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六章青銅器現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陳文哲知道的有一位業內前輩,也是一位青銅器修復、製造專家。

他耗時20年,在電、烙鐵等幫助下,運用失蠟法仿製出1:1的曾侯乙尊盤。

儘管如此,在業界仍有爭議。

有青銅修復專家稱,參照文字、圖片資料等,進行重新塑型的仿製品,不同於在實物上制模的複製品,其精湛程度、神韻上與原件尚有一定差距。

也就是說,這樣仿製出來的曾侯乙尊盤,也就勉強稱之為高仿。

要知道,曾侯乙尊盤多層透雕,表面彼此獨立,互不相連,靠內層銅梗支撐;

銅梗分層聯結,參差錯落,且有數不清的蟠虺裝飾,製作成本和技術難度都相當大;

加之出於保護國寶考慮,官方至今未對曾侯乙尊盤進行複製。

寶貝就是寶貝,不管古今,都是珍寶。

我們現在看曾侯乙尊盤,覺得他是寶貝,可是在古代,曾侯也確定他是寶貝。

而這裡面,還有一個有意思的小故事。

恐怕很少有人知道,這件曾侯乙尊盤原來是他爺爺的,後來被這個孫子改了名字,就成了曾侯乙的了。。

這可不是陳文哲胡說,而是有真實證據的。

那件博愛被的尊與盤內,都有“曾侯乙作持用終”七字銘文,意思是曾侯乙永久享用。

但盤內銘文“乙”字,是打磨後補刻上去的,打磨痕跡清晰可辨。

曾侯乙墓出土器物有“曾侯乙”銘文的有208處,僅此處是打磨補刻而來。

之前的銘文是曾侯與, 也就是曾侯乙的爺爺的名字。

近年以來,隨著曾國考古的持續深入, 曾國的歷史序列基本釐清。

經研究得知, 這位曾侯與, 應是曾侯乙的爺爺。

青銅器上改字的情況,大多出現在改朝換代、滅族之災的情況下。

把爺爺的名字改掉, 這樣的事情很罕見,所以很多研究人員就推測,因為這件尊盤太過精美, 在當時就是稀世珍寶,曾侯乙才不惜據為己有。

這樣的國寶,一件仿品賣二十萬, 貴嗎?

不要說曾侯乙尊盤的高仿,就說陳文哲眼前這件尊盤, 要想複製出來也不容易。

比如在這件尊盤之上,口沿以及盤方形透空附飾,這些部件的製作,可以分型翻製出五塊紋飾範, 將其組合倒置,就是一個可盛蠟液的器皿。

向內注入蠟液, 巧妙操作, 就可得到一個不透空的蠟殼。

將蠟殼鏤空, 再重新制範,再向範內注入銅液, 就能得到一個紋飾繁縟, 卻渾然一體的整體透空鑄件。

尊圈足、頸部內外壁、豹形獸、盤腹部的扁體夔等鏤空附飾,需先向範內注入蠟液,使之成為蠟型, 透過修理蠟型,達到鏤空效果,再以此為模二次制範, 再向內澆注銅液, 便能得到鑄件。

關於尊體的製作, 是將尊體分成四段制模,分別在模上制範,向範內注蠟形成蠟模,將蠟模熔接為整體,清理範縫和焊痕,再於整體蠟模上制範, 失蠟法渾鑄成形。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尊製作完成,還需要做盤。

再說盤體制作,盤體合範先做一個蠟模,然後直接與口沿蠟模熔接,再用失蠟法渾鑄。

看著手中的尊盤,陳文哲有點感慨,他能夠複製出眼前的這件形制簡單的尊盤,但是卻沒法複製出曾侯乙尊盤。

眼前這件屬於他,他也沒必要複製。

而不屬於他的東西,居然複製不出來。

搖了搖頭,總不能所有好東西都想要據為己有。

這一次,總算是在這裡見到青銅器了,挖開這邊,肯定能夠有點收穫。

只不過,這邊好像就埋了兩件東西?

沒有什麼好猶豫的,陳文哲回溯眼前的兩件器物,而這裡的一幕幕曾經發生過的事情,出現在他的眼前。

陳文哲看著坍塌的土堆,這是一處特別壘起來的土臺。

金壺、尊盤雖然吸引人眼球,但是,他對於這座土臺,更加感興趣。

在這裡,修建這麼一處東西,要是沒有原因,肯定是不可能的。

找來一把工兵鏟,只是幾下,就把這處土堆剷平,後面露出來的居然是一些墓磚!

“空心磚?空心磚畫像磚墓?”

陳文哲一臉怪異的看著眼前的墓磚,或者說是古墓?

這怎麼看,都像是從古墓之中挖出來,又在這裡湊合著用了一下。

果然,隨著暴露出來的墓磚越多,陳文哲發現的也越多。

這些磚使用的並不太好,最起碼磚縫對接的就不太標準,這也是陳文哲認為,這是拼湊出來的原因。

隨著挖掘的進行,暴露出來的空心磚上,顯露出大量模刻的精美圖案。

這些拼湊起來的畫像磚上,刻畫有枝繁葉茂的大樹、形態各異的飛鳥、縱橫賓士的駿馬、單膝跪地的人物等。

這些壁畫,雖然已經塵封了不知道多少年,但圖中各形象仍然栩栩如生。

這些墓磚也是寶貝,所以它們被人發現之後,最終也被挖掘出來,搬運到了這裡。

而來到了這裡,也沒有浪費,而是廢物利用,又壘了一座古墓?或者是壘了一座藏寶庫?

小心的挖了一會兒,沒有地基,挖掉下面的土層之後,上面的墓磚就開始鬆動。

慢慢的一塊一塊撬下來,小心的放到另外一邊,這些墓磚也算是寶貝。

等清理掉這些墓磚,眼前的情景,讓陳文哲欣喜。

他想要找的青銅器,終於出現了,而這一次可不是一件兩件,而是堆積如山。

此時在陳文哲眼前的狹小洞窟之內,堆積的到處都是鼎。

圓的、方的、高低、低的,什麼樣子的都有。

看到這種情況,陳文哲之內加快速度。

等去掉擋路的墓磚牆之後,後面顯露出來的肯定不全是青銅器,值不夠最顯眼的還是個頭比較大的鼎。

青銅鼎,青銅尊、青銅盤,盤子的個頭好像還不小。

這裡面圓鼎最多,當然,也有可能是簋、釜。

有圓鼎,也可以叫鬲。

鬲,古代煮飯用的炊器。

銅鬲最初是依照新石器時代,已有的陶鬲製成的。

其形狀一般為侈口,有三個中空的足,便於炊煮加熱。

青銅鬲這東西,可是流行於商周時期,要不然就是春秋,漢代應該很少見了吧?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瘋神狂想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