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唐窯作品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這件樓閣式大香爐的工藝極致繁複,造型極其別緻精湛,將清代宮廷建築與掐絲琺琅巧妙結合,盡顯皇家氣派。

其琺琅釉料色澤豔麗,釉面平滑。

掐絲鎏金燦爛,加之主要配件之間,是以金屬螺絲相連,符合清代乾隆時期掐絲琺琅工藝的特徵。

雖未加款,但時代特徵明顯,實為一件乾隆朝造辦處御製琺琅器的典型精品;

外加其器形極為獨特,體量碩大,鎏金色澤亮麗,儲存完好,尤顯珍貴。

當然,康熙時期的香爐也不少,比如銅胎掐絲琺琅纏枝番蓮紋朝冠耳香爐。

此爐身束頸豐肩,腹下圓收,腹部左右一對朝冠耳彎曲向上,以一段小圓柱與口沿相接。

爐鈕為蟠龍鎏金,蓋身作掐絲琺琅,蓋上鏤空,燃香時煙縷可從中飄出。

爐身盤口束頸,通體以藍色琺琅釉為地,口邊及頸飾鎏金纏枝蓮紋,爐身亦滿飾纏枝蓮。

整器紋飾均以精美的掐絲琺琅工藝製成,色彩繽紛絢麗,裝飾富麗華貴,堪稱宮廷佳制。

做完這兩件,陳文哲趁熱打鐵,又做了一件乾隆銅胎掐絲琺琅纏枝番蓮紋三足小香爐。

這一件就太小了,直徑只有10公分。

它束頸鼓腹,下承三乳足,口沿上接沖天耳,頗具靈氣。

器身外部以銅絲勾勒出花邊帶,澹藍琺琅釉為地。

主題同樣以纏枝蓮紋裝飾,分以紅、黃、藍、綠諸色填染,色彩輝映,濃麗鮮豔。

雙耳、唇口、三足以鍍金裝飾,金光閃耀,呈現富麗高雅之態。

整器紋飾豐滿,佈局繁而不亂。

置於幾桉,給人雍容華貴之感。

這是幾件燻爐,可以說各有各的特色,但是,做到這裡陳文哲也就不在多做。

他想了想,又做了不少銅胎器型,這一次就不是香爐了,而是壺、瓶等器型。

像是一件銅胎掐絲琺琅西番蓮紋螭龍耳壺,它高43.5公分,也算是大器型了。

這一件曾經出現在紐約佳士得2006年3月29日「重要華夏工藝精品」拍賣場之上。

此螭龍耳壺,體量碩大,造型優美,釉色光鮮明潤,器身莊重典雅,技法精細純熟;

直頸,鼓肩圓腹,矮圈足,線條流暢;

肩部對置鎏金螭龍耳,氣勢威嚴,古拙沉穩;

通體以澹藍色琺琅釉為地,周身滿飾西番蓮紋,填紅、黃、紫、綠等琺琅釉料,搭配精美,繁花似錦;

佈局富層次感,靈動精彩,盡顯清中期高超的製作工藝,為不可多得的琺琅器珍品。

像是這種等級的作品,還是生活用品比較多。

除了生活用品,再就是觀賞器,而觀賞器之中最多的就是瓶子。

如果是比較少見的,這是衣帽架什麼的。

陳文哲知道的,就只有一件清乾隆的銅胎掐絲琺琅夔龍紋帽架。

這件東西的高度只有26公分,還是比較小的。

更何況這還是一件少見的冒架,這件帽架以掐絲琺琅作三條支架,呈三彎腿式,支架上飾以夔龍紋。

主題以藍填色,龍角填白,富麗堂皇,尤為難得。

至於瓶子,陳文哲首先想到的不是清代的,反而是明代的。

比如明初的銅胎掐絲琺琅纏枝蓮託八吉祥紋藏草瓶,這種瓶子在清代常見,反而是明代的少見。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藏草瓶又稱甘露瓶,瓶式之—。

它是清朝廷為雪區僧侶燒製的,用於插草供佛的特別器皿,故稱藏草瓶。

雍正時已有燒製,乾隆時期製品為圓唇口,直頸有凸弦紋,豐肩,腹下部漸收,束脛,足部外撇。

這類瓶式不書款識,一般多認作乾隆製品。

很明顯明代的這種瓶子很少見,特別還是明初的藏草瓶,就更加少見。

這一件藏草瓶高25.6公分,估價在兩三百萬之間。

價格不貴,這主要是因為工藝不太繁複。

此瓶磨盤口,細短頸,豐肩,收腹,淺圈足,呈現藏傳文化中常見的藏草瓶形制。

口沿與頸中鑲鎏金邊,透過高低與粗細的變化增添視覺立體感。

器面通體施藍色琺琅釉為地,其上以紅、白、黃、紫、綠等各色釉料,勾勒多種吉祥圖桉。

口沿為花卉卷草,頸部綴吉祥八寶,肩上鋪俯蓮蓮瓣,足沿環繞仰蓮蓮瓣。

最為顯眼的腹部,則有飽滿纏枝西番蓮整齊排列,一展繁茂豐華。

這件掐絲琺琅盤口瓶,應為藏傳佛教供器。

它造型別緻,釉色豔麗,掐絲紋樣線條流暢。

特別是圖桉繁縟紛華,銅鎏金龍形裝飾,燦爛奪目。

其上種種,都可以看做是點睛之筆,因為畢竟是展現出了當時宮廷琺琅作的高超技藝和輝煌成就。

而這一件十分少見,因為是出自明朝永樂年間。

之所以認為是明初,就是因為在明朝初年,也就永樂時期曾試燒製過青花藏草瓶。

而到了清代,僅雍正、乾隆官窯,燒製過紅彩和鬥彩品種。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小小藏草瓶還是漢藏文化融合的歷史見證者。

因為當年的景鎮御窯廠,大量生產藏傳佛教用具,並非乾隆帝心血來潮,而是有著極深奧的玄機。

清廷入主中原之後,始終重視、扶持藏傳佛教,並以此作為保全“大清基業萬年磐石之安”的重要措施。

乾隆皇帝對藏傳佛教興趣極濃,無疑有其深遠的政治原因。

據文獻記載,乾隆對藏傳佛教非常虔誠,而且認識很深。

他每天打坐修持,甚至著三世章嘉教授他梵文和藏文。

只是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一位有點作為、青史留名的皇帝,肯定是不簡單。

當年為了拉攏人,乾隆皇帝可沒少下功夫。

比如在1745年,乾隆就下令將其出生地的雍和宮,改為喇嘛寺。

次年彷桑耶寺,於承德建普寧寺,其後又彷LS布達拉宮,於承德建普陀宗乘廟。

1780年,五班遠道東來,做法事祝賀乾隆七十大壽。

乾隆命人彷扎什倫布寺,於承德建須彌福壽之廟供其居停。

此後,乾隆又於紫禁城內,彷託林寺壇城殿築雨花閣,具濃郁藏式佛教建築風格。

就是因為由此種種,所以藏草瓶雖無官款,卻都會被認為是著名的唐窯作品。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瘋神狂想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