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馬文彬的反對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1978年6月3日,星期六,農曆五月二十八。

宜結婚,出行,搬家,開路。

忌祈福,安床,安葬,祭祀。

修路可以說是大窪村的大事。

所以一大早,周大利就召集了全村的成年勞動力,從十六歲以上到六十歲以下,全算。

四百多成年村民,全部出動,各家各戶拿著鋤頭,鐵鍬,鏟子,鋼筋釺子,還有棉繩作為校準線。

就這樣,熱熱鬧鬧的開始動工。

一方又一方的紅磚擺在路邊,看起來格外的喜慶。

為此村裡還組成了五人組,晚上搭窩棚睡在路邊,看守紅磚。

萬一隔壁村眼饞,晚上偷磚怎麼辦?

這可都是錢啊。

每一塊磚都是大窪村的命根子,絕對不能有人來偷。

不知不覺,已經修了兩天的時間,轉瞬就到了六月五號,也是江飛要離開安鎮,去省城的時日。

他要去拜師,所以必須去省城一趟。

但是在前往省城之前,需要回江縣,把馬志山馬老接上,一起前往省城,因為馬老會成為自己的引師。

他可是至關重要的身份,如果馬老不去的話,自己這個拜師就拜不成。

兩天的時間即便是修路也不可能直接鋪磚,還處於刮平的工程階段,也就是把這條路修平,絕對不能有一點的凸起。

老百姓雖然沒什麼大知識,可是修路基本上是無師自通的。

一些村民特意用木板做了刮平板子,在路上用驢反覆的拖拽,又用石頭滾子壓實,缺土的地方就挖土來填。

村長周大利跟江飛說,大概再有個兩三天的時間,就可以開始鋪磚了。

一條三米寬的磚路,用不了半個月,就可以呈現在大窪村的村民眼中,到時候無論是步行還是騎車子,又或者開汽車,都暢通無阻,再也不需要擔心下雨和下雪。

“小江,用鎮裡的車,送你去縣城,正好我要去縣裡匯報工作。”

郭振來了,找到了江飛,主動要帶著江飛和宋采薇回縣裡。

兩人的關係,已經不需要虛偽客套。

江飛和宋采薇就坐在了安鎮的半截車,和郭振一起,往江縣去。

現在雨水偏多,所以這路很不好走,遇到那些大水坑的時候,還需要幾個人下來推,又在車廂裡放了一把圓鐵鍬,以防萬一。

江飛可以修大窪村的小村路,這在他的經濟承受範圍之內,但是從安鎮到江縣的這一條泥巴路,他是沒什麼辦法。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畢竟連國家都窮到沒錢修路,更別說江飛自己了,所以忍著吧。

就這樣半截車,咣咣擋擋了近三個小時,才來到江縣。

走的時候是早上八點,到了江縣正好是上午十一點。

郭振沒有和江飛多說什麼,把江飛和宋采薇卸到了二層樓的前面,之後車子繼續行駛,前往江縣大樓。

“采薇,你回去吧,我今天就去省城。”

“你到樓之後,把松軍喊下來。”

江飛跟著宋採薇知會了一聲,實際上宋採薇早就知道自己要去拜師的事情。

她也沒有多說什麼,只是告訴江飛,不必擔心她,她晚上放學的時候,會跟薛大爺一起回來。

薛大爺,也就是薛建功,江縣中學的老門衛。

之前江飛下鄉醫療的那一週,宋採薇就是跟著薛大爺一起回家。

宋採薇要學習,要複習,不能跟江飛一起去省城。

再加上江飛去省城是拜師,也沒辦法照顧她。

宋採薇拿著鑰匙往二層樓走去,那就是她跟江飛暫時的家。

這個時代基本上沒有人能夠住得起樓房,也就是一些高幹和他們的兒孫。

江飛能夠住得起這個二層樓裡面的二樓,還是託了李振雲李叔的關係。

但是李叔已經轉任離開了江縣,去了省軍裡面任職。

江飛望著宋采薇的身影遠去,然後在路邊徘徊,等待著塗松軍。

塗松軍沒有跟他們回安鎮,而是把他安排到了二層樓,算是負責給兩個人看家。

不然塗松軍現在也沒去處了,之前還可以在醫院住,畢竟江飛也是醫院的一員。

但是現在江飛已經離開江縣人民醫院,塗松軍自然不好意思繼續住醫院。

他是江飛的徒弟,江飛去哪,他就要去哪。

這就是跟師弟子的情況,師父在哪,他在哪。

等什麼時候學業有成了,可以獨自出去看病坐診了,就可以離開師父身邊了,而且也沒有什麼回報師父三年這種說法。

相聲們裡面有這個說法,學成之後要給師父效力三年,賺錢也給師父。

中醫不需要,因為老一輩的中醫人對錢沒有那麼看重,否則中醫中藥就不會那麼便宜,被資本所剷除個七七八八。

這已經是快八十年代了,但凡提前個二三十年,那個時候看病基本上都不需要花錢,因為老百姓根本就沒錢。

用藥也好,治療也罷,都是國家或者當地衛生部門給拿錢。

至於工資嘛,剛建國的時候也就幾塊錢工資吧,到了五十年代後期漲到了十塊左右,六十年代變成二三十塊,七十年代就漲到了五六十左右。

迫近八十年代後,就漲到了七八十塊,不足一百元反正是。

大概就是這個概念,所以你說賺錢嗎?這不過是最基本的工資罷了,付出勞動所獲得的回報。

遠比後世賣個藥,打個針,就可以分紅十幾二十萬,要強得多吧?

江飛在路邊等了塗松軍十幾分鍾,這小子才磨磨蹭蹭的出來,拎著他的那個大包袱,真的是走到哪就拿到哪。

“師父,我在樓上收拾東西,下來慢了點。”

塗松軍緊趕慢趕的跑到了江飛身前,然後連忙解釋一句,生怕江飛生氣。

江飛沒什麼可生氣的,塗松軍學中醫也不容易,放棄了區裡醫院那麼好的工作,跟著自己學中醫,居無定所。

如果不是因為真的對中醫感興趣的話,又怎麼可能吃如此的苦?

“走吧,去馬老家。”

江飛示意他一聲,之後步行朝著馬志山家裡走去。

來到馬志山家,已經是半個小時之後。

實在是步行很慢,而馬老的家又處於縣城偏僻地帶,基本上就是外城的居民區。

在江縣的主城是可以看到一些樓房的,但也沒有多少,可越往外看,就全都是平房居多,還有一些土房。

馬志山自然在家,但讓江飛沒想到的是,縣文工團的副團長,也就是馬老的兒子馬文彬也在家。

馬文彬拽開的院子大門,看到江飛之後,也不說話,默默的往回走。

進了屋子之後,不需要自己開口,馬志山已經明白怎麼回事了,立馬笑呵呵的站起身來道:“小江,等我會,我去換一套衣服。”

“江老弟,小塗,喝水!”

馬勝利端來兩杯白開水,遞給江飛和塗松軍。

他是馬老的孫子,但年紀也比江飛大了一些,都三十來歲了。

江飛和塗松軍也不說話,等著老爺子換衣服。

“江飛,你讓我爹去省城,萬一老爺子出點意外,怎麼辦?”

江飛就知道,這一趟行程沒那麼容易。

果然,馬文彬在盯著自己看了許久之後,終於氣呼呼的問了出來。

他意思很明顯,不同意老爺子出遠門。

畢竟年紀不小了,都快八十歲了。

長途跋涉的這麼折騰,實在是很難讓人放心。

江飛也不得不承認,馬文彬的擔心有道理,他對自己生氣也沒問題。

這個時代交通可不方便,別看有火車去省城,但那也是老綠皮火車,速度很慢跟牛一樣,每小時也就四十左右的速度。

這樣的速度從江縣到省城也就是北春城,中間大概隔了二百多公里,晃晃蕩蕩最起碼需要七八個小時。

“馬叔,您的意思是?”

江飛不喜歡廢話,直接問馬文彬意圖。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