但是那並不是免費的,傾銷完冷戰時期快要過期的備戰產品,價格就開始上漲,比在中國購買要貴的很多。

柏林距離捷克的首都布拉格只需要五個小時的車程的,但是他們的賣的服裝日化等輕工產品價格是中國產品的幾倍,所以基裡貝爾寧願跑到中國來採購這些物資。

“而且我的父親已經被邊緣,他的很多關係都不在可靠,在捷克遠不如在遠東舒服!”

“你父親原來是什麼職務?”李衛東對於基裡貝爾的家庭一無所知,只知道應該在原來的蘇俄有一定的地位,不然他也不會能成為貴族。

“我父親曾經在一家造船廠當過廠長,後來調蘇俄的計劃委員會,解體前是計劃委員會的副主任。”貝爾抽著中國煙說道。

“捷克宣佈獨立後,我父親先回到捷克擔任工業部的顧問,但是因為的身份問題,沒多久這份工作也沒有了。”

“可能是看到他資歷,現在是汽車廠的顧問,可是汽車廠已經被德國人收購,德國人說的算了,我父親基本上沒什麼事情可做!”

基裡貝爾說的很無奈,但是李衛東聽得後,肅然起敬。蘇俄的行政機關和國內的極其類似,計劃委員會一樣是一個實權極重的部門。

在國內,從建國到現在四十多年裡,一直都有小政*務*院的雅號,而且歷任主任都是高配,可見其地位之高了。

“想不到,你的父親在這麼一個部門任職,你這可算是二代了!”李衛東唏噓不已,自己怎麼就沒有這個牛的家庭呢,什麼都得靠重生來保障。

這就和貴族的身份很吻合了,怪不得當初基裡貝爾離開的時候很無奈。

就那麼一瞬間,李衛東突然間想到了什麼,可是怎麼也想不起來!

“什麼二代,現在還不得靠自己過日子,家裡還有老婆孩子要養活!”基裡貝爾沮喪地說道,他在遠東待的時間很長,東北話也說的很溜,不看人只聽話音和東北人一樣。

“行了吧,你這生意是越做越大,老婆孩子,哪一個?”李衛東調侃道。

“這得看跟誰比,現在貝克斯的生意都做到了歐洲,大量的服裝日化產品,你們國內的價格實在太低了,雖然萬里之遙,仍有不小的利潤!”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我這次來就是想繼續做些貿易生意,各國的情況都差不多,過得都很艱難,歐洲那邊的物價非常的高,市民還不能適應這種消費!”

“這沒問題,中國大的很,只要你需要的,我會讓程奎想辦法!”他現在自己的工廠都有不少,國內的輕工更多,能夠出口就沒有不樂意的。

而且中國現在迫切的希望加大出口,來平衡越來越大的貿易逆差,對於邊貿自然是大力支持的,中國的輕工自然就是首選了,當然相應的外匯管制也更加的嚴格。

“謝謝!”基裡貝爾當年何等的風光,沒有想到才兩三年就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

李衛東送走了老家的親戚,和戀戀不捨的沈躍英,他的同事、同學也都相繼離開齊州,李衛東的日子又恢復了平靜。

四五天後,李衛東在家裡接到了陳谷的電話。

“哥,我們猜的沒錯,他們急需要資金來還回銀行貸款,雖然說是要在八月中旬還清,實際上銀行天天催!”陳谷在電話裡急吼吼的說道。

李衛東靜靜的聽著,這還是國企,李衛東記得他們的掌門人,關係非常的硬,當然後世也極其的囂張。人呢就不能太高調,不然沒有好下場的,退休了,都沒有安全著陸。

“還有張潘,他的確沒有太多的錢,遠華知道咱們的實力後,就不怎麼和他們談了,轉頭找我們談,但是最近價格不願意繼續降了!”陳谷懊惱地說道,他以為自己的資金到位,拿下這塊地肯定沒有問題。

李衛東也覺得有些不對勁,他們幹的活是趁火打劫,但是如果對方太淡定就不對了,這裡面肯定有問題。

“你讓馬君打聽一下,是不是出什麼問題了,有沒有其他的人接觸過他們,尤其是外商!”李衛東不確定,現在國內有錢的人也很多,但是人都會有疼痛記憶的。

所以他寧願相信,是有外資進入了,而且遠華地產還是真有外資進入的歷史,也成了中外合資公司的。

“外國人倒是沒有,不過我聽馬君說,張潘最近有幾個說粵語一起出現過在遠華,哥,你說這張潘會不會和港島人合作了?”陳谷沉吟了一會說道,這是馬君給他的訊息他不願意在李衛東面前提起。

“那就沒跑了,肯定是他們了,再跟他們談,如果不行的話就定下來,怎麼都不會虧錢!”李衛東當機立斷,要把事情拍死。

“哥,這樣咱們得花一億一千萬,讓他們白賺了三千萬?”陳谷有些不服氣。

“賬不能這麼算,他們拿地的價格,你肯定是拿不來的,這個地方不僅要有錢還得要有關係,你得多學學馬君!”

馬君這個投名狀還是有些水準的,至於江湖道義,大家各為其主罷了,況且還是港島人。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