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四零章 有另一部戲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科幻主題館的面積要比古天樂他們想象的更大,從電梯口出來往前面看,甚至都沒辦法一下子看不到盡頭在哪裡。

即便是這麼大的面積,主題館裡面依舊是人頭攢動,可想而知這裡得有多少人。

汪海臨在旁邊笑著說道,“現在深空園區每天來參觀的遊客人次都能達到五位數。”

莊韋健被這個數字嚇了跳,“這麼多?”

偶爾達到上萬他倒不意外,但是每天都能達到上萬就超過了他的想象,如此客流量,即便是一些知名景點都很難達到。

每天都過萬,再加上一些節假日的爆發,每年的訪客量應該能夠達到四五百萬,甚至更多。

做個對比,香江1996年訪客人數破了紀錄,全年訪客也只有一千三百萬,不到深空園區的三倍。

當然,這樣的資料對比並不能說明深空園區的旅遊業能頂得上香江的三分之一,畢竟兩個地方的位置跟形式都不一樣。

今年深空園區的客流量要比去年多非常多,屬於成倍增長。

之所以這樣有幾方面原因,相較於去年,今年園區內容更加豐富,可以參觀的場館更多了,除了主題大樓這邊,遊客還能去旁邊的音樂館、遊戲館……雖然一些後開放的場館還不夠完善,內容也比較缺乏,但是也能夠吸引到一部分遊客。

另外,交通也更加發達,過去的半年時間有開通了七條能夠到達深空園區周邊的公交線路。

而且隨著深空公司旗下需要花錢的產品越來越多,人們獲得積分的機會也就越來越多,也就不需要刻意消費獲取積分了。

比如,現在全國越來越多的電影院都跟深空公司合作,觀眾們只要觀看了指定的電影就可以獲得積分。

前段時間,雲馳鞋業因為那幾條鋪天蓋地的廣告被人們所認識,一些人在得知雲馳鞋業跟深空公司有關係之後就提出建議,讓深空公司把雲馳鞋業也納入積分計劃之中,這樣的話大家購買雲馳鞋的時候就可以獲得積分了。

鞋這玩意跟電影票還有書籍不一樣,它屬於日常必需品,人們可以不看書不看電影,卻不能不穿鞋。

這事還沒弄,雖然兩家公司的老闆一樣,但是兩家公司之間的業務往來並沒有那麼簡單。不過最近兩邊正在談,後續還是有希望的。

另外,深空公司除了想辦法讓大家有更多途徑獲得積分之外,也在想辦法讓他們更容易消費積分。

雖然星空卡辦得如火如荼,但是除非人在金陵,不然體驗不會特別明顯。

在其他城市,如果持卡人想要消費積分的話,就需要找到那些指定的書店和網咖,而且也要在活動期才能使用。

這是因為國內網路不夠發達,星空卡的積分模式也還不夠完善。

隨著技術提升,深空公司準備開放與更多書店之間的合作,讓其他城市的持卡人能夠隨時隨地用積分換取深空公司旗下的商品。

深空公司現在跟這些書店之間的合作模式其實非常簡單,首先,如果一家公司想要加入到深空積分計劃裡面,就需要向深空公司提交書面申請。

接到書店提交的申請之後,深空公司就會派人去書店進行實地考察,判斷書店是否有條件加入星空卡積分計劃當中來。

假如書店透過了考察,深空公司會免費給書店提供一臺電腦和一套系統,以後書店只要是透過深空的渠道購進深空旗下作者的書籍就能獲得相應積分。

這些積分是深空公司一次性撥入書店賬戶的,拿到這些積分之後,書店就可以自由地分派給前去書店購買書籍的讀者。

理論上,書店想要把這些積分給誰都可以,不過按照深空公司的規定,讀者在購買深空旗下書籍的時候,書店必須要把積分轉給他們,不然的話讀者可以進行投訴。

如果經查證情況屬實,深空會對違規的書店進行處罰,甚至取消合作資格。

當然,這種模式下也會出現一種情況,書店提前拿到了深空撥入賬戶的積分,而這些積分基本上是用不完的,因為並不是每個來購買書籍的人都有星空卡。

這部分未持有星空卡的使用者,卻購買了深空旗下書籍,他們本應獲得的積分就會被留在書店裡面。

有的書店出現這種情況比較少,有的書店比較多。

那書店怎麼處理這些積分又會有幾種情況,有的書店會用這些積分開辦活動,將書店裡面的庫存書籍拿出來供讀者購買,只要購買了這些書籍都能獲得很多積分,這等於是間接變現。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還有的書店就不會這麼麻煩了,他們直接就對外售賣這些積分。

一樣東西只要能轉讓,就有買賣的空間。

雖然深空公司規定不能私下交易星空積分,但依舊有人會這樣做,特別是書店,他們會把多餘的積分拿出去,折價賣給客人。

對於這種情況,深空這邊也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書店不做得太過分,都不會管。

當然,在金陵,書店要想攢積分還是不容易的,因為星空卡在金陵的普及率比較高,大部分人去書店買書都會主動拿卡問書店要積分。

這些積分從書店賬戶流到客戶手裡,然後又迅速的迴流到深空公司自己手裡。

現在進入深空園區需要四十積分,比一開始的時候要高十積分。

一年四五百萬人次的客流量,換算成積分的話也就是接近兩億。

消費一元能夠獲得一個積分,也就意味著每年進入到深空園區的遊客們至少為了深空公司旗下的產品消費了兩億人民幣。

當然了,如果這兩億人民幣都購買了書籍,深空公司其實也賺不到多少錢。

賣書的錢,大部分都被書店、書商和出版社賺去,還有部分被作者賺去,而深空公司只從作者手裡賺點錢。

只有大家去買電影票,買周邊產品以及去類似深空網咖這種地方消費,才會讓深空公司賺大頭。

但是不管賺不賺錢,深空園區的客流量已經做起來了,也已經成為金陵的地標建築。

汪海臨見莊韋健他們一臉驚訝的模樣,笑著說道,“等以後地鐵開通了,城市發展更好了,深空園區的客流量還會更上一層樓的。現如今在金陵,一提到文化活動,老百姓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深空園區,什麼少年宮、文化宮、大劇院都要靠邊站站。”

對於汪海臨這話,莊韋健他們並不懷疑,畢竟眼前熙熙攘攘的遊客可是實實在在,做不了假的。

他們只是忍不住唏噓,深空公司對金陵的影響實在是大。

於東笑著擺擺手,說道,“行了,我們去看看其他專區吧,一會兒讓影廳放一場電影,咱們一起去感受一下。”

“好!”莊韋健搓了搓手,他早就聽說深空主題大樓裡面的影廳效果十分震撼,來的路上就在惦記著進去感受一下,於東這話正合他意。

……

一直到六點多鍾,於東帶著古天樂他們走出深空大樓,一群人臉上還帶著意猶未盡的表情。

過去的兩個小時時間裡面,於東帶著他們連一個科幻科普主題館都沒有逛完。

他們在影廳裡面看《生化危機3》花了四十多分鍾,其他時間都在逛各個科幻科普專區。

回頭看了眼主題大樓,莊韋健笑著說道,“剛才我還在猶豫明天回不回去,現在不猶豫了,我準備明天再來逛一天,把其他沒去的區域都逛逛。”

林峰非常贊同地點點頭:“嗯,我今天其實一直都想去遊戲區看看。”

“你要是想玩遊戲,可以去今年新開的遊戲館,那裡比主題大樓裡面的遊戲區更加豐富,體驗也更好。”於東笑了笑,隨後又看向抱著一盒天問的古天樂,“天樂,你要不要把東西先放車裡,吃飯拿著也不方便。”

“沒有,挺方便的。”古天樂抱著盒子不肯鬆手,“一會兒吃飯的時候我研究一下。”

“你要是喜歡天問,回頭《火星救援》拍攝的時候,你可以去現場看看,現在公路修好了,拍攝時間也快了。”

古天樂挑了挑眉毛,似乎對於東的這個提議很感興趣,不過他有些猶豫,沒有立即給回應,倒是一旁的萱萱開口說道,“於先生都邀請了,你就去看看吧,說不定到時候還可以客串一個角色。”

莊韋健說道:“《火星救援》由斯皮爾伯格來拍,應該背景都改成美國了吧,古仔也客串不了。”

於東笑眯眯地說道,“雖然主要背景改成了美國,但是還有不少中國的戲份。只不過主要角色都已經定好了,天樂要客串也只能客串龍套。”

其他人正要惋惜,但古天樂卻忽然很認真地點點頭,“龍套也可以啊,沒臺詞、不露臉都沒有關係。”

於東意外地揚了揚眉毛,“那行,我回頭跟他們說一聲,幫你安排一下。”

緊接著於東又說道:“其實我們公司倒是有另外一部戲,裡面的角色挺適合你的。”

此話一出,包括古天樂在內的其他人都愣住了,原本大家都在朝著食堂走,此時都停下了腳步。

莊韋健他們看著古天樂,想看他怎麼回應,而古天樂則沉吟起來,過了半晌,他才開口問道,“是科幻麼?”

還沒等於東回答,古天樂又問了一句,“是電影麼?”

自從拍了《尋秦記》之後,古天樂對拍電視劇就有種強烈的抗拒,他現在就只想著拍電影,不願意再去拍電視劇。

“確實是一部科幻電影,不過跟《火星救援》這種又不太一樣,是一部跟時間迴圈有關的電影,場面不算大。”於東笑著說道。

“我能看看劇本麼?”

“不能。”於東搖搖頭。

“啊?”古天樂詫異地看著於東,他沒想到於東想讓他接戲,卻連劇本都不給他看,不說看全部劇本,就看一點也好啊。

於東笑眯眯地解釋道:“不是我不想給你看,是劇本還沒寫出來。”

“……”

這次所有人都詫異了。

看了看懵逼的眾人,於東笑呵呵地朝前走,“先去吃飯,你要是有興趣,這幾天我把劇本寫出來,到時候拿給你看看。”

莊韋健看了看於東的方向,又看向旁邊的汪海臨,“汪編劇,於先生這是什麼意思?”

汪海臨笑著說道,“於老師這話的意思很明了了啊,他是腦子裡面有一部電影的劇本,不過還沒寫出來,準備這兩天寫出來。”

“我知道……但是……”

莊韋健不知道該說什麼,他當然能聽明白於東的意思,但問題是:這合理麼?

作為一個資深編導,莊韋健對創作的過程可再熟悉不過了。

他本人接觸過很多編劇,雖然每個編劇的創作習慣都有區別,但是本質上都是一樣的。

編劇一般分為原創和改編,而不論是原創還是改編,通常都需要一段時間的鋪墊和思考。

哪有像於東這樣,劇本都還沒有開始寫,就說公司有計劃了,而且還邀請古天樂參演。

創作又不像是痾屎,肚子有感覺了,跑到廁所褲子一脫就出來了。

“別想了,要是跟普通人一樣,於老師還能這麼高產麼?走吧,陪你們逛了這麼久,我肚子都餓了,今天就帶你們嚐嚐深空食堂的水準。”

聽到汪海臨這話,莊韋健也是情不自禁地點頭,對啊,如果要是跟普通人一樣,於先生也不可能有這種創作頻率啊。

要說頻率高的創作者並非沒有,就說莊韋健的老鄉倪匡,那家夥是出了名的高產,據說高峰期寫一部劇本只要三四天時間,迄今為止寫過的劇本估計得有幾百部了。

要比數量,於東跟倪匡肯定還有很大差距。

但在莊韋健看來倪匡跟於東並不是一個世界的,兩人的作品也完全沒有可比性。

倪匡確實寫過不少經典劇本,但大部分劇本都是工業產品,同質化嚴重,水準根本得不到保證,能跟於東比的,也就是個快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