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 野心勃勃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張季聞言驚喜交加道:“叔父可是準備收服夷洲?”

劉益道:“不錯,爾可有問題?”

張季拍著胸脯道:“叔父放心,小子自然是沒有問題的!”

這時張季臉上不禁露出孩童般的笑容。

看著張季那稚氣未脫的臉龐,劉益才突然意識到眼前這小子還未滿十八歲呢。

“叔父,咱們何時出發?”

張季感覺自己已經迫不及待了。

劉益笑道:“著什麼急,如今可是大風季節,某計劃九月出兵……”

……

長安城東十里亭,大隊人馬正在此地停駐。

路人們見狀要麼遠遠繞開,要麼耐心等待大軍離開。

今日乃是安東都護韓奉,吉林侯張旭離京之日。

大將軍張越親自送兩人至十里亭。

張越舉起酒杯對韓奉道:“此一別不知何日才能相聚……安東一地就託付韓公了……”

韓奉也舉起酒杯道:“大將軍還請多多保重,奉一定不負所托!”

眾人聞言皆是以為是張越託韓奉照顧張旭。

但實際上只有少數幾人知道,張越所言的並非張旭之事,而是征服倭島。

這一次張越交給韓奉最重要的任務有兩個。

一個是從東面壓迫匈奴人的生存空間,第二個則是打造海船,征服倭島。

至於張旭的長春封國如何發展,張越已經決定不再插手。

有了八萬移民,三千騎兵以及足夠的財力支援,張旭若還不能把長春發展起來,那張越就只能放棄他了。

與韓奉說完話之後,張越這才走到張旭面前。

“爾如今亦是一國之君……能做到什麼程度,就靠爾自己了!”

張旭道:“小子絕不會讓大人失望……大人也當多多保重!”

張越心中此時也動了情,他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拍了拍張旭的肩膀。

“記得多給爾母親寫信!”

“大人,請多保重!”

說著話,張旭已經跪倒在地,臉上也流出了淚水。

張越見狀道:“大男人哭哭啼啼的像什麼話,趕緊起來!”

“諾!”

張旭答應一聲,從地上爬了起來。

隨後他對一旁的張煥道:“大兄,家中就拜託大兄了……”

張煥道:“仲弟放心……”

張旭點了點頭,強忍著淚水,翻身上了馬。

……

張旭等人的身影已經消失在地平線上後,張越這才對張旭道:“回吧!”

張煥忍不住道:“大人既然捨不得旭弟,何不把旭弟詔回長安?”

張越嘆息一聲道:“蒼鷹已經長大,是到了飛翔的時候了!”

張煥聞言若有所思起來。

這時張越道:“爾也將大婚了,如今準備的如何!”

張煥聞言臉上微微一紅道:“此時皆是母親在準備,小子也不甚清楚。”

張越見狀哈哈大笑,心情一下子好了許多。

待他回到大將軍府,杜陵等人已經等待多時。

“拜見大將軍!”

杜陵向張越拜了一拜,隨即取出了一本奏本,遞給了張越。

“大將軍,這時陵與國子監諸賢制定的大漢書院計劃,還請大將軍一觀!”

張越聞言面露驚喜之色道:“善,杜公請安坐。”

“來人,上茶!”

張越向左右吩咐一聲,隨後就迫不及待的翻閱杜陵的計劃。

杜陵的計劃書相當細緻,張越整整看了一個時辰才看完。

按照杜陵的規劃,未來的大漢教育體系,將由地方和中央兩部分組成。

地方之學包括鄉學,縣學,郡(國)學,州(都護)學。

中央之學包括太學與國子監,另外還有正計劃建立的武學。

在杜陵的設想中,大漢子民七歲就應該入學。

首先在鄉學進行學習,每三年進行一次考核,未合格者可繼續學習。

考核合格的則升入縣學,在縣學學習三年後,進行考核。

考核優秀者入郡(國)學,未透過者逐退。

郡(國)學習時間同樣為三年,完成學業即可擔任地方鬥食吏,或是入軍中任什伍長。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郡(國)學學業完成後,將進行一次大考,大考第一等學員入中央三學(國子監、太學、武學)。

第二等學員入州(都護)學,第三等學員可繼續留校學習。

三等以下的學員,則將被逐退。

張越思忖一番後,決定這個體系不錯。

“杜公可有計算過,若是實行這個體系朝廷需費幾何?”

杜陵對此早有準備,他胸有成竹道:“若是所有開支皆由朝廷支出,每歲約需五十萬萬錢!”

杜陵此言一出,左右之人皆是在心中驚呼不已。

大漢如今的歲入雖然已經比孝武皇帝時增加了一倍,但也不過堪堪達到二百萬萬而已。

這個歲入比起後世的大唐都還要少一些。

如今杜陵一開口就是五十萬萬,怎麼不把眾人嚇一跳。

張越此時卻是露出笑容道:“如此大的支出,卻是朝廷無法長期承擔的,杜公恐怕早有定計了!”

杜陵微微一笑,“陵就知道瞞不過大將軍!”

張越哈哈一笑,望向杜陵等待著他的下文。

杜陵喝了口茶道:“大將軍,陵以為書院的實際開支用不了這麼多實際只需要八萬萬至十萬萬錢!”

杜陵此言一出,就聽到左右之人吁氣之聲。

杜陵心中暗自發笑,面上卻不露聲色繼續道。

“如今各縣、鄉皆有不少公田,陵以為可以劃撥一部分公田予書院……如此但大大降低書院開支……”

“除此之外,還可以號召地方豪強對書院進行贊助……每歲刻碑以記……朝廷每三年對貢獻多者下令褒獎……行文天下……”

“如此多管齊下,當可大大減少書院所需開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還望大將軍察之!”

杜陵言罷,鄭重的向張越拜了三拜。

張越坦然的受了杜陵三拜後道:“杜公所言甚是,書院之事越必行之,只是其中還有頗多阻礙,還需一一化解……”

杜陵再拜道:“此事若成,大將軍之功當不下於堯舜!”

張越笑了笑,擺了擺手:“越自是不敢比古之先賢,但願千年後還有人記得某之名姓!”

杜陵再拜道:“大將軍之名,必流傳千古……”

……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杜陵拜訪張越,並提議在全國建立教育系統的事,如同風一樣迅速吹遍了長安。

並且還以極快的速度向整個天下擴散。

說到之處,上至貴族豪強,下至販夫走卒皆是議論紛紛。

“二三子可曾聽聞杜公向大將軍提議辦學之事?”

“此事如何能沒聽聞……據言一年可是要花費五十萬萬錢的……”

“昊天上帝啊,五十萬萬錢,那是有多少……”

“多少,把咱們亭裡的倉庫堆滿了都放不下……”

“這麼多錢,幹什麼不好……弄什麼書院……”

“就是就是依我看,那喚什麼杜陵的就是吃飽了撐的……”

“也不能這麼說……老嫂子,這書院要真弄起來……家中小子們可就有出路了……”

“有啥出路……前些年縣中還不是建了書院……那書院那是咱們這些人家可去的……”

“這次可不一樣了,這次可是所有小子都得去……”

“是呢,聽聞只要家中小子到了七歲都得入學……”

“呸,這大將軍也是吃飽了撐的……這不是活生生讓家中少了一個勞力……”

“大嫂子竟然大將軍也敢罵……”

“罵了又怎麼樣……難不成就為這點事就把老孃發配身毒……”

“美的你,還想去身毒……最多把你送去閩越給野人暖被窩……”

“你這個小娘養的……也敢調戲老孃……找打!”

整個大漢鄉間到處都可以聽見百姓對學校的議論。

諸博士賢良文學為此事也分裂成了兩派。

一派是支援張越杜陵建立教育體系,認為這樣方可教化天下,達到古之聖賢追求之事。

反對者就比較復雜了,有的人認為自古“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民!”

這讀書之事亦是禮,是士的特權,即使是孔夫子也會不教導平民。

有的人則認為士農工商應該各行其道,黎民百姓只要做好耕戰之事就足夠了。

學習和治理國家這樣的事只需要士大夫們就足夠了。

還有一部分人則純粹是因為錢財的問題。

他們認為此事太過糜費,與其花這麼多錢在看不到結果的事上,還不是投入到其他方面。

太學與國子監諸博士以及賢良文學們為此事可謂吵的不可開交。

每三日雙方都會在太學或者國子監對此事進行專門的辯論。

博士們這樣,國子監與太學的學子們自然也是如此。

雙方各自引經據典對此事爭論不休。

就連皇帝的經延也沒有避開這一話題。

主講官們一抓住機會就向皇帝灌輸自己的觀點。

皇帝劉賀私下裡都對此吐槽了好幾回。

這其實正是張越希望看到了,這其中也存在他推波助瀾的情況。

眾人都在對時候在全國推行杜陵的教育計劃時,張越終於完成了一次暗度陳倉。

這年六月,張越經過兩年的努力終於在上林苑中建立了與國子監、太學並立的中央武學。

漢軍中著名的將領,比如趙廣漢、趙充國、韓增、韓奉、張安世、劉益、郭開、傅介子、蘇武……都被張越聘為武學博士。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