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松林山下(八)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一個高七尺、寬四尺三寸的鎏金畫框,被安放在一個涼轎改裝的竹架上。竹架刷過朱漆,周身赤紅。八個警衛連的士兵扛著鎏金畫框,從手持護商隊軍旗的陳有福開始,在一個接一個的連隊前面緩緩走過,連新兵和民夫隊伍也沒有放過。

朱平槿和羅雨虹來到操場上,帶頭下馬,半跪在軍旗之前。鄭安民領銜的文臣武將則跪在軍旗之後。

全場沒有下跪的,除了那八名扛畫框的衛士,只有騎在馬上跟在畫框之後宋振宗。他作為朱平槿安排的肉體喇叭,每到一個連隊面前,便扯開他著名的大嗓門放聲高喊:“大家抬起頭來看真了,這畫像就是我大明太祖高皇帝真容!太祖高皇帝萬歲!大明萬歲!萬萬歲!”

率先舉拳頭跟著宋振宗呼喊萬歲的,便是蜀藩世子朱平槿和他法律上的未婚妻、事實上的老婆羅雨虹。他倆一喊,全場跟著喊;他倆一振臂,全場跟著振臂。

整個松林山基地籠罩在狂熱亢奮的情緒中。山呼海嘯般的萬歲聲,像莫斯科的紅場閱兵;灌木叢生一般的手臂,又像慕尼黑的黑黨集會。等到畫像繞場一週完畢之時,朱平槿已經悄悄拉著他老婆站了起來。這一站起來,朱平槿自己也有點昏昏沉沉,這極具毀滅性的風暴般的萬歲聲,人們到底是對著那遠去的畫像在喊,還是對著我朱平槿在喊?

一個小兵半跪在地上,一邊舉拳頭喊萬歲,一邊盯著畫像上的太祖真容。直到畫像慢慢離開看不見了,他才勾頭對旁邊的兄弟大聲道:“你們看見沒?這畫像上的人不是世子爺嗎?”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問話並沒有淹沒在狂濤般的萬歲聲之中。旁邊小兵也看仔細了。

他肯定道:“是世子爺!只是世子爺還沒長胡子!”

另一個小兵聽到他倆說話,罵道:“誰敢說世子爺沒鬍子?沒鬍子的那是太監公公!剛才我看清了,世子爺長了鬍子!有這麼長!”

第一個說話的小兵連忙解釋:“我說畫像上的人像世子爺。等世子爺長了白胡子,便跟畫上的太祖爺一模一樣!”

“屁話!”周圍的小兵一起罵他,“那是世子爺的祖宗,他們能不像嗎?你不是你爹媽生的?不像你爹媽?”

……

利用太祖朱元璋作為朱平槿在政治上的旗幟,那是去年除夕召見舒國平等四人時孫洪的獻策。朱平槿幾日前在平臺召見蜀地宗室及文武時,曾向郡王們試探一番,效果好得出奇。平臺上當時哭聲一片,可見很多宗室對他們的老祖宗那確實是有真感情的。

一斑窺豹。可想而知,若將來朱平槿爭奪天下,一旦舉起太祖皇帝這面旗幟,出自太祖一系的宗室多半是同情甚至支援朱平槿的。

但宗室的支援僅僅只是朱平槿試圖攫取一點邊際利潤。真正的大頭不在宗室,而在朱平槿要藉助朱元璋一生的所作所為,來打造自己在文武百官和縉紳庶民中的形象。

朱元璋叫花子出身,一家人餓死、凍死、病死殆盡,親戚中最後只剩了他和侄兒朱文正、外侄李文忠寥寥幾個,可以說中國歷史上的開國皇帝,沒有哪一個有他那樣悲慘的身世。他在十幾年的元末戰爭中,驅逐韃虜,廓清中土,日月重光,再造河山。立國之後,有鑑於自身的痛苦體驗,他體恤民情,嚴懲貪官,為政以簡,輕徭薄賦,極短時間內就為百姓打造了一個太平盛世。

若非成祖朱棣和他的子孫改弦易轍,依靠沾著臣民鮮血的屠刀,推翻了作為朱家家法的《皇明祖訓》和《明大誥》,大明朝未必會如此迅速腐敗。僅在朱棣死後短短二十五年,就因為朝中出了權宦王振,而在土木堡丟掉一位皇帝、絕大多數靖難功臣以及京營五十萬精兵。這還沒完,幾十年後,大明朝又出現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貪官劉瑾。

總而言之,朱平槿力捧老祖宗朱元璋,政治上的本質上就是在大明朝唱紅歌!

然而,有利必有一弊。朱平槿的老祖宗因為肅貪懲惡,在大明朝的歷史中留下了嗜殺的名聲。如何避免力捧老祖宗帶來的負面效應,朱平槿尚在思索之中。

……

畫像遊行完畢,被重新安在操場北側臨時搭建的校閱臺正中。各連隊在軍官們的口令聲中開始調動,面對校閱臺重新站成數個大方陣。操場南側的新兵和民夫們,也在軍官和莊頭的帶領下聚集在校閱臺下。

朱平槿登上校閱臺,冷眼看著操場上的調動。直到操場上的亂哄哄基本平息,他才開口對羅雨虹道:

“軍隊調動的速度,是體現軍隊戰鬥力的重要指標。若是戰場猝然遇敵,誰先展開,誰就能贏得勝利的先機。今天我故意改變了宋振宗他們預定的校閱程式,也有臨時檢查的意思在裡面。軍隊是國家的命、民族的命,更是我們的命!我的工作時間安排,五天裡至少要有三天放在軍隊上!”

“我知道了,救世主大人!”羅雨虹調皮一笑,問道:“今天他們表現怎麼樣?”

“在青衣江邊,我們一千人用了兩刻多種才列陣完畢;在彭山江口,我們一千五百人按預案展開,用時不到一刻鍾。今天雖然慢些,但是既無預案,又是各單位倉促集結,難度大得多,慢一些也是正常的。你看,受過嚴格訓練的士兵和沒有受過訓練的民夫,差距有多大!”

羅雨虹卻不同意。她手指著佇列邊緣的一隊民夫,提醒朱平槿:“我看也不一定!你看那隊民夫的表現,比樂山的新兵還好!”

朱平槿也注意到了。他招來身邊的衛士,不多時那衛士便來報告:那隊民夫是仁壽王莊派來的運糧隊。領頭的是兩個莊頭:一人原是世子在人市買來的流民,名叫魏幹;另一名原是府中太監,名叫丁原。

“魏幹是我爹。”侍立一旁的警衛連長魏辰突然開口。

“難怪!你爹很不錯,能把民夫練得像軍隊一樣!你哥魏申在新都也幹得不錯,可惜這次他不在。”朱平槿道,“晚上若有時間,領你爹來拜見吧!”

軍隊列陣完畢,眾官一齊參見。

校閱臺上的朱平槿邁前幾步,踏上了個大板凳,向數千將士和民夫發表了重要講話。

話題從那副畫像開始:

“今天是個重要的日子!本世子特意將王府宗廟裡的太祖高皇帝請到這松林山,既是請祖宗見識一番松林山,更是要諸位認得我大明朝的開國皇帝!為什麼要諸位認識太祖高皇帝?”朱平槿的眼睛掃視臺下,幾位重臣心知肚明,但卻不會這時候越殂代皰。

“我們護商隊之基本宗旨是什麼,誰來回答?掌旗手陳有福!”朱平槿直接點名。

“效忠大明,護國安民!”臺下的陳有福毫不遲疑。

朱平槿指著身旁的朱元璋畫像道:

“護國安民之楷模者,無過我太祖高皇帝也!”

“昔年北元滅宋,華夏淪喪。時至元末,朝綱不振,官吏貪墨;群盜並起,寇掠四方;旱蝗輪替,飢疫相繼;餓殍千里,十戶九空……天下蒼生,無不翹首以盼太平!我太祖高皇帝,本起自寒微。布衣之身,素抱護國安民之志!乘時應運,豪傑景從,戡亂摧強,廓清海內,奄奠九州!陳友諒空國而來,號稱六十萬,連巨舟為陣,望之如山,綿亙數十裡。我太祖高皇帝以拯救萬民為己任,奮身而往……”

朱平槿揮舞著手臂和拳頭,極具感染力地滔滔不絕演講一刻鍾,終於講到了朱重八成為了大明太祖高皇帝。

“……太祖皇帝歷經艱難,十五載而終成帝業!從此,我中華兒女重獲自由,我華夏百姓重享太平!輕徭薄賦,世上再無饑饉;抑制豪強,國中再無……”按目前的節奏,後面還有太祖三十一年的執政生涯。

許多年輕的士兵都聽得如痴如醉。太祖高皇帝偉光正的高大形象,第一次在他們心中紮下了根。

朱平槿的演講風格屬於激情煽動型。他在大學時參加過專門的演講培訓,工作後又多次實踐,總體反應良好。朱平槿有理由相信,對於他的演講,那些年輕的飽經苦難的士兵們毫無免疫力。

……

朱平槿拼命把自己向朱元璋身上貼,他的幾位人老成精的大臣們卻各有想法。

右長史鄭安民出神地看著臺上慷慨激昂的世子,目光卻悄悄滑到傍邊那副肖像上。

肖像上的大明開國皇帝姿貌雄傑,慈眉善目,寬闊的國字臉上留著花白的鬍鬚。如不是頭上的翼善冠,身上的袞龍袍,咋一看去,指不定還以為是哪家的高堂老大人。鄭安民把目光又投向世子,世子與那畫像上的老人驚人的相似,簡直就是太祖皇帝年輕時的模樣。

難道天下真有這等湊巧之事?他為王府長史的時間尚短,只在正旦祭祀之時去過一次蜀王府宗廟,負責殿前儀仗,沒有機會進入正殿,見識太祖的真容。但不管是否存疑,鄭安民依然心中認定,這就是天意!跟著這位少年英武的世子,說不定自己將來也會向劉伯溫一樣,封侯拜相,名留青史,成為百姓心目中那個能掐會算的神仙。或許他有一天致仕歸鄉,世子也會送一首“事業堪同商四老,功勞卑賤管夷吾(注一)。”一樣有名的詩贈給他。

賀有義站在鄭安民旁邊,眯著疲憊的眼睛,滿意地觀察畫像出場的效果。這幅畫的作者是一名新入值總參的參謀,名叫祝義才,三十多歲。

祝義才的爹原是蜀王府工正所彩畫作一名不入流的工匠。因為年紀大了,手發抖了,所以羞答答地透過王工正向世子推薦他兒子頂班。世子讓祝義才比照青羊宮的壁畫臨摹了一幅何仙姑採蓮圖,對他線描的手藝讚歎不已。祝義才透過政審,便被世子丟到了總參畫地圖。除了這個祝義才,總參還有變化。走了一個作訓參謀,賀曾柄的兒子賀桂下到嘉定州護莊大隊任副大隊長;來了一個後勤參謀,這人便是他的老友,戶科給事中吳宇英之庶次子吳泰。吳泰常年在京師幫襯老爹核計戶部的賬目清冊,清點府庫倉囤,算盤打得噼啪作響。在賀有義拉攏許諾下,他同意加入護商隊。世子直接就給他定了正營級參謀,管理全軍後勤。

“本官也是正團級,不比你低半點。論資歷,本官還比你早幾天!”賀有義眼睛的餘光瞟著自己身上的綠袍,又掃了眼鄭安民身上的紅袍。

“以文御武?呸!我爹和侯良柱就是死在你們這些自以為是的文官手裡!”

劉紅婷的注意力既不在朱平槿身上,也不在那副鑲金的畫像上。她悄悄著注意身邊的舒國平,見他聽得如痴如醉,嘴巴還在喃喃自語。劉紅婷知道他正在模仿世子的演講風格,以後好給士兵們做動員,便不好意思打攪他。南京聚寶門(現中華門)城門洞裡刻畫的那副正宗的官方版太祖肖像,她從太倉到成都,經過南京時進去看過,與今天畫上的人不是太像,只是她沒有告訴任何人。

她看著激情澎湃的年輕世子,心裡想著這次將彭山一攤子事情交卸了,重新回到總參,不知道世子會安排自己做什麼。

不管怎樣,只要能守在他身邊就好!

劉紅婷想著想著,俏臉紅了。

注一:劉基辭官歸鄉,朱元璋的臨別贈詩。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