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六章幾千年的秘密(1500張月票加更)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景雲鍾那清脆渾厚的金石之聲,陳文哲自然沒有聽過,但是,他聽過錄音。

世界名鍾,名不虛傳,就是因為,就算聽錄音,那聲音也美妙極了。

景雲鍾的聲音清脆洪亮,音韻優雅渾厚,聽了使人心曠神怡,令人陶醉!

那次錄音被送去霓虹參賽後,很順利就贏得了世界名鍾的稱號。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將錄製的景雲鍾鐘聲,用於年復一年的辭舊迎新;

而長安市西華門報話大樓,也將其用於每天的整點報時。

其實一口大鐘,沒有什麼可看的,陳文哲只是圍繞著它轉了兩圈,並在工作人員的注視之下,用手稍微碰觸了一下,感受了一下那青銅的冰涼,也就算了。

看到工作人員擔心的眼神,陳文哲沒有難為人家,他直接走出了鐘樓。

摸一把,腦海之中浮現的自然是景雲鍾的鑄造工藝。

被動傳承就是這一點好,它是完全憑藉技術說話,而且是傳承的最好、最高、最尖端的技術。

摸一把景雲鍾,傳承的肯定是其鑄造工藝。

至於其他,就只能依靠回溯來得到。

鑄造工藝被陳文哲壓到了腦海深處,因為現在不是學習的時候。

今天他能學的東西太多,要是全都要學,他的腦袋非炸了不可。

遊蕩在景點當中,陳文哲來到了景雲鍾原來所在的鐘樓。

鍾,每天都要敲,所以需要保護。

而仿製景雲鍾,可不是只有現代才開始仿製的,因為保護景雲鍾,也不是只有現代人想到了。

明代時,景雲鍾就被仿造過一次,並懸掛在鐘樓上。

陳文哲在鐘樓底層,見到了這口明代鍾——鑄鐵鍾。

相比景雲鍾,這口鍾就有點讓人失望了。

所以,陳文哲聽到遊客中有人直言:“怎麼這麼小?”

是的,比景雲鍾近乎小了一半。

其形制、鑄造工藝等方面,都無法和景雲鍾比擬,但它現在也被當成文物保護起來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慢慢的走著,很快,就來到了鐘樓這邊。

他還是想要看看,現代仿造的景雲鍾,到底是個什麼水平!

沒有敲響,自然不知道鍾的好壞。

如果只是從外表看,這口鍾仿的還是不錯的。

只不過,當看到仿製的過程之後,陳文哲就無語了。

仿造景雲鍾,雖然工藝很重要,但是,材料就不重要了?

這一點,好像沒有被太過重視啊!

這樣仿造出來的景雲鍾,聲音能比得上原來好?

站在鐘樓之中,陳文哲還沒有來得及發出感慨,就聽一位小夥子興奮地指著鐘樓上景雲鍾的複製品說:“快看,每年的春晚,我們在中央電視臺聽到的鐘聲,就是這個鍾發出的聲音。”

“是嗎?”同行者顯得異常興奮,“快給我在鍾前照個相。”

陳文哲觀察發現,但凡上鐘樓的遊客,都要和這個“景雲鍾”合影。

雖為仿製,但足可以以假亂真!

最起碼,外表上看,足可以以假亂真!

是不是好東西,其實聽聽聲音就知道。

而沒有聽到聲音,就有人在抱怨。

陳文哲就看到一位女遊客,滿臉不高興地抱怨:“這有什麼可看的?還這麼貴的門票?”

她身旁的男士邊走邊反駁:“這哪裡貴了?65元的門票也叫貴?你好好看看,這裡面的寶貝可是很多的,特別是唐代造的那個景雲鍾,美得不能再美了!

我們大年三十聽到的辭舊迎新的鐘聲,就來自於它,難道你就不想看看,發出那麼美妙之音的鍾長啥樣?來這裡一趟,意義非凡!”

“聽你這麼一說,倒是應該看看哦!”笑容立刻回到了女遊客的臉上。

遊客只要略知一點,這件文物背後的故事,再看這件文物時,就不再是冰冷而無聊!

景雲鍾實物猶存,完整無缺,李旦的墨寶更是彌足珍貴。

誰能說清楚,到底是皇帝李旦,因景雲鍾而流傳萬世?還是景雲鍾因李旦而意義非凡?

這口鍾是個傳奇,而它的製作者,也不遑多讓啊!

唐睿宗李旦是武則天的兒子,在中國歷史上,父親和母親都是皇帝的畢竟是少數。

感覺腦袋有點不夠用,陳文哲暈暈乎乎的回到了酒店。

回到酒店,直接睡覺。

這一次的睡夢之中,他過的還算比較愉快,畢竟做夢夢到了皇帝。

可惜,不是做夢成為了皇帝!

雖然是這樣,但是,這一次也是一種很不一般的體驗。

景雲鍾只是見過幾次皇帝,或者說,皇帝只是來看過幾次景雲鍾。

那麼點時間,根本就沒法讓陳文哲上身親自體驗了一下,做皇帝是一種什麼感覺。

當然,他也就感受了不到,皇帝的幸福生活。

所以,陳文哲體驗最多的,還是工匠的生活。

鑄造大鐘,最先開始的肯定是鑄。

鑄,就是把金屬熔化後,倒進砂型或模子裡,製成物件。

而金屬的融化,並不簡單,因為融化之後,還要提純。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每次融化金屬之後,都會把裡面的雜質去除。

一次次,達到完美之後,才會開始鑄造。

而鑄造青銅鍾要求的工藝,肯定不同。

還有,景雲鍾的體型太大,鑄造起來就更加麻煩。

透過學習陳文哲知道,鑄造樂器,有兩個關鍵之處。

第一就是材質,沒有好的材質,就算你的技術再厲害,也鑄造不出合格的樂器。

第二就是音律,之前陳文哲就知道,景雲鍾表面凸出的32枚鍾乳就是調音器,它們可將鐘聲從清澈調至渾厚。

這東西就跟編鐘上的乳突一樣,說的更簡單點,就跟琴絃一樣。

只不過,這些乳突都是固定的,一次鑄造成型,鑄成之後,就再也沒法改變。

中華民族的青銅文化源遠流長,鑄鐘技術也可以說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秘密。

以前教育不普及,各種技藝都好像很神秘,各種秘方一大堆,但是對於現代人來說,卻稀鬆平常!

其實青銅鑄造技術,主要有三種。

最出名的就是失蠟法,先用蠟製成一個要鑄造的器物模型,外表和內芯用可凝固的雜料制範。

加溫後蠟融化流出,留下一個空模,再將青銅液體澆鑄到空模中。

待青銅凝固後,砸掉外模,器物就成了,跟蠟模一樣。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瘋神狂想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