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5章:猛獸已出籠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李旦嘆了口氣道:“確實如此。今日陛下將孤王和幾位重臣叫過去,非但展示了這前所未有的羊毛布,還展示了崔相為殷文亮請功的奏摺。崔相說,全靠了殷文亮,才有這羊毛布的問世。”

王琚澀聲道:“但不知,崔耕給殷文亮請的是什麼官職?”

“朔方軍羊毛倉大使,秩……三品。羊毛倉主要負責買羊毛,發賣羊毛布,以及向羊毛布徵稅。”

“什麼?這就三品官了?憑什麼啊?”姜皎當時就急了。

李旦反問道:“怎麼不行?我來問你,如果有一個人,能讓天下的糧食產量普遍增長一成,給個三品官行不行?”

“當然行,現在三品官多了去了,連楊思勖那個死太監都被封為銀青光祿大夫。這多封幾個,咱們大唐的糧食產量豈不是要翻翻嗎?”

“那孤王再問你,我大唐現在雄兵百萬,如果一人能抵十萬兵,能否官封三品?”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那……恐怕得給個一品官了吧?”

“還是的啊。崔相在奏章上說了,殷文亮此舉,就相當於令我大唐的糧食產量增加了一成,外帶能抵十萬兵。”

“有那麼厲害?崔耕是在吹牛吧。”

李旦懶得繼續解釋,微閉著雙眼,對身邊的中年太監道:“郭封,你說!”

“是!”

然後,那個叫郭封的太監,將崔耕的理由娓娓道來。

人生在世,無非“衣食住行”這四個字。住行解決不了,還勉強能活,但是衣食解決不了,那是要死人的。

就是在兩京(長安和洛陽)之地,每年冬天都有人凍死。

現在這羊毛布一出,其售價連普通布帛的兩成都不到。完全可以說,朝廷只要出一點小錢兒,就可以讓兩京之人,再無凍餒之憂。

這可是自從盤古開天闢以來,沒有一個朝代能辦到的事兒。說句公道話,就是給殷文亮立廟都不過分。

另外,這些羊毛布的原料是啥?羊毛啊。

原來不是沒有羊毛布,而是此物需要大規模的人工,實際上絕大部分的羊毛就是廢物,白白丟掉。

現在相當於變廢為寶,不佔用大唐本身一寸土地,就為唐人解決保暖問題。

如此以來,唐人完全可以用原來的桑田種糧食嘛。產糧的地多了,糧食的產量不就增加了嗎?

對於突厥人這邊,沒錯,他們之前是和唐人互市。但是,唐人想要的寶馬良駒他們不賣。他們賣的牛羊等物,唐人又需求量不大。

既然憑著交易無法獲得滿足生存的必需品,在受災的時候,他們也只能搶了。

現在,他們可以賣羊毛啊。

搶劫是有風險的,難道突厥人就不怕死?如果能平平安安地發財,誰拎著腦袋幹啊?

這就是崔耕所謂的:殷文亮之舉,遠超給大唐增加了一成糧食,以及可當十萬兵。

話說到這,郭封往四下裡看了一眼,道:“現在,大家對於朝廷要封殷文亮為三品官,有什麼不服的?”

“……”眾人不好意思開口認錯,只是紛紛搖頭。

郭封微微一笑,道:“其實,這還不是陛下要封殷文亮為三品官的主要原因。而是……大家想想,我大唐一年的稅收才多少?五千萬貫左右吧。時至今日,天下承平日久,早已入不敷出。而這朔方軍工坊一年的稅收,你們知道能收多少嗎?”

姜皎道:“難不成,崔耕把羊毛布賣的這麼便宜,還能繳稅?”

“多新鮮啊,崔相的外號是“點金聖手”而不是“散財童子”。你什麼時候見過他做虧本的買賣?”

說著話,郭封伸出了五根手指,道:“崔相在奏章裡說,五年內,他擔保,這朔方軍羊毛倉,每年能向朝廷繳稅這個數!”

“啥?五百萬貫?他吹牛吧,一個羊毛倉一年能繳稅五百萬貫?我大唐一年的商稅都沒這個數,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哈哈哈!哈哈哈……嗯?”

姜皎一陣大笑,卻發現人們都面色嚴肅,沒人理他,。頓時收斂了笑容。

他咽了口吐沫,道:“不是吧?大家都信崔耕那一年能繳五百萬貫稅的鬼話?他再是點金聖手……也得……”

郭封肅然地打斷道:“不是五百萬貫!”

姜皎一陣得意,道:“我就說嘛……”

哪知道郭封繼續道:“是五千萬貫!大家想想,羊毛倉一年收入五千萬貫,與國庫不相上下。其大使為三品官兒,豈不是理所應當?”

“這牛可越吹越沒邊兒了,五千萬貫,那怎麼可能?”

李隆基也遲疑道:“郭公公,你確信崔相說得是五千萬貫?”

郭封道:“沒錯,而且崔相說了,只多不少。”

王琚神色肅然,站起來躬身一禮,道:“這其中是不是有什麼關竅,還望郭公公指教。”

“確實如此。”郭封道:“我大唐商稅是三十稅一。然而,崔相說羊毛工坊其利太重,自請羊毛工坊五稅一。”

現在,一連串的意外,已經使姜皎無力吐槽了。

他嘟囔道:“五稅一,這崔耕是錢多的沒處花了,還是傻了?”

其實,這個問題的真正答案,只有崔耕能回答他:五稅一真是一個非常合理的稅收標準。

要知道,珍妮紡紗機標誌著工業革命的開端,其生產效率高得過分了。

到了後世,任何一個國家的綜合稅收,都絕對在五稅一以上。

崔耕做著壟斷的生意,不交五成稅,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嗎?

就算崔耕的良心真被狗吃了,他也得為了防備以後的麻煩,把這筆保護費交上去。

要知道,生產力進步了這麼多,是會引發社會的劇烈變革的。比如後世英國的“羊吃人”,可是確鑿無疑的史實。

這羊毛布工坊,就是一頭吞噬羊毛的巨獸。隨著工坊的擴大,羊毛漸漸不夠用,其價格必將水漲船高。

早晚人們會發現,養羊薅羊毛比種糧食可划算多了。那麼,為了養羊而毀糧田的情況就一定會發生。

真遇上了災年,糧食不夠,無數百姓餓死,就是自己的一大罪證!

現在自己主動把稅收提高,到時候就是整個朝廷背黑鍋了。

當然,目前還沒有人能理解崔耕的深意。

郭封更是正色道:“這就是崔相的一片忠君愛國之心了,姜皎你一個小小的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姜皎不服氣地道:“哦?是嗎?若那崔耕若果真是一片愛國之心,就得把羊毛工坊獻給朝廷,而不是僅讓朝廷專門設立一個什麼羊毛倉進行管理。”

“那可不盡然。”郭封道:“崔相還有一個提議,呃……應該說是先斬後奏。他允許邊軍所有士兵,借錢給羊毛工坊五貫錢,月利三成。只要人在邊軍,就可以一直拿這個利息。若是離開邊軍,就只能連本帶息地結清欠款了。”

王琚非常聰明,馬上就讚歎道:“妙,真是妙啊!此舉既規避了府兵不發軍餉的規定,又變相補貼了邊軍。而且,因為是借錢不是入股,讓他毫無收買人心之嫌。”

李隆基沉聲道:“即便不是入股,這羊毛工坊也是邊軍將士的根本所在。若是突厥人不開眼地來犯,邊軍敢不效死力?以後這邊軍,就再無主軍和客軍的區別矣。崔耕之能,簡直遠超古之名將了。”

封建社會的軍隊就是這樣,若是本鄉本土的作戰,既戰力頗強,又紀律尚可。但若出了本地,就戰力猛然下降,紀律也無限敗壞起來。

對於這個問題,歷朝歷代,無論什麼名將都沒啥好辦法,現在卻被崔耕輕鬆解決了。

一時間,眾人都有種荒誕地不真實感,沉默起來。

良久,郭封道:“這才哪到哪啊。眾位,其實崔耕這羊毛作坊,還有另外一樁大好處。”(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