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肆章 崇禎十七年六月#026 新式陸軍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姨娘常常向我們說,秦之所以能一統六國,在於金戈銅劍、強弩利矛,所以甚為注重兵器開發。也許因此而設計這些武器,以備不時之需。”

“皇上,怒微臣不才,無法理解奏婕妤圖紙上所載之武器,恐怕要更多時間參詳研究。”

“如今奏婕妤不在,四方敵人一旦攻來,山海關必陷入苦戰。娘娘沒有取出來,估計是希望兵工廠優先製作新型火槍,而非埋首研究新武器。”

“李大人所言正是,現今庫房雖然充裕,卻要囤留以資備用,豈可輕易件撥冗在多餘的事上。”

“範大人,你的意思是研究新武器是多餘的事嗎?”

“事實證明,如非奏婕妤點撥助力,我軍根本未能如此順利製造出天穹銃及玄蒼銃。”

“我絕非那樣意思,然而天穹銃及玄蒼銃並未曾在實戰中試驗,亦未嘗徹底普及,如此快又分頭製作新武器,正是逐二兔必失其中。”

“臣亦同意範大人所言,凡事需按步就班,無望一步即達。奏婕妤留下之新武器圖紙,可以研究,但優先製作天穹銃及玄蒼銃,勿怠時機。”

最終君臣討論後,書本都借給官員傳抄,許真之等人取走設計圖進行研究。

聽罷朱慈炯提及娘子軍課堂上的講義,吳三桂、冷允登等武將開始疑惑,奏訓練的娘子軍不似是兒嬉之師,到底是何樣子,逐要求參觀演練。

翌天他們抽身趕去觀摩娘子軍,但見水車半自動灌溉系統,以及一堆新式犁鏵、瓠種等農具,比既有的更省力好用,直是大開眼界。

然後是娘子軍的日常自習訓練,光是三段式火槍陣就足以震撼大腦,久久說不出半句話。

“幼時聽說書先生有言,我輔開國功臣沐英,當年征討雲南時,就是像這樣子輪流放銃,徹底鎮壓象兵,取得勝利。”

吳襄最先是驚喜,他們身為武人,很快就明白這種三段式火槍的優勢,同時亦為缺點而搖首。

“不行不行,象兵又豈同騎兵呢。”

“咦,陣式是好,但是沒辦法。”

吳氏父子雙雙嘆氣,在旁邊的朱慈炯不明白。

“吳將軍,姨娘這陣式有問題嗎?”

吳三桂哼聲道:“問題可大了。”

吳襄老練地道:“看似三人為一小隊,其實當中排槍與排槍的銜接甚為重要,必須三人一心一志,平日訓練有素,戰時熟稔無比地交換,才能保證火槍的持續打擊能力。一旦中間有人延誤半刻,便會產生空隙。它是依賴火力密集攻擊,若是中間有斷頭,無法組織起有效的進攻,往往被敵軍突破,舉軍大潰。”

吳三桂點頭,補充父親的看法:“而且這種陣式,甚為依賴火槍及彈藥。尤其是彈藥,在曠日持久的戰鬥中,更是消耗甚劇。如果後方補給線追不上,或是戰線過於遼闊,反倒令後續打擊能力跟不上。即使天穹銃的銃頭加裝刺刀,亦只是聊勝於無,在近接戰中不可能打贏滿清的騎兵。”

吳氏父子不愧是老將,很快就發現問題所在。

想以熱兵器全面取代冷兵器,決非一蹴而達之事。

尤其西方的戰爭與中原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往往數萬人的大會戰,要人人都有火槍,還要持續開火射擊,一打打上數天,不知道要耗多少火藥及鉛彈啊!這樣子與“燒錢”無異!

古云“火未及發,刃而加頸”,乃戰場上屢見不鮮之真事。滿清騎兵弓馬嫻熟,無論是使用弓箭、策馬之衝擊力,抑或身上護甲都甚為精良,甚至為對抗明軍火器而開發楯車。

明軍衛所制度陳腐,士兵素質低下,火器幾乎沒有改良下,終究難敵八旗軍隊。尤其主流的三眼銃,射程不遠,威力又弱。即使有一支全部裝備火繩槍的步兵隊伍,及時展開陣型,亦不能保證首次火槍齊射全數命中,而命中的亦往往不一定致命。

然而與此同時百米開外的滿清騎兵已經衝到明軍陣前,在這一剎那間,嫻熟的火槍手充其量只能再齊射多一輪,八旗兵就能反擊,密集的箭雨傾來,甚至衝到面前,拔刀近戰,一面倒的大屠殺。所以明代軍隊雖然有火槍,卻未曾徹底取代冷兵器。

吳氏提出的問題,奏當然有考慮過。朱慈炯微微一笑,再帶他們看下去。

奏徹底理解戚繼光《練兵實紀》,以及未來世界的軍事理論及經驗,混合而成的全新“多兵種混合”陣式:戰車、步兵、弓兵、火槍兵、火炮兵等等輪番配合,同時達成遠端攻擊、側翼防護和牽制、千里突進、近戰埋身強攻等等。

明明都是女子,但操練起來不輸男子,軍紀嚴明,步伐有序,盡顯娘子軍最自豪的戰陣。

看罷軍演之後,幾位將軍各有思量。奏的理論揉合中西遠近,對他們而言驚為天人,且前無古人,完全顛覆多年行軍打仗的常識。

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一方面他們拘泥於既有思維,否定這種戰術;一方面覺得這種陣形有可參考之處,迫切想融入目前的軍隊中。

“大車當作掩體,遠端弓弩、長槍兵等對陣……”

“弗朗機炮居中作先頭打擊,後接火槍及弓箭掃擊。如果騎兵衝至,再配置重型車輛掩護,行不行?”

“不如將闖軍的重騎兵編進去,不知如何?”

“性質與大車相若,都是衝鋒撞擊,但是……”

“你們沒有留意嗎?這些婦女之前還是不通行軍,卻在短短月餘間有此成績,與火槍編配不無關系。”朱慈炯現學現賣,直接將奏平時的說話轉述道:“以火槍為主體構成的戰陣,由於火槍容易學習上手,即使是力氣比不上男子,甚至不通武藝,都能在短時間內大幅度提升戰鬥力。”

訓練時間比弓箭手短,但效益卻大上數倍,迅速將平民編製成軍隊。多兵種合成,分工合作,有效牽制敵人大軍。只要身為主力的火槍隊持續在後方火力支援,敵人就只有一面倒捱打的份兒。

雖然不曾在戰場上實戰,試出其威力,不過諸位將軍都是久經沙場之輩,腦中自我模擬,不難改善當中缺點,以及如何融入目前的軍隊中,在戰場上派上用場。(未完待續)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