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一章 墨心科技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產學研一體化?”

這可是個新名詞,雖然譚鴻博一時間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但是總感覺好像很厲害的樣子。

“那是什麼?”

陸逸明解釋說:“所謂產學研,是指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相結合,是科研、教育、生產不同社會分工在功能與資源優勢上的協同與集成化,是技術創新上、中、下游的對接與耦合。產業、學校、科研機構等相互配合,發揮各自優勢,形成強大的研究、開發、生產一體化的先進系統並在執行過程中體現出綜合優勢。以企業為技術需求方,與以科研院所或高等學校為技術供給方之間的合作,其實質是促進技術創新所需各種生產要素的有效組合。”

“具體來說,產是企業的市場經濟,在市場經濟的前提下企業尋找更加適合企業發展的合作方式,以科研機構、高校的人才、研究成果輸出作為企業發展的原動力。同時也為高校、研究機構提供研究和人才開發的利用資源。”

“學是高校的人才培養能更加適應社會企業的需求,以高素質的專業人才來完成對行業內的轉型需求。同時在人才產出的同時引進社會專業人才對高校的人才庫進行充實。”

“研就是科研機構的科學技術研究,藉助社會企業的良好平臺及資源,科研機構在技術上的開發的同時完成對研究方向的規劃,以單純的技術型研究機構轉型成技術、方向性兼顧的研究結構,同時研究成果將推動企業以及行業的整體發展。”

“簡單來說,就是企業和高校合作,一起搞科研項目,企業砸錢,一旦成功,商業利益歸企業所有,而研究人員也能得到學術成果,雙方共贏。”

“產學研一體化能構建科研、設計、工程、生產和市場緊密銜接的完整技術創新鏈條,有效解決產業集中度分散、技術領域原始創新貴乏、共性技術供給不足、核心競爭力受制於人的突出問題。”

伴隨著陸逸明的講解,譚鴻博感覺到豁然開朗。

“這個辦法好啊,企業有資金有需求但是缺乏技術,高校有技術和研發能力,但是不清楚市場也沒有資金,跟社會是脫節的。如果雙方能夠合作的話,學生在學校裡面就開始瞭解市場,研究技術,轉化成果,還不用為資金發愁。這是多贏的局面。”

陸逸明微微點頭,說:“不錯。”

雖然歷史上的產學研一體,被很多別有用心的人給玩壞了,但是現在陸逸明先入為主,必然要為這一個體系定標準,列規矩。

“我對你們現在研究的這個石墨烯就很感興趣,而且我對這方面也有一點小小的見解。我打算以後每年至少砸三億資金進行科研攻關,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興趣?”

“三個億?每年?”

譚鴻博還以為自己的耳朵出了問題。

“陸總,你確定沒有在開玩笑?”

陸逸明說:“當然,我們可以籤訂合同。我會制定詳細的計劃書和時間表,你們必須嚴格按照我的規劃來執行才行。不知道你們願不願意?”

譚鴻博脫口而出道:“願意啊,哪能不願意呢?”

開玩笑,每年三個億啊,這以後做實驗還分什麼一三五二四六的,卡卡一頓整就完了。

三億現金放屋子裡也好大一堆呢。

徐騰雨心中盤算了一下,頓時忍不住悲從中來:“大哥,每年三個億啊,你就拿給他們嚯嚯了?我這邊也需要你的強力支援啊。你看這個騰宇物流你是不是也來個十億八億的意思一下?”

“邊去。”

陸逸明揮了揮手,然後對譚鴻博說:“來,我們繼續說石墨烯吧。剛才說到哪了?石墨烯的好處是吧?”

說起自己專業上面的事情,譚鴻博更加來勁了,說道:“對啊,石墨烯是一種革命性的材料,現在全世界的科學家都在研究。但是現在一個很嚴峻的問題擺在大家的面前,那就是石墨烯雖然存在於自然界,但是誰也不知道有什麼辦法能夠將它分離製備出來。”

陸逸明笑道:“我知道啊。”

譚鴻博一臉狐疑:“你知道?”

徐騰雨看到譚鴻博略微扭曲的表情,說:“很牛逼?”

譚鴻博當即說道:“當然牛逼!誰能製備分離出石墨烯結構,搞不好能獲得諾貝爾獎!”

“我靠,這麼爽?”

徐騰雨看向陸逸明:“你要拿諾獎了?”

陸逸明擺了擺手,說:“沒有的事,我拿那玩意兒幹嘛?”

他看向譚鴻博,說:“我跟你說,這個石墨烯的製備,你們可以嘗試從高定向熱解石墨中剝離出石墨片,然後將薄片的兩面粘在一種特殊的膠帶上,撕開膠帶,就能把石墨片一分為二。只要不斷地這樣操作,薄片越來越薄,最後就能夠得到僅由一層碳原子構成的薄片,這就是石墨烯。”

“還有,單層和雙層石墨烯體系具有整數量子霍爾效應及常溫條件下的量子霍爾效應……”

雖然陸逸明根本不知道量子霍爾效應到底是個什麼鬼東西,但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陸逸明能如數家珍地說給譚鴻博聽。像譚鴻博這種智商爆表又熱衷科研的天才,在研究領域缺的往往不是實力,而是運氣和方向。

陸逸明就是他的運氣,同時也能給他指明方向。

如果只是單純的石墨烯製備技術,那其實沒啥用,頂多拿個諾貝爾獎回來。甚至還不一定拿得到,畢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凡是評選,必不可能做到完全公平,不然歷史上的化學大帝門捷列夫同志就不會沒拿到諾貝爾化學獎了。

要知道他可是弄出元素週期表的神級大老。

石墨烯二零零四年就在實驗室裡誕生了,可惜研究了十幾年也沒弄出啥名堂來。

直到二零一七年,華夏天才少年曹原在麻省理工讀博期間,發現了雙層石墨烯的“魔角”。把雙層石墨烯分子扭轉大概1.1度之後,使雙層石墨烯變成超導材料。

困擾人類一百零七年的,如何在常溫下製造超導材料的難題,終於在這裡得到了答桉,並且直接開闢了凝聚態物理的一塊新領域。

也就是說,從應用的角度上,石墨烯和超導體這兩個原本看似不相關的概念在二零一八年才被聯絡到一起,並且因為獲得了最關鍵的理論依據,而產生了最直接的商業開發價值。

而陸逸明要做的,就是提前讓這一刻到來,讓天芯半導體能夠第一個掌握石墨烯晶片這張王牌。

儘管陸逸明是在照本宣科地背誦百科資料,但是譚鴻博不知道啊。伴隨著陸逸明口中一個又一個的專業名詞往外蹦,他臉上的表情也是越來越嚴肅。等陸逸明說完,他已經對陸逸明肅然起敬,恨不得跪下來磕頭拜師。

大哥,你可是炒股發家的計算機系大學生,你對物理學最前沿課題這麼瞭解是怎麼回事?

雖然那些製備石墨烯的辦法譚鴻博還沒有進行驗證,不知道是不是陸逸明在胡扯,但是陸逸明這麼說,他本能就覺得應該有戲!

難怪要每年投資三個億來進行研究。

就剛才說的這些話,都足夠開幾個實驗課題組,拿出幾篇甚至十幾篇高質量的研究論文了。

要是真的按照這些方法製備出了石墨烯,那絕對會轟動世界!

想到自己很有可能馬上成為世物理學界最耀眼的明星之一,譚鴻博就興奮得直搓手。

他豎起大拇指,對陸逸明說:“陸老師,你簡直就是牛逼!這個!”

譚鴻博對權利沒什麼興趣,畢竟他跟徐騰雨一樣也算是家世顯赫,要是對這玩意兒感興趣肯定直接從政了。

他對金錢也沒什麼概念,要不然要去做生意按照他家的地位,隨便安排一下也能夠順風順水。

他就對學術痴迷,醉心於科學研究,這才一路讀到博士,成為他的圈子裡面學歷最高的那一個。

所以,陸逸明什麼夏國首富亞洲首富,在他眼中也就那樣,即便是徐騰雨把陸逸明吹得天花亂墜,他心裡面也沒有什麼感覺。

可聽著陸逸明對石墨烯這樣超一線前沿領域的研究課題侃侃而談,他震驚了。特別是陸逸明甚至還給出了前無古人的石墨烯製備方法,譚鴻博就更加驚為天人,直接以“老師”相稱了。

自古以來天地君親師,古代又有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說法,由此可見這一句“陸老師”的分量。

徐騰雨在旁邊倒是聽得一頭霧水,眼見著譚鴻博都開始叫陸老師了,頓時嚷嚷道:“我靠啊,你們兩個人嘰嘰喳喳在說什麼?為什麼我一點兒也聽不懂?”

譚鴻博撇了徐騰雨一眼,說道:“你個不學無術的傢伙,能聽懂才是怪事。”

徐騰雨不爽地嚷嚷道:“你看你這說的像話嗎?我好歹也是大學生,怎麼就不學無術了?”

陸逸明擺了擺手,當起了和事老:“行了,你們兩個別在這裡抬槓了,譚博士,你回去跟你們導師商量一下,如果願意合作的話我們就聯合成立公司。對了,我剛剛說的你可別跟任何人提啊,那算是我送給你的見面禮。”

譚鴻博當然很懂這個“見面禮”的分量,當即說道:“這個我還是有分寸的,你可以放心。我這就回去跟學校商量。”

眼看著譚鴻博化緣成功,徐騰雨羨慕得不得了,每年三個億啊,那特麼的能做多少事了?

“陸總啊,你看我們騰宇物流……”

“滾。”

“好嘞。”

第二天,譚鴻博就打電話給陸逸明,說學校方面同意了陸逸明的計劃。

沒辦法,他給得實在太多了。

過了幾天,中海交大聯合未來資本聯合釋出訊息,由未來資本掏出五百萬注冊資金,以五十比五十的股權結構,成立“墨心科技有限公司”。未來資本宣佈在未來十年內,每年向公司投資不低於三億元,用於新技術的探索和研發,不考慮直接盈利。

簡單來說就是,掏三十億出來,直接給公司燒。

這個訊息已經釋出,在商界和學術界都爆炸了。

十年三十億,不考慮盈利,陸逸明的這一番操作,在大家看來是完全違背了資產階級的做法。

在學術界,那就更加不用說了。

現在誰不缺錢啊,不知道多少科研項目,為了幾萬塊錢的科研經費,都爭得面紅耳赤。

這個墨心科技倒好,每年三億,連續十年,不考慮盈利,這特麼的慈善家也不過如此吧?

各家科研院校和研究機構,簡直羨慕哭了。

一時之間,來找陸逸明化緣的人如同過江之鯽,各種專案五花八門,聽起來讓人耳目一新。

對於那些明顯就是騙錢的專案,陸逸明二話不說直接拒絕,不過對於一些目前還沒有受到重視,甚至被認為亂七八糟,但是在後世崛起大放異彩的專案,陸逸明也投了一些。

這一投,就是幾個億砸了下去。

這一番操作,把這幾天密切關注陸逸明的徐騰雨給看得目瞪口呆。

眼看著陸逸明樂呵呵砸錢的樣子,徐騰雨內心也多了一番領悟——這才是有錢人真正的快樂啊,買豪車買名錶算什麼?真正的豪橫,是砸幾個億去玩科研,眼睛都不眨一下的那種。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這個領悟,讓徐騰雨感慨不已。

看來,自己跟首富的境界,差得還是有一點遠。

墨心科技公司總部,陸逸明站在大門外,看著剛剛掛起來的招牌,心情極好。

成立大會上,趁著中海交大的領導在上面侃侃而談的時候,坐在陸逸明身邊的李易文吐槽說:“剛花掉三十億買了兩塊地準備建廣場,你這一轉頭,又花三個億開了家新公司?不對,是每年三億連續十年,又是三十億。與其拿這個錢去打水漂,還不如多買幾架飛機擺在公司,好歹看著氣派。退一萬步講,飛機無論是拿去銀行抵押貸款,還是以後資金周轉困難轉手賣掉,起碼能回點本。拿來開一家科技公司在材料領域搞科研,那是純純的冤種啊。”

來之前,李易文就在飛機上讀完了陸逸明寫的墨心科技發展規劃書,不得不說,內容挺不錯的,就是讀起來讓人有點糟心。

研發一款從未被發現的新材料啊,這特麼成功的機率得多低?

在他看來,墨心科技與其說是一家公司,不如說更像是一家民辦的研究所,除了公司前臺之外,員工的平均學歷最低都是碩士。

目前陸逸明已經委託愛潑斯坦在美利堅幫忙購買各種先進的儀器設備,三個億估計很快就會花個一乾二淨。

以後每年還得三個億,持續十年。

想起這一點,李易文就感覺自己有點腦供血不足。

“我說,你沒事老是折騰這些東西幹什麼?你就不能搞點確定能賺錢的買賣嗎?不說百分百確定吧,搞點大機率能賺錢的也行啊。搞科研,那就是花錢如流水,走對路子那都算是好的,萬一路子走錯了,錢燒了還不出結果,那才是最糟心的。”

陸逸明沒解釋太多,畢竟石墨烯這種新材料太過神奇,沒做出成績之前,說什麼都沒人會相信。

所以陸逸明只是說道:“錢多任性,就當做是買彩票好了,三億又不是很多,萬一中大獎了,我們可就發達了。再說了,你也不想想我是誰?有我在,怎麼可能有走錯路的機會?”

李易文不由得翻了個白眼,說道:“得了吧,習慣性吹牛逼?你別告訴我你對這個什麼石墨烯也懂?”

陸逸微微一笑,謙遜地說道:“略懂,略懂。”

李易文:“……”

開完會回到學校上課,龍啟權又找上了陸逸明,一臉不高興。

“你這傢伙,怎麼不聲不響又跑去跟交大合作了?”

正所謂同行是冤家,別以為高校就是什麼聖潔書香之地,競爭也是存在的,而且有可能競爭還更加激烈。

畢竟,科研經費是國家撥款,總共就那麼多,你這個學校多了,那個學校就少。

在龍啟權看來,陸逸明作為復日大學的學生,就算是要投資科研,那也應該無腦選擇復日大學才對。

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結果現在倒好,陸逸明跑去交大了,而且每年三億連續十年,總計三十億元的投資,就為了砸一個研究課題。

龍啟權看著那叫一個眼紅啊。

雖然陸逸明跟復日大學合作的專案不少,特別是幾個民用的專案比如說真香快餐,復日大學那是賺得盆滿缽滿的,但是賺錢這個事情,誰又會嫌棄自己多?

龍啟權畢竟也是校長,該給的面子還得給,於是陸逸明只好解釋說:“龍校長,不是我胳膊肘往外拐,實在是這個專案我們學校沒人研究啊。人家交大那個實驗室的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了,我總不可能讓我們學校直接開研究室從頭開始吧?”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