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人頭大炮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秋糧的豐收、戰事的平歇,讓蜀地官府和百姓都看到了重回太平生活的希望。

左護衛的全面改革以及護商隊向川南、川中和川北的順利開進,則讓蜀世子朱平槿和他老婆妻羅雨虹看到了一線曙光。

羅雨虹的性格與朱平槿迥然不同。朱平槿的風格是慎思而後行,而她是雷厲風行、說幹就幹。

她和朱平槿為金融業定下大政方針之後,她立即於次日召集辦公廳、匯通錢莊的負責人開了一個高階別的小會,決定由程翔鳳執筆,形成一個王府關於經濟工作的秘密指示,下發各經濟單位部門執行。這份檔案談論的主要東西就兩樣:一是糧、二是銀。負責天全榷場交易的曹三泰也接到了羅姑娘的親筆信,詳細闡明了她關於今秋茶馬貿易以及肉、奶、酒、皮革、絲綢、布匹、金銀兌換等諸項貿易品種的具體構思和要求。

朱平槿無銀可管,便把重心放在政治和軍事上。

第二天一早,他和老婆分道揚鑣,坐船去了雙流縣收租院火器局。

火銃銃管鑽出來兩根,質量很好,但代價是報廢了八根鑽頭。主要問題不在銃管鋼料,也不在車床,而是鑽頭。

鑽削銃管,屬於深孔鑽。深孔鑽很容易鑽偏,所以鑽桿上在刀刃部分之後有個圓柱體的定心部。但這個定心部帶了新問題——鑽削工作時既無法排屑,也無法用油或肥皂水冷卻刀刃。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為了降溫,工匠們只好降低工作強度。鑽一會兒便拉出鑽頭來用細竹管吹油排屑,甚至是用嘴吸屑。此外,鑽頭刃口鋼火還是不行。刃口很快磨鈍捲刃,只好重新打磨。

解決前一個問題的辦法,就是在使用空心鑽桿,刃口相當於焊接在一根鋼管上,注入機油冷卻排屑。朱平槿講了解決辦法,但不知道這些工匠們能否在工程上實現。

第二個問題只能在刃具的材質和熱處理上下功夫,一點點地去摸索,一點點地去積累。淬火是水好、油好、尿好,還是豬血好,工匠們自己去試驗。

可是在鑽管上痛苦不堪的工匠們已經沒有耐心了。比起鑽管來說,提高火銃的產量更為急迫。

他們向朱平槿建議,可以先試製短管大口徑的火銃。這樣火銃,一次可裝入四錢的小鐵子四枚或兩錢的八枚,近距離威力大,命中率高,對付那些一擁而上且身無寸縷的土暴子效果更好。裝入獨彈頭,又可進行遠距離射殺。

更關鍵的是技術和成本原因:這樣的銃管無需深孔鑽削。可以直接用鋼板卷制焊接成管後鏜光,生產速度快,成本反而更低!

一兩六錢的總射彈重量,接近六十克,大於十號獵槍(注一)。後坐力雖很強,但可以承受。用獨彈頭近距離轟擊,可以一銃打死野豬。

朱平槿認真傾聽了工匠們的理由,又徵求了隨行的跛子英雄何承峻的意見,立即爽快地批准了這項計劃。但他強調,不能因為一時的困難便繞道而行。

鑽管這個工藝是銃管製造的難點,一定要想法突破。資源不夠就加大投入,效率不高就進行管理改良,形成一種各專業既有分工和又有協作的格局。如將生產車床的與操作車床的人分開,成立單獨的車床作和銃管作;生產包括鑽頭和各類量具、工具的工匠成立單獨的刃具作等等。

此外,朱平槿再次強調了學習班的重要性,要求工匠們必須每晚識字讀書。有了知識,就可以將以前的經驗和教訓記錄下來,防止重複犯錯。

朱平槿告訴王崑山和李立,他這次來火器局,專門帶來了幾十名讀書人。這些讀書人都是經過了一兩輪蜀考的窮苦讀書人,透過了嚴格政審,祖上三代清白,本人自願到火器局為工。他們有文化底子,能夠讀書寫字,學習能力強,以前也吃過苦。既要讓他們下基層鍛鍊,不能搞特殊化,又要發揮他們的長項,使他們能夠帶動工匠的文化水平提高。

“是,師傅!徒兒一定牢記師傅教導,搞好‘三結合’!”年紀比朱平槿大一倍多的王崑山佝腰佞笑道。

王崑山人品不怎樣,但朱平槿是用其長。朱平槿還自信,自己能夠完全控制住這個出賣老子投靠兒子的舉人。

“走吧!去靶場,看看你們新鑄的大炮!”朱平槿說完擺擺手,腳步輕快地向靶場走去。

所謂靶場,就是在收租院外不遠處一片低窪的農田。農田後有個自然隆起的土堆,經過人工加高後,可以擋住炮彈,也以擋住聲音。

在一塊清除了稻梗和灌木的平地上,一門猶如黃金鑄造的大炮擺在正中。

這是一門黃銅炮。炮身前細後粗,沒有官軍炮身上常見的一圈圈炮箍,顯得異常整潔光滑。但相對炮身,外觀的主要區別在炮架。新炮摒棄了常見的四輪炮車,改用了方便調整方向射角的兩輪炮架。

不等朱平槿開口發問,李立便說起大炮的生產過程。親自幹的人看別人幹的人就是不一樣,他張口便細細道來:

“徒兒備料,足足用了五百貫崇禎通寶,私錢一個都沒用!可朝廷的制錢同樣不堪,大小不等,銅鉛比不均。北地的老錢一錢三分,新錢只有一錢。南地的錢只有八分,川地的錢只有六分。徒兒融了制錢,又往裡面加了許多紫銅精料和鋅、錫精料,這樣才能勉強達到師傅提出的成分配比。徒兒算過,這次備的料,至少可鑄大炮十五門!”

“效能諸元和試射情況?”

李立嫻熟地向朱平槿介紹:“徒兒按照師傅畫的圖樣製作,炮尾有尾珠,兩側有耳軸,另有可拆卸託運的車架和炮架。炮膛用專用車床鏜過,非常光滑精準。炮身重約兩百二十斤,炮身長三尺,炮膛內徑三寸二分(注二),長徑比接近九。加上炮架,全炮重約四百斤。

球形大炮子以鐵鑄造,重約七斤半。試炮之時,裝藥十兩,以掏空松木為彈託,最遠可至一百五十丈。如射距只在六十丈以內,便會在地上形成跳彈。大炮子威力極大。人遇著即死、擦著便傷。碗口粗的木頭柵欄,一炮就打散。火磚牆更差,一尺多寬的窟窿,碎磚四處亂飛。因大炮子與首級同重,射手們都喚做人頭炮!”

大明官軍以首級記功。首級,常俗稱七斤半,正與炮子重量巧合。以人頭炮為名,倒為這門金燦燦的大炮平添了一份煞氣。

李立還介紹,由於銅炮炮膛易於加工,又以掏空松木為彈託,使人頭炮的閉氣效果遠好於虎蹲炮。在使用容易漏氣的霰彈時,差別更加明顯。目前人頭炮使用的霰彈都是一兩的小鐵子。裝十斤,百步內可打穿皮甲;裝十五斤,可射九十步,對無甲敵兵效果最好。至於水軍用的大霰彈,火器局還在實驗。

“雙倍裝藥試過沒有?”“試過,完全沒有問題!”

人頭炮是朱平槿親自設計的一種輕型短管榴彈炮。它的作戰特點與虎蹲炮相似,近距離威力很大。炮身輕便,長距離用騾馬馱載,短距離機動或戰場緊急情況也可人背肩扛,非常適合四川的多山地形。

朱平槿很滿意地點頭,問趴在炮身上撫摸的何承峻,如果他來指揮此炮,如何編成,如何使用。

“此炮炮身輕,可以兩人扛、一馬馱,正適合山地作戰!”何承峻撅著屁股立正回答,“長途行軍,兩匹馬換著馱炮,一匹馬馱車架,再用一些馬來馱炮彈和工具。炮身裝好便可開火,短距也可人工拖行。打仗極為方便實用!

只是此炮彈藥沉重。要保證三十發的彈藥,十發一匹,至少要三匹馬。馬多了,管馬的人也多。末將以為,這一門炮,至少需要十五人來操作!”

“先給你六十人,組成一個四門炮連,你來當連長!”朱平槿道,“目前這門炮,就是炮連的訓練炮。以後火器局還會再鑄造更多的銅炮,一些給你們炮兵,一些給水軍。記住:炮是用錢做的,精貴,可別丟了!”

“末將會用命護著這炮!”何承峻再一次立正回答。

“炮精貴,但你的命比炮更精貴。用命換炮是折本生意,不划算!”朱平槿走過去拍了拍何承峻的肩膀,“你就在這裡住下,先把腿傷養好。要不然,每天撅個屁股到處亂走,連個媳婦也找不到!”

……

朱平槿看了火炮的試射,原本準備像以往一樣,在這裡住上幾天,挨個檢視各個作坊,用自己掌握的未來知識來點醒那些還在科研道路上求索的工匠們。然後繼續乘船前往彭山縣江口基地,視察那裡的水軍,瞭解眉州士紳的動向。

目前江口水軍有四條新造的划子船,一門固定在船頭的虎蹲炮,編成了一個連。賀曾柄的兒子賀桂下到嘉定州任護莊隊任副大隊長。他到樂山沒多久,不知怎的便申請主動降級,當這個新建的水軍連長。朱平槿知道賀桂在嘉陵江邊長大,水性很好。再說水軍確實缺少一名大將,於是批准了他的報告,並安排雅州老兵王祖義當了他的副職。

水軍連常駐江口鎮,除日常訓練外,還配合江口稅關向眉州士紳收稅。就在不久前,賀桂緊急報告眉州士紳武裝衝擊稅卡,他不得已給了對方一炮。

朱平槿的眼睛一面盯著北方的朝廷和闖獻,一面盯著身後的邛眉。身後出事了,他需要現地瞭解情況,制定應對策略。

可就在當日下午,總長賀有義和情通局長劉名升親自趕到了收租院,向朱平槿報告了一個緊急情況,終止了朱平槿這次短暫的南巡。

注一:據說美國的十號獵槍裝填的獨彈頭質量在六十克以上,可以獵虎;而四號獵槍發射的百克獨頭彈,可以把野牛打個對穿。響木沒有玩過十號獵槍,以上資料也沒有具體考證過。

注二:明代七斤半約為4.447Kg,正好是英制10磅。經計算,鐵質球形炮子的口徑約為102mm。

英制9磅炮,如球體正圓,直徑約為100 mm。然而英制9磅炮的口徑為4.2英寸(107mm),裝填間隙足足有7毫米。早期鑄造火炮和鑄造炮彈的品質控制可見一斑。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