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登陸,伊爾根覺羅多羅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519登陸,伊爾根覺羅多羅

【今天的章節奉上,求波收藏訂閱啊!!】

李子霄繼續在沙盤上指點,說道:“我預計,當我們打下鎮江,義州和鐵山三城後,最先會遭到韃子反攻的,將會是鎮江城。

羅超,你帶人打下鎮江城後,立即奪取城外的九連城,只要拿下九連城,和鎮江城互為犄角之勢,就算是韃子反攻而來,你們也無懼。

我要你們聲勢一定要鬧得大一些,最好把這附近的韃子全都吸引過來。

等到我率領大部隊趕到,咱們也好一勞永逸,一口吃掉這些留守的韃子,那樣一來,咱們便可以長驅直入了。”

眾將聽著李子霄的講解,隨後一個個彼此低聲討論起來,一個個全都面色激動,紛紛請戰。

“大將軍,鐵山和義州可全都是朝鮮的城池,咱們就這樣攻下來,那個朝鮮國王李倧會同意嗎?”

這個時候,羅超有些擔憂的說道。

“哼,輪不到他同不同意,這傢伙現在還在觀望,試圖左右搖擺呢,可惜世間哪有這麼多好事。

之前我派吉野和藤野兩人,將漢城內的韃子使者,全部殺死,就是想逼迫李倧徹底和韃子決裂。

只是沒想到,隨後李倧竟然悄悄派人去向皇太極說明一切,還真以為我不知道嗎?”

這個時候,李子霄才不會去在意朝鮮國王李倧的態度,反正此時的朝鮮根本就是個可有可無的角色。

其實李子霄還是很重視朝鮮的。

好在此時朝鮮國力弱小,國內更沒有多少可用之兵,要不然韃子在征服朝鮮之後,也會像韃子征服蒙古一樣,獲得一個不弱的盟友。

雖然朝鮮實力很弱,可其人口不少。

如果放任韃子繼續控制朝鮮,時間一長,那麼韃子也能從朝鮮得到大量的人口,以及糧草物資的補充。

但對於這次出兵攻佔東江鎮,李子霄還是很樂觀的。

畢竟,李子霄此時選擇的時機太好了,這個時候的韃子主力,全都被皇太極帶到松錦前線去了。

後面韃子的大本營腹地,已然兵力空虛,是最好的進攻機會。

李子霄甚至不需要千里迢迢,從陸上趕去,直接海上抵達皮島登陸即可,然後兵臨城下。

以李子霄此時手裡的兵力,猝不及防之下,應該很容易便可奪取皮島等三島,以及陸地上的三城。

李子霄根據張富貴情報局情報人員,從皮島和鎮江傳回的訊息看,這兩地的韃子守軍是真的不多。

而且,他們就算是做夢,也不可能想到有敵人,能夠進攻到他們這個地方。

這些年,雖然韃子和大明在西邊的錦州前線,大大小小打了不少仗,但最後都是明軍慘敗。

而且大多數都是韃子主動發起進攻,而明軍主要防守,這就是使得他們的戰場,主要集中到錦州一帶。

像鎮江這靠近鴨綠江的地方,自從毛文龍被殺,韃子攻佔鎮江,再加上韃子擊敗朝鮮,迫使朝鮮稱臣後,基本上沒人能夠威脅到這裡。

在這種情況下,隨便想一想也能想到,韃子不可能在這裡佈置太多兵馬。

“羅超,周大柱,陸遠,洪生,我的命令,你們可聽清楚了?”隨即,李子霄威壓的喊道。

“屬下聽清楚了。”四人齊聲應道。

“好!”李子霄大喊一聲,繼續說道:“現在我命令,各部回去後,立即準備,先鋒部隊明天出發。

至於主力部隊,則在三日後出發。”

李子霄會親自率領主力部隊,他們之所以要走的晚些,因為他們要攜帶足夠多的輜重,需要他們準備一番。

崇禎十四年五月三日,白龍軍的先頭部隊,水軍第一二艦隊搭載六千白龍軍士卒,前往皮島。

三日後,白龍軍兩支艦隊進入到皮島海域,分佈在皮島和須彌島登陸,

可憐此時皮島之上,除了十幾名韃子,以及三百來名漢奸軍士卒外,並無太多人馬。

這麼一點人馬,面對白龍軍數千大軍,根本連一點水花都沒掀起來,皮島和須彌島就順利落入白龍軍手中。

在打下皮島和須彌島到後,陸遠的水軍便在這裡加固、擴建碼頭,而羅超和周大柱兩人,則率軍登陸鴨綠江兩岸,分別撲向鎮江和鐵山。

一日後,率領三千士卒的周大柱,順利攻克鐵山,這裡駐紮的只有兩百韃子,剩餘的主要是朝鮮士兵。

畢竟此時這裡算是朝鮮地盤,韃子只在這裡駐紮了少量的人馬,也是韃子當初戰勝朝鮮後的要求。

主要是鐵山靠近皮島,而義州則是韃子和朝鮮交易的主要地點,才讓他們留下了少量人馬。

面對突然殺到的周大柱,鐵山城連一天都沒堅持到,便落入周大柱手中,隨後他留下五百士卒,便繼續北上進攻義州。

與此同時,羅超也率領三千五百士卒來到了鎮江,他先是趁夜色,奪取了九連城。

失去了九連城的鎮江城,就好打多了。

隨後兩日,羅超炮轟鎮江城,下令士卒攻城,半日後一聲巨響,鎮江城們被白龍軍士卒炸開,隨即三千多白龍軍士卒,便殺入了城內。

兩個時辰後,鎮江城頭升起了大明旗幟和白龍軍的軍旗,宣告這座重鎮易主了。

而一天之後,周大柱奔襲義州再次得手。

如此一來,前後僅僅有了五天的時間,李子霄派出的先頭部隊,就完成了他規定的預定目標。

剩下的,周大柱和羅超兩人,便是要在李子霄主力部隊趕到之前,守住三城。

一場的春雨,淅淅瀝瀝下個不停,這個時候的天氣已經開始轉暖,春天已經到了。

一條泥濘的道路上,一支浩蕩的韃子騎兵在賓士。伊爾根覺羅多羅帶著一隊韃子精騎,急匆匆的從鳳凰城出發,趕往鎮江。

半日前,伊爾根覺羅多羅剛剛收到從鎮江傳回的噩耗,一支突然出現在鎮江的明軍,攻克了鎮江。

不僅如此,很快有人來報,他們和義州的聯絡也斷了,要知道韃子現在每天,都要從義州運過來眾多糧草甚至是人口。

所以,隨著周大柱打下了義州,他們自然就和義州失去聯絡,也就讓他們第一時間知道,義州多半也出事了。

如此情況下,此時駐紮在鳳凰城的一支四千韃子精騎,便在主將伊爾根覺羅多羅的率領下,火速出發。

鳳凰城的這支韃子精騎,也是皇太極留在西面靠近鴨綠江一帶,韃子腹地的主要一支精銳人馬。

伊爾根覺羅多羅是韃子正黃旗固山額真,並曾經兼任議政大臣。

如今四十六歲的他,早年也曾是韃子勇士,無數次衝鋒陷陣,升為牛錄額真。

但後來,隨著袁崇煥殺死毛文龍,讓韃子有了解決東江鎮麻煩的機會。

在韃子消滅毛文龍殘部,徹底佔領東江鎮,消除了他們後方這個大毒瘤後。

伊爾根覺羅多羅便被皇太極下命,駐守鳳凰城,負責農耕屯田,管理財政,以及負責他們和朝鮮交易的事務。

可這次,伊爾根覺羅多羅一路上都陰沉著臉,沉默著,只是不停的趕路。

因為,這一次突然出現在鎮江的明軍,竟然在這麼短時間內,就佔領了鎮江,這讓他意外的同時,也預感這次他估計有大麻煩了。

能夠這樣神不知鬼不覺出現在鎮江的明軍,不用想伊爾根覺羅多羅也能猜到,定然是從海上來的。

一支有膽量跨海進攻的明軍,絕對會是明軍的精銳,不容易對付的。

伊爾根覺羅多羅自然知道,如今局面前所未有的嚴峻。

錦州前線,韃子和明軍匯聚了二十多萬兩國精銳人馬,正在進行一場關乎兩國國運的決戰。

突然攻佔鎮江的這支明軍,會讓他們如梗在喉,伊爾根覺羅多羅絕不會允許,任何事情干擾的皇太極在錦州和明軍的決戰。

伊爾根覺羅多羅發誓,一定要儘快消滅這支膽敢孤軍深入的明軍,替皇太極守好他們的老家。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因為伊爾根覺羅多羅也知道,皇太極在錦州的這一戰,絕對不能敗。

一旦這一戰他們敗了,那麼野豬皮努爾哈赤幾十年的拼搏,都將付之一炬,他們可能會被重新趕回山裡做野人去。

所以,這種時候,一旦後院起火,很容易會影響前線韃子的士氣,影響皇太極的決策,影響這一戰的勝負。

大明可以輸了一次又一次,他們地大物博,有萬里江山,億萬百姓,戰爭潛力強。

一戰死幾萬士卒,甚至死十幾萬的士兵,他們很快就又能招募更多的兵馬,製造出更多的軍械鎧甲。

可韃子不一樣,韃子總共才只有幾萬八旗精銳,漢蒙八旗也算一起,全加起來也不過十幾萬。

他們承擔不了一場決戰的慘敗,所以,伊爾根覺羅多羅絕不允許後院起火,干擾到前線的戰事。

所以這一次,伊爾根覺羅多羅在收到鎮江失陷的訊息後,便立即點兵出發。

正黃旗屬下五旗,伊爾根覺羅多羅有一個直屬的騎兵營,從正黃旗下滿蒙每牛錄下,抽馬甲二十人,漢軍四十。

伊爾根覺羅多羅率其麾下,滿漢蒙共一千騎前往鎮江,每五十馬甲由一個低階軍官分得拔什庫率領。

而每名馬甲,又各帶三名阿哈,“阿哈”即奴隸。

韃子多年來奪取遼東之地,多次侵入遼西,攻入關內,擄掠漢人無數,那些漢人最後基本上,都成了漢軍旗旗軍或者包衣。

包衣沒有人身自由,就是滿人的奴隸,他們被迫從事各種勞動。

自皇太極稱帝後,原來每牛錄三百壯丁,改為了二百壯丁。

每次出兵,一個牛錄卻也僅有幾十人可出戰,這些才是真正精銳的韃子。

韃子為了彌補兵力不足,往往出戰的韃子旗軍,又會攜帶不少包衣阿哈,協助作戰,或是幫忙看押俘虜,運送糧草、戰利品等。

這次,伊爾根覺羅多羅就帶著自己手下的一千騎,那些韃子馬甲卻又帶去了三千阿哈。

雖說那些阿哈是包衣奴才,可能帶出來的都是比較強壯者,並且還都有武器,皆有馬。

四千多人的隊伍,全都是騎馬的,伊爾根覺羅多羅騎在馬上回頭往後看,看到自己率領的長長騎隊,他心裡稍微有些安心。

四千餘騎,這已經是一支強大的兵馬了,他相信能透過海上登陸的明軍,不可能會很多的。

“全軍再加快點速度!”

伊爾根覺羅多羅對著隊伍大聲喊了一聲。

此時,在這支韃子隊伍中,一個中年漢子老袁,正騎著馬和另兩位阿哈,跟著自己主子的後面賓士。

而像老袁這樣的包衣啊哈,這支隊伍中足足有三千人。

老袁是韃子馬甲的一個包衣阿哈,但他早年前其實只不過是個遼東的漢民。

大明朝廷丟失了遼東,也把他們這些子民,遺棄在了遼東。

老袁有家有口,上有年邁父母,下有妻子和兩子三女,他無處可走,最後全家都成了一個韃子馬甲的奴才。

雖然老袁成了韃子的包衣奴才,被迫屈膝卑躬,可畢竟他讓自己一家人都活下來了。

十多年過去,他的兒女也都長大了,對於當初的決定,他並不後悔。

老袁曾經是個出色的獵人,但長的並不夠強壯。

韃子之前也在他們當中,挑選過漢軍,每二十個壯丁之中挑選出一人為漢軍,他們一起出錢,供應這名漢軍的裝備和糧餉。

只不過以老袁的體格,從不曾被選中過,他一直給自己的主子放馬、耕地。

這一次,伊爾根覺羅多羅也知道事情重大,不敢怠慢,儘量讓手下的馬甲帶上多一些的啊哈。

而此時,在老袁的身邊,還有一個年輕的小夥子,和他兒子差不多大,是前年韃子從關內掠來的,老袁知道這個小夥子叫秦震。

秦震剛來的時候,還不老實,好幾次都想著逃走,每一次逃走都失敗了,被抓回來就是一陣暴揍。

可這小夥子就是倔強,一連逃走了十八次,都被抓了回來,最後一次差點被打死。

被打的就剩一口氣的秦震,被韃子扔到馬圈裡,是被老袁偷偷照顧了半個月,才讓他活下來。

活下來的秦震,聽從了老袁的勸說,不再逃跑,老實做一名啊哈,可實際上,秦震心裡從沒放棄過逃走。

秦震從沒忘記過,自己是一名漢民,豈能給人做狗!

(本章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