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零九章 請教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於東一直都沒有從公司拿過錢,反而前期一直在往公司投錢,但即便如此,他的個人賬戶也已經攢了不少錢。

這些錢的來源主要是版稅,其他還有諸如顧問費、設計費、影視改編授權費、編劇費等收入。

這段時間,吉米其實也一直在盯著於東手裡攢的那些錢。

在吉米看來,錢這種東西放在賬戶上是最不靠譜的,得讓它轉起來才行,所以吉米就想跟於東再一起合資進入實業。

主要是之前於東的一個叫王進的學生,家裡原本有個做鞋的小作坊,這幾年發展不錯,已經有了一點規模。

去年王進就到深空來找餘量談過合作,一方面是希望深空能給他們的公司投點錢擴大規模,另一方面也是想藉助深空的平臺給他們樹立品牌。

只不過深空公司的中心在文娛版塊,所以沒有把這事重視起來,一直都擱置著。

吉米想的是,可以由他跟於東個人成立一家公司,然後再投資或者併購王進他們家的公司。

其實吉米想的很簡單,他想做事業,最好從衣食住行做起。

衣食住行這四樣,食住這兩樣成本高,風險大,周期長,都是重資產。

還有行,要想在行上面賺錢,要麼修路,要麼造車。

想要修路,就要成立建築公司,現如今建築行業倒是利潤很客觀,但是風險高,責任大,一個不小心,出了什麼事情會受到牽連,他們沒有必要冒這個險。

而且建築行業跟深空現如今的業務幾本沒有關聯的地方,無法靠深空這邊提供有力幫助。

再說造車,吉米認為還不如去修路。

食住行都排除了,便剩下一個衣了。

吉米非常看好中國的服裝市場,隨著中國人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大家對服裝的要求也會隨之增高。

現在國產成規模的服裝品牌屈指可數,而且那什麼安踏、特步,在吉米看來都不成氣候,如果他們進場,非常容易拿下市場。

王進家的鞋,吉米看過樣品,質量很好,而且設計很有特點,非常有潛力。

虧就虧在品牌沒有名氣,純走低端市場,完全是薄利多銷。

在吉米看來,王進家做鞋是還不錯,但是做生意就不太行了,照他們這樣做下去,以後利潤肯定會越來越低,最終無法抓住這波瘋狂上漲的市場,最終闇然退場。

現在王進家的牌子想要做起來,首先要在宣傳上下功夫。

既然是做鞋的,最好是找個體育明星來代言,然後再花點錢拍個廣告放到電視上播放,主攻大城市年輕人的市場。

……

於東不知道吉米在打他小金庫的主意,他正在辦公室裡面看著一份邀請函。

這份邀請函是從義大利sei出版社寄過來的,上面說,希望於東能夠出席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在七月份舉行的頒獎典禮。

雖然沒有明說,但是意思已經很明顯,於東獲得了今年的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

而就在去年,餘樺才剛剛憑藉《活著》獲得這個獎,成為這個獎項第一個獲獎的中國作家,而今年於東又再次拿下這個獎。

據於東所知,這也應該也是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第一次連續兩年把國際文學獎頒發給同一個國家的作家。

當然,這只能算是前無古人,但不能算後無來者,因為於東印象中,後來卡佛文學獎打破傳統兩次,後來他們連續兩年頒發獎項給美國作家,以及西班牙作家。

而這一世,又中國作家把卡佛文學獎打破了這個傳統。

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並不是什麼野獎,而是非常有分量的文學獎,在於東跟餘樺之前,有很多文學界的重量級人物獲得過這個獎項。

譬如法國的新寓言派大師米歇爾·圖尼埃爾、後來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多麗絲·賴辛、新小說派扛鼎人物娜塔莉·薩洛特以及巴西著名語言小說家保羅·科埃略。

連續兩年將國際將頒發給同一個國家的作家,這也算是釋放某種訊號,事實上,不需要格林扎納·卡佛獎來釋放訊號,這幾年中國文學在國際上的影響日漸大起來是有目共睹的。

不過他們把獎頒給了《人群》,倒是於東沒有想到的,從過完的情況來看,更受這些文學獎青睞的其實是《向西》,又或者是《寡婦之死》。

《人群》這本書在國內引發了不小的轟動,不過在外國的表現卻不如其他作品,因為這部小說裡面的滬語寫作特點在譯本中根本就體現不出來。

倒是有譯本嘗試過利用當地某方言來翻譯,就比如有個法語翻譯嘗試用加斯科尼方言來翻譯《人群》,但是最終呈現的效果並不好,甚至可以說是非常糟糕。

既然格林扎納·卡佛獎能頒給《人群》,肯定不是因為這本書在寫作語言上的創新,而是因為它意識流的特性。

“於老師。”

於東正在盯著邀請函發呆,門口有人敲門。

抬頭一看,表演一年級的鄧超站在門口。

笑著將邀請函放進抽屜,於東笑道,“鄧超啊,你來找我有什麼事情?”

鄧超將一份稿件放在胸口,然後彎下腰去,一直彎到九十度的時候,他面朝地面踩著小碎步朝於東走來,到了辦公桌跟前,再將手上的檔案呈上去。

這一番動作,特別像是大殿中負責傳遞奏章的太監。

於東伸手拿過稿件,白眼道,“做什麼怪相,站直了。”

鄧超怪笑道:“這不是劇團最近分了我一個太監的角色,為了演好,日常生活中我要融入進去啊。”

於東挑著眉毛說道,“要真想融入,我教你一招。”

“什麼招?”鄧超認真地問道。

“參考葵花寶典開篇。”

鄧超愣了一下才反應過來,隨後乾笑道:“也不必這樣的犧牲吧。”

於東笑了笑,沒再捉弄鄧超,轉而看向手上的稿件,“這些是什麼?”

鄧超撓了撓後腦勺,“這是跟幾個同學搗鼓出來的一個劇本,準備用它來參加今年的深空短片大賽。”

於東挑了挑眉毛,“現在劇本才出來,是不是有點趕不上趟了。”

今年的深空短片大賽從去年秋後就開始徵集作品了,截稿日期是今年五月二十號,到六月二十號開始頒獎。

而今天已經是三月中了,距離截稿日子也就兩個月的時間。

按理說,拍一部短片,兩個月的時間是綽綽有餘了,但是對於這些學生來說,卻顯得有些倉促。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一方面學生們缺乏經驗,沒有提前統籌,拍攝效率很低,另一方面學生們平時要上課,只能抽出休息時間來拍攝。

之前賈樟柯拍《調音師》,前前後後花了幾個月時間,都還算是快的。

“我們也知道倉促,這不是本來也沒準備參賽麼,後來老趙——哦,趙逹,就是他攛掇說要去參個賽,不求能夠拿名次,只求鍛鍊鍛鍊自己。”

於東點點頭,認可道:“這個心態是對的,深空公司辦這個深空短片大賽,其實主要目的也就是讓學生們多鍛鍊鍛鍊。咱們學校的學生近水樓臺先得月,投稿什麼的都非常方便,我們當然很鼓勵你們積極參與。”

鄧超笑道:“這不就來響應政策了麼,還請於老師幫我們看看,這劇本行不行。”

於東隨後翻了兩頁稿子,隨後說道,“你坐會兒,我現在就給你看。”

鄧超點點頭,卻沒有去坐,而是站在辦公桌面前等著。

於東看了鄧超一眼,也沒管他,兀自看起劇本來。

對於學生過來請教,於東向來是來者不拒,有求必應,所以雖然學生們怕他,但是也都願意找他請教,類似於看劇本、看文章這種事情,於東平時不少幹。

看了幾段,於東皺了皺眉毛,“鄧超啊,你們的字要練練了,不求你寫得多有意境,至少乾淨整潔,讓人讀起來很順暢。修改的地方,用筆畫上橫線便可,不用這樣塗成一個一個墨糰子,這種問題應該是中學的時候由你們老師來糾正的。”

“於老師,這字是趙逹寫的。”

於東也了他一樣,“我認識你們的字,之所以讓趙逹寫,應該是因為你的字更難看吧。”

“我已經很努力在練習了。”鄧超為自己辯解了一句,不過聲音卻越來越小。

戲劇系的學生喜歡練字,這是公認的事情,主要就是因為於東跟畢飛雨兩位老師比較注重這個。

鄧超確實也在練,不過時間不長,沒什麼成效。

其實於東抓他們的字,並不是他對學生們的字要求有多高,而是因為大部分學生的字實在醜的過分,說是狗爪子爬的,都有侮辱狗爪子之嫌。

於東對他們的要求很簡單,工整、乾淨便可。

鄧超他們寫的這個故事並不長,但是劇本的篇幅卻不短,這是因為不管是趙逹還是鄧超,都沒有寫劇本的經驗,他們還在用於東平時訓練他們的散文寫作法去寫劇本。

這是一部推理電影,男主角是個孤兒,剛剛大學畢業,被分配到報社當編輯,但是就在他到報社的第三天,報社的總編死了。

大概是中午十一點的時候,總編室傳來一聲慘叫,然後離得最近的助理衝了進去,便看到總編慘死的景象。

總體來說,這是一個密室謀殺事件。

總編的房間沒有暗道,正門朝著編輯大廳,背面的窗戶朝著熱鬧非凡的大街。

兇手想要殺死總編然後逃出去,只有這這兩條路。

窗戶首先被排除,因為總編死的時候,窗戶是從裡面插著的,而且如果兇手從窗戶逃走,大街上會有很多人看到。

那就只剩下門口了。

但問題是,總編室的門就對著大廳,尖叫響起之後很多人都看向了門口,根本沒發現誰從裡面出來,只見到助理進去。

前來辦桉的警察,在問詢一圈之後,認為兇手就是第一個進入到現場的總編助理,他之所以第一時間進去,就是為了銷燬證據。

但問題是,他到底銷燬了什麼證據?還有,桉發之前,助理並不是最後一個見到總編的人。

桉發的五分鐘前,有個文學編輯曾進入到總編的辦公室,不過逗留的時間並不長,她是給總編送稿子去的。

據她說,她見到總編的時候,總編的狀態還非常不錯。

而之後的五分鐘裡面,沒有一個人進入到總編辦公室裡面。

就在桉情陷入僵局的時候,主角跑了出來,找出了事情的真相。

真相就是,女編輯跟總編助理其實是一夥的,女編輯先進入到總編辦公室,殺了總編,並且按開了一個錄音機,錄音機裡面有尖叫的聲音。

五分鐘之後,播放到尖叫的聲音,總編助理先一步進去,將錄音機關掉,然後趁著混亂的時候把磁帶收走。

看完之後,於東抬頭看向鄧超,“這就完了?”

鄧超點點頭:“嗯,於老師,這已經夠長了吧?”

“這篇幅是夠長了,不過內容實在單薄。”

“這不是短片麼……”

“短,也可以足夠精悍。”於東笑了笑,繼續說道,“你們這個劇本的毛病有不少,首先從劇本寫作上來說,你們插入了大量無效的獨白和說明。比如這裡,主角張恆看到了牆上有一面鍾,分針的跳動讓人感覺有些錯亂,你寫這個幹什麼?後來也沒用到啊,到最後這個分針的鏡頭都扔在那裡沒有拾起來。還有,警察在探桉的時候,這個主角的內心獨白也太多了,我知道你們是想讓主角的人設更加豐滿,但問題是,這些無效的獨白一點也沒用,還不如加幾個有效的動作。”

“劇本寫作要簡潔,這個你們張老師應該強調過不少次吧,說實話,我寫小說,寫散文都沒有你們這麼囉嗦。”

“是是是。”鄧超連連點頭,“我們一定改。”

“其實對你們表演專業來說,這些都不是硬性要求,但既然你們自己要寫劇本了,我自然就要嚴格要求你們。”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