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鄭芝龍的未來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鹿兒島。 23us.更新最快

薩摩藩藩主島津光久的官邸裡,迎來了一個重要的客人。

客人十分大方,給島津光久的夫人子女都帶來了豐盛的禮物。來自大明南京時尚的冬裝春裝,來自天津出產的糖果玩具,來自臨清印刷的精品儒家典籍。當然,島津光久也收到了一封特別的禮單。

上面,是一份船隻建造的圖紙。

這是龍江船廠打造的新式福船的圖紙,為了搞到這個東西,可是讓我廢了老鼻子力氣。說著,客人不由露出了一副得意的表情:日防夜防,家賊難防。龍江船廠的保密做得是很好了,可還是讓我搞到了這封圖紙。

所噶鄭桑的力量,在下是非常相信的。這一封圖紙的厲害,對薩摩藩的幫助真是太大太大了。請鄭桑放心,島津光久是知曉禮義之人,絕不會讓鄭桑後悔與我們日本國的合作島津光久性質昂揚。

日本作為一個島國,打造船隻的能力是頗為出色的。

但比起大明,那還是差了一籌。

也許,大明因為長久以來的社會觀念,讓工匠地位不高。但自從朱慈橫空出世,在最早發家之時就是靠著手搖計算機逆轉局面,而今大明國中,工匠已然是一個可以抬頭挺胸,傲然於世的活計了。

對於不少人而言,讀書雖然有大富大貴的希望。但以大多數人的天資與努力之程度,想要靠著科舉闖出什麼名堂,那極可能是一輩子都可能毫無希望的事情。

但做工匠就不一樣了,只要踏踏實實學習,掌握一門手藝總是可以達到的事情。

總而言之,在朱慈醞釀的氛圍之下,工匠地位上升,工坊如雨後春筍冒出,如龍江船廠這樣的大船廠也開始重新煥發生機。

海外貿易在朱慈的時代裡被大力支持,海船的需求自然井噴爆發。諸多船廠一下子從原來衰敗的泥潭之中走出,茁壯成長。

其中,龍江船廠便是大明而今首屈一指的船廠。

作為打造了皇帝陛下親手開金手指出圖紙的飛剪船,龍江船廠不僅是被人求著要買船,同樣也動心思活絡,在技術研發上下了本錢。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主持龍江船廠事務的廠長朱煥發既是技術不錯的工人,也是朱慈挑出來有眼界的合格廠長。他打算開發一個新的船型來替代之前主流的福船與飛剪船。

福船雖好,卻已經是服役數百年的老船型了,早已跟不上時代。尤其在西方夷人的蓋倫船面前,更是落後。飛剪船倒是跟得上時代的變化,速度飛快,亦是可以安裝一定火力。

但飛剪船太瘦了,速度快是快了,卻因為體形過於修長,哪怕竭力改裝,也無法容納太多的火炮。生怕一不小心來個齊射,敵人沒死,自己倒是把船體給震裂了。

朱慈明白瑞典人就幹過這種傻事,胡亂建造的龐大船隻因為設計不科學,一出港就自己沉了。

當然,龍江船廠出手就不同了。

新式福船最大的缺點就是吃水深,體積龐大如城,機動性能欠缺。改進後新式福船則在增加機動性的問題上改進了風帆,同時又有出色的堅固性。這為更大的船隻,更多的火炮提供了可能。

大明這年頭的造船技術對比西方其實已經落後,中國沿海的中國船隻雖然多,卻都明白西夷船堅炮利的印象這個年代就已經鑄就,而非一直要等鴉片戰爭後才能體會。

17世紀,海上爭霸時代全面開始。西方造船業和海軍力量不斷發展,中國卻日益落後。

1637年,荷蘭擁有了製造排水量高達1500噸裝有100門大炮的三層甲板的戰艦海上君主號的能力。到1644年,荷蘭擁有1000多艘各類船隻作為戰艦保護商業順暢,1000多艘大型商船進行海上貿易,6000多艘小型商船用於捕魚業和內陸運輸業,並擁有8萬多名世界上最為優秀的水手。

1639年9月,西班牙艦隊在海軍上將奧奎多的率領下出擊英國。這支艦隊的實力大約有70艘船,其中有12艘排水量超過了1000噸,如聖特勒薩號為2400噸。

就連對比荷蘭人要弱小的英國人,現在也有三十九艘戰艦。這可不是大明在東南沿海,大部分船隻只能裝備一兩門火炮的舊式武裝商船,而是擁有火炮六十門起的巨型戰艦。

比如1637年建成的英國海上君王號,龍骨長39米,總長51米,寬14.7米深23.17米,吃水6.8米,該船重1683噸,有4層甲板。該艦豎以3桅,在主桅和前桅上掛有皇冠帆。該艦裝備102104門炮,在低甲板及主甲板上架30門炮,在上甲板上架26門炮。在首樓上有12門炮,半甲板上有14個炮門,還有10門船首炮及若干尾炮。該艦隊有11只錨,每只錨重2噸。水兵800多人,最大的炮彈淨重60磅,一次齊射的炮彈重達一噸。

而這個年代,大部分的中國戰艦卻極少極少有超過四百噸的戰艦。

這並非是中國人沒錢造,而是技術落後。

就連帝力恢復的抗倭戰爭中成長起來的戚繼光也對這沒辦法,口徑大的火炮想要在海上發威,就必須要船隻堅固。要不然,一炮轟開,沒打到敵人,自己反而給震散了。以至於如果火炮口徑過大,還得先將火炮放到小木筏裡開炮,以免殃及主戰艦。

朱慈時代這些事情當然少了。新式飛剪船戰艦雖然過於修長體量偏小,卻秉持著軍工品的優點:質量上佳。

軍隊戰艦是堅固了,但民間依舊得用福船。等閒想要買到一艘與水師同等型號的飛剪船非出血本開高價絕對買不到。

在需求井噴的情況之下,大多數海商還是只能湊合使用民間小作坊打造出來的福船。

這個時候,龍江船廠的新式福船就應運而生,成了所有人期盼的甘霖。

可萬萬沒想到,龍江船廠的機密而今卻流傳到了眼前這個明國男子的手中。

島津光久感慨萬千,心中激動難以言表。原本,聽到有機會可以拿到先進戰船圖紙的時候,島津光久是不相信的。

可萬萬沒想到,就彷彿天上掉下來一個餡餅一樣,機會就這麼來臨了。

如果是別人說,島津光久是絕對不信的,只覺得來了個江湖騙子。龍江船廠是什麼地方,那是給大明水師打造軍艦的地方,就是軍機重地。在這種地方竊取頂級機密,那是普通人能辦到的

只不過,今日出現在島津光久面前的的確不是個普通人。

此人開口,島津光久還真就信了。

而事實上,此人的確有這個能力。

因為,抵達鹿兒島島津光久家中的客人赫然就是大明第一海商,鄭家的當家人,鄭芝龍。

鄭芝龍對於自己準備的禮品非常有信心。而事實上,島津光久也的確喜形於色。如果能有優秀的戰船,薩摩藩的依仗也可以強大一份。尤其是在面臨琉球國可能脫離的情況之下,水面力量的強大至關重要。

藩主既然滿意,那我可就放心了。鄭芝龍笑道:我明白藩主是個不喜歡繁文縟節之人。既然談得興起,那我也就直言了。我鄭氏想要遷徙進日本國,還請藩主成全。

嘶雖然心中早就有所準備,但當島津光久真的在鄭芝龍的口中聽到這句話的時候,還是忍不住驚得有一些失神。

全部遷徙鄭氏是對日本走私的大客戶,在日本關係十分硬扎。就是鄭成功,也是在日本出生。

沒想到,現在鄭芝龍竟然要將鄭氏的家底全部遷徙進日本國。

這是一個大事,一個至關重要的大事。

鄭芝龍緩緩頷首:此前已經轉移了一部分家小到了江戶,不過,家大業大,想要順利遷徙,還需要許多功夫。

那中日的貿易島津光久看著鄭芝龍笑而不語,識趣地換了個話題。

此前承諾得眼花繚亂,眼下也的確到了島津光久兌現諾言的時候了:鄭氏之遷徙,現在即可進行。當然,面對明國水師,我相信日本國的水師,包括薩摩藩的水師都會為鄭桑做準備。

鄭芝龍松了一口氣:那好,日子,我已經定了下來。

什麼時候島津光久目光炯炯。

來年開春,東南風起,順風直下,最主要的船隊便可抵達薩摩藩。鄭芝龍道。

如此,就敬候鄭桑佳音島津光久起身一禮。

是我要感謝藩主才對。鄭芝龍知道自己該走了,起身離開島津光久的官邸。

出了門,鄭芝龍默默地坐上了馬車。

一旁,是鄭芝虎欲言又止。

背井離鄉,誰心理都不好受。有什麼想說的,咱們兄弟還要有顧慮麼直接說吧。鄭芝龍的表情顯得有些疲倦。

唉,還是走到了這一步。對了,剛剛芝豹那裡傳來一個訊息。很重要,我剛剛一直就想說,可惜沒機會。這些日本人陰了我們一把。鄭芝虎咬著牙,十分不爽地將奄美大島琉球增兵的事情說出。

也算預料之中吧。既然日本人有些本事,那好歹我們往後也能安心幾分。也算不得壞事。更壞的,我都預料過呢。鄭芝龍並未因此感覺沮喪。

將鄭氏全部家底從福建遷徙到薩摩藩,圖紙固然重要,卻很多時候只是一個敲門磚。想要讓日本人出力擋住到時候大明的興師問罪,琉球事件顯然才是一個投名狀。

只是,不管是誰,這種隱隱間有些漢奸的事情誰都不想做。

只不過,鄭芝龍顯然有太多的別無選擇。

大明的海外貿易利潤開始迎來了激烈的競爭,原本躺著掙錢的利潤率斷崖式地下跌。更重要的是,他們是走私商人。這與國法不符,也許旁人不懂,但在鄭芝龍看來,這分明是朝廷年年用錢,將發財之道盯在了他們的身上。

只要細數大明各個主要城市如雨後春筍一般冒出來的市舶司就知曉他們鄭氏往後的日子肯定要不好過了。

五萬兩的稅金,旁人還能煳弄一下,可誰相信鄭氏上萬船隻的龐大艦隊就這麼點貿易規模

離開大明,成了保全家財唯一的辦法。

對了,福松那裡訊息傳回來了嗎他的思想工作要多照顧照顧,跟著錢謙益學經文,原本是個好事。但現在我反而擔心他啊。鄭芝龍想起了自己的寶貝兒子,一下子百轉愁腸了起來。

不比鄭芝龍更像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商人與海上軍閥,鄭成功經手的是傳統儒家教育。天地君親師,愛國愛君,若是聽聞自己的父親要逃跑海外,那是絕難答應的。

還沒有不過,福松的性子,我們都明白。這一回,準備好直接把人綁回來了。對了,大哥,那東海之東的地方,當真有那等福地嗎鄭芝虎忍不住又是出言,憂心忡忡。

要說這事,我心理也沒有底。不過,你到了日本,估計也聽說了前些時候漢城傳來的訊息。那天下坤輿圖裡,日本的東面,海闊海面過去,就是一個富饒的新大陸。到了那裡,沒有官府,我們就是官府。至少,這裡過不下去還能去那裡。總之,這一回琉球的事情。不必擔心鄭芝龍明白大家的擔心,振作起來,讓鄭芝虎稍稍心安。

朱慈固然讓他們心中咒罵了不知萬千回,但這位皇帝陛下的本事與見識,卻是所有人都明白清楚的。

皇帝陛下既然說有,那就真的有了。

只不過,成了皇帝陛下的敵人。

這顯然就讓人有些感嘆命運的變幻。

琉球,首裡城王宮。

奄美大島增兵王夫之臉上的驚訝與淡定讓尚賢心中既是失望又是期望。

顯然,這件事並不在大明的掌控瞭解之中。對於王夫之而言,三千兵馬也全然不足為懼。

但是,日軍增兵三千,卻是一顆懸在琉球人心中的巨石。當年日本人入侵琉球打進首裡城,可也只用了三千人啊。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