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7章:嶺南三蠻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崔耕說這話,是一點都不誇張。

嶺南道的眾蠻酋造反,和外敵入侵還不一樣。比如說扶桑或者李隆基出兵嶺南道吧。對崔耕來說,無非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而已,就算輸了,也能輸個明明白白。

但這麼蠻酋呢?

不是說一聲蠻酋,人家就是野人的酋長,蠻橫不知禮數,只知道打打殺殺了。

相反地,朝廷要推行南選,就得給人家點好處,封這些蠻酋的子弟為官。現在這些蠻酋的子弟,遍佈嶺南道各地,有些人還官居要職。這些人佔崔耕麾下官員的數量,可能不到三成,但絕對比兩成多。

如果跟外部勢力打起來,他們當然是是站崔耕一邊。而和諸位蠻酋打起來,他們到底佔哪邊,那可就不好說了。

到底如何處置這些官員呢?

都殺了?不光是他們本身,這些人的勢力盤根錯節,和其他正常的嶺南道的官員有姻親關係。崔耕若下了這道命令,那就是自毀根基。

留著?指不定什麼時候就是一顆*。

仔細甄別呢?人心隔肚皮,做事兩不知,怎麼甄別?就算能甄別出來,你說殺的都是當殺之人,別人信嗎?

總而言之,和這些蠻酋打起來,就相當於一個人得了癌症。各種殺滅癌細胞的手段,對正常細胞也有殺傷作用。就算真把病治好了,也得去掉半條命。

這還不是最要命的,關鍵是,從哪調兵呢?

若與外部勢力作戰,作戰地點就是在邊境上,或者城池中,都問題不大。

但與這些蠻酋作戰,就是在高山密林之中、瘴疫之地作戰。

從北方的室韋、契丹、渤海等國調兵,那些人從苦寒之地,來到這裡的溼熱之地。還沒打呢,就得因為水土不服去了半條命。再說了,他們慣於在平原地帶馳騁,也不擅長在這種環境下作戰啊。

唯一能指望的,也就是安南都護府了。安南都護府的兵馬倒是能用,但那地界一直不太平。失去重兵鎮壓,未必就不會再出一個黑水教。

崔耕腦海中擁有後世歷史的記載,他當然知道,在歷史上,嶺南道發生過一場規模龐大的叛亂,以瀧州刺史陳行範為首。

但在他原本的想法裡,此一時彼一時,自己威震天下,這陳行範是吃了雄心吞了豹子膽,敢造自己的反?

現在經宋璟一提醒才發現,自己想當然了。

在歷史上,李隆基開創了開元盛世,擊敗吐蕃,滅了突厥,威震西域。如此威勢之下,陳行範還不是反了?

無它,這些蠻酋就相當於小號的國君,佔據著一個個的獨~立王國。你都要滅人的國家了,人家還能不奮死一搏?

那麼,李隆基的平亂過程,有沒有什麼可諮借鑑之處呢?不好意思,還真沒有。

當時的李隆基,是以楊思勖為帥,從淮南道、江西道等江南各地,調十餘萬弓弩手平亂。

那些地方也是南方,水土不服問題不大。密林之中難以縱馬賓士,弓弩手就是最適合的配置。

楊思勖經過一場場的苦戰後,終於把這些蠻酋殺了個差不多,但也造就了大量的無人區。直到幾百年後,瀧州的戶口數量也不到千名。

自己想效仿李隆基,哪來的江南弓弩手啊?

再說了,在自己的根本之地造就大量的無人區,這不是相當傻缺的行為嗎?

對李隆基來說,他富有四海,就是把整個嶺南道都打爛了都不心疼。

但對自己來說,就是難以承受的代價了。

那麼,話說回來,眼見現在的情況太過危險,能不能宣佈停止“南選”呢?

還是不成。

無論從國家角度,還是從普通百姓的角度,改土歸流都是大勢所趨。

縱觀歷史就會發現,“土官不如流官,後改流不如先改流”,甚至於“桂西不如桂中,桂中不如桂東,桂東不如廣東”

所以,南選之事是正確的,自己要是停下此事,就是開歷史的倒車。朝廷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才做到如此地步。自己怎忍心自己的一時私心,讓無數人幾十年的辛苦付諸東流?

真的難辦啊!

誒!

崔耕迎上了宋璟那笑吟吟的目光,心中頓時一陣開朗。

他站起身來,親手給宋璟倒了一碗茶湯,賠笑道:“師兄既然目光如炬,發現了這個問題。想必已經有了解決之道了吧?事到如今,您就莫賣關子了吧?還請對小弟不吝賜教。”

宋璟搖頭道:“我可不是賣關子。當初你讓我為嶺南道之相,我就想著,嶺南道在周興的治理下,不也挺好的麼?我這麼大歲數了,若不能做得比他更好,又何必奪人家的權位呢?所以,我到了嶺南道之後,就閱讀最近的公文,倒要看看,這周興處理政務的水平如何。”

“結果,您發現了我嶺南道迫在眉睫的危機?”

“正是如此。”

“那您就真的沒有關於此事的解決之道?”

宋璟嘬了一下牙花子,字斟句酌地道:“若是別人為嶺南王,我還真是啥好辦法都沒有。不過,二郎你麼……我倒是有個思路。至於到底能不能成,就看二郎你的手段了。”

“有思路就成,快說來聽聽。”

宋璟眉毛一挑,道:“二郎有沒有聽說過,嶺南三大蠻酋?”

崔耕搖頭道:“小弟倒還真沒聽說過。”

“那也不怪你,這個稱呼是幾十年前的事情了。如今三大蠻酋之二已經大不如前。只有瀧州陳氏,越發興旺發達了。”

然後,宋璟將所謂的嶺南三大蠻酋,簡要地介紹了一遍、

頭一位,就得說是高涼馮門洗氏,也就是“中國巾幗第一人”,洗夫人的後代。

洗夫人家族乃是高涼郡的蠻酋,有部眾十餘萬。後來,洗夫人嫁了當時的高涼太守馮寶。

洗夫人和馮寶琴瑟和諧,成為嶺南第一大勢力,嶺南諸蠻酋也唯洗夫人的馬首是瞻。

在洗夫人的領導下,嶺南道歷經陳、隋、唐三次改朝換代,都沒和朝廷發生什麼衝突,為歷代皇帝所讚賞,名爵財物大量賞賜。

但是,洗夫人死後,大唐朝廷和馮家後人,就開始互相猜忌起來了。

當初徐敬業造武則天的反,詐取揚州的時候,就是宣稱嶺南馮氏反了,自己受皇命要帶兵平亂。這個說法揚州無論官吏還是百姓,都深信不疑。

由此看來,天下所有人都認為,嶺南馮氏必反。

然而實際上呢,人家還真沒反。相反地,在武則天的各種手段打擊下,嶺南馮氏逐漸衰落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高力士的爹馮君衡被萬國俊誣陷謀反,抄家滅族。世人都把萬國俊視為酷吏的代表人物之一,高力士也把萬國俊視為殺了自己家破人亡的罪魁禍首。

然而實際上,這裡面未必沒有武則天的意思。高涼馮氏,有兵有錢,在嶺南道根深蒂固,不找個機會打壓他們,女皇陛下心中難安啊。

崔耕聽到這裡,道:“現在高涼馮氏應該不足為懼了吧?您再說說這第二家。”

“哼,不足為懼?”宋璟不以為然地看了崔耕一眼,卻也沒有繼續解釋,道:“第二家就是欽州寧氏……”(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