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零 高幹的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陽縣外的曹軍大營,中軍大帳裡,曹彰正向陳到,夏侯衡,王凌三人交代行軍事宜。

曹彰先對王凌說道:“彥雲,考驗你的時候到了,現在情況有變,我軍需要立即前往壺關,但是告知河東各地鄉紳百姓河東已經重歸朝廷管轄,並且需要上繳賦稅給朝廷的事情卻不能耽擱,如今太行虎在駐紮在萬榮縣,已經把對抗朝廷的勢力趕到了平陽郡,現在河東各地都是鄉紳自治,依然需要我們前往各地告之,但是現在我軍主力要前往壺關,所以只能留下部分民夫行駛此事,不知彥雲能否辦妥?”

王凌聞言從容一笑,說道:“既然如此,不如留下兩個民夫營督帶四千民夫行此事便可,各地鄉紳既然沒有離開,顯然是想重歸天子治下的,所以告之一聲便可以,也不用每個縣城都去,先讓他們上繳一季賦稅以表誠意,責令他們在一個月內交到這陽縣軍營,逾期不納者就記錄在案,等軍屯進入後再定其罪。”

曹彰聞言笑道:“秋後算賬?不錯不錯!彥雲的確是我執金吾寺的都般令,治理地方可有一套啊!”

曹彰想到陽縣還有公孫續這將門虎子在一旁協助,的卻是個穩妥的選擇,所以就答應下來,接著他對夏侯衡說道:“伯權,從這裡到壺關我們應該如何行軍?”

夏侯衡身為先鋒,探路職責自然是他負責,只聽他說道:“我已經下屬問過當地人以及一些走商的人,從此處往東北走三十裡會出現一條河,叫做沁水,沁水河道寬三丈,水流不急可,以搭設浮橋,過了沁水之後就進入了幷州的上黨郡,往東走約摸兩百裡,可到上黨郡的一個縣城高都,到了高都往北走一百裡,就是高平縣,再往北一百裡就是長子縣,長子縣往北一百裡就是壺關了。”

曹彰聞言默然不語,沉吟道:“只有這條路嗎?”

夏侯衡答道:“如果不經這三個縣城的話,過沁水和三縣中部卻是有小徑可通,但是小徑矮丘處處,叢林眾多,形成大小山谷無數,容易被敵軍伏擊。”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曹彰突然問道:“三位猜猜,張燕會走哪條路。”

陳到答道:“張燕號稱張飛燕,手下五萬軍士在黑山也是縱躍如飛,要在山谷叢林之中埋伏黑山軍,那只是個笑話,高幹如果動此妄念,只怕埋伏在叢林中的軍士會全部被張燕端掉。”

曹彰站起身來,在帳中來回踱步,思索道:“高幹是袁紹的外甥,鎮守一州只怕不是個傻子,張燕五萬人這麼打動作,怕是瞞不過他,但是叔至說得好,五萬黑山軍過山林,只怕沒人擋得住,要伏擊絕對是笑話,看看張燕從哨塔上跳下來那一手,就知道他手下的斥候在山中絕對有無聲無息穿行的本事,只要過山前先查探,什麼埋伏都無所遁形,既然攔不住,就必然會在壺關之下佈防,但是高都,高平,長子三縣是北上壺關的唯一路線,他也會派兵守衛,喚作你們,面對張燕兵臨壺關之下的時候,你們會作何反應呢?”

曹彰現在是想判斷出三縣是否還有高幹的軍士鎮守,畢竟五萬人兵臨壺關之下,高幹很有可能把三縣兵力回撥,然後來個南北夾擊,打張燕一個措手不及,畢竟張燕如果除了山,論軍士的質素和裝備,都不可能比得上高幹的軍士。

是否調回三縣軍士對曹彰接下來擬定的策略極為重要,戰爭就如弈棋,要用最少的損失換對方最大的傷亡,那就需要料敵先機,佔據主動,這首先需要準確的情報,但是現在曹彰的軍隊從河內共縣過太行山進河東郡,不但失去了高幹的情報,也失去了張燕的情報,反之,高幹和張燕也沒有曹彰的情報,在沒有情報的前提下,只能從對方主帥的心性來判斷動向,這有相當的風險,但是如果算對了,那就可以步步爭先。

這是郭嘉傳授給曹彰的心戰之法,在曹彰看來,這有點像他給獻帝玩的‘鬥董卓’的撲克牌遊戲,這遊戲等同於現代的鬥地主,現在他和張燕一夥,要鬥倒高幹這個地主,但是現在三方失去聯絡,就等於不知道對方的手中的牌一樣,出好第一張牌,就顯得至關重要了。

這是曹彰詢問陳到,夏侯衡跟王凌的原因,三人經歷不同,反應就不一樣,提出的方法種類也會有差別,曹彰可以以此為參考,推斷高幹到底會怎麼做。

陳到首先說道:“末將會直接發兵出壺關在群山之外各處出口設營寨,把張燕大軍擋在山中,然後把三縣軍士調回壺關防止大人用調虎離山之計偷襲壺關。”

曹彰聞言點頭道:“不錯,有壺關這等雄關,三縣不過是三個大哨塔,用於拖延敵軍攻擊,為壺關爭取佈防時間罷了,不是久守之地,回撥軍隊大有可能,張燕被擋在山口,只怕也不會貿然衝寨,離了山林,他們就大為吃虧了。”

夏侯衡接著說道:“末將會把所有兵力調回壺關,扼守關內,壺關乃是天下雄關,和大散關,函谷關,劍閣不相上下,根本無需硬拼。”

曹彰聞言笑道:“如果是這樣,我們就好辦了。”接著對王凌說道:“彥雲,你會怎麼辦呢?”

王凌沉吟一陣,緩緩說道:“凌乃幷州祁縣人,對高幹此人作風頗為瞭解,而且此時乃是袁紹外甥,也是生於大族,頗有世族習氣,心高氣傲,加上沒有參加官渡之戰,不知大將軍武略,聽聞袁紹之敗必然認為是疏忽所致,大人在河內搞出偌大聲勢,人人都知道大人志在幷州,以高幹的性格,只怕此時已經秣馬厲兵,準備給大人一個下馬威了,如何會龜縮在壺關之中,我敢肯定此時此刻,高幹想的必然是把大人全殲之後在去冀州相助袁紹,至於張燕,只怕他不會理會,而是會回撥三縣軍士鎮守壺關,因為張燕雖然有五萬人,但是卻不善攻城略地,武器裝備也差,根本打不下壺關這等雄關。”

曹彰聞言一愣,他倒忘了王凌本來就是幷州人,高幹當幷州刺史也有一段時日,對他自然瞭解頗深,造這麼看來,高幹要給自己好看的可能性頗大,那麼曹操在信中傳將令讓自己在四月二十日之前去壺關做什麼呢?還在信中寫明無論如何要擋住高幹,讓他無法前往冀州?高幹自己都要來教訓他曹彰了,何必用他來擋?王凌都能看穿高幹的意圖,郭嘉為何不能?

還是這信中另有玄機?曹操的戰略計劃多數來日與郭嘉,這四月二十日之前進逼壺關的計劃很可能出自郭嘉之手,那麼,他這麼說,是什麼意思?

曹彰問王凌道:“如果高幹要給我好看?他會在哪裡和我對決呢?”

王凌想了想答道:“高幹必然會在高都,高平或者長子三縣中的一縣駐軍等待大人,因為大人如果從山路去壺關的話,高幹就可以直接發兵前往冀州,配合袁紹夾擊大將軍的軍隊了,到時就算大人攻下了壺關,大將軍面對高幹和袁紹的反戈一擊,只怕是寡不敵眾,頗為吃力。”

曹彰想了想,突然明白了郭嘉的意圖,笑道:“恩,不錯,高幹這步棋走得漂亮,我走山路避開他的話,他就去冀州夾擊我父親,這是逼著我和他決鬥啊?不過我曹彰也不是傻子,他想決鬥?我偏偏不如他意,嘿!”(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