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鎮洋軍編制與快速擴軍的關係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中校先生,我認為您的做法有些莽撞,您不應該放過那艘巡邏艦的。”

船上的大副見到李鋒忙完了正事,走過來提醒了一句。

李鋒看了看對方,然後問道:“你是紐芬蘭人?”

大副搖頭。

“那你現在為誰工作,領著誰的工資?”

大副連忙回答:“為您工作,中校先生!”

李鋒滿意的點點頭,說道:“你看,你不是紐芬蘭人,還在為我工作,那為什麼要為紐芬蘭操心呢?”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大副聽完之後微微一愣,苦笑著解釋道:

“我不是為了紐芬蘭操心,而是怕那艘巡邏艦偷偷摸摸掉頭回來。雖然我不知道您在這裡做什麼,但被法國人盯上可不是什麼好事。”

“他們最擅長的就是給不列顛找麻煩,恰巧您還是東方人。我擔心被他們發現這裡的秘密之後,會挑撥紐芬蘭政府對付您…”

李鋒對這名白人大副的回答非常滿意,笑著說道:“放心吧,我們回去的計劃已經推遲,至少要等到喬納森傳回訊息在啟程。”

經過法國巡邏艦的事情之後,李鋒就準備在金礦這裡再待上一個月。

既然法國人的巡邏艦能發現這裡,那紐芬蘭的海軍一樣會發現。

所以李鋒準備讓人送信回新鄉鎮,從倉庫送過來幾門大口徑岸防炮。這樣不管是紐芬蘭海軍還是別人,想要在金礦這裡登陸就要麻煩很多。

同時新式地雷以及水雷也要送過來一批,將這裡徹底封鎖才能讓李鋒安心。

接下來的一個月風平浪靜,期間紐芬蘭海軍的軍艦雖然從這裡經過,但他們可沒有法國巡邏艦那麼敬業,會沿著海岸線一點點探索。

所以直到金礦這裡更新了防衛力量,也沒有人能發現這裡的異常。

被忽悠到新鄉鎮的尹曼紐爾已經將矽藻土炸藥徹底研製完畢。並且半個月前已經開始試著在工廠中生產。

預計等李鋒回到新鄉鎮之後,武器廠將會多一個單獨的炸藥車間。

黃色炸藥啊,雖然不能用來當做槍械的發射藥。但有了黃色炸藥,那迫擊炮很快就能被製造出來。

圖紙李鋒已經讓人送回去了,相信武器工廠的研究能力,這種非常簡單的曲射火炮很快就能生產出來。

本來還想先上馬擲彈筒來著,但仔細一想擲彈筒跟迫擊炮原理相同,並且現在也沒有重機槍之類的武器需要士兵們頂著彈雨衝到三四百米的位置上用擲彈筒攻擊。

所以原理相同、射程更遠、炮彈體積更大的迫擊炮能在這個時代完美的取代擲彈筒。

隨著武器的更新,李鋒準備回去之後就重組鎮洋軍。

將之前借鑑前明的部隊體系換成更精確的現代體系。也就是:師、旅、團、營、連、排、班。

當然了,現在鎮洋軍的人數比較少。就算回去之後將那些已經跟著軍隊訓練了幾個月的華人召集起來,也就能湊出一個步兵團出來。

‘一個步兵團2000人,團長由李二虎擔任。’

李鋒在新鄉號的船長室中,開始草擬起了鎮洋軍的新編制。

雖然三三制在這個時代可能火力上有些欠缺,但只要作戰期間以排為基本單位就好了。

一個班有三個戰鬥小組,每個小組為3人,同時一個班長,兩個副班長,鎮洋軍的步兵班為12人。

一個排3個班,一個排長兩個副排長也就是39人,同時配一個通信員也就40人。

一個連3個排,也就是120人,還要給連一級設定連部及連部班,所以鎮洋軍一個連的標準建制是150人。

一個營3個連,同時加上營部,標準建制為500人,一個團3個營加上團部也就是2000人。

除了這些步兵,還要在連一級增加一個炮兵排,預計配備五門迫擊炮、兩門武器廠彷制並改進的十二磅阿姆斯特朗步兵炮。

戰術也由線列作戰改成塹壕戰,但因為沒有機槍,所以士兵們除了新式步槍之外,還將會配備兩柄使用金屬子彈的六發裝左輪手槍。

是的,就是左輪手槍。

攻克金屬外殼子彈之後,之前那種先在彈巢六個孔內依次倒上火藥,然後依次在火藥上方放一個鉛彈,用槍管下的槓桿壓進彈巢裡。

最後再一一裝上火帽才能擊發的轉輪手槍直接退役。

換成了李鋒‘設計’的左輪手槍,彈巢可以從左面甩出來,然後一一裝上金屬子彈就行。

並且還配有快速裝彈器,一次就能將六枚子彈全部裝進彈巢,過程不超過三秒。

雙動結構,讓左輪手槍可以連發。不用再像西部牛仔用的單動左輪手槍那樣,打一槍扳一下擊錘,只有用雙手才能實現連續射擊。

但這些都是李鋒現在停留在紙面上的裝備配置。

新式步槍不用說,已經可以量產了,但左輪手槍還只是實驗室產物。想要進工廠量產還得更換生產裝置,以及等待鋼鐵廠更優秀的鋼材大批量下線才行。

迫擊炮也是一樣,必須使用更好的鋼材才能製造出來,否則用這個時代的鋼鐵製造,那炮管估計會非常厚。

並且炮彈的重量也會因為材料問題增加,重量增加了那為了保證射程,彈頭的炸藥裝藥量就會降低,威力從而變小。

所以等李鋒將軍隊的新編制,以及鎮洋軍士兵們需要的配備的武器羅列出來之後,他自己都沉默了。

沒有半年時間,鎮洋軍士兵們估計都整編不好。更不用說還要給海軍設計新的白色軍裝,騎兵還需要更好更方便的步槍了。

海軍士兵以及炮兵們的訓練也需要時間,鎮洋軍的基層軍官也需要時間培訓。

所以零零總總,李鋒估計1859年年底能實現鎮洋軍完全改編就算是快的了。

只要第一步邁出去了,那將來再擴軍就要簡單不少。

拿步兵團為例子,現設一個團長兩個副團長。

擴編的時候,團長帶兩個老兵營以及一個新兵營充當主力團。

第一副團長帶一個老兵營兩個新兵營,充當補充團。

第二副團長帶三個新兵營,組建新兵團。

這樣一個團就能快速擴編為三個團,同時戰鬥力也不會下降太多。磨合一段時間,就能出現三個都具有戰鬥力的團。

寫完這些東西,李鋒放下筆推開船長室的門,來到甲板上透氣。

“柱子,還有多長時間能回到新鄉鎮?”

柱子聽到李鋒的問話,立刻回道:“少爺,今天晚上就能到,正好還能趕上吃晚飯。”

李鋒看了看周圍平靜的海面,又開始盤算該怎麼將那些他有印象的發明家忽悠到新鄉鎮來。

“唉,愁人啊…”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