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給你加點擔子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牌局還在繼續,於東卻一直在惦記著劉昌敏說的那個故事。

他對這個故事產生了一些探究的想法,劉昌敏只把故事說了大概,而故事肯定還有很多細節。比如女人的婆婆和丈夫是怎麼死的,她的三個女兒又去哪兒了?她為什麼風雨無阻地要往返於她家和鼓樓之間?

於東不是新聞記者也不是什麼警探,他無意還原事情真相,他只是想去瞭解人性在這件事情上的表現。

不過於東這兩天沒有時間去探究這個事情,因為他要回一趟上滬,去把認購證賣掉一部分。

來金陵之前,他跟劉江關於認購證的事情認真聊了一回,才算對這個認購證有了些瞭解。

他原本的想法很簡單,只要把認購證買回來,然後等著數錢就行了。

但是劉江告訴他,認購證買回來,只不過是有個入場券,如果能抽到他,還要準備資金去認購股票。

據劉江估計,一百張認購證大概需要一兩萬的資金來保證後續的操作。

而於東現在手裡根本沒有足夠的資金去操作後續的股票認購,所以他只能回去一趟賣掉一部分認購證套現。

三月一日那天,於東賣掉了一千張認購證,換了五十萬,用以保證後續操作。

第一次搖號,於東手上剩下的七千多張認購證總共中了不到八百,於東也不知道這個中籤率是不是正常的,他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不過不論如何,於東一顆懸著的心也總算放了下來,至少這一批認購證賣出去之後,他是回了本的,接下來的操作影響的不過是賺多賺少而已。

……

再次從上滬回到金陵,於東的心情非常不錯,賺錢是一件讓人高興的事情,即便是他也不能免俗。

當然,除了賺錢之外,還有一件讓他高興的事情,那就是新一期的《收穫》終於出來了。

他在上滬的時候就買了一本《收穫》,而他的《寡婦之死》沒有意外地在這一期雜誌上發表了。

當天下午,他回到金藝,去到大辦公室之後,很快被同事們包圍住了。

“老於,可以啊,不聲不響又在《收穫》上發表了一篇小說。”

於東看了眼說話的馮明,實在不明白他一個體育老師為什麼這個時候會出現在他們辦公室裡。

其他人也跟著恭喜於東。

“於老師,再接再厲,下次爭取上《人民文學》。”

“你這話說的,連續上了《鐘山》和《收穫》,這《人民文學》不是遲早的事情麼?”

面對大家的熱情,於東笑呵呵地說道,“我爭取,我盡力。”

“老於,你這不請吃飯可說不過去了啊……”

馮明摟著於東的胳膊,正起鬨說讓於東請吃飯,團支書胡長青就清著嗓子走了進來。

胡長青一進來,圍著於東的人們一下子就散開了。

馮明本來也想走,不過發現這裡不是他辦公室,根本沒地方坐,就笑著跟胡長青打了聲招呼。

胡長青看了馮明一眼,對於東說道,“於老師,你跟我出來一趟,我有事情跟你說。”

於東點了點頭,跟馮明對視了一眼,然後隨著胡長青出去了。

等到兩人出了大辦公室的們,胡長青換了一副笑臉,“小於,我還是沒看錯你,這次在《收穫》上發表的那篇小說我看了,很有魔幻現實主義的味道,而且我還讀出了一絲意識流的氣息。還有這個,這個……哦,對了,反思,我讀到了反思。”

聽到胡長青說了這麼一通,於東暗自發笑,心說老胡你這書還是不要讀了,讀了也是白讀。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胡長青這話要是給那些意識流作家聽到,恐怕要被氣吐血,因為《寡婦之死》壓根跟意識流沒什麼關係。

不過於東無意跟胡長青科普什麼是意識流,他只想知道胡長青叫自己出來是幹什麼。

“胡書記過譽了,不知道你叫我出來是有什麼事情交代?”

“哦。”胡長青笑了笑,“沒別的事情,就是吳校長找你有點事情,我來跟你說一聲。”

“……”於東管理了一下自己的表情,笑著說道,“是吳校長找我啊,那多謝了,我現在過去。”

“嗯,你去吧。”

隨後於東就邁步朝著校長辦公室走去,胡長青看著於東的背影,笑著搖頭,“小於同志還是值得培養的嘛。”

……

於東走到吳常新辦公室門口,門開了一半,他正要敲門,卻看到吳常新正趴在辦公桌上睡覺,就停止了敲門的動作。

輕手輕腳地走了進去,於東沒有急著去叫吳常新,而是現在沙發上坐了下來,就這樣靜靜等著。

也沒等多久,就十分鐘不到的時間,吳常新猛地一下抬起頭來,隱隱約約看到辦公室裡面有個人人影,便拿起眼鏡戴上,等看清是於東之後,笑著說道:“於東你來啦,等了很久了吧,不好意思,中午有些困,睡了一會。”

“沒有,我剛到校長你就醒了。”於東搖了搖頭說道。

吳常新又把眼鏡摘掉,慢慢走到面架旁洗了把臉,然後倒了兩杯水,在於東對面坐下。

“恭喜啊,《收穫》上的小說我看了,很震撼人心。”吳常新臉上帶著真誠的笑,他是真的為這件事情感到高興。

於東沒來之前,他就已經從胡月明那裡得知於東在《收穫》上發表過文章。但那只不過是個印象,是個標籤,現在親身經歷著於東接連在《鐘山》和《收穫》上發表文章,感覺又完全不同。

吳常新不由感慨,他們金藝短短幾年時間竟然出了兩位如此優秀的年輕作家。

而且巧合的是,他們還都是工藝美術系的輔導員。

面對吳常新的誇讚,於東笑著搖頭沒有說話,等著他繼續往下說。

吳常新給自己點了根菸,說道:“我就不跟你兜圈子了,你現在在學校聲望很高,如果只讓你擔任輔導員未免有些浪費。我的意思是,給你加點擔子。這事也不是一時興起,其實去年我就有過這個想法,只不過當時因為你剛來學校時間不久,我還有些顧慮就沒有把這事跟你說。”

“我理解。”於東點點頭。

關於這事,他去年就聽胡長青透露過,卻沒想到隔了這麼久吳常新才跟自己提這個事情。

“學校準備開設一門試點的通識課,這門課不跟國家規定的通識課課時掛鉤,純粹是我們自己的一次實驗。既然如此,在課程的開設上也就可以隨意一點。這門課由你來教,所以我希望聽聽你的意見,你希望開設一門什麼樣的課?”

於東笑著說道,“這忽然跟我說這個事情,我還真沒準備。雖然課程跟國家規定的課時不掛鉤,不過也不能隨意增設,這事我得想想。既然是讓我來教這門課,那首先肯定要是我能教的才行。其次,這門課總歸要對我們學校學生有點用,不能只為了開課而開課。”

吳常新笑眯眯地點了點頭,於東這話說到他心坎裡面去了。

他雖然嘴上說讓於東自己拿主意,但其實心裡已經有了大方向。他希望於東最好能開設一個跟戲劇扯上點聯絡的課程,這樣有利於後期金藝開設相關專業。

——

——

ps:跪求月票、推薦票呀!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