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叄章 崇禎十七年五月#016 燧發火槍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奏揪起雙手劍,突然反轉劍身,雙手握住劍刃,當成棍棒砸向眼前小兵。

對方即時舉盾擋下,十字護手擊向盾牌,發出懾人的火花。

奏撥起大劍,護手像鈎般橫啄向小兵的下盤,嚇得他臨時跳起來避開。

“與長刀截然不同的武器呢……”

奏示範完畢,沒有將兵器的背景來歷說得詳細,就憑他們自己各自領悟。

“關於這柄雙手劍,你們不要照著鑄造,而是考慮如何融入我們現在的兵器中。”

只有這樣子才能刺激人類思考及進步,以及避免“搬字過紙”帶來“水土不服”。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雙手劍的定位是突擊、破陣、開路。直接以力量破開對方的長矛及盔甲,在十五至十六世紀歐洲戰場上所向披靡。

然而之後重甲兵、騎兵及火槍興起,這件武器就此失色,自戰場上淘汰。

如果明朝不加思考,囫圇吞棗的照著拿上戰場,必定被滿清騎兵輾過痛快。

但要是直接說明,他們必定先入為主,認為它在當今戰場沒有作為,也就放棄改進吸收其技術與特性。

啟發他們的思考,促進自主創新,才是開創科學文明進步的首要條件。

“好啦,雙手劍的事先放在一邊,然後是這柄火槍……你們又瞧瞧有何不同?”

熱兵器不同冷兵器,燧發槍的外觀及造型與西人傳入之火繩槍,及明人先前研發的鳥銃槍,以及目前邊軍配備的三眼銃都有極為明顯的分別。

明朝比日本更早引進火繩槍、火門槍,但是沒有迅速發展及推廣。

一者對付外族,紅夷火炮、佛朗機炮已經具有充足威力;二者漢人“差不多先生”的習慣下,難以製作過於精密的槍炮。

戚繼光就曾經感嘆過,明軍製作的槍管良品太少,發射時經常炸膛,實戰不堪使用,以致難以量產普及,軍隊普遍仍以火炮配合冷兵器為主。

然而對面的日本卻不同,處於混亂的戰國時代,一直追求更有效率的殺人兵器及技術。

其中織田信長首創“三段鐵炮”戰術,於長筱之戰中殲滅武田騎兵,自此揚名天下,同時大力推廣火繩槍。

大力使用、大力推廣、大力生產下,日本人在製作及應用上比明朝更先進,甚至精良及威力一度超越西方,幾乎成為軍隊必備武器。

明朝反而是後來與倭寇作戰捕獲善於製造火繩槍的日本工匠及新式槍支,才得以再度重視火繩槍,鳥銃槍就是在這背景下生產出來的。

鳥銃與同時期其他火槍相比,身管長、口徑小、重量輕,準繩度更高。由於使用龍頭類火繩發火機,所以不用考慮火繩會否熄滅。

射程更達三百米,對關外騎兵戰更是大大有利。

即使威力更強,卻仍然改不了火槍普遍的缺點:裝填繁複。

每次發射時,將火藥三錢從銃口倒入銃膛,再用隨槍的仗裝膛內火藥壓實壓緊。

每管只容一發鉛彈,重三錢。將之裝入銃膛,然後用仗將彈丸壓入火藥中。

最後裝門藥、火繩,才算準備完成。射擊時需開啟火門蓋,點燃火繩,扣動扳機發射。

這種裝填方法非常浪費時間,被明軍視為不實用,亦因為種種原因而未能大量普及。

“娘娘,借問此火槍是何名堂?”

“連火繩都沒有,怎樣引火發射?”

“此乃撞擊式燧發槍,是火繩槍的改良版。”

撞擊式燧發槍之源起,不得不說其“原型”,也就是轉輪式打火槍。

初期轉輪式打火槍與火繩槍的基本結構無異,只是將火繩換成燧石,透過磨擦點火。

公元一五四四年,法德戰爭中初期就是適逢雨季,戰場上風雨大作,令法國軍隊舊有的火繩槍幾乎報廢。

反之德軍騎兵裝備新式的轉輪式打火槍,卻能夠無止境連發,從速令法軍在各戰場相繼失利,被逼退回國境防禦,自此成為戰場上的新寵兒。

無需人手火繩點火,令操作更安全,無懼風雨,更不會因為在黑夜中點火的亮光而引來敵人注意。

可是轉輪式打火槍的結構復雜,造價昂貴,使用麻煩,甚至有啞火,令其品質不穩定。

後來改為撞擊式燧發槍,取消帶發條鋼輪,而是透過彈簧將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門邊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藥。

既簡化射擊過程,同時提高了發火率和射擊精度,才開始真正普及化。

其實同樣的點子,早於崇禎八年畢懋康在其出版之《軍器圖說》就提出類似的改進,名為自生火銃。

雖然與歐洲幾乎是同一時間誕生,可惜明朝過於速亡,未有餘力去從事武器改革與大量生產。

之後繼任的清朝更恐懼漢人造反,實行愚民政策,將《軍器圖說》列為禁書。

這項火槍史上偉大的改革,最終在中國斷絕無後,歐洲反而長促發展,最終成為主流兵器。

爾後二百年,燧發槍縱橫歐美戰場,最終反攻清國。

事實上在乾隆年間平定準噶爾叛亂、征討緬甸及反擊廓爾喀入侵等幾次大戰中,敵人已經在用更先進的燧發槍,而清軍還是在用落後的鳥銃,為此而帶來重大傷亡。

遺憾是好幾場戰爭中,清朝俱以人數上的優勢戰勝,致使他們輕視燧發槍的威力及發展。

更重要的是,他們終究是外來殖民政權。

非中原土生土長,從北方而下,要維持穩定統治,禁止大多數漢人造反,當然不可能讓威力如此大的武器分配給漢人綠營。

與明朝不同,習得外國知識後,皇帝會即時分享出去,流傳民間;清朝皇帝會學,學畢就私藏,當成個人功績炫耀。

故此清朝皇家私藏燧發槍,還有來復槍,其效能造型不亞於同時期的歐洲火槍,卻只是當成狩獵或收藏。

反而全國各地綠營兵還在使用沿用明代技術的粗陋火繩槍,以致面對西方列強入侵時,徹底不堪一擊。

清朝不是不知道外面世界在變,只是他們選擇築起高牆視而不見,更要瞞騙全國上下,所有百姓齊齊不聞不問。

奏決心只要自己一天尚在,一天都不會讓腐敗黑暗的清朝在世界上誕生,拖慢中國邁向現代化的步伐。(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