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興師川北(一)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楊二叔在北門外遭遇,只是個影響不大的小插曲。即將領兵出征川北朱平槿自然一無所知。他現在唯一工作重心,便是軍事,便是勝利!

在做出動員決策的第三天早晨,朱平槿和廖大亨率領出征軍的主力開出了成都府。提前得知訊息的十數萬成都百姓,在地方官府的精心組織下,齊聚北門內外,高調歡送護國軍出征,讓成立伊始的護國軍感受了一次火辣辣的川式熱情。

這次出征的部隊主體是護商隊第一團第一營、雙流縣護莊大隊參戰連和隸屬於蜀王府的土司兵。他們要麼駐紮在左護衛、要麼駐紮在雙流縣火器局,本來在動員後第二天就可出發。然而,世子和巡撫大人卻決定耽擱一天。耽擱的一天用在了哪兒?用在了駐紮在北教場那一千五百名官軍身上。

七月間,官府查抄了四川兵備陳士奇和巡鹽御史傅崇奇的家產,從中截留了部分銀兩用作新軍編練的費用。作為手掌軍權的四川巡撫廖大亨,當然不會錯過這個用公款練私兵的機會。他派出四川都指揮同知魯印昌和坐營參將曹勳兩人,募集強悍丁壯一千五百人組成了一營,號振武營。

魯印昌原世襲敘南衛指揮同知,在多年軍事生涯中因軍功逐步升到了四川都指揮同知。但四川都指揮同知是從二品高階武官,屬於流官系列,不能世襲。廖大亨令其練兵,主要是藉助魯印昌的官階、聲望及軍事才能。

曹勳則與魯印昌不同。曹勳出身於黎州所,軍功不彰,但做事踏實。他是廖大亨培養起來的心腹,是廖大亨控制這支軍隊的耳目。

現在廖大亨將這支軍隊的控制權主動交到朱平槿手裡,朱平槿當然來者不拒,照單全收。因為出兵時間緊迫,朱平槿選擇的消化方式不是細嚼慢咽,而是張開血盆大口,來了個囫圇吞棗。

要整編,先清軍。總監部兵役局會同都司清軍衙門清點振武營的真實人數和裝備物質,人員總數有一千四百人多,有七十餘人跑了、死了或者病了。這個結果令朱平槿相當滿意。要知道,四川許多營兵不足編制人數的三成,上陣之前才到路上抓人充數。

該營的武器裝備也令朱平槿滿意。其火器有十餘門虎蹲炮,五百餘支火銃,但都是老款,製造質量和保養情況不容樂觀。火藥儲備很多,超三萬斤,只是許多已經受潮板結,不堪使用。其他武器包括刀槍、弓箭、盾牌齊備,但質量不高。防具一項,將領都有鎧甲,士兵則著棉甲,基本齊備。此外,該營裝備著一些傳統的大型障車,如雙輪盾車、刀架車和拒馬。馬匹情況也不錯,大約有戰馬六十餘匹,雜馬百餘。

清軍結果一出爐,參監兩部立即根據這個結果提出了整編方案。朱平槿與廖大亨一合計,肯定了這個整編方案:

虎蹲炮和火銃全部扣下,送回火器局重新打造。火藥也是這樣,送回火藥作重新粉碎顆粒化,進行防潮包裝。大型障車守城可以,野戰用不著,留在原地。

人員編成一個營部、三個步兵連,三個火銃連、一個虎蹲炮連、一個團屬騎兵排,一個營屬警衛排、一個團屬輜重連。營部番號為護國軍第八營,暫編入賀曾柄指揮的護商隊第一團戰鬥序列。魯印昌和曹勳分別享受正、副團級待遇,以便對應他們的官階。魯印昌任第一團副團長兼第八營營長,曹勳任副營長,王府派出營連兩級監軍。

第八營建制中包含三個步兵連。缺額的一個連,到達金堂縣後,由漢州護莊大隊參戰連改編補齊。

雙流縣護莊大隊是最早成立的幾個護莊隊之一,有老二連的種子,由於承擔警衛任務,編制一直較為完整。因為承擔火器局的警衛和試射任務,該大隊的參戰連近水樓臺先得月,全是火銃兵。在出發前,他們提光了火器局火銃作最近一個多月的全部產量,到達城外武侯祠旁的南較場後,與振武營中的火銃兵混編,重新編成四個火銃連。其中兩連全部使用新式火銃,由雙流縣護莊大隊大隊長,碧峰峽老二連的班長鄧四維指揮參戰。

剩下的兩個火銃連和虎蹲炮連則暫留左護衛基地進行訓練,等待重新裝備。

……

崇禎十四年臘月前七天,年僅十五歲的蜀世子朱平槿和四川巡撫廖大亨領兵從省城成都出發,踏上了出征川北川東的道路。算上年初的雅州、仁壽和彭山之行,這已經是朱平槿年內的第二次率軍遠征了。然而兩次出征,情況已經天壤之別。

年初他只有毫無戰鬥經驗的不足四百草標兵和十幾名護衛,主戰兵器是竹槍。戰鬥主力只好依賴朱平槿費盡心機換來的天全土司兵。

現在他卻擁有三個團部,第一、三、四、五、八、十營及雜谷營共七個步兵營,第一騎兵營第一連、天全第二騎兵營、董卜第三騎兵營和警衛營兩個警衛騎兵連共兩個騎兵營和三個騎兵連、一個炮兵營共十二門大炮、一個輜重營,一個水軍營的主力部隊,成都府、漢州、潼川、雅州、順慶府等地約三十個護莊隊參戰連,共計約一萬三千人的精銳部隊。這些部隊透過一次又一次的摔打錘鍊,培養出了對大明和百姓的忠誠、對蜀王府和朱平槿的信賴,對勝利和榮譽的渴望。他們面對數量遠多於自己的土暴子,並沒有膽怯和畏縮,相反卻鬥志昂揚、信心百倍。

咚——咚咚咚!一長三短的步鼓聲,按照人脈息的節奏,敲響著護國軍大規模、成建制進軍川北的步伐。

當他們的身影終於出現在成都北門城門洞裡時,城外大道兩側等待許久的百姓頓時沸騰了。一個騎著小馬披著紅甲的小胖子,手持一支號管彎曲的軍號,軍號下垂著一面紅色的蜀字燕尾旗,踱馬小跑而出。當他穿出城門洞,立即叉腰昂頭,揚起軍號,對大街上如海的人潮吹出一段嘹亮的軍樂,昭示著大部隊的出場。

率先亮相的是當然是護國軍的軍旗。城東一家繡房的十數位繡娘,不眠不休兩晝夜,終於在護國軍出征之前繡好了這面軍旗。

黑色的旗杆、銀亮的矛頭;金黃的波浪旗邊,猩紅的四方旗面,橫六尺,直四尺八寸,橫直比例五比四。旗面中央用金線繡出八個楷體大字:護國安民、天下太平。持騎手將軍旗插入馬鞍右側的皮質旗套,右臂伸直,掌握旗杆。當百姓出現在面前,旗手輕輕搖晃旗杆,讓旗面展開。騎手兩側後,還各有威風凜凜的護旗騎兵一名。三人三馬,形成一個進攻的三角。

軍旗之後出場的,便是蜀世子朱平槿及他的個人旗幟——紅地金邊、五彩七章、金織蟠龍的“蜀”字長三角旗。世子騎在他的黃驃馬上,頭戴鳳翅鍍金盔,金鳳展翼欲翔;盔頂一根金槍直立,飾以紅櫻和畫著真武大帝神像的青色盔旗;外罩抹金方領對襟方葉齊腰明甲,襯裡是紅色蟠龍袖飾的箭袖織金褶皺袍;腰纏白玉革帶,左垂藏式寶刀。英姿勃勃,神采飛揚,好一位天家驕子!

明眼人一看便知:世子松林山閱兵時的全套行頭,一樣不少,甚至還多出一樣:在馬鞍左側垂吊著的長布袋裡,裝著一支填滿火藥的火銃。銃管插入袋中,銃託露於袋外。

緊跟在朱平槿身後的戰馬上,是一名隨侍的小太監。這小太監頭戴三山帽,身著鐵鱗罩甲,腰挎寶刀。同世子一樣,馬鞍一側同樣吊著一支火銃。

世子出場了,隨後現身的便是這次出征名義上的統帥:四川巡撫廖大亨。

只見廖大亨頭戴烏紗,雙翅橢圓,穿著簇新的雲雁補子窄袖束腰大紅官袍,紅皮護臂、金絲腰帶、皂皮戰履。神色安詳大度、儀態雍容和煦,王命旗牌隨扈左右,好一位國之柱臣!可百姓們只能看見廖大人的皮,看不見廖大人的裡。他們哪裡能想到,廖大人官袍裡面還悄悄穿著件世子賞賜的鎖子軟甲!

廖大亨的身後,不是人們預想的各位文武大員,而是一位身著飛魚服、腰挎藏式寶刀的少年軍官。這少年身後還跟著十幾個身著鬥牛服的軍官。或許沒見過如此盛大的場面。在百姓如潮水般的歡呼聲中,戰馬上的他們既興奮又羞澀,個個臉色通紅,卻不知該揮手致意還是拱手致謝。不用多說,這正是錦衣衛北鎮撫司副千戶李存良和他的手下錦衣衛們。

在這之後,才是王府和巡撫的幕僚們:監軍少卿刁華神、監紀同知楊明時,王府文案舒國平、程翔鳳、孫洪、洪其信、賀桓,軍醫官王翰,撫臺幕僚錢維翰等人。他們或著武服,或著文服,個個含笑騎在馬上,四面拱手。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總後勤部第一副部長吳泰沒有出現在出征隊伍中。他已經帶著後勤參謀和部分人員,提前一天出發,聯絡沿線各處王莊和地方州縣,為大軍的糧餉和開進做準備。情通局局長劉名升,比吳泰還早半天出發。因未能及時對土暴子的戰略性進攻提前預警,他被朱平槿撤職察看,現在正是憋著一股氣的時候。

這些大人物過完,緊接著便是兩隊警衛騎兵。他們一色的黑盔紅甲,一水的川藏戰馬,一般的丈二紅櫻騎槍和火銃布袋,順序行進,宛如赤龍。只是在這隊騎兵的末尾,出現了三十餘名頭戴黑盔,卻身著藏袍、腰胯藏刀的騎兵。微駝的身軀,紅黑的臉龐,帶著一股高原上練就的不羈之氣。這是來至魚通土司的藏兵,朱平槿將其編入了自己的警衛營。

魚通土司的藏兵之後,還有更多的蠻族騎兵。他們大約三四百人馬,穿的全是鐵甲,用的全是大刀。個個身高臂長,虎目圓睜,殺氣橫溢,一看就知道都是些久經沙場的銳士。

這些銳士,便是嘉措率領的董卜撫標騎兵。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