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此歌甚好,當傳世為我大明國歌!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洪武十五年的六月,註定不平凡。

大明帝國北起遼東,西到甘肅,南至雲貴,東抵安南,戰場隨處可見,曾經橫跨亞歐的大元帝國,如今不過短短十餘年時間,就分裂成了一個又一個各自為戰互相吞噬的部落。

如果不是大明拯救亂世與水火,這場戰禍恐怕還要持續很長時間……

這一切只因,大元將許多民族糅雜在一起,卻缺少一個強力的管轄政權。

雲南,昆明城。

“殺啊!”

硝煙彌漫,火箭如雨,無數蒙元士卒舉著牛毛製成的毯子和竹木盾牌,從四面八方冒著箭失衝來,他們是北元土官楊苴散所糾集,趁著明軍大部主力隨著藍玉傅友德撤軍,昆明城城防空虛之時,從各地糾集了蒙古散戶,色目人,還有土司頭人奴隸,足有二十五萬人來攻。

“給我頂住!”

昆明城守將,大明預左軍都督僉事馮誠身披重甲,親率兵丁駐守在城牆上,昆明主城門之前被明軍攻打時,遭明軍以火藥轟塌,如今倉促之間尚未完全修復,此刻是北元士卒攻擊的重點區域。

雖說藍玉傅友德撤軍時,給他們留下了很多火銃,火藥,還有一些火炮。

但是面對如潮海一般的蒙元士卒,且悍不畏死的衝擊,昆明城的城防已經及及可危。

馮誠乃是馮勝的親侄子,十餘歲就跟著明軍作戰,軍事經驗十分豐富,雖然身邊不時有流失射來,但他並不慌張,而是依靠在城牆上,自箭垛處觀望敵情。

“大人,我們的箭失不夠了!”

副將渾身是血,身上還掛著兩根箭失,喘著粗氣跪倒在馮誠旁邊大喝。

“沐將軍到哪裡了!?”

馮誠也萬分焦急,大明攻下雲南後,雲南的土司頭人,還有蒙古後裔初期投降,復而反叛,來此往復了好幾次,尤其是城中的一些色目商人,偷偷給蒙古萬戶通風報信,趁著大批明軍部隊班師回朝,竟然出重金勾結土官,意圖再次反叛!

幸虧馮誠發現的早,及時將昆明城中的騷亂控制住,連殺數十名不法色目商人,在城中的和尚,以及另外一批親大明的色目商人幫助下,穩住了昆明城中普通百姓的局面。

但昆明仍然有被攻破的危險。

守城將士,不過兩萬餘人,很多還是老弱病殘,精壯主力,都被沐英帶去平定雲西叛亂。

如今戰事越來越激烈,城裡面那些被穩住的老百姓,又在某些有心人鼓譟下騷動起來……

副將端起牛皮水囊狂飲一口,喝道:“一日前收到過沐將軍的鷹信,之後再無訊息!”

馮誠眸子閃爍,眼見城下的蒙古士卒們,用手舉著抵擋火箭的牛皮毯子,保護著頭部緩緩推進,而且後面還有四五個攻城車正在步兵的掩護下準備衝城,更遠一些的地方,在明軍箭失和火炮無法攻擊之處,一些牛被矇住雙眼,聚集在一起,尾部拴著炮仗……

“沐將軍應該快到了!”

馮誠一拍城牆,喝道:“去,把所有的火銃手,還有火藥都集中到正門,其他三門能守多久就守多久吧,敵人真正的攻城主力就是這幫敢於頂著箭失攻城的蒙古人和奴隸,只有頂住他們的攻擊等到沐將軍回援,才有一線生機!”

“是!”

身邊將官手持旗幟,打出旗語,並且敲鼓鳴金傳訊,另外一人則是狂奔而去,調集火銃手。

“都都都……”

蒙元士卒們吹起了進攻的號角,數千名當年遷居雲南的蒙古勇士後裔,舉著彎刀,在盾牌和牛皮掩護下,舉著雲梯瘋狂衝來。

而明軍這邊的滾石,滾木,沸油,金汁,箭失,都已告急!

“親兵何在!”

“在!”

“天日昭昭,護我大明!”

“殺!”

……

碧雞關。

作為雲貴茶馬古道九關十八鋪中的其中一關,此處地勢險要,曾是大理段氏和周遭城池的重要商路貿易古道,古人稱為“五尺道”。

剛剛被封為黔國公的沐英,騎坐在一匹馬上,身後大明精兵如狼似虎,眼眸噴火,手持火銃刀槍,從碧雞關關隘中魚貫而出。

“爹,這是昆明的鷹信!”

沐英之子沐春身披重甲,騎坐在一匹黃驃馬上衝上前來。

父子二人,皆是身材魁梧,修長健碩,且氣息沉凝。

沐英正值壯年,面白少須,眸子修長,雙眸精光閃爍,他本是流民子,後來加入紅巾軍孩兒軍,因為作戰勇勐不懼死,被朱元章收為義子,之後一路以軍功積累到徵西大將軍,如今獲封黔國公,永鎮雲南。

為了保證雲南和周遭國家,如緬甸,暹粒等國的茶馬商路,沐英剛剛初步平定雲貴戰亂,不顧分出十餘萬兵力駐守各處關隘,兵力不足的情況下,仍然馬不停蹄直奔五尺道,想要打通九關十八鋪,為大明打通南方商路,保證軍糧軍馬和茶葉,鹽巴供應。

尤其是軍糧……

大戰之後,必有災荒。

此災荒既有天災,也有人禍。

如今大明在雲南很難徵收到足夠多的糧餉,地方上的土司頭人,佛頭,色目商賈,有自己的碉樓堡壘,建造在崇山峻嶺上,易守難攻。

大明若是不保證足夠多的糧餉,無需蒙元殘存餘孽反叛,自己就亂了。

誰知,昆明的色目商人,趁著大明分兵,昆明守軍不足時又勾結蒙元殘存勢力反叛!

沐英伸手拿過那鷹信,他長子沐春有些沉不住氣,急切道:“父親,昆明只有老弱守軍兩萬餘人,缺少火銃火藥,如何得守?我們是否加快行軍!”

沐英卻眸子澹澹地掃了他一眼。

“軍事豈可心亂!?”

沐春聞言一愣,咬著牙低垂下頭。

自幼在朱元章身邊言傳身教,沐英養成了泰山崩於前而不變的心性,入雲南第一戰,他在面對數倍於己的前元梁王大軍時,冷靜地佈局使計策引誘元軍上當,一舉擊潰三十萬元軍。

就在不久前,更是以不到兩千人的精銳明軍,面對土司頭人思倫發調集的上百頭大象的象軍,沉穩冷靜,以火銃三段擊配合神射手火箭加上火炮,直接擊潰思倫發以上百頭大象配合的五千餘人。

對,我華夏在大明建國之初,就已經有當世名將,沐英,以三段擊形式擊潰了號稱可排山倒海的象兵部隊!

沐英眸子掃了掃遠處,沉聲道:“將全軍戰馬集合起來,一人三馬,以千人為隊,隨我先行。”

“你率後軍,將輜重,繳獲,重甲全部留在碧雞關,輕裝步行來援!”

沐春一驚,忙道:“爹,您怎麼能親自出擊,不然讓我……”

沐英卻又澹澹掃了他一眼。

將馬上韁繩拉了拉,沐英道:“馮誠乃百戰老將,昆明城中糧草輜重充足,若無色目人作祟,足以守城一月,咱們這一仗,要一擊打破色目人和蒙古人的膽氣,讓他們百年不敢作亂!”

“爹,你難道要?”

沐春心中一驚。

沐英眯眼重重地點了點頭,雲南久離華夏,元朝對這裡的統治又十分野蠻無序,放任土司頭人各自為政,而且對於普通百姓盤剝很深,導致這裡的老百姓反抗心理也很強。

但這裡實則是塊兒寶地。

先說商路,雲貴川藏茶馬古道,連線著中原和緬甸,暹粒,天竺等地,雖山路難行,實則多有名商大賈,就連收過路費的土司頭人都多有金銀財寶。

在一定程度上,雲南的某些土司頭人比中原地區的地主富的多,廣修碉堡佛寺。

而普通的百姓和奴隸,不敢交稅給明軍,也不敢和明軍接觸。

大戰之後要有大治。

而這個大戰,一定要打破在雲貴等地土司頭人,色目商人,還有番僧佛頭再生叛亂的膽氣!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打出我大明的國威,軍威!

一戰為雲南打出數十年的和平,讓他們不敢再生叛意!

“是,爹!”

沐春深吸一口氣,重重地看了自己父親沐英一眼,對著旁邊一直跟隨著父親的弟弟沐成使了個眼色……

……

院子內。

清晨時分,日月同輝。

朱雄英揹負雙手,身軀筆直,盯著頭頂日月同輝奇景,突然心血來潮。

“我皇明為了光復華夏,死傷烈士數百萬,救濟斯民水火中,豈能不祭文悼之?”

“朱雄英不才,願做‘大明歌’一首,為我大明國歌,為我大明軍歌,為我大明軍魂戰魄!”

“筆來!”

一聲大喝,周寬和鄭和連忙拿來毛筆。

朱雄英以毛筆沾滿了墨水,筆走龍蛇,踏歌而行,歌聲鏗鏘昂揚,唱的赤面紅頰!

“天日昭昭我大明,疆域十萬裡!”

“繼承華夏超漢唐,國土邁北元!”

“山河奄有中華地,不忘吾故土!”

“鐵馬同袍凝戰衣,向前向前向前!”

“復興之責在吾輩,日月同明!”

書畢,朱雄英將毛筆丟在一邊,眸子中有澹澹水霧,哈哈朗聲大笑,正聲道:“此歌甚好,當傳世為我大明國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