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節 改革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改革其實一直就沒有停止過。

比如讓黃鳳府丈量整個南直隸的土地。

但是之後黃鳳府依然沒有留在楊潮身邊,而是讓他開始處理政務,整個天下的政務都交給他處理。

不過卻一直沒有進行大的調整,此前無論是收商稅,還是清丈土地,可以說都只是一種調整,將不合理的現象先扭轉過來,遠遠算不上什麼改革。

“一旦行動,就要雷厲風行,我們拖延不起。”

“屬下知道了。”

改革最重要的是,打造一個幹練,高效的政府。

滿清入關之後,也只是佔據了北方,但是卻能一邊跟李自成作戰,一邊將地方安撫下去,這點大明王朝此前根本做不到,正是因為他們擁有一個幹練的政府,人員精練,沒有冗員,而且有一股朝氣。

大明王朝的官府,則是貪腐成性,各項制度繁複,如同一臺生鏽了的機器,根本轉動不起來,加上操作這架機器的官員們,一個個迂腐透頂,不是忙著撈錢以權謀私,就是消極瀆職不務正業。

現在楊潮就要開始處理政事了。

此時南直隸等地的官員,基本上都是大明王朝的舊員,為了最快的穩定地方,楊潮並沒有動這些人,一開始南直隸地區,知府以上的官員基本上不配合楊潮,當朱慈煥在福建登基之後,大多數都跑到了福建當官,那時候楊潮只能任用大量的吏員。

後來收復山東、浙江以及現在的江西的時候,這些文官的所謂的氣節就降低多了,大多數都留了下來,甚至積極的討好楊潮,畢竟滿清來的時候,他們都投降了一次了,還有什麼氣節可言。

因此整個治下的官府都是老班底,官員沒有什麼品德,既沒有在外地入侵的時候抵抗的勇氣,又沒有一心為民的使命感,渾渾噩噩只為求財,所以楊潮治下,所有地方的貪腐情況依然嚴重。

“我軍中的讀書人還是不夠,我只能給你一千人,這一千人不可能塞進每一個衙門去,所以一個縣派兩到三人,每一個府不能超過十人。依然需要大量留任原官。革除痺症只能先從貪腐開始,反正無論貪與不貪,就沒有一個辦實事的。與其如此,不如先用廉潔的庸官。等這批秀才們成長起來,才能夠擔當大任啊。”

“屬下知道。每一縣設督查官三員,當地知縣官吏但有貪汙不法,即刻查辦。”

“不,不用督查官之名,設練兵官一員,督糧官一員,以及執法官一員。將當地縣令手裡的大權收一部分過來,以後知縣只管行政,司法專屬。我軍中讀書人大多兼領軍法官,也算是有些經驗,讓他們設法庭專司審理,日日開庭不得有誤。督糧官嚴查夏秋而糧稅賦,嚴禁官吏上下其手,商賈低買高賣,一兩銀子的保底收糧需要堅持下去。至於練兵官,讓他們在勞力富裕地方,招募兵丁訓練,一來震懾地方,二來將來可以給軍中源源不斷的增添生力軍。”

黃鳳府道:“屬下明白了。他們明是練兵、督糧和司法,暗中負責監察百官。”

楊潮搖頭:“不是讓他們監察,而是讓他們先學著處理政務。那些百官是貪腐不幹事,但也有制度原因存在。第一是俸祿太低了,當官的嗎,總得講求一個面子,太祖時期甚至有外地官員卸任,沒有盤纏回家而自殺的。我們不能讓這種老實不貪汙的人活不下去,不是人人都是海瑞,可以一年到頭不吃肉。所以治理貪腐的同時,你得提高俸祿。還要減少這些官員的開銷,此後凡是官員不得僱用師爺,你就是去當官的,還請一個師爺幹什麼,事情都讓師爺幹了,要你幹什麼?”

黃鳳府又道:“若不請師爺,縣老爺們可不會算賬,不懂律法,這錢穀和刑名兩個師爺怕是少不了的。”

楊潮哼道:“當官,當官,這當的什麼官,又看不懂錢糧賬冊,又不通大明刑律,卻手抓地方財政,負責審理案情,這能合格嗎?老子還不如直接招募錢穀和刑名師爺當縣令呢。”

黃鳳府一驚道:“大人打算廢除科舉?”

如果以後楊潮都直接招募官員,科舉制度豈不是作廢了。

楊潮搖頭道:“科舉還是好的,不好的地方在於科考的內容根本不實用。四書五經是教讀書人做人的,不是教他們做官的。做官還是得有事幹之才,今後科舉不用四書五經,分科取士。戶科則靠錢糧賬冊算數之學,刑科則靠律法條文刑名之學,以此類題,禮部、吏部皆如此。”

楊潮一直不認為科舉是一項落後的制度,要知道這種制度被西方一直頌揚,相比西方一直玩的貴族政治強了不止一分,這可是全民取材啊,人才的基礎比貴族大了太多,而且也更加公平,英國人在十九世紀才開始學習,不過中國人掩耳盜鈴將英國人的科舉叫做公務員制度,其實就是一回事,不過人家考的不是道德文章,而是實學而已。

黃鳳府暗喜,他終於套出來楊潮到底還是要科舉的,只要科舉,就能收讀書人之心,不管考的是什麼,只要通了這條路,學就是了,他一直以來都對楊潮跟江南讀書階層對立憂心忡忡,沒有士大夫階層的支援,始終沒有一個築基立業的樣子。

“那大人,是不是該開課取士了。”

黃鳳府試探道。

楊潮搖頭道:“先不急。哪裡有位置給他們,而且一個個都沒有經驗,還不如現在用這群吏員好使。不過可以現在軍中試行,只要是認字讀書的,都可以考。先分三科,用來選拔練兵官、督糧官和執法官。估計還是那群秀才佔便宜啊。”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黃鳳府忙道:“屬下這就去準備。”

楊潮點頭:“雖說這群秀才佔便宜,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我們自己掃盲的那些士兵,基礎太差了,很多人現在也就是學會讀書識字而已,就是王璞這群軍官,讓他們讀兵書也有些吃力,更不用說其他士兵了。”

黃鳳府道:“大人放心,這些秀才已經不是過去的秀才了。”

楊潮點頭:“那倒也是,上過數次戰爭,見過血的秀才了。”

提到這些秀才,楊潮倒也感慨,一開始這群人確實比普通人要怕的多,這跟接受的文化有關,也跟出身的階層有關,一個個非富即貴,吃喝不愁的傢伙,你讓他們拎著刀子殺人,不害怕才怪。

所以他們初次戰陣的表現,比普通農家子弟差多了,甚至有大量逃跑的,對此楊潮一視同仁,直接殺頭。

幾次之後,秀才們也就適應了,不過他們的陣亡率顯然高過普通新兵,一萬多秀才,現在剩下的還不到八千人,比楊潮軍隊去年一成的陣亡率高了一倍。

但是經過與豪格、三順王甚至北伐幾戰之後,這些秀才不知道經歷了什麼樣的心路歷程,一個個性情大變,此時跟普通士兵沒有兩樣,在軍中大聲說話,罵娘,打架,一個都少不了,讓楊潮不無感嘆,他們似乎接受了另一種文化,兵痞文化!

其實楊潮自己何嘗不是被這種文化感染過,在軍中待著,口頭禪就是‘老子’‘你娘’之類的,可到了外面,頓時就文明禮貌起來。

“先在軍中宣傳,讓這些秀才們好好準備。科考的內容,練兵官自然是考兵法,從孫子兵法、尉繚子、司馬法、紀效新書、練兵紀實等出內容,結合例項,最後讓軍中將官閱卷。督糧官則靠算盤、記賬,同時也出一些例項給他們算。執法官則考大明律,同樣出例項。”

楊潮打算考試分兩部分,一部分考貼文,也就是後世的填空題和選擇題,考的是他們的知識,第二考例項,類似後世的案例題,考的是活學活用的能力。

“屬下就去準備。”

楊潮點頭:“你可不要徇私。你出的題,還是我來選。要是提前暴露出去,就是你本督也決不輕饒!”

楊潮有些怕作弊,科舉的流程是沒有問題的,卷子上的名字都是糊著的,但是最怕是洩露考題,大明朝這種事情不是一次兩次了,唐伯虎就是因為此事被取消了考試資格的。

“屬下不敢!”

楊潮還是相信黃鳳府的操守的:“記住,我們大業未成,得以國為重!”

楊潮繼續用功業來刺激他,楊潮知道功業心對一個大明文人何等重要,幾乎沒人擺脫的了這種建功立業的野心,而黃鳳府則是功業心極重的一個人,用的好了,這種人工作的積極性能達到工作狂的程度,用的不好,這種人也會玩弄各種見不得人的勾當。

黃鳳府立刻去準備,十天後就整理出一整套題目來,同時已經讓軍中讀書人都知道了,楊潮要開科舉,並且在軍中選拔人才,這讓這些人瘋狂了,至於科考的內容不是四書五經,他們早就不在乎了,開始瘋狂的讀兵書,看錢糧賬目,學習打算盤,讀大明律條以及研習往年各種案例。

已經是十月了,楊潮打算年前就將這批人選拔出來,然後分派到各個縣府去。

革除痺症第三步,終於邁開了,楊潮要用一年時間,將政務問題解決掉。(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