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要對你舅爺藍玉有信心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大元的時候,色目人十分多。

蒙古人將自己的金銀委託給色目人做買賣,放高利貸,稱之為羊羔息,再加上那時候,許多漢人大地主沒法當官,也跑去做生意。

於是,買賣越做越大,金銀無法滿足貨幣供需關係,出現了寶鈔。

可是色目人賊精明,將金銀都窖藏。

元仁宗時,元朝的經濟貨幣問題就到了爆發的臨界點,當時因為皇帝變更太頻繁,每個大元皇帝上臺都要打賞資助自己的王爺和貴族,實在沒錢,就用寶鈔,印了幾百萬貫。

朱雄英道:“爹,此事其實也不怪您,是我大意了!”

他站起身來,感慨萬千。

“唐代的時候,許多外國商人來大唐做官,做買賣,但是他們的財貨不準帶出大唐,其實早就有法規可遵循。”

“那時候的大唐啊,可是萬國來朝……”

“咱們大明之前,因為北元的緣故,和西域商路不通,陝甘還常常有戰事,這幾年因為大家都賺的盆滿缽滿,導致我大明和北元都形成了一個默契,不在西域起戰端,所以才會出現這種事情,咱們馬上立規防範,可以補救。”

“但是裡通外國的回回,可放不得!”

朱標冷聲道:“交給蔣瓛去做吧。”

朱雄英卻斗膽道:“爹,還有鄭和。”

朱雄英看向鄭和,道:“鄭和,你和蔣千戶一併去,率三千精銳士卒,帶一千柄最新式的洪武一式,告戒這些西域天方回回,要麼將從我大明卷走的黃金還回來,要麼死。”

“若是要繼續在我大明做生意,也得遵從我大明規矩,皇爺爺都下令了,蒙古人和色目人不得互相婚姻,需得和漢人通婚,他回部也一樣。”

“西安聚集在天方寺的西域回回,無論多少,但凡是不服規矩的,總以剿滅為要!”

鄭和心中一驚,點了點頭。

等鄭和和蔣瓛走了之後,朱雄英回過頭來,說道:“爹,二叔,我聽聞,那西域有個叫做帖木兒的雄主,俘獲了天方國的蘇丹,尹兒汗國,還有西察合臺汗國盡入其手,阿斯曼帝國被他打的節節敗退,疆域比北元還遼闊。”

“若是咱們在西域起了戰端,東察合臺汗國可能也要倒入帖木兒那邊,所以對於這部回商,也不能過於逼迫,但是回回十分務實,只要見我屠刀滾滾,自然曉得該怎麼做。”

“大元時候,畏兀兒商人鎮海,就是個很務實的回回。”

朱雄英說完,朱標也沒心思下雙陸了。

是的,如今的西域形勢十分復雜,中亞一代雄主瘸狼帖木兒崛起了。

他將阿斯曼帝國大半領土攻下,還有尹兒汗國,察合臺汗國,欽察汗國,甚至古印度的一部分,都已經落入他手下。

只是如今他正忙著四處平叛。

帖木兒所佔據的地方,當年有很多蒙古的鐵衛,如欽察衛,阿速衛,都是戰鬥民族出身,打仗十分彪悍,國境內叛亂不止,帖木兒四處征戰,還沒有時間顧得上西察合臺汗國。

而且,西察合臺汗國的蒙古人,大部分都是景教和佛教徒,有吐蕃的佛頭喇嘛撐著,暫時還能與天方化的東察合臺汗國僵持。

若是大明在西北起了戰端,就不一定了。

朱雄英忽然想到一件事,笑道:“還有,爹,咱之前在北平,遇到一位藏傳佛教的大師,叫做三羅喇嘛,他想要修復藏傳佛教在妙應寺的白塔,咱就讓周寬給了他一萬三千元,您猜怎麼著?”

朱慡好奇問道:“怎麼著?”

朱雄英嘿嘿笑道:“他勸了三個吐蕃部落來投,為我大明開了數百裡疆域和商路。”

“好事呀!”

朱標也大喜。

這個時代的青藏高原,還是農奴制,如果吐蕃的頭人和佛頭不點頭,商隊進去別說做買賣,人身安全都沒有保障,而且吐蕃底層百姓悍不畏死,渾然不懼怕死亡,對戰爭也是十分狂熱。

可惜,如今的吐蕃已經不是唐代時候,水草豐茂,糧食高產的那會兒了。

在鄧愈率領大軍,一路橫掃青藏,打到崑崙山下後,青藏高原上最大的三個家族,不約而同的和大明建交,諸寺喇嘛佛頭也來朝貢,但大明選擇拉一派打一派,對青藏高原上勢力第二和第三的,如烏斯藏等拉攏,賞賜。

對於勢力最強的,則是故意忽略,冷遇。

這也是前世,康熙使用的路數。

當年康熙親手構建了外八寺,還給蒙地新封了個活佛,用來拉攏青海的佛頭,讓青海的佛頭與藏地佛頭不對付,大清則是兩邊拉攏。

如今這個時代,大明要想攻略河西走廊,歸復西域,就不得不將青藏的佛頭喇嘛,還有東察合臺汗國那幫回回,以及甘肅和青海等地,數量巨大的,信奉佛教和道教,還有景教的這部分回回拉攏過來。

這幫人,大多有吐蕃,西夏血裔,天生親近青藏的佛頭喇嘛。

朱標好不容易露出笑容,道:“那就冊封這三羅喇嘛為白象大師,對他駐錫的寺廟多加賞賜。”

“東察合臺汗國,因為大汗身死,國內權臣內鬥,我們倒也可以拉攏一二,至少不能讓他們全盤倒向帖木兒……”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還不止這個,東察合臺汗國那邊的維拉特蒙古人很厲害,咱們也要小心。”

朱雄英道。

前世那個時空,朱明皇室不肖子孫朱堡宗,就是被維拉特蒙古人太師也先打殘,前世四叔朱棣靖難之後,五次征討北元,將漠南蒙古比較強大的勢力基本上打殘打爛了,然後封賞更北方的蒙古部落,拉攏他們打漠南的北元蒙古諸部,結果便宜了漠北的維拉特蒙古人……

養狼戰術,要不得。

“爹,咱大明需要做的工作還多,還需要養生啊……”

朱雄英感慨。

說實話,蒙古諸部,草原民族,實在是太能打了,前世那個時空,到了大清,也是用了將近一百五十年,才堪堪解決了草原民族的強大戰力。

就連沙俄老毛子,也屢屢在準噶爾大汗手下吃虧,哈薩克被準噶爾屢次摩擦,中亞西亞都是吊打,巔峰時刻的準噶爾甚至還俘獲了瑞典人,幫助他們鑄造炮彈,指揮炮兵。

此時空的大明,要想歸復西域,有兩個辦法。

第一,建立強大無比,當世一流的騎兵部隊,和蒙古一樣,以戰養戰,硬生生碾壓過去。

但,西域諸國,尤其是此時的帖木兒帝國,正是中世紀騎兵戰術巔峰時刻,而且他們也開始大量應用火炮和火銃,繼承了蒙古人的騎射戰術,並不差。

西方世界的歷史裡,將帖木兒帝國稱為第二蒙古大帝國,因為帖木兒曾經是黃金家族的女婿,他本人也有極大的野心想要建立強大的橫跨東西方的帝國。

大明歸復西域,若是不和西邊的蒙古諸部,和青藏的佛頭喇嘛搞好關系,將後勤補給線打通,就是痴人說夢。

前世的大清,在康熙朝巔峰時刻,喀爾喀蒙古是大本營的情況下,能夠投送到西域的精兵不過二萬人左右,還得分批次投送,當時投送過去的,可都是完全脫產的八旗職業軍人。

若是大明想收回河西還有西域,路上沿途那些吐蕃部落不穩住,打入西域也只能變成無根之水,無法實現統治,很快會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朱雄英心裡其實傾向於第二個辦法,為大明好好養生,龜縮戰線,勤修內政幾十年,在擁有絕對的裝備代差,還有經濟碾壓態勢前,廣修關隘,龜縮在關隘內。

起碼,得有了能壓軋膛線鋼管兒的車床,做出後膛槍,然後有了車床,能夠研發機槍,或者多發步槍了,再研發出迫擊炮來,大明就能夠將目標,望向已經被侵佔許久的漢唐故土。

養生,我大明還需要養生……

若是大明按照朱雄英所著的《皇明政綱百年大計》,再過三十年,完成六個五年計劃,就有機會實現。

三十年,我朱雄英等得起。

大明,也等得起。

兩種辦法都有優劣,也可以齊頭並進,並不衝突。

如今的大明將才雲集,當世還活著的名將,傅友德,馮勝,藍玉,沐英等,都是長期和蒙古騎兵打仗,熟稔騎兵戰術,還有漢人火銃火炮戰術的一流戰將,對上帖木兒完全不需,但打仗絕非是看軍事這麼簡單,打的是錢糧後勤和後續。

收復北元還有遼東,大明起碼需要兩千萬塊銀元。

那收復西域,朱雄英粗略算了一筆賬,收復加上後勤,還有這些年的軟輸出建設,起碼需要五千萬塊銀元,這還是往少了算,還沒算對武器裝備的研發需要的時間經濟人才培養成本等……

只希望自己舅爺藍玉來西安坐鎮後,能穩得住我大明西疆。

“爹,咱得好好合計合計,對吐蕃青湟諸佛頭喇嘛的封賞事宜,這事兒太過重要了。”

朱雄英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朱標聞言,眯眼笑道:“雄英吶,你的辦法,稍顯保守。”

“咱寧河王鄧愈都可率偏師殺入吐蕃,直打到崑崙山下,你這般保守,是對你舅爺永昌侯沒信心?”

“關隴本就是出兵材將種的寶地。”

“給你舅爺兩年時間,到洪武二十年,我大明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時,他應該已經在陝甘練出一支百戰精騎了,不會比咱大明的任何百戰老營弱,放心吧!”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