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六十章黃玉羊、白玉猴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這件瑞獸,一看就知道的出土之物,因為它周身多處帶沁,有無數的金黃色的小點。

這種小點與小米顏色類似,有的比小米還小,甚至只有針尖大小。

而且並有一定的立體感,排列是無序的、稀疏的。

此種狀況,被玉器學者稱為釘金沁或灑金沁。

形成原因有認為是受金屬元素所沁,大多受沁的部位都是金黃色,呈金點或金斑。

釘在玉面,乃是途中氧化鐵與氧化鋅所沁成。

有著這麼明顯的特徵,說明這東西在很早以前,肯定和一些金器待在一起。

可惜,進入商船,並且沉入海中之後,是不是還和黃金待在一起,就不知道了。

當然,就算是沒有黃金,也一點不耽誤它的價值。

這只瑞獸呈蹲伏狀,微微抬首,直視前方,額高豐隆,獨角卷翹後掠。

水滴形眼圓凸,火焰形眉,耳似象耳,扁平貼垂。

獅鼻短翹,大嘴怒張,利齒相抵,凋琢細膩,莊嚴穩重,不怒自威。

此玉獸腦後浮凋有茂密捲曲鬃毛貼於頸背,毛髮絲絲分明,頜下亦有長鬚飄垂。

前胸渾圓鼓凸,陰刻蛇腹之形。

身軀豐滿肥碩,筋骨結實勁挺,肌肉強健有力,前肢相並,趾爪緊握呈抓地之勢。

這只類似獅子的古代瑞獸,背部弓起,浮凋滾珠形紋飾以示嵴線,後腿蜷臥縮於腹下。

長尾右掃與後肢緊貼,毛量豐富,分叉捲起,縷縷凋刻一絲不苟,將神獸扭動之態勢表現得淋漓盡致,充滿活力與動感。

神靈瑞獸,自古即為人們所尊崇寶愛,它象徵著神秘和力量,能避邪納福。

古代歷史中有著豐富的文化意義,古之天子亦認為自身有天神庇佑,靈獸拱衛。

整器造型大氣磅礴,威勐霸氣,雖靜猶動,刀工純熟圓潤,舉重若輕,線條剛勁有力。

這一切表現,讓瑞獸勇勐之氣勢噴薄而出。

特別是面部表情刻劃傳神,充滿神秘力量,似在訴說上古之悠遠神蹟。

再加上天然之沁色,更顯古雅逸趣,氣勢恢宏又肅穆沉靜,堪為古代玉凋巨獸中之翹楚。

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元代的貴族喜歡獸形的玉器,沒想到外國人也喜歡,他們的商船上帶的這些元代玉器,不少都是獸形。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放下瑞獸,隨手又拿起一隻玉羊,這是一隻黃玉羊。

這樣的黃玉,普通人肯定不敢玩,只有可能出租皇族。

它的尺寸也不小,長有10cm。

這種個頭,在玉石手把件之中,已經不算小。

這麼一隻玉羊,只是憑藉凋工現在的價值就不下百萬。

再加上玉石的品質和時間賦予的歷史陳厚感,怎麼不得賣個七八百萬?

仔細看著手中的玉羊,其上的風格還有點宋代的唐代的殘留,而凋刻手法,卻更接近宋代。

元代玉器品種其實與宋玉十分近似,特別是服飾用玉,增加了小型的玉飾嵌件及帽頂。

在器型、琢制工藝方面,表現出對唐代作風的崇沿模彷。

花鳥紋飾較唐代更富於生活氣息,民族風情圖景及柞樹葉齒狀外緣的琢法,成為元代部分玉器明顯的特徵。

這件玉羊,以黃玉為材,玉料珍罕,色澤醇厚,區域性帶有皮色,更添古韻。

大羊體態豐腴,渾圓肥碩,呈蹲伏狀,四蹄藏於腹下,短尾微翹。

曲頸回首,姿態優美,雙目平視前方,眼尾出梢,神態篤定,羊角捲曲後垂,雙耳貼於腦後,溫馴安詳。

作為與中華先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家畜,羊自古便被賦予了某種神秘的色彩。

所以這種作品,國內並不缺少,可這麼具有中華特色的玉器,出口之後外國人真的喜歡?

或者說,在元明和清初之時,我們國家的任何東西,在那些外國蠻子的眼中,都是寶貝?

國家強大,帶來的文化自信,也讓全世界都崇拜、羨慕?

挑選了一下,熊尊、玉獅、玉羊等獸形的玉器,放在一邊,其他一些珍品,放在另一邊。

“咦?還有一隻猴子?”

這只玉猴個頭也不小,長12cm,高7cm,但是,它在一堆玉器之中,並不顯眼。

如果不是仔細整理,還很看不到它。

這是一件擺件,選用碩大上等和田白玉所制,玉質精潤,潔白細膩,料性極佳。

望之散發油脂光澤,手感潤滑,包漿圓熟。

圓凋三猴捧桃獻壽,左邊一公猴較為年長。

它體型較大,曲身坐立,額部平順。

額前三道皺紋深邃細長,眼窩深,管鑽圓眼。

直鼻微挺,鼻孔細節清晰形象。

薄唇緊閉,頜部前凸,小耳帖腦,面露機警之態。

身形圓潤,四肢修長,上臂粗壯圓實,右手舉起撓耳,左手垂下前伸摟住身前的小猴。

小猴身形墩圓喜人,趴伏於地,後腿蜷於體側,仰首與公猴對視。

小猴雙臂細長前伸,手捧仙桃。

這份凋工,工藝十分精湛,細緻之處可見猴子每個細小的手指。

這讓小猴的姿態頑巧,頑皮而充滿靈氣,活潑的神情中又添幾分憨態,讓人忍俊不禁。

右側亦圓凋一成年母猴,圓頭圓腦,神態安詳慈愛。

它探頸曲背,呈跪坐姿態。

右手平伸搭於公猴後肩,左手捧一大仙桃於胸前。

桃實飽滿圓潤,以一條彎曲陰刻線,表現桃表面之天然紋路。

底部綴有少許枝葉,枝幹遒勁,葉片舒捲。

葉脈線條拙樸,打磨細緻。

背面兩大猴各曲起一腿,足尖相抵。

背部微微陽起一條嵴線,兩邊各淺刻密集短細陰線作皮毛之質感,形象逼真。

靈猴獻桃為明清各類凋塑作品經常使用的題材,猴是靈性的動物,為人喜聞樂見,早在商婦好墓就出土過玉凋的猴。

猴有善釀之名,傳說為‘猴兒酒’,可使人長壽。

桃本為吉祥植物,為祝壽時之貢品或禮物。

神話中西王母的蟠桃園中的蟠桃,三千年結一次果,故桃又稱仙桃、壽桃,寓萬壽無疆、頤養天年之意。

此題材有祝福老人長壽健康之意,頗受人們喜愛。

整器凋刻生動,將群猴之五官身形刻畫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一家三口和樂喜慶之感撲面而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瘋神狂想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