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善惡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娛樂,或者說是私刑嗎?”

看著臺上掙扎著的女人,塔西婭依舊是那冷淡的語氣,夏軍也沒有坐起來的想法。

其他人將大量的武器豎立的放在舞臺上,讓臺下每一個人都看得見,那些帶著血跡的利刃由大到小一字排開,斬骨刀和剔肉刀也在其中,讓夏軍聯想到菜市場屠夫的攤位。

臺下還有一個人拿出了行動式數碼攝像機,放在早已準備好的支架上直直對著舞臺中央,看得出他們不是第一次做這樣的事了,所有人都靜了下來滿懷期待的看著臺上,就連原本懷疑塔西婭的那桌人也是一樣,即使身後的人疑點重重,他們也不願錯過著即將上演的精彩一幕。

夏軍一直不相信人性,事實上因為他之前工作的緣故,在這方面比起一般人感受更深。或者說,相對於孟子提出的“人性本善”,荀子論述的“人性本惡”他更喜歡。

荀子曾說多:“生之所以然者謂之性。”

就是說:性,是天賦的、是與生俱來的原始質樸的自然屬性,是不待後天學習而成的自然本能。

生物的本能是什麼?

活下去!

生物三大欲:食、眠、性缺一不可。

前兩者作為個體生存的基礎,後者則是種群延續的保障。

無論什麼人種或是物種,在生存上的本能都是趨向有利於自己的一面的。

為此,殘忍狡猾是所有生物的本能,凡是做不到的不是早就在歷史中滅絕,就是在動物園中被人圈養。

但這並不意味著夏軍認同社會達爾文主義,夏軍清楚自己的‘人性’有問題,不過他也具有社會常識,知道好與壞的區別。

這在荀子的論點中也就是“偽”的重要性。

“偽”是人為、後天加工的意思。

比如,仁義禮智信就是“偽”,是人為教化的結果。

荀子認為:“性者,本始材樸也;偽者,文理隆盛也。無性則偽之無所加,無偽則性不能自美。性偽合,然後成聖人之名,一天下之功於是就也。”

這句話更符合夏軍的胃口,很多人只知道荀子曾說過“人性本惡”,但加上這句‘性偽合’才能完整的表達荀子的觀點。

荀子主張透過教化,限制惡的趨勢,使人性之惡向善轉化。

人之所以區別與野獸的地方也正是在此。

本性為‘惡’怎麼辦?

後天教化就行!

‘惡’不一定是壞事,但“偽”肯定是好事。尤其是在已經穩定的社會當中更是如此,人類之所以進步延綿不絕的戰爭史是原因之一,合作帶來的好處更是功不可沒。

很多人會覺得這些都是廢話,但對於戰士來說,這點其實尤為重要。

夏軍一直以來很欽佩科學家,在原始社會,像他們這樣手無縛雞之力的職業絕對是會被淘汰的那類。

但事實上夏軍知道,論怎樣最有效的殺掉敵人這點,只有科學家最清楚。

無論什麼時代,當戰士投身於身體和技巧的磨練之時,把握現象、解析理論、並將之轉換為科學,調和黑火藥、發明內燃機、製造飛行器、發現鏈式反應的,便是被稱為‘科學家’的人種。

要是沒有他們,人類屠殺人類的效率絕對不會像現在這樣如此高效、便捷、經濟!只需要在螢幕後動動手指,便能讓千萬人灰飛煙滅。夏軍最喜歡的工業美學和大蘑菇也不會在世界上誕生。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科學家們只有可能在穩定富足的社會環境下才能產生,要不然即使出現了這麼一兩個天才也會被敵國擄走或暗殺,又或因為沒有試驗條件而默默無聞。

歷史上文藝自然科學燦爛的阿拉伯***文明經過十字軍東征、到被殖民、到今天極端主義橫行,可以說就是‘惡’戰勝了‘偽’的結果。

現在,末世的到來剝去了那層‘偽’,迎來了所有人都可以不負責任的‘惡’,夏軍自己就是其中一員,他無拘無束,為所欲為的做著自己之前只能想象的事,但他清楚,如果每個人都和自己一樣的話......

那這世界可就是真的完蛋了。

夏軍突然嘆了一口氣,這讓塔西婭對他投去了疑惑的眼神。

他搖了搖頭,什麼也沒說。

自己在剛才那瞬間的想法,用三個字來形容就是‘想太多’。

不過他原本就是比起動手更喜歡動腦的人,只是穿越後的身體太過便利,讓他習慣了用暴力解決問題。

現在的他糾結的坐在座位上,原則上他想去救人,但心裡也覺得這些事根本無所謂,更別提坐在他旁邊的塔西婭已經熟練的拿起了筷子,吃起了桌上的飯菜。(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