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我大明天子易溶於水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朱雄英小聲滴咕。

“之前本來想不明白,仔細思索,為何前世我會英年早逝,恐怕大機率是文官們在背後搗鬼……”

現如今自己的身子骨基本已經練到了這個年紀的極致。

還記得前世在網上見過一些三四歲就開始健身的小孩,才五歲就渾身肌肉八塊兒腹肌,一個是有科學的訓練,第二個就是要有合理的膳食。

自己養生這三年,也基本上是按照這個路子。

只是,自己比起前世網上見到的那個健身小孩,更加粗大一些。

沒辦法,我也不想這麼粗……

按道理,就算常氏家族有遺傳風疾,自己養生三年也應該察覺出來。

可是,並沒有。

哪怕細微的不適都沒有……

八歲孩童,身體已經逐漸長成,且皇室子弟保養得當,前世自己八歲就飛昇登仙,如今看來大機率是被人下了黑手……

“我現在也就只有美色這一點點軟肋,保險起見,明天最好搬出去,一來能守著皇奶奶,二來離皇爺爺也近。”

小聲滴咕著,朱雄英拿過枸杞水,想了想,眼神古怪地抿了一口。

最重要的是,搬出去之後不用喝東宮裡的水。

我大明天子易溶於水,自有國情在此。

朱雄英思前想後,自己吃的食物基本上不太可能被人下毒,那唯一有機會的就是水,在不清楚繼母呂氏背後勢力究竟有多強的時候,還是保險點好。

要知道前世大明的幾個開國功勳可都是死於下毒,譬如曹國公李文忠,是被人下毒治死的,惹得皇爺爺朱元章震怒,殺了數百人。還有二叔秦王朱慡,在王府內被人下毒害死,十叔魯王朱檀,在王府內被人灌了太多金石丹藥,二十二歲就死了,這真是巧合?

上一世洪武二十五年,父親朱標前去西安考察遷都,中途皇爺爺突發敕令,讓他注意自己身邊防護,回來之後父親朱標就突然生病,小小的風寒奪去性命?

雖說現如今醫療水平較低,但以皇室的醫療手段,斷沒到一個風寒都治不好的地步,當世頂尖的醫者都在御醫院,何況父親朱標是馬上太子,多年帶兵身體很好。

在自己和父親接連去世之後,被文黨調教成謙謙君子的朱允炆進入皇爺爺視野,為了給他鋪路,皇爺爺就必須剷除藍玉一黨,因為舅爺藍玉他們這些淮西武黨天生和朱允炆衝突,日後會有謀反的隱患……

這既是陰招,也是陽謀。

不可小覷古人的智慧,尤其是當你身在這個帝國最頂尖的那批聰明人中間。

讀書人天生追逐皇權,但是他們所受的儒家教育又讓他們蔑視皇權。

如果均田土改一開,文臣必定搞髒活兒,對朱標下手還太過,對自己下手卻可做些文章,三弟允熥患有腦疾,言語不利索沒有威脅,然後文臣押寶朱允炆,再害死父親朱標……

皇爺爺朱元章屠刀滾滾殺的文黨畏畏縮縮,儼知他們沒有背後謀算反擊!?

大明初的這幫讀書人,都是當世頂尖之人,個個都是人精。

越想,越覺得大明洪武初期,這潭水著實太渾。

文臣幹髒活兒傳統可是由來已久,且在大明朝延續數百年,留下了大明天子“善於溺水”的國情。

譬如後世那個正德皇帝朱厚照,一個能騎馬率軍,親上戰場,在戰場上親手斬殺敵人的馬上皇帝,落水後偶感風寒,居然被太醫活活治死,他中途發現不對勁想換個太醫,卻被首輔批評是皇帝腎虛,死於腎虛?

鬧呢,無非是朱厚照抓住了軍權,脫離了文臣集團的控制,而文臣集團有了危機感。

後世還有幾個大明皇帝,不是下藥就是溺水,年紀輕輕便死去,一旦發現天子不受文官集團掌控的跡象,皇權又開始威脅到文官們利益時,皇帝便會英年早逝。

到了崇禎末年,更是毫無底線出賣大明!

千萬不可以用自己的道德認知去衡量文臣的底線,文臣的底線是沒有底線!

皇明第一個五年計劃一提出,定會引起軒然大波。

均田,這均的不是天下的田,均的是文臣武將的命啊!

朱雄英雖然前世只有十六歲,是個官場小雛兒,稍微想一想卻也知道,即便皇爺爺是先在皇莊皇田裡均田,也將引起激烈反抗,無他,開天下之先。

大宋與士大夫共天下,大元與商賈武人治天下。

你大明洪武皇帝,一拿我士大夫文人如豬狗苛待,二對商賈若乞兒,是可忍孰不可忍!?

在皇爺爺治下的大明,士農工商,商人地位極低,甚至不如工活兒的匠戶。

但偏生,商人富有四海,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只要將均田制推廣下去,使得大部分的老百姓有田種,那麼那些已經成了大地主的文官武將還有商人個個都坐不住,這事兒就好比是建房子,文官商人們好不容易把房價抄到十幾萬一平米了,你忽然來個政策免費發房子,這不是在要我們的命嘛!

他們一是擔心租地的農民跑了,二是擔心皇帝會將均田推廣到全國。

再說,好些皇田早被地方官吏偷偷侵吞了,視為自己的私田。

以往大明的賦稅再重,也收不到他們讀書人地主鄉紳頭上,一塊兒良田,賦稅兩成,地主的租子是四五成,最後剩下來的那兩三成才是農民的。

一遇到天災人禍,農民就要賣兒賣女,因為剩下的兩三成還要留下谷種……

在文官集團大地主階級眼裡,這兩成賦稅已是極高,簡直是苛政了!

所以前世老二朱允炆上臺,免了浙江福建江西等地的賦稅,把那些文官集團高興的跳腳,可不嘛,兩成的賦稅免了,一塊兒良田我們收五成租子又能多收幾石。

現如今,你居然要均田!?

這一均田,老百姓和佃戶都去種皇田,不需要給我等地主交稅,也不用問我們借高利貸了,這不是斷了我們鄉紳商賈的活路嗎!

“越想越覺得不對勁……”

朱雄英只感覺再想下去,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那時自己肯定會被現在大明這幫讀書人惦記,讀書人殺人害人,和武人完全不一樣,自己就算能練出張定邊一般的勇勐武藝,達到武夫極致,也害怕被讀書人惦記下陰刀子。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保險起見,尤其是在今年自己八歲這個敏感的時間,還是在土改均田的關鍵時期把自己置身事外最好,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

可是朱雄英對繼母呂氏的一些揣測,又不敢直接給老爹朱標說,他想了想,認真道:“大伴,明日幫我去給皇爺爺傳個話,我想在御花園置辦一間小院,陪著皇奶奶。”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