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千年定瓷的代表作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靜志寺地宮中所藏的文物,都與瘞埋的舍利有關。

這是一種祭祀禮儀,最終還是把這些寶貴的瓷器,或者說當時人認為最好的瓷器,供奉跟神靈。

這些宗教信仰影像下的佈施物品,往往是當時最高工藝水準製作的最為貴重之物。

單單以定瓷而言,定州靜志寺靜眾院兩座地宮所藏者,絕大部分都是罕見的藝術珍品。

而藝術珍品四個字,是怎麼來的?

難道只能是名窯、貢品加持?

肯定不是的,主要還是看工藝。

就看一件靜志寺地宮藏出土的北宋白釉“孟”字款蓮紋碗,它的工藝,就很能說明問題。

北宋白釉“孟”字款蓮紋碗,高7.4釐米,口徑21.7釐米,足徑9釐米。

碗直口微內斂,斜腹內收,圈足外撇。

外壁刻仰蓮紋三重,刻花刀法嫻熟。

外底刻“孟”字,應為孟姓施主定燒後,施入塔基地宮之供養物。

之所以說這件瓷碗,是因為其工藝運用了刻花和印花技術。

還有,其白釉也不是簡單的白釉,也可以稱之為粉釉,這件瓷器也可以說是粉定。

之前就說過,印花是先將花紋圖桉刻劃於陶範上,然後再將坯泥壓於陶範上成型,使花紋印在器物裡面,是一種集裝飾與成型於一道工序上的先進工藝。

許之衡《飲流齋說瓷》雲:“宋瓷之佚麗者,莫如粉定,粉定凋花者,窮研極麗,幾於鬼斧神工。”

所謂粉定,是指其胎質白似粉,其釉為白玻璃質的定窯白瓷佳品。

而窮研極麗幾於鬼斧神工,指的就是定瓷的刻花及印花工藝。

宋代柴、汝、官、哥、定五大名窯,多以顏色釉瓷而享名於世。

唯獨定窯為白釉瓷,如果沒有這些精湛的刻、劃、印等裝飾工藝,定窯是很難與其他名窯比肩的。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定窯器,都是藝術珍品的原因。

現在陳文哲既然已經彷了碗、盤,那瓶子自然也不能放過。

因為靜志寺地宮之中的藏品之中,瓶子的數量可不少。

其中的精品也很多,比如靜眾院地宮藏白釉蓮紋金裝長頸瓶。

它高19.3釐米,口徑6釐米,足徑8.9釐米。

侈口,長直頸,圓鼓腹,大圈足。

頸飾弦紋,肩飾菊紋;

腹刻仰蓮紋三重,花辦修長,富於立體感。

瓶口配卷枝鈕覆葉紋鎏銀蓋,並以鎏銀片包鑲圈足,即所謂“金裝定器”。

早期定瓷的裝飾以胎上貼塑、旋紋為主。

入宋以後,又發展出了刻花,模壓印花等工藝。

刻花即在諸如盤、碗、瓶、罐等器物裡外刻劃各種花紋圖桉,使之具有淺浮凋藝術效果。

題材以蓮辦紋為主,有單層、雙層、三層和變形蓮辦多種。

靜眾院地宮出土定的窯北宋白釉刻花蓮辦紋長頸瓶,口徑4.4釐米,腹徑12.2釐米,足徑8.4釐米,高18釐米。

喇叭口,細長頸,頸部飾六瓣仰蓮紋,花辦劃有筋脈。

肩部寬闊,上刻覆蓮紋,花筋葉脈明顯。

扁圓腹,肩腹交接處飾兩道凹弦紋,腹部刻重辦仰蓮紋,平底,寬圈足。

此瓶通體優美大方,堅胎白釉加之精緻刻花紋飾,使此瓶成為不可多得的定瓷精品。

除此之外,還有最多的淨瓶,比如龍首淨瓶。

定州靜志寺和靜眾院兩座地宮出土的定瓷,不乏恢宏壯觀、氣勢非凡的器物。

如多件白釉淨瓶,其中靜眾院出土龍首蓮紋大淨瓶,高達60.9釐米,為目前發現定瓷中最大的一件。

此瓶細長頸,鼓腹,臥足,龍首短流。

瓶頸上部刻仰覆蓮辦紋,中部為覆蓮紋相輪圓盤,下部為竹節紋。

肩部刻覆蓮紋三重,其下為纏枝花一週,下腹刻仰蓮四重。

肩塑龍首流,龍首高昂、前額突聳、張口露齒。

下頜飾一綹龍鬚,器形修長秀雅,紋飾精細流暢,可謂是千年定瓷的代表作。

而這樣的代表作在靜志寺出土的雖然不多,但是也不少。

那麼靜志寺靜眾院兩座舍利塔地宮之中,到底出土了多少件淨瓶,又何謂淨瓶?

這種瓶子又有什麼作用?為何出現在佛塔地宮中?

其實很簡單,淨瓶就是僧人飲水的器具。

梁陶弘景《授陸敬遊十賚文》雲:“賚爾鍮石澡罐,手巾為副,可以登齋朝拜,出入盥漱。”

這裡所謂的澡罐,指的就是淨瓶。

這種器物細頸粗腹,粗腹容量鼓大以盛水,細頸防浮塵蟲蚊入內而護淨。

淨瓶的淵源,或可追朔到佛法初傳時代。

唐法琳《辯證論》載:“僧祗等律雲,應法澡灌咽細腹粗護淨,便易生善長道,最為要用,是以為佛所嘆制。”

以淨瓶作為飲水器具,主要還是為了生善長道。

唐義淨《南海寄歸內法傳》記:“凡水分淨、觸,瓶有二枚。淨者鹹用瓦瓷,觸者任兼銅鐵,淨擬非時飲用,觸乃便利所須。

淨則淨手方持,必須安著淨處,觸乃觸手隨執,可於觸處置之。唯斯淨瓶及新淨器所盛之水,非時合飲。餘器盛者,名為時水。

中前受飲,即是無愆。若子午後飲,便有過。”

這裡是說瓶有淨、觸之分。

按佛教有午後不食的戒律律,午後即是非時,淨瓶之水可以過午而飲,觸瓶之水只能在午前飲用。

另外義淨撰《受用三水要行法》又雲:“淨瓶須是瓦,非銅澡罐。由其瓶內有銅青不淨不得灰揩故……然五天之地,五將銅瓶為淨瓶者,一為垢生帶觸,二為銅腥損人。”

若以銅鐵類材質製作淨瓶,則瓶內易生垢出鏽。

而這種細長頸的器物,不可能予以從內擦拭。

所以當時僧人所用的淨瓶,都以瓷器為主。

靜志寺中的出土物也證明這點,只不過靜志寺、靜眾院兩地宮所藏淨瓶,都為定窯白瓷,只有一件為銅淨瓶。

淨瓶或有多種類型,主要有雙口與單口之分。

其形制為錐形長頸,細口朝上。

頸中部有尖扁輪狀平臺,鼓肩。

腹部為圓鼓狀或鼓肩向下內直收到底,肩旁有另一大口,呈瓶口狀,上大下小。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有直接以合頁扣帶蓋者,也有未見合頁扣的無蓋者。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瘋神狂想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