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一章 打不過就加入啊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白色家電行業在二十世紀末二十一世紀初集體爆了產能,三大件從縫紉機、腳踏車、收音機一下子變成了電視機、洗衣機和電冰箱。七年前才剛剛取消了憑票購買制度,現在很多輕工業品已經出現了產能過剩的情況。

堆積如山打算產品,很快就導致了行業之間價格戰的開啟,畢竟大家技術和成本都差不多,想要搶奪市場,那自然只能在價格上做文章。

為了佔據更高的市場份額,大家都鉚足了勁瘋狂內卷,什麼打破行業底線,什麼價格屠夫,你方唱罷我登場。

然而,就在大家打得難解難分之際,卻突然有人發現,有一家公司沒聲兒了。

雖說價格戰是長虹挑的頭,但是TCL也是參戰的主力,天天都是活動價,那拼命的架勢是一點也不輸給長虹的。

結果這幾天,TCL居然消停了!

非但不搞廣告宣傳了,甚至之前的優惠價都沒了!

不少人都以為TCL是抗不下去要破產,於是破罐子破摔,結果到了門店一看,人家櫃檯都好好的。有好事者還跑到他們的工廠去探訪,發現工廠不但運轉正常,甚至還有員工埋怨要加班。

這個事情一出,頓時就引起了大家的好奇。

價格戰不打了,還往外爆產能,這TCL什麼時候這麼牛逼了?

銷量暴漲?

這不科學啊,降價促銷都玩不過對手,現在原價賣反而賣得好了?

首先注意到TCL不對勁的,是位於鵬城的康佳集團。

老總陳偉榮一個電話就打到了李東昇這裡,仗著大學老同學的身份,直接開口說道:“老李,你最近怎麼回事?這麼低調,不像你以前的作風啊,該不會是慫了吧?”

兩人都是華南理工大學無線電系的畢業生,而且還是同一個班級的,再加上創維集團的黃宏生,三人合稱“華南理工三劍客”。

國內彩電企業中有三家創始元老居然是同班同學,這也算是一段佳話了。

不過面對老同學,李東昇依舊守口如瓶,慢條斯理地想要把事情湖弄過去:“總這麼打價格戰也不是辦法,你們康佳和長虹家大業大,我們TCL比不了啊,所以就不比了。”

陳偉榮皺了皺眉,他才不信李東昇真的慫了,只是一時間,也沒能從老同學口裡套出話來,便也只好作罷,隨口閒扯了幾句就掛掉了電話。

李東昇想要保密,好讓TCL能夠一直吃獨食,奈何紙終究是包不住火的。

畢竟十萬臺電視機出口,足足兩個多億的金額,這麼大個外貿單子,怎麼可能瞞得住無孔不入的媒體人?

很快就有記者從海關那裡得到訊息,然後大筆一揮,就報道了此事,對TCL大加讚賞,認為這是為國爭光,成功為國產電視機開啟了海外市場。

看到新聞的李東昇哭笑不得,雖然報紙上都是誇他的話,可他堂堂一家大企業的老總,身邊又不缺人拍馬屁。再加上這件事情本身就不能對外說,他也只想悶聲發大財,恨不得這事情沒人知道才好。

結果現在,新聞一出,直接人盡皆知,想滿兜瞞不住了。

“這些記者,還真是多事。哎,也不知道這獨門生意還能做多久?”

想起自己這才剛剛爽了沒多久,說不定又要像以前一樣跟人打價格戰,李東昇心裡面就一萬個不爽。

報道出來沒兩天,康佳的陳偉榮拉上創維集團的黃宏生,兩個人直接跑去惠州興師問罪。

陳偉榮氣呼呼地做到了李東昇面前:“好你個李東昇,連我這個老同學都瞞著,太不講義氣了吧!”

黃宏生剛從香江那邊趕回來,也是一臉埋怨:“老李,你這就不夠意思了啊,把我們當賊一樣防著呢?”

面對來勢洶洶的兩人,李東昇心裡面知道這個事情肯定是瞞不過兩人的。以他們兩個人的能量,稍微一調查就能查個水落石出。到時候往外面一宣揚,搞不好事情都收不了場。

思忖一番,李東昇開口說道:“哎,這件事情說來話長。我本想安安穩穩賺點小錢,沒想到這麼快就被盯上了。我可以告訴你們是怎麼回事,但是這件事情太大,你們把握不住,最好還是不要往外面說。”

一聽李東昇願意坦白,黃宏生當即露出笑臉:“這個你放心,只要你告訴我們,那我們跟你一起賺錢,而且絕對不搶你生意,這總可以了吧?”

陳偉榮也打包票說:“我們都不是三歲小孩子了,還能分不清楚事情的輕重緩急?我們就是求財來的,沒別的心思。只要你能帶上我們,我們可以出力把那些新聞壓下去。”

陳偉榮的最後一個條件打動了李東昇,他說道:“好,這可是你們說的。我這是找了陸首富幫忙,透過墨國的一些渠道,把電視機賣到了美利堅去。出貨價三四百美元一臺,算下來比國內零售價還貴那麼一點點。”

“我丟……”

“真的假的?”

雖然李東昇說的話有些模稜兩可,但是陳偉榮和黃宏生在江湖上摸爬滾打這麼多年,還能不明白嗎?

只是,兩人震驚的不僅僅是李東昇居然走了一個這麼大膽的渠道,還有這嚇人的價格!

要知道,現在的工廠出貨價大概只有終端零售價的百分之四十左右,也就是一大半的加價都出現在中間商環節。現在倒好,不但沒有中間商賺差價,而且出貨價比國內零售價都高,這是什麼概念?

四捨五入賣出一臺電視那就能賺好幾臺電視的錢,拿到手的還是外匯!

這妥妥的是秦始皇摸電線,贏麻了啊。

李東昇表情無奈地說道:“事情都到了這一步了,我還能騙你們不成?”

黃宏生注意到李東昇提到了陸逸明,便又忍不住追問起來:“你剛才說,這渠道是陸首富幫忙搭的?”

說起陸逸明,李東昇感慨萬分:“是啊,陸首富說了,我們都是夏國的企業家,自己在國內卷沒什麼意思,光靠低價搶市場是沒有前途的,要搶就去搶歐美發達國家的市場,賺錢回來提升本國的製造業水平。”

聽李東昇這麼一說,黃宏生驚歎道:“這就是陸首富的格局啊。想要振興製造業,首先就是要擺脫低價代工的標籤,把利潤緊緊地抓在自己手裡,這才有進行產業升級的資本和動力。別的也不用多說了,我這就去找陸首富幫忙去!”

他起身要走,陳偉榮趕緊跟上:“你帶我一個啊。”

李東昇趕緊說:“你們兩個別忘記了答應我的事情啊。這個宣揚出去對我們都沒好處,搞不好要鬧出外交糾紛來的。”

陳偉榮打包票說:“你放心吧,最多明天晚上,我保證市面上不會有任何人再討論這個。”

年底了,反正也沒幾天課了,陸逸明索性直接不去學校了,而是帶著李易文兩人,去各個公司盤賬。

在接了一個電話之後,陸逸明感覺整個人都不好了。

看到陸逸明接完電話之後一臉鬱悶的樣子,李易文問道:“怎麼了?發生什麼事了?”

陸逸明吐槽道:“剛才康佳的陳偉榮和創維的黃宏生一起打電話給我,說要我幫忙。”

李易文漫不經心地問道:“你還跟他們有交情啊?”

陸逸明撇了撇嘴,說道:“有個屁的交情,我連見都沒見過他們。”

李易文問道:“那他們來找你幫什麼忙?”

想起最近TCL的電視機熱銷美利堅,李易文頓時回過神來,問:“該不會都來找你幫忙把產品賣到北美去吧?”

陸逸明長嘆一聲,說道:“是啊,這個事情也不知道是被哪個缺德玩意兒給爆料出去了,現在康佳和創維都賴上我了。”

李易文幸災樂禍說:“活該,誰讓你出的餿點子。”

隨後,他又嚴肅地問道:“你打不打算幫這個忙?總覺得會很麻煩的樣子。”

陸逸明嘆息道:“舉手之勞而已,對我們國家的製造業發展也是有好處的,能幫就幫吧。”

這種事,幫人就是幫己,畢竟推動國內的電子工業發展,對於陸逸明名下的幾家科技公司的未來也是有好處的。

比如說鍵來電腦的顯示器,未來智能手機的螢幕等等,能把國內廠商扶持起來,讓他們賺到錢去搞研發,那就是在幫助產業鏈升級。

李易文有些嘲諷地說道:“這些彩電行業的老總以前不是挺牛逼的嗎?去到哪都是前呼後擁,還經常登上報紙媒體的新聞頭條,簡直風光無限,怎麼現在一個個的,都低聲下氣地跑來求你了?”

陸逸明笑道:“你知道今年我們夏國整個彩電行業因為價格戰產生了多少虧損嗎?”

李易文嗤聲道:“切,我又不是搞彩電的,我哪知道?”

陸逸明左手伸出食指,右手伸出手掌,說出了一個差點把李易文給嚇死的天文數字:“一百五十億。”

“我去,這麼多?”

李易文震驚得好半天都說不出話來,這可是一百五十億啊,而且還只是直接的經濟損失,其他的連帶損失都還沒算進來呢。

各大企業的競爭,導致市場上的彩電產品開始大量過剩,可以說在這場轟轟烈烈的價格戰中,沒有哪家企業是贏家。

就連依靠價格戰搶佔最大市場份額的康佳也不例外。

別看康佳在二零零三年到二零零七年期間,能夠連續五年都位於國內彩電銷量榜的榜首。

但那就是表面風光,實際上康佳連年虧損,以至於後面要賣地來還債,慢慢的就越混越差,以至於在市場上都銷聲匿跡,再也沒有任何一款能夠引起關注的產品了。

陸逸明此時也是頗為感慨,直接給彩電業的兩大頭部企業下了斷語:“國內的家電企業,康佳和長虹基本上算是完了,反倒是緊隨其後的第二梯隊裡,創維和TCL還算不錯。”

李易文更疑惑了,當即反駁道:“不對吧?康佳和長虹兩家現在忙著爭奪彩電業帶頭大哥的位置,這是妥妥的行業頭部企業啊,你為什麼覺得他們不行啊?更何況TCL也就罷了,你居然看好創維?”

這份質疑不是沒有道理的,此時的創維集團,正深陷創始人與職業經理人之爭,主管銷售的陸強華帶領團隊集體出走,導致整個創維都變得及及可危起來,甚至許多人都不在看好這家公司的未來。

形象一點的比喻,此時創維所面對的局面,就像是劉備剛拿下荊州,諸葛亮就帶著關羽和張飛跳槽了,這誰頂得住啊?

要知道,陸強華可不是什麼普通人,創維集團能夠有今天,他可以說是最大的功臣。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陸強華在家電企業所開創的“陸氏模式”,即股東客戶營銷模式,是真正把營銷玩到極致的頂級高手。

結果就是這麼一個人,愣是被身為老闆的黃宏生給擠兌走了,兩人甚至鬧到對簿公堂的地步。

現在很多彩電業的同行都在等著看創維的笑話,覺得沒了陸強華,整個公司的破產也只不過是時間問題了。

“表弟,難道你很看好黃宏生?”

陸逸明聽完直接果斷的搖頭:“這倒沒有,他做生意的能力甚至連及格都勉強。”

李易文不解:“那你還看好創維?”

陸逸明笑道:“黃宏生這人雖然做生意不行,但是眼光不錯,帶創維走上了正確的道路。”

“什麼正確的道路?”

黃宏生的創業經歷,李易文也是有所耳聞,別看創維現在也算是家大業大,實際上剛開始的那幾年,在黃宏生的經營下,創維債臺高築,三次瀕臨破產的危機,有此就能看出他的運營水平實在不咋地了。

陸逸明解釋說:“黃宏生或許能力不足,但他百折不撓,寧死不屈,這種品質難能可貴。更何況作為一個企業家而言,能力其實並不是第一位的,關鍵是得走對路子。”

“創維在最困難的時候,黃宏生依舊沒有放棄技術研發,甚至不惜花大價錢挖來當時迅科彩電的開發部技術骨幹,出讓公司百分之十五的股份將他們納入旗下,使企業獲得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而在九個月之後,創維就開發出國際領先的第三代彩電,在德意志的電子展上獲得了第一筆兩萬臺的大訂單,靠技著術征服了歐洲市場,成功從絕境中走了出來。”

想起陸逸明經常把“技術路線”掛在嘴邊,李易文這才恍然大悟:“所以這就是你更看好創維的原因?”

陸逸明理所當然地點頭道:“沒錯,陸強華的營銷能力或許幫助創維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但創維的成功,根基在於技術研發。所以陸強華的出走,或許會對創維造成一定影響,但只要創維不放棄在技術研發上面的優勢,未來仍是大有可為。”

隨後,他又一臉惋惜地說:“相反的,康佳和長虹的表現就太差勁了,靠著打價格戰成為行業頭部企業有什麼用?賣一臺虧一臺,導致在技術研發上面的投入越來越低,以後註定要被市場所淘汰。”

聽完陸逸明的分析,李易文覺得很有道理,畢竟彩電行業不比其他,這是一個技術密集型的產業,打價格戰是沒前途的。

就像日後的國產手機,有誰是靠打價格戰成為行業霸主的嗎?

高科技企業,就得有高科技企業的樣子,整天玩些花裡胡哨的營銷手段,就算能贏一時,也註定是走不長遠的。

各種思緒在腦海裡轉了一圈,李易文突然想起來一個事情,大笑道:“那按照你這麼說的話,現在創維股價大跌,我們是不是可以開始吃進了?”

陸逸明微微一笑錯愕,隨後調侃道:“表哥,果然這才是你的老本行啊。不錯,我覺得可以吃。”

香江,創維集團總部。

黃宏生臉上陰雲密布,此時的創維集團,可謂是正處在風雨飄搖之中,一個弄不好,怕是又得再次經歷一回破產風波了。

陸強華的出走,對公司而言是致命的打擊。

要知道,原先的創維不過是彩電行業的二流企業,是陸強華靠著強大的銷售能力,硬生生的把創維的營業額從每年七個億,做到了四十三億,足足翻了六倍有餘!

曾經“君臣相和”的兩人,如今卻是勢同水火,陸強華憤而帶著一百五十個創維的銷售骨幹跳槽,導致公司的銷售體系直接崩盤。

而好死不死的,現在又正是彩電價格戰如火如荼的關鍵時刻,雙重暴擊之下,別說外面的人不看好創維,就連公司內部員工,都憂心忡忡,不知道自己的薪水還能拿幾個月。

為此發愁的黃宏生也忍不住後悔了,後悔自己不該毫無準備地就對陸強華發難。

就在他愁眉不展之際,手下急沖沖跑來彙報,說:“黃總,市場上有人大手筆吃進創維的股票。”

黃宏生一聽,卻沒有半點高興,反而有些惶恐。

難道是陸強華拿到一筆資金,想要對創維下手?

“快,趕緊讓人調查資金來源!難道是誰想要收購創維?”

這個時間節點,大手筆吃進,不得不讓黃宏生起疑心。

如果這事是陸強華幹的,別說把創維給買下來了,就算只是殺回董事會,也足夠讓他黃宏生成為整個彩電行業的笑柄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