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百五十六章 保安隊長(六)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人多力量大,此言不虛。幾百流民外加幾百水手再加幾百縴夫一起動手,這幾十條大船上的萬石糧食很快便搬空了。

岸上的糧倉已經放不下,只得壘放在碼頭上。捱過今晚,明日便有土家百姓帶著獨輪車前來,幫著搬運到野三關。聽說以後還有王府的糧船沿清江上溯到施州衛,那時就算夷陵來人再多也不怕斷糧了。

看著堆積如山的糧包,宋浩覺得自己做了件天大的對事。他滿意地挺直腰桿,將額上汗水刮下摔在地上。遠處高地上的一顆大樹下,王府的大人們還在與土司交涉。看來,這鄒政綱的事情真的很棘手。

“浩娃子!”一個陰魂不散的聲音叫醒宋浩,原來又是老李頭。

“你說我們耽擱了行程來搬糧,王府真的能給你升官?”老李頭前些日子還在關心先入蜀地分田的事,可今天的關心就變成了宋浩的官位。看來中國百姓都知道,這分田分地再重要,但也比不上升官發財更重要。老李頭的這個問題兩天裡已經問了不止二十遍,看來他根本就不相信宋浩所謂搬糧升官的說辭。

“爹,你想想,軍隊最需要的東西是啥?”宋浩不得不與老李頭說得更深些。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兵器?戰馬?丁壯?銀子?糧食……”

“就是糧食!”宋浩連忙打斷道:“軍無糧則自散!我仔細問過唐黑地形道路。他道,從夷陵到施州衛六百裡,從施州衛到蜀地萬縣還有四百裡。我們走得慢,一千裡路上要走四十天!我們一天得吃一斤多,爹你想想,能從夷陵背五十斤糧走到蜀地嗎?”

“不成!”老宋頭搖搖頭。揹著五十斤走一千裡山路,那豈不把人累死?

“所以我們要在路上補給幾次。我估計,野三關一次,施州衛一次,施州衛之後還有一次……”

宋浩的細緻分析被老李頭打斷了:“上頭髮糧食與你升官有啥干係?”

看來,關係到老李頭女兒幸福的任何事情,他都不會含糊的。

“沒有糧食,夷陵那些十幾萬人能走到蜀地嗎?”宋浩不得不再次說明,“夷陵那些人到不了蜀地,那……蜀王府的想法不就落了空?”

“王府啥想法,你跟老漢說清楚。”

春姑嫁給了自己,那麼老李頭與自己是一家人了。宋浩想了想,終於決定再露一點實話:“有了人,就有了兵。有了兵,就有了天下!要不然,京師那皇帝老兒怎麼派東廠番子盯著蜀王府!”

“你是說……”老李頭大驚失色。

“爹,禍從口出!這事你知我知,天知地知,千萬別給外人說!還有,拿住東廠番子的事情,叫鄉親們也不要對外人說起!這可是要惹禍上身的!”

“放心,浩娃子!等那蜀地的世子得了天下,你就成了有功之臣,我家春姑就成了誥命!這等好事,我可不會亂說,平白讓別人家得了好處!”老李頭偷偷奸笑著,臉上的表情歡喜得好像撿了個元寶。

“行,爹。您先忙著,上官找我說話!”看見那揹著紅綢大刀的上官遠遠在樹下向他招手,宋浩趕緊打發了老李頭,向山坡上跑去。

……

“既然你以前當過官軍,你覺得官軍怎樣?能不能打贏流賊?”問話的人不是揹著刀的上官,而是一位年輕的公子。公子的旁邊,還坐著兩個人。長鬚老者面容瘦削,但精神矍鑠;虯鬚武夫儀表堂堂,神采飛揚。

“這位是蜀地天家的貴人!”呂三見宋浩發愣,便向宋浩介紹公子。

既然是天家貴人,宋浩便老老實實跪下來磕頭回話:“小民覺得,河南官軍就是一群打著官家旗號搶劫的流賊!小民新蔡老家的幾個莊子,都被官軍禍害慘了!流賊打流賊,半斤對八兩,比的便是誰的人多,誰的馬壯!官軍哪有流賊多?流賊一來幾十萬,官軍也就幾千幾萬……”

這保安隊長不僅個子高、力氣大,而且還很會說話。他在回話中特意加上了“河南”官軍這樣的限定語,既表明了態度,也避免了誤會。朱至瀚非常滿意地點點頭,表示他認可了宋浩的說辭。

“我主仁慈,救人活命,故天下流民無不爭先恐後歸附之!本公子方才得到訊息,這幾日在夷陵的流民越聚越多,各省都有。再不趕緊疏散入川,恐有生變之虞。適才本公子與幾位大人商量過了,定下了百姓入川的大致路線來:一路從野三關經建始縣去夔州、雲陽;一路從野三關經施州衛去萬縣,是故野三關乃是入川要點!”

看著宋浩清澈專注的眼睛,朱至瀚緩和了說話的語氣:“所以啊,以後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人經過野三關!你知道野三關最缺什麼嗎?”

“最缺糧食!”宋浩毫不猶豫地回答。在皮島缺糧食,在山東缺糧食,到了河南,還是缺糧食!大明朝哪個地方不缺糧食?

“你很能幹!也很聰明!”朱至瀚哈哈大笑。

“本公子給你講了這許多,就是讓你專管糧食輸送,保證野三關任何時候都不缺糧!你在一、五兩隊和以後過境之諸隊中挑選精壯,組成一個五百人的運糧隊,專門向野三關運糧。這位文大人曾是朝廷重臣,這位唐大人則是水濜土司長官。運糧隊由你指揮,水燼司唐總旗領兵護衛,文大人和唐長官則坐鎮野三關運籌帷幄。你明白否?”

從保安隊長升為運糧大隊長,意料之中的升官變成一個幹活的苦差,這讓宋浩有一點失落。但他很快意識到,這是上官對他的重用。一個保安隊長只能盯著手下四五百老弱病殘的吃喝拉撒,而一個運糧隊長卻掌管著過境野三關數十萬百姓的生死。可是,宋浩的追求並不是止步於一個輔兵兵頭。他決定為自己的前程和鄉親們的實惠搏一搏。

“小民遵命,只是……鄉親們都急著到蜀地分田。他們道,去得晚了,便只剩下瘠田山田……小民也是再三勸慰,他們這才跟著小民……”

“無妨,本公子自會呈報世子殿下,為爾等留出上等好田!”朱至瀚不以為然道。

宋浩一拱手,給朱至瀚畢恭畢敬地行了大禮,然後道:“小民代鄉親們多謝公子賞賜!只是運糧之事,小民以為安排不妥!”

……

文安之微笑著,手捋長鬚。有趣,更加有趣了。蜀世子用人有趣,蜀考科目有趣,連這招攬墾荒的流民也有趣,有趣得讓蜀地的宗室灰頭土臉,顏面喪盡!

這個流民算得對。

五百人的運糧大隊,兩人一組,最多只能起運二百五十輛獨輪車。在這重重大山裡,一輛獨輪車頂天載糧六石。八十多裡山路,來回起碼四天。也就是說,每四天只能運糧一千五百石。而過境野三關的流民有多少呢,就按一天十隊五千人計,每人補給十五斤糧,四天便是三千石。

運力只有需求量的一半!

如果過境的流民人數如朱至瀚所說達到“上萬”,那糧食的缺口也就更大!

“依你之見該如何?”呂三及時插話,算是替尷尬的朱至瀚解了圍。

“小民不敢放肆!”

“這不叫放肆。世子曾敦敦教導我們,這是為了共同的事業一起奮鬥!只有胸懷坦蕩、光明磊落,我們共同的事業才能最後成功!”朱至瀚及時調整了狀態,拿出了他的忽悠絕技。

“小民以為,野三關地窄房少,更沒有糧食,故而留不得人。從西平碼頭到野三關運糧,道遠路險,極不划算。我問過野三關的唐黑大人,從夷陵到野三關三百裡,從野三關到建始縣二百餘裡,從野三關到施州衛三百裡。若日行四十裡,則可二十天到達施州衛,路上耗米不過二十斤。若日行二十裡,則需四十天,耗米至少四十斤,這就不得不在途中補給一次。

是故小民以為,無論是到施州衛還是到建始縣,要緊之處都在於快。行路速度越快,路上耗米就越少,補給也就越易。若是路上耽擱日久,那我們運再多的糧也不夠!”

“依你之意,如何才能快起來?”呂三沉聲問道。他意識到,宋浩說到了一個根本性的問題,那就是糧食即便能夠及時輸送,也會因為消耗太多,而導致供應危機。

“小民率鄉民從河南走到湖廣,又進了這大山。”宋浩儘量小心地回答,不讓自己的回答露出馬腳,“小民發現,路上之所以太慢,就是因為隊伍中老幼婦病者太多……”

朱至瀚有些不快了:“你要把婦孺老弱扔了?世子以仁治蜀……”“都是自家親人,如何扔得下?”宋浩連忙解釋,“小民之意,只是不讓能他們拖慢行路速度。此次入川,小民有幸為第一隊。小民發現,路過之處的驛站、村莊大多頹廢,若是能重建幾處,如百里或五十裡一座,則可沿途收留走不動的的婦孺老弱。鄉親們日行一站,支鍋架灶,亦為方便省時……”

眼前這個大漢建議重建江南古道的驛站,這與世子的旨意不約而同。呂三眼睛一亮,但豐富的江湖經驗讓他不動聲色。重建驛站,必然要到處留人,還要耕種驛站附近的土地,這涉及各方面的利益,尤其是土司的態度。

宋浩似乎沒有注意到幾位大人神情的變化,只管說了下去。

“唐黑大人還道:若是耽擱到六月,進入雨季(注一),清江上游山洪暴發,無論是陸路或是水路,都會困難百倍。那時入川……”

“建驛站?好,本官早就想恢復驛站了!只是這錢糧……”虯鬚漢子唐鎮邦倒是沒有什麼顧慮。他先是興奮,然後沮喪。

“我們蜀王府來出!”朱至瀚一句話打發了水濜司的長官。他與呂三不經意地交換了一個眼神,然後露出一副笑臉問道:“宋隊長,你所言甚是!本公子這就準了!要加快速度,越快越好!你還有何等建議?”

“物資也不夠。鐵鍋路上少不得,可其又大又沉,揹著走不划算,不如放之驛站。驛站屯糧煮飯,百姓路上便背得輕了。驛站還有個好處:百姓為了吃上飯,每日不得不走完行程……山路費鞋,草鞋最好一人兩雙……路上木橋垮塌者數座,我等繞道過河,至少多走了兩天。故而整修橋樑,極為要緊……還有最要緊的,是缺鹽。因為缺鹽,鄉親們腳步虛浮,根本走不快……”

“我們土司也缺鹽,蜀地產鹽……”唐鎮邦還想乘勝追擊。

“這也無妨。先請土司盡力墊支,隨後蜀王府便船運精鹽至夔州!本公子要與世子奏明,這鹽乃是比糧更要緊的東西!呂頭,請你派快馬向夷陵和保寧府傳信,就說……”

“世子之信,不如鄙人來寫!”一直沒有開口的文安之突然請纓。

……

數日後,一匹快馬衝進保寧府,將朱至瀚的正式報告和呂三的秘密奏報一併提交到了朱平槿案頭。朱平槿拆信一看,不禁啞然失笑:“明代文天祥,竟然自願充當我的保安大隊長!”

在他馳騁的想象中,一個憂國憂民的老杜甫,穿了身陸海空軍大元帥服,筆直地站在小區門口,還帶了一雙雪白雪白的白手套。

不過,嘲笑歸嘲笑,正事歸正事。文安之在朱平槿的印象中,就是一個有心無力的苦逼。最後眼看著大廈將傾,只好在悽風冷雨中鬱鬱而終。但據報告說,他目前還活得比較瀟灑,也沒有喪失做事的勇氣。

當領導選下屬,在接觸的第一面就能瞧清一個人,那只是放屁。

“試玉當燒三日滿”,只有讓他做事,才能逐步看出他的性格底細。文安之既然願做,就讓他好好做。

廖大亨是文安之的同年,自然要去封信熱情歡迎。但是,廖大亨不能代表自己。自己必須給他一份正式的旨意,把他們父子的職責級別一併固定下來,免得他像大明的文人一樣,說幹就幹,說走就走。

流民入川,不是一個應急的社會民生工程,而是強化四川戰略潛能的大舉措。

物流人流文化流總是雙向的,“湖廣填四川”的對應詞,就是“四川援湖廣”。因此,從夷陵、野三關、施州衛、萬縣、梁山、大竹、渠縣到順慶府的驛路,應立即著手恢復重建。流民順著驛路入川,在沿途的長陽、建始、巴東、夔州、施州、石砫、萬縣以及後來的利川等地開荒屯墾,既可以加快當地經濟發展,也可以促進漢土融合,還可以為出川抗賊的軍隊和物資提供依託。

朱平槿欣喜之餘,立即叫張維磨墨鋪紙,說他要為朱至瀚和呂三題詞。

只見世子運筆如飛,在碩大的白紙上寫下濃墨重彩的幾個大字:

最美國道三一八線!

注一:恩施地區是著名的季節性暴雨區。時間一般為6、7、9三個月。注意,沒有8月。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