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三節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新書《大國崛起1900》求收藏。

————————————

只是類似於大明皇帝給他們的兒子們的王莊一樣的土地。

讓大家先去圈地,讓當地剛派去的官吏配合他們,劃夠給他們的封天。

一個侯爵可以圈五萬畝良田,優先從過去的王爺王莊圈佔,而且允許他們佔用當地王爺的王府,王璞佔了晉王府、李五六佔了蜀王府。

伯爵是三萬畝,他們就沒有權力圈佔王府了,只能佔滿清貴胄的堡子。

除了這些侯伯,楊潮還大大小小封了五百多個貴族,一百多個子爵和三百多個男爵。

子爵的封地限額是兩萬畝,男爵是一萬畝,子爵和男爵的土地都在四川。

因為北直隸和山西雖然也圈地了,但是人口卻還剩下大部,而四川真是給殺光了啊。

本來就找不到人耕種,剛好動員這些貴族去開發。

對於這些新的勳貴,雖然有封地,但是他們的封田,依然要跟民田一樣,照章納稅的,這些土地資產就是給他們這些年為國奉獻的酬勞,除了一個貴族封號,還有這些田產之外,楊潮不打算給他們以及他們的子孫後代發俸祿了。

大明朝基本上就是被那幾十萬王孫貴族給耗死的,光是用來贍養藩王的俸祿每年就有八百多萬擔,比發給所有文官的俸祿還高,僅次於軍費。

如果沒有這八百萬擔的負擔,楊潮覺得大明朝也不至於撐不過小冰河期,朱元璋抱著一個農民的小精明,對官員太苛刻而對他的後代子孫太優待,結果官員貪汙無度,而後世子孫每一個靠得住的。

楊潮不願意國家揹負那麼大的財政負擔,同時也還得考慮一下這些功臣和他們後代的生計,這些勳田雖然要跟民田一樣納稅,但是卻不允許買賣,並且推行嫡長子繼承制,這些封田只能一個後代繼承,永遠不能分開,也就保證了這些勳貴繼承人永遠都享有富貴。

顯然這樣會培養一個世世代代的權貴集團,而這些權貴集團要維持他們的富貴,就只能堅定的擁護楊潮和楊潮後代的統治。

當然楊潮不認為他們能靠得住,當年阿濟格偷襲南京的時候,就數那群勳貴投降的快,趙之龍、徐泓基哪一個不是開國功臣後代,哪一個不是高官厚祿,到了國破家亡的時候,他們唯一想的只是透過出賣救主保住富貴。

楊潮之所以培養這一批權貴,不過是做個樣子,告訴天下人,為國奉獻的人,他們的子孫後代是可以永享富貴的,用來滿足國人封妻廕子的傳統觀念。

至於這群人如果能發展出貴族文化那自然也不錯了。

不過這貴族文化的培養可不是那麼容易的。

培養一個貴族沒有三代人,一百年時間是不可能的,而培養出貴族文化,沒有五百年也是不能的,中國貴族文化最興盛的時代,可以說就是周朝了,而周朝八百年國祚保證這種文化的出現和發展。

那時候的人講誠信,重義輕生死,是中華道德標準最高的時候。

可是當講究貴族態度的宋襄公,不肯攻打沒有過河的楚國軍隊,過了河還不肯攻打沒有擺好戰陣的楚國軍隊,等對方準好一切之後,才去攻打,結果打敗了,打死了。

春秋時期的宋襄公被後世罵的體無完膚,卻不懂這是一種貴族文化,高貴、驕傲,之後到了戰國,當與西戎雜處文化落後的秦人,無敵軍隊橫掃天下之後,貴族文化受到了第二次打擊,當市井出身的劉邦,將大貴族項羽擊敗之後,貴族文化徹底在中國絕跡了。

周文化只保留在了小貴族出身的孔夫子的思想之中。

所以儒家文化本就是一種貴族文化,講禮儀,講忠誠,講信義等等等等。

透過儒家文化,中國人將周朝的貴族文化,不算完整和徹底的延續了兩千多年,直到天朝時代。

貴族文化好嗎,也不全是好東西,驕傲、看不起平民,講出身,這是不好的東西;但是禮儀、誠信、忠貞這種東西楊潮卻絕對看不到他壞的地方。

那麼儒家承受的責罵錯了嗎?也不完全錯,因為統領了中國後世兩千年,儒家確實帶著中國故步自封沒有完成到現代社會的蛻變;但也不完全對,因為是中國人自己把儒家玩壞了,這是一種理念,一種思想,用來薰陶一下文化修養,用來提升一下個人修養是沒錯的,可是用來治國就只能呵呵了。

所以楊潮不禁止,甚至提倡周文化,這畢竟是中國人自己發展出來的文化,如果能得到發展,總好過日後****,文化中沒有根,人的思想浮動來的要好。

扯的有點遠。

楊潮大封功臣的同時,經過一年多的跋涉,李香君等人終於到了西方。

從荷蘭的阿姆斯特丹下船。

隨船的工匠緩過氣之後,在港口不遠處的鄉村買了一塊靠近運河的地方,然後開始在荷蘭人的幫助下,開始修建房屋。

簡簡單單的一座圓頂屋子,以巨大的石柱和骨架拱為支撐,只有一層,十多個房屋。

但是接著他們在外面屋頂上鋪設了南京燒造的用在皇宮上的金色琉璃瓦,牆壁上貼上景德鎮的上好白瓷片,房屋裡面的牆壁上,也貼上青花瓷、玳瑁瓷、青瓷等等瓷片。

建房子的同時,呂大器則帶著使節團開始訪問各國,第一步就去了法國。

呂大器這個文官,得到命令出訪番邦的時候,他滿腦子都是鄙夷。

但是到了荷蘭,見到了繁華的阿姆斯特丹港口,他倒是有點意外,繁華碼頭,整齊的街道,石質的整齊房屋,但是也僅限於意外而已,他只是沒想到蠻夷還有能力建設出這樣的城市。

只是阿姆斯特丹雖然繁華,畢竟是一座小城,而且並沒有什麼特別出彩的建築。

可是到了法國,到了巴黎,呂大器就小小的震撼了一下。

更恢弘的城市,高大的城牆,尤其是高聳入雲的巴黎聖母院大教堂,很顯然呂大器在中國找不到這種建築,這是跟中國轉木建築完全不同的建築型別,關鍵是那種高大,磚木結構根本不可能實現。

當呂大器跟法國高層開始交流的時候,他已經收起了那種高傲,可以更平等的對待這些蠻夷。

沒想到受到皇太后寵信,在路易十四國王尚未成年,而掌握朝政的紅衣主教也是法國再相的馬薩林對呂大器的政治理念極為認同,其實就是中國大一統那一套。

法國跟周邊各國都不同,路易十三加紅衣主教黎塞留這一對模範君臣用了一生時間,打擊貴族實力,擴充王權,讓權力高度集中,也讓法國人成為了歐陸霸主。

但是黎塞留和路易十三雙雙離世之後,馬薩林掌權,卻受到了老權貴的強烈反彈,於是馬薩林對呂大器提出的,任用有賢能的人,而不依靠貴族的政治系統十分感興趣。

其實這就是中國的科舉選賢制度,在大一統的中國出現,也在大一統的法國得到認可。

楊潮沒想到呂大器竟然被法國君臣感動了,最後答應留在法國做顧問,一顧問就顧問了二十年,最後老死法國以國葬葬進了巴黎聖母院。

因為呂大器在路易十四成年後,輔佐路易十四建立了西方第一個科舉制度,以考試選拔公務員,讓法國的實力比歷史上還要更強大,要不是最後晚年的楊潮親自出手,險些就讓法國一統歐洲了。

另一邊,李香君被皇太后邀請住進了法國的丹楓白露宮,然後就是天天宴請西方貴婦。

李香君帶去了最好的揚州廚子,繁瑣、精緻,以及從朱媺娖公主哪裡學到了皇家分餐制度,都深深的打動了出自哈布斯堡家族的法國皇太后的濃厚興趣。

其實歐洲貴族們也剛剛走出中世紀,說白了也就是剛剛發家致富,原因就是大航海時代帶來的歐洲大發展,但是在這波發展中,貴族卻不是唯一興起的力量,商人階層才是崛起最快的實力。

這些大貴族受到哪些富可敵國的新興階層的強大壓力,在心裡上表現出一些不自信來,中世紀的時候,他們的貴族大多數都是文盲,形式粗魯也不覺得難為情,就跟他們的蠻族祖先首領一樣。

但是到了這時代,也許是因為倉廩實而知禮儀,發達了之後,突然發現需要弄出點不同的東西來裝點門面,他們找到的這種東西就是貴族文化,從義大利掀起的文藝復興就是這樣來的。

接著透過美第奇家族的兩代皇后介紹到了法國,最後有路易十四發揚光大,確定了歐洲的貴族禮儀。

但是在各種禮儀即將形成而又沒有形成之前,來自中國的兩千多年前就出現的周禮,顯然得到了他們內心深處的共鳴。

周禮異常繁瑣,這不是問題,貴族嗎,就是有大把錢,大量時間的階層,於是她們從李香君這裡悄悄的學習如何飲食。

其實李香君出身秦淮河,飲食上跟貴族還不同,可是朱媺娖可是公主,崇禎即使再窮,皇家該有的將就有時候還是得有的,起碼在節慶的時候得有,朱媺娖可是深諳那一套的。

後世的中國人失去了所有的貴族文化,不知道中國其實也是將分餐制的,以為是西方人發明的,也不想想,慈禧太后一頓飯吃兩百個菜難道是自己一個個去夾的?不都是宮女給夾過來的,這難道不是分餐形式?

而滿清過去不過是遊牧民族,蒙古人吃飯還用手抓呢,顯然這些禮儀都是從大明皇宮中的宮女太監身上學到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於是分餐制就這樣在路易十四之前流傳進了法國皇宮,當然還有製作繁雜精美的中國菜式,使節團走後,法國人用重金留下了廚子為他們工作了三年時間,學到了幾分本事。

另外還有喝茶。

這個才是楊潮最關心的問題。

程式繁瑣,流程嚴格,花樣繁多的飲茶文化自然也受到了歡迎。

綠茶、紅茶、清茶、花茶、不同種類的茶,要不同種類的茶具,甚至不同的水,無疑不彰顯著精緻,彰顯著典雅,無一不跟貴族文化相契合。

李香君走之後,歐洲對茶葉的需求猛增,連年十倍十倍的增長,不到十年就增長到了千萬兩白銀份額,超過了絲綢和瓷器,成為第一大出口商品。

之後李香君又在義大利幾個名城、德意志幾個邦國,北歐的丹麥、瑞典,最遠到了波蘭,用了一年多時間遊覽了幾十個國家的宮廷。

除了傳播文化之外,她還帶著另外的使命,那就是招募人才。

從德意志的波西米亞招募到了水晶玻璃的工匠,從荷蘭招募到了造船工匠,從英國招募到了鑄炮工匠,從瑞士招募到了鐘錶工匠。

還從荷蘭和英國分別招募到了十多個科學人員,法國甚至專門派遣了皇家科學院一個交流團專門出訪大明。

如果沒有李香君親自去歐洲,僅憑荷蘭是不可能吸引到這些人才的興趣的,李香君一行人表現出來的文化,讓許多人受到衝擊,尤其在中國給西方印象最後的時代,讓這些人終於下定決心到中國去一趟。

不用說,此舉對歷史的影響有多大了,十年之內,楊潮就將西方自然科學系統的介紹到了中國,李香君此行居功至偉。

不過李香君一行要回國還得兩年時間呢。

楊潮收不到任何訊息,他當務之急是忙著處理皇帝問題呢。(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