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9章:王晙有信來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在崔耕的想法裡,李晟和李光弼不一樣。

李光弼擅長打仗,情商倒數。萬一不樂意,多麼難聽的話都說得出來。

但是這李晟,在歷史上卻被被成為“小汾陽”,情商那是槓槓的。這等人物就算拒絕自己,也會說得比較委婉,不會讓自己太下不來臺。所以,略談了幾句之後,崔耕就露出了招攬之意。

不管李晟會不會當場答應,起碼自己做個“求賢若渴”的姿態總沒錯吧?

然而,李晟卻撇了撇嘴,哼了一聲,道:“往日裡俺聽人說,越王人稱崔青天,一心為天下蒼生著想。實在是少有的大英雄、好漢子!不過,今日一見麼……”

“怎樣?”一股不祥的預感湧上了崔耕的心頭。

李晟冷笑道:“真是令俺大失所望啊!別的不說,您可比王相爺差遠了!人家是什麼眼光和胸懷,您又是什麼眼光今兒胸懷?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大膽!”

“放肆!”

“狂妄!”

……

他話音剛落,諸將就一陣厲喝!有那性子急的,甚至把隨身的兵刃抽出來了,只待崔耕一聲令下,就把他亂扔分屍!

李晟卻怡然不懼,往四下裡看了一圈兒,不以為然地道:“你們人多,俺們人少,要殺要剮,就是諸位一句話的事兒,至於這樣大張旗鼓地嗎?還有最關鍵的……你們殺了我有什麼用?能塞住天下悠悠之口嗎?”

崔耕好懸沒氣樂了,道:“李晟,你用不著擺出那副威武不能屈的樣子,本王不殺你。不過,話咱們得先說明白……你怎麼就確信,本王比不過王晙呢?”

對於王晙,崔耕當然是佩服的。

王晙年輕的時候為殿中侍御史,為了給大將韓思忠鳴冤,直接和當時的朔方郡大元帥魏元忠掰腕子。即便最後被貶官出外,他也無怨無悔。在歷史記載中,王晙到了建功立業的年紀,更是主導了武街大捷,青史留名。

就算從現在來看,王晙官居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一職,那就是大唐的宰相,也算位極人臣了。

但那並不表明,崔耕就認為自己比不過王晙。

事實上,不光是崔耕,在場的所有大將至天下人,就沒有人認為王晙能和崔耕相提並論的。

“對,姓李的,你把話說清楚!”

“王晙的胸懷、眼光,哪一點就比得過越王了?”

“今兒不說清楚,即便越王不跟你計較,俺也不能饒了你!”

……

諸將齊齊附和,。

待他們的聲音漸低,李晟雙手下壓,道:“怎麼?你們不服氣?那好,我就讓你們心服口服!”

說著話,他從袖兜中掏出來一封信,道:“越王,您看看吧!這是王相寫個您的。單從這件事上,俺就可以看出來,你比不過王相!”

“拿過來!”

“是。”

崔耕接過那封信仔細觀瞧,剛開始還有些不服氣,但看完之後,卻面色有些尷尬。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準確地說,這封信也不是王晙給崔耕的,而是王晙給嶺南道的當政者的。如果崔耕活著就給崔耕,如果崔耕死了就給世子崔瑜。

至於這封信的內容,則是要商量,朝廷和嶺南道如何配合,狠狠地坑回紇一把。

如今那個李隆基只有一年壽命的訊息,已經傳遍天下。崔耕被困道州城,隨時都有性命之憂,更是人盡皆知。

不僅僅是黃峒的黃乾曜按耐不住,回紇人也要採取行動了。

其實,回紇人比黃峒的人處境更為尷尬。

不管怎麼說,西原乃是嶺南道的羈縻之地,即便崔耕做了皇帝,也不一定要著手對付他們。

但是李隆基一死,天下重歸一統。回紇的東、西、南三面,就都是崔耕一系的勢力範圍了。

做為新的皇帝,怎麼可能按捺住開疆拓土的誘~惑,不盡起大軍,滅掉回紇呢?

換言之,無論崔耕死不死。只要李隆基一死,回紇和大唐的戰爭,就必然到來。

既然如此,回紇為何不趁著眼前這個機會,和大唐開戰呢?這時候嶺南道無暇他顧,回紇和大唐開戰,鹿死誰手尚未可知啊。

所以,現在的回紇人已經調兵遣將,蠢蠢欲動了。

王晙在信裡請求:如果越王崔耕已經安然無恙,還請崔耕暫時將這個訊息保密。如果越王已然無幸,也有請世子節哀順便。

現在正是殲滅回紇主力的大好機會,千萬不可錯過。

有請嶺南道支援大唐一部分兵馬,和回紇人決一死戰,徹底將回紇人的威脅解決。

這封信一出,在王晙的對比下,崔耕的確就顯得不那麼高大上了——人家王晙的立意是天下大局,而崔耕的立意卻是挖朝廷的牆角。

高下立判。

崔耕面色微紅,轉移話題道:“如此說來,王相讓你來嶺南道,是來做信使的?可你怎麼又來偷襲欽州來呢?”

李晟也不再步步緊逼,道:“王相說啦,黃峒吸納漢人甚多,其志恐怕不在小。如今嶺南道為救越王,無暇他顧,黃峒恐怕會趁機作亂。所以,李晟你最好給他們個狠的,以示朝廷並非無人,讓他們安分守己。另外……”

他撓了撓腦袋,有些不好意思地道:“說白了,這次的事兒是朝廷有求於嶺南道。禮尚往來,咱得先對嶺南道表示一定的善意,才好說話不是?”

“這樣啊……”

如果說,王晙讓李晟偷襲欽州,只是想表達對嶺南道的善意而不求多大的戰果的話,李晟的行動倒是能解釋得過去。

不過,在崔耕直覺之內,總覺得王晙的目的沒那麼簡單。

他想了一下,道:“但不知,王相準備要本王支援多少兵馬?”

“回紇大都是騎兵,打敗容易,殲滅甚難。所以,王相請越王出兵四十萬,前往長安附近待命!”

“這麼多?”崔耕忍不住驚呼出聲道:“就算嶺南道、劍南道各出兵十萬都有些困難。何況是四十萬?本王哪拿的出來?”

“您不是還有契丹兵、黑水兵、室韋兵嗎?再抽二十萬軍,不就行了?”

崔耕搖頭道:“這些兵馬都是胡人的兵馬,進入大唐境內之後,難免驚擾百姓,不可!萬萬不可!再說了,這麼多兵馬的調動,能瞞得過回鶻人嗎?”

還有句話崔耕沒說出來:兵兇戰危,誰敢言必勝?萬一大唐的兵馬打了敗仗,而這些胡人兵馬就在大唐的腹心之地,出了什麼亂子可怎麼辦?五胡亂華的例子,就是前車之鑑!

李晟卻不高興了,道:“如此說來,越王是不肯出兵嘍?”

“不是不肯!而是王相要得太多了些……”

“行了,越王不用解釋,解釋俺也聽不懂。”李晟道:“不知,越王肯出多少兵馬?”

崔耕想了一下,道:“本王可出十萬精銳。既能神不知鬼不覺的趕往前線,又不至於禍害百姓。”

“十萬精兵?那就妥了!”李晟猛地一拍大腿,道:“不知越王何時出兵?”

“呃……”

崔耕看李晟興高采烈的樣子,不僅心裡一沉,暗暗尋思:李晟這就滿足了?這廝不會是打著漫天要價落地還錢的主意吧?奶奶的,本王和他第一次見面,就被他算計了啊!(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