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林家有遠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經過林三郎的一通比劃和詳解,崔耕終於聽懂了所謂的“已利鼻國”,到底是什麼地方了!

這個海外藩國的大概位置,應該就是在自己那場荒唐大夢中所見到的,位於“馬六甲海峽”附近的一個國家嗎?

此國距離泉州有五千多裡。在貞觀年間,曾經遣使來大唐朝貢,其國的特產有象牙、乳香、薔薇水、萬歲棗。

貞觀年間時,林家便早早瞄上了已利鼻國了,先是派人去此國考察,後又派小船進行試探性貿易。

經過幾十年的探索,這條新航線已經非常成熟了,才有了這次大規模的貿易。

這次貿易,林家總共派出了三艘大船,二十艘小船,足足佔用了林家全部航海力量的一成。

五天後,船隊會帶著已利鼻國的特產正式抵達泉州港。

為了慶祝這條航線正式開通,林家特邀泉州城有頭有臉的人物前來觀禮。

所謂觀禮,跟大夢中見到的開業剪綵差不多。不同的是,後世企業的“試營業”最多幾十天,而一條新航線的“試營業”長達幾十年。

看來,吃航海這碗飯也不容易啊,沒有幾代人的堅持,怎能等到這一天?

旋即,他非常痛快地應承道:“這是好事啊,那天我一定……對了,這麼大的事兒,你一定也請郭都尉了吧?到時候我們倆一塊去。”

“郭都尉倒是請了。”林三郎的面色有些尷尬,吞吞吐吐地道:“不過,最好你們倆……最好分開去。”

崔耕大惑不解,道:“為什麼?”

“好吧,反正也瞞不住,我就實話實說了。”林三郎道:“郭都尉拿的是我爹親自手寫的請帖。至於你這個請帖,是我親手寫的。這麼說吧,郭都尉是我爹的客人,你是我的客人,你們倆不挨著。”

崔耕對此倒是沒什麼不滿的,本來麼,林父那是跺一腳泉州城晃三晃的人物,以郭恪的身份可以與之平起平坐,自己就很差一點意思了。

另外,自己和林三郎這些日子處得不錯,但和林父卻連面都見過,讓林三郎來請自己豈不是理所應當?

道理是這麼個道理,但是,這麼好的敲竹槓的機會怎能錯過?

崔耕故作不爽地說道:“唉,看來是我崔二郎官微職小,不值林老爺子的一張請帖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要是往常,林三郎肯定能看出崔耕眼裡的戲謔之意。不過今天,他關心則亂,還真沒看出來。

林闖連連擺手,急著解釋道:“不是的,不是的,二郎莫要誤會哩。按你的身份,怎麼也值我爹一張親手寫的請帖。這次之所以委屈你,是為了做戲給別人看。”

崔耕聽了這話,心中那團八卦的小火苗又點起來了,饒有興致地問道:“哦?難道這裡面還有什麼說頭?”

林闖道:“這裡面的說頭可大了,聽我慢慢跟你說。”

原來,泉州港勢力最大的商人有兩家,一個是林三郎他們家,一個是張家,也就是林三郎他大哥的岳父家。

兩家雖然是姻親,但是也有點小競爭——競爭的就是海商領袖的位置。

用商人們的行話,這個位置叫“領船”。

小海商,只有一兩艘船三四艘船,是很難自己出海做生意的。

道理很簡單,遇到暗礁風暴什麼的,船沉了,旁邊要是沒有人相救,那不是得等死嗎?

還有最現實的,在海上遇到海盜,在目的地遇到土匪,沒有一定的勢力,肯定就得玩完。

所以,那些小海商每次出海的時候,都會跟著大海商的船隊。

他們把這些大海商稱之為“領船”。

作為“領船”的好處是很多的。首先是小海商會根據自己貨物的情況,上交一筆“保護費”。其次,為了避免惡性競爭,領船有平衡船隊所帶貨物的權力。就算全無私心,光靠資訊的優勢,就足以賺得盆滿缽滿了。

至於憑藉領船的身份,獲得的人脈和勢力等看不見的好處,更是數不勝數。

現在泉州港是有兩個領船,張家和林家。

兩家都想獨霸這個位置。

這次的“已利鼻國首商禮”,就是林家為爭奪“領船”下的一步棋,目的是炫耀實力——跟著我們林家,就能去已利鼻國做生意,就能賺大錢。

聽到這裡,崔耕忍不住打斷道:“我就不明白了,領著別的海商一起做買賣賺的錢再多,能有自己壟斷一條商路賺得多?你們林家又不缺船,獨佔了前往已利鼻國的商路豈不是更好?”

林闖傲然道:“我們林家在五胡亂華的時候為避兵禍,從洛陽老家出發,乘船來泉州定居。當時財不過千貫,船不過三艘。時至今日,卻已經家財過百萬貫,大船數十,小船過百。二郎以為,我們林家起家的秘訣是什麼?”

崔耕道:“是什麼?”

“就是有錢大家賺。若是我們林家開通一條新航線就敝帚自珍,恐怕早就煙消雲散了。”

崔耕訝道:“不至於這麼嚴重吧?”

“當然了,武良駒那孫子你見過了吧?幾百年來,泉州港又何曾只有一個武良駒?要是光我們林家一家海商,恐怕早就被吃幹抹淨了。正是因為海商眾多牽連到千家萬戶,那些人才不敢輕舉妄動。還有海上的各種蠻夷海盜,沒有大家夥齊心協力,單憑我們林家也遠遠不是對手。所以,雖然我們分享商路攤薄了利潤,卻換來了長遠的安寧。”

崔耕仔細想想,這還真是林家的經營思路。比如說林家建蕃學,可不是為了林家一家服務,而是服務了整個泉州港。泉州港興旺發達了,林家自然也就水漲船高。

正是因為有如此的胸襟和眼光,林家才能累歷數百年不倒,發展成為泉州一等一的世家大族。

他由衷讚歎道:“如此說來,你們林家若做了這個領船,才是真正的造福泉州百姓哩,我崔二郎定當全力支持。不過……這跟你給我發請帖有啥關係?”

林家讓林三郎請崔耕,同樣也是為了炫耀林家的實力。

林家的下一代和泉州官場的青年俊彥交好,一方面證明林家的下一代出人才,另一放面,也是說明了林家的潛力。

再過二十年,崔耕就算光靠磨資歷,也能磨到六品官吧,那時候就成了林家強大的盟友。誰做買賣能離得了官府的支援,這才是真正的硬實力哩!

崔耕聽了忍不住笑道:“我明白了。到時候,其他富二代請來一幫狐朋狗友,你把我這都尉府長史帶去,倍有面子……呃……怎麼聽著跟在青樓裡別苗頭差不多,合著你把我當成青樓裡的粉頭了?”

林三郎賠笑道:“道理是差不多,但絕沒輕賤二郎的意思。大不了,你哪天需要我撐場面,哪怕是上刀山下油鍋,我也……”

“停!”崔耕趕緊豎起手來,打斷道:“我上刀山下油鍋幹啥,你就不盼著點好的?罷了,我答應你,那天一定去,好好的給你林三郎站回臺。”

“多謝多謝,二郎果然夠朋友。”

……

數日後,望海樓。

已利鼻國首商禮。

此次觀禮,並不是在林家在宅子裡舉辦,而是選擇了望海樓。

此樓開啟窗戶,就能把整個刺桐港一覽無遺。

今天望海樓不對外營業,只有持有請帖的人才能進入。

眾人先在這裡聊天打屁,等看到林家的船隊進了港了,再下樓去港口迎接。

把船隊中有頭有臉的人請上望海樓,讓他們講一下這次出航遇到的各種情況,以及以利鼻國的風土人情。

最後大夥再吃一頓飯,這場“已利鼻國首商禮”就算順利完成。

不過,崔耕剛進了望海樓不久,就出了么蛾子了。

整個望海樓共分三樓,第三層給泉州府有頭有臉的人準備的,也就是林三郎的父親林知祥寫親筆請帖的那批人。

第一層是一些小海商,大多只有一兩艘船。

至於第二層,則招待那些富二代和他們請來的狐朋狗友。

林三郎像個驕傲的小公雞似的,領著崔耕在二樓轉了一圈,向們介紹這位泉州官場新星的來歷。

等介紹完了,就準備把崔耕請上三樓。

畢竟,崔耕給了自己面子,自己也得給人家面子。若最終是在二樓招待這位從七品的都尉府長史,就太過失禮了。

可正在這時,有個聲音怪腔怪調地從他身後喊道:“林三郎,你這是上哪去?”

林闖扭頭一看,還是個認識的人,這個人叫張群利,是張元昌一個沒出五服的侄子。

雖然親戚關係不算近,但他和張元昌家走的很近,算是張家爭奪“領船”的急先鋒之一。

張家和林郎家的關係,剪不斷理還亂,儘管有著“領船”之爭,但還是保持著表面的和氣。

但這張群利就沒那麼多顧忌了,和林家屢有衝突。

林闖面色微微一沉,不悅道:“當然是領崔長史上三樓了,怎麼?張六郎你有意見?”

“你說對了,今天六爺還真有意見!”

張群利往四下裡掃視了一眼,高聲道:“諸位,這可是林家自己定的規矩。拿林老爺子親手寫的請帖的,上三樓!拿林家三兄弟請帖的客人,則上二樓。怎麼著?這姓崔的多大點官兒啊?這就想壞了規矩?”

林闖見著張六郎張嘴就折辱自己親自邀來的客人兼上司,無異於在抽打自己的嘴巴子,那還能忍?

當即,便冷笑著針鋒相對,道:“張六郎,你還真別不服氣!我二郎兄弟家資萬貫,一壺木蘭春酒更是名動長安!年紀輕輕便身居堂堂的七品折衝府長史高位,手握重兵,衛戍泉州港之安危。你要是不服氣,也請來個從七品的朝廷命官,我也讓他上三樓。”

“哈哈!哈哈!哈哈!笑死個人了!”

張群利接連大笑三聲,面有不屑,戲謔道:“從七品也算高位?還手握重兵,衛戍泉州港?呸,你還真敢往他臉上貼金吶!別的七品官,多少還值得六爺敬重,拱手稱一聲‘大人’。不過這姓崔的,呵呵……他這官是怎麼來的,大家都心裡有數,在座諸位都是明眼人,大家夥說是不是這個理兒吶?”(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