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稷下學宮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大王,不妥!”

孔丘連忙後退一步,朝著慶忌躬身作揖道:“君是君,臣是臣,君臣怎可同乘一車?如此有失君臣之禮,是為僭越,臣不敢為之。”

孔丘是一個十分守規矩的人,但,慶忌也能看得出,這並不是孔丘的心裡話。

畢竟,如孔丘一般能被稱之為“萬世師表”的聖人,終究只是澹泊名利而已,可沒有做到真正的清心寡慾!

“哈哈哈哈,孔卿,有何不可?寡人敬重你,你對我吳國又立下了大功,莫說是與寡人同乘一車,便是讓寡人將這‘夏車’賜予你,又有何妨?”

說著,慶忌又作了一個“請”的手勢。

孔丘半推半就之下,也跟著登上夏車,與慶忌一起接受金陵城內的國人敬仰的目光。

這是功臣才能享受到的待遇!

在吳國,往往是立下赫赫戰功的將領,在凱旋歸來的時候,才能跟慶忌同乘一車的。

現在,慶忌如此所作所為,不是在向孔丘說明——你是吳國的功臣嗎?

“孔卿,這次寡人將你調回金陵,你心中不會怪罪寡人吧?”

“臣不敢。”

孔丘連忙低著頭道。

其實,他在從會稽前來金陵的路上,對於慶忌的這種做法是腹誹不已的。

孔丘有些惶恐,因為他之前屢屢上書,勸諫慶忌收回成命,勿要將作為嚴刑峻法的《法經》在吳國推行。

但,慶忌顯然是將孔丘的諫言當成了耳旁風。

這讓孔丘十分的不忿。

於是在一氣之下,孔丘就生出了退隱山林的念頭,並向慶忌上了辭官的奏疏。

然而,孔丘等到的不是慶忌治罪的詔命,或者撤回《法經》的訊息。

慶忌是將孔丘調到金陵,等候任命。

這讓孔丘的心裡是空落落的,很不是滋味兒。

他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是怎樣的命運!

慶忌不會殺自己,但是可能束之高閣,從此不再重用他,亦或是將他排擠出吳國……

這顯然不是孔丘願意看見的。

因為孔丘來到吳國數年,在會稽郡任職一年多,政績突出,大受好評!

在會稽郡做出了一番成績,有了一展抱負的機會的孔丘,顯然不願意就這樣被慶忌所冷落,再一次灰熘熘的離開吳國。

“孔卿,寡人之意,想讓你擔任典客,掌邦交大事,不知你意下如何?”

“臣,謹遵王命!”

典客是為九卿之一,位高權重,但歸根結底,權力是沒有會稽郡郡守大的。

好在,孔丘也不是貪戀權力之人,並不在乎這一點。

能被慶忌擢升為九卿之一的大臣,這對於孔丘而言,無異於讓他進入了吳國的權力中樞!

“關於會稽郡郡守一職,孔卿可有舉薦之人?”

慶忌又饒有興致的問道。

“大王,臣以為,臣的弟子,原會稽郡郡丞冉耕,或可繼任郡守。”

“你倒是真的舉賢不避親。”

“大王!”

孔丘嚇了一跳,只以為慶忌對於自己提出讓冉耕擔任會稽郡郡守的事情,不大滿意,連忙道:“大王,冉耕才幹出眾,且深諳儒學,而今臣固然教化了不少越人。”

“然,越人眾多,難以一一教化,一時間恐無法使其全部歸化於我吳國。有冉耕在,他可以延續臣之前在會稽郡的行政治民之法,十餘年後,吳越兩地,方能真正合為一家!”

“善!”

慶忌准許了讓冉耕擔任會稽郡郡守的事情。

這讓孔丘倍感欣慰。

其實,慶忌也看得出,孔丘在這個事情上,並不存在多少的私心。

會稽郡郡守的權力極大,換作一般人擔任,慶忌也不大放心,所以在會稽郡他安排了不少的眼線,用來監視之前的孔丘、冉耕等人,一旦有任何不軌的行跡,慶忌立馬就能將他們拿下!

“大王,臣還是以為,《法經》中的法律條文,未免過於嚴苛,刑罰過重。”

“大王何不能如上古賢君,以道德教化國人,而非加重刑罰?”

孔丘仍舊固執己見的道。

聞言,慶忌只是輕笑一聲,說道:“孔卿,若非不得已,寡人又何以嚴刑峻法治民?”

“今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孔卿想回到堯舜的時代,已經是不可能的。是故,寡人必須要因勢利導!”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這次讓你回金陵,也有讓你完善《法經》中一些不合理的條文或刑罰。”

“大王英明!”

慶忌久居上位,又是穿越者,自然知道不能一味地使用嚴刑峻法來治國,那樣也只會落得跟秦朝一般二世而亡的下場。

再者說,吳國的國情與彼時的秦國不盡相同。

專業的事,還是需要專業的人去幹才行。

孔丘雖不是法家,但他是一代鴻儒,儒家的開山鼻祖!

以孔丘的宅心仁厚,一定能改善一下還是比較嚴酷的《法經》,讓吳國的法律條文變得更加合理。

“孔卿,還有一事。”

慶忌又道:“寡人打算在金陵建立一座稷下學宮。為開第康莊之衢,高門大屋,以此吸引列國士子入吳,勉其著書立說,鼓勵其參政、議政。”

“除治國理政的士子外,不論農人、工匠、大商等,凡有一技之長,且出眾者,皆可授‘上大夫’之爵祿,用來教授弟子,弘揚各家之學說。”

“寡人為學宮之長,你孔丘,便為學宮祭酒,為寡人,為吳國管理稷下學宮,栽培人才,誨人不倦。”

一聽這話,孔丘頓時瞪大眼睛,滿是激動的道:“臣,謹遵王命!”

慶忌要創立的這稷下學宮,自然跟歷史上的齊國的稷下學宮大致上相同。

只不過,吳國的這一座稷下學宮,更偏向於培養人才的搖籃,是吳國的最高學府。

在慶忌的設想中,稷下學宮將是囊括工學院、法學院、農學院、醫學院等綜合性的高等學府。

而後世的稷下學宮在其興盛時期,曾容納了當時諸子百家中的幾乎各個學派,其中主要的如道、儒、法、名、兵、農、陰陽、輕重諸家。

稷下學宮在其興盛時期,彙集了天下賢士多達千人左右!

而慶忌要做的,就是利用這些賢才,來為吳國培養更多的賢才。

哪怕是種地種的好,說不定都能授予上大夫之爵!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