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揭了老底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既然陳老給了我機會,我就說幾句,針砭時弊談不上,就是一些行醫心得。”

江飛迅速開口回應陳同舟,既然後者想讓自己談一談對中醫藥發展的建議,自己還真有些話想說,也不吐不快。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雖然自己也很清楚,這麼一個地區級別的中醫討論會,實際上改變不了什麼。

但該說的話,必須要說。

如果連說都做不到的話,還何談去改變?

“我要提的第一個意見就是中醫界的不合。”

江飛用手指了指桌子,這話猶如雷霆一般炸響在每一個人的耳邊。

整個會議室的所有中醫參會者,瞬間寂靜一片,誰都不說話了,都呆呆的望著江飛。

孫建民的臉色也是一凝,然後側著身子看向江飛。

這個小江還真是敢說啊,這第一句話就把中醫界的老底揭露出來了。

“為什麼我要說中醫界不合,就是因為中醫各家各派都在各自為政,你說你的理,我說我的理。”

“我有我的師門理論,你有你的世家傳承,誰也不肯承認誰的理論是對的。”

“這是第一點,因為理論學說的不同,從而進行的互相攻擊,互相貶損。”

“第二點就是中醫誰也不服誰,我說我最厲害,你說你最厲害,誰也不肯相讓,都想讓對方讓一步,時間長了兄弟砌牆,變成了一盤散沙。”

“在這種情況之下,談什麼行醫規範?談什麼中醫中藥的未來發展?”

“行醫如打仗,你連自己內部都統一不了,你打什麼仗?一盤散沙,散兵遊勇,被人家一擊就潰,不堪一擊。”

“我雖然年輕,可我入行也不晚,也熟讀了十幾年的中醫古籍古書,名家學說我也是一個字都不落。”

江飛這麼說,其實有些保守,但他沒辦法說自己活了兩輩子,前一世更是行醫三十年。

他要是這麼說的話,肯定會被當成是瘋子。

“就拿《傷寒雜病論》來說,就有好幾個學說,一本書能夠扯出很多種不同的理論。”

“在座都是中醫人,都知道《傷寒雜病論》是仲景先師的偉大著作,為我國傳統醫療事業開創了傷寒病的理論體系。”

“但是在《傷寒雜病論》的繼承與發展之中,漸漸的就分為了好幾個流派。”

“且不說古人的流派,就說從近代到現代這百年時間裡面,歸類起來大概分為三個流派。”

江飛說的非常認真,底下的中醫參會者們,聽的也格外認真。

原本這些人對這麼一個小年輕並不在意,但是江飛由淺入深,先是震撼人心的揭露中醫界的不合,然後開始講到了《傷寒雜病論》立即就抓住了他們的心,耳朵。

而在主臺之上,除了孫建民聽不懂這些中醫學說之外,剩下的哪怕是衛生系統的幾個幹部都能夠聽懂,多少都是從事醫學的幹部。

剩下的在座的幾個中醫專家,有哪個不懂《傷寒雜病論》?

無論是吳新閣,還是陳同舟,又或者是一言不發的水長路,都可以說對傷寒很瞭解。

縱然不是傷寒派,也不刻意學傷寒,但基本的瞭解都在。

而且在北方做中醫,不會傷寒根本就活不下去。

“咱說的第一個流派學說是以胡希恕為主,胡老大家都知道,師從青末名醫王祥徵,在建國後在京城設立私立的中醫學校,在五十年代後期調入京城中醫學院任內科學教授,附屬東直門醫院做學術顧問。”

“胡老對《傷寒雜病論》的研究深受王祥徵的影響,胡老不用臟腑理論來闡述傷寒,又透過《內經》以及《神農本草經》的原文研究,提出了《傷寒雜病論》裡面的六經並非《黃帝內經》的經絡概念,而是來自八綱的獨特概念。”

“八綱大家都知道,陰陽表裡虛實寒熱,這是八綱。”

“用八綱來詮釋《傷寒雜病論》,也讓胡老成為了傷寒大師,經方大師。”

“那麼相對的另一個學派就是劉渡舟劉老對於《傷寒雜病論》的研究。”

江飛說到這裡不禁笑了一笑,而他這一笑,也牽動了會議室內所有人的心。

他笑什麼?說到這麼關鍵的時刻,你還笑?

吳新閣想要提醒江飛,注意表情管理。

但是江飛先他一步,繼續開口出聲:“胡老和劉老可以說是天生的對手,但這個對手指的就是對傷寒的理論研究,完全是不同的方向。”

“胡老重八綱,但劉老偏偏注重臟腑經絡的研究,尤其是重視六經病提綱證的作用,強調《傷寒雜病論》的398條文之間的排列是一個完整的有機整體。”

“而且劉老喜歡抓臨床辯證中的主證,也就是本證,也擅長用經方治病。”

“六經辨證主要就是辨證陰與陽,以三陰三陽來統領六經,從而進一步的探求表裡,寒熱,以及虛實的關係。”

“並且劉老還強調只辨六經遠遠不夠,還要與人體臟腑經絡聯絡到一起,六經辨證要以經絡為基礎,從而落實到具體的臟腑組織。”

“劉老是用《黃帝內經》來解釋傷寒雜病論,因為劉老是老派的中醫大家。”

“而胡老則是新派中醫大家,他把《內經》裡面的臟腑和《傷寒雜病論》抽離出去,從而注重八綱辨證。”

說到這裡,其實都知道了,這兩位大師走的路,完全是相反的兩條路,一個守古,一個推今。

但是怪就怪在這裡,無論是胡老還是劉老,他們各自用各自的理論治病,偏偏都有很好的效果。

無論是用什麼學派,什麼路說,全都能夠讓患者病好。

你說,神不神奇?

所以中醫真的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只要你把辨證吃透了,無論是用六經臟腑理論,還是八綱辨證理論,都可以很好的解決患者的疾病。

“除此之外還有第三個學說,但比較駁雜,主張的是一鍋燉,這個我就不多說了,有很多厲害的中醫大師都是這個路數。”

“我舉這個例子是什麼意思那?就是說中醫學說不統一,也沒辦法統一,且全都行之有效,那就誰也奈何不了誰。”

“所以在後人傳承了之後,就開始相互排擠,相互貶損。”

“非要爭一個眉眼高低,想把其他學說打趴下,自己屹立於杏林之巔。”

“我不說這種想法是對是錯,我只說他們搞錯了重點。”

“什麼是醫學?什麼是醫生?什麼是醫德?”

“我們所學的任何學派和學說思想,究竟是為了什麼?為了爭一個學術高低?為了證明自己學的東西才是最好的?”

“列位,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啊。”

“與其爭競這些,不如相互扶持,相互理解,相互團結,行醫治病,給患者帶來幸福。”

“我覺得這才是我輩中醫人應該做的事情,而不是拘泥於誰做老大啊,誰的思想更準確啊,誰更優秀啊。”

“這麼做毫無意義,而且會被人家一網打盡。”

江飛說到最後,語氣沉重嚴肅的敲了敲桌子。

這一聲像是鼓錘一樣,重重的敲在了每一個人的心上。

原本就寂靜無聲的會議室,徹底死寂一片。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