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火器之先(六)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有人熱鬧,便有人寂寞。

世子與李立、沈貴和馮氏兄弟聊得火熱,這一聊就是大半天。王崑山坐在上首,卻一句話都沒聽懂,心中落寞可想而知。他是個聰明人,知道自己要在新的團隊中生存下去,絕不能在世子興頭上潑冷水,還要順著世子的思路往下走。既然世子反復強調這火器局的重要性,自己又被任命為火器局實際負責的副總管,一旦做出成績必定會進入世子的視野。自己不懂行不要緊,世子任命他當這個副總管並不是因為他懂行,而是他能夠充分領悟世子的想法,領導、組織、協調工正所、護衛匠戶、王莊王店等各個單位和派出人員,共同完成火器研製的任務。因此,當接下來的一幕出現時,他決定立即出手,展示自己的能力。

世子滔滔不絕講述技術上的問題。在他講述的時候,除李立在用一支禿筆在紙上記錄,其他幾個人都在鼓著眼珠聽,雞啄米一樣點頭,也不知真聽懂沒有。王崑山知道,這多半是因為工匠識字不多的緣故。工匠識字不多,自然會嚴重影響到他們的接受學習能力。同時王崑山還敏銳地注意到,世子在講述時,有時會講半截話。說了會這樣,卻不說為什麼會這樣。王崑山從世子的表情分析,世子倒不是想隱瞞什麼,而是擔心下面的幾個人一知半解,反倒誤了事!

見此情形,王崑山不由擔心起來。假如這幾人的手藝達不到世子的期望,不能按期完成火銃的試製任務,到時板子就會打到他王崑山的屁股上。隨時來請教世子當然不可能,世子豈是想見就見的?只有讓與世子建立某種固定的人身關係,才可能合情合理隨時聆聽世子教誨。

一個時辰過去,世子講得口乾舌燥,伸手向李四賢要水喝。瞅準這個絕佳空隙,王崑山說話了。

“這工匠之學也是門學問,在蜀王府更是一門顯學!自獻王始,蜀王府廣收蜀中典籍,博採眾家之長,歷代賢王輩出,治學窮經三百年,方能積累如此高深之學問。世子今日所授,本為王府中不傳之秘學。世子一脈嫡傳,家學淵源,如今世子為了蜀中百姓,將府中秘學盡行傳授。我等數人有福,能當面聆聽世子教誨,吾等無以為報,除君臣之禮、主僕之禮外,還當以師徒之禮待世子!”

文化程度低,並不意味著智商就低。王崑山的提議,立即得到了李立等人的熱烈響應。世子口中的新式火銃,哪裡是他聽別人說的,分明他自己就會造!手藝上的事情很多都講積累,都憑感覺和領悟。真知道和假知道,自己幹過和看別人幹過之間的差別,這幾名工匠中的翹楚一聽就明白。只是世子自己不承認,他們也不敢貿然相問。王副總管一語道破玄機,讓不敢貿然開口的李立等人立即抓住了機會。

既然已經從世子那裡授業了,幾個人也不管朱平槿願意不願意,紛紛離座,在寶座下呯呯怦怦磕起了響頭。

這個時代,職業教育是沒有藍翔技工學校的,職業技能只能透過古老的師徒制來傳授。手藝就是飯碗。要師傅傳授手藝,按老規矩須先在師傅家倒三年馬桶,幹七年苦工。學了手藝,師傅高興時點了頭,徒弟才能出師,自立門戶,獨自創業。若是師傅不點頭,說手藝還不過關,那就只能以學徒的身份繼續幹下去。貿然闖出師門,被師傅當街摘了牌子,不僅外面的客戶和業內同行從此不會認可你的手藝,而且在人品上還會留下不良口碑,略等於家裡的敗家子或不孝子,或者是天貓裡的帶圖差評。現在世子肯免費傳授手藝,那相當於中了大獎,磕幾個響頭算個屁。

千穿萬穿,馬屁不穿。王崑山的馬屁歪打正著,正好拍到朱平槿臀部的嫩肉上,舒坦極了。

朱平槿方才所傳授的知識,在大明絕對是頂尖的高科技,而且是用於殺人滅國的軍事高科技。在目前的戰爭動亂環境中,這些高技術肯定不適宜於四處擴散。因為擔心洩密,朱平槿一直在考慮如何強化技術保密。王崑山的提議,正好為朱平槿提供了一個強化保密的思路。在他前世,師徒關系已經有名無實。這時代師徒關系遠比前世緊密,相互之間存在法律意義上的人身附隨義務。一個師門就是一個特殊利益群體,師門內部掌握的技術,是絕對不會外傳的。外傳了,那不是自己砸了自己的飯碗?為了控制技術,手藝人甚至有傳男不傳女的傳統,以防止女兒外嫁造成技術流失。馮氏兄弟的師傅就是他老爹,而沈貴的師傅因為沒有兒子,這才傳他的手藝。朱平槿解囊相授的做法,在幾個手藝人看來,已經是石破天驚之舉了,磕頭拜師那是理所應當。主動保密明顯是比人身控制更高的層次。透過確認師徒關系來捆綁利益,絕對有助於技術的控制。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可凡事都有一個度。保密工作做過頭了,那科研創新工作如何又開展?

王崑山一擊中的,心中大喜,不過他還有後招。

“臣還有一議。王府之學問,浩瀚乎如東海之水;臣等之所學,微微乎如晨露之珠。臣聽宋將軍說,護商隊都有學習班,舒、賀等幾位先生夜夜都去講課。幾月下來,那原來大字不識的兵士都能讀懂家信了。臣打算在火器局也辦個學習班。所有參加學習班的人,都算作世子的再傳子弟!”

再傳弟子?朱平槿微微一愣。如此一說,在座這幾位莫不成為了自己的嫡傳弟子?

嫡傳與再傳,之間的差別可就大了!

王崑山的提議十分有趣!

如此一來,那將來自己的歷史地位就不像普通帝王那麼簡單了,完全可能成為孔子、關公、公輸班那樣的文武聖人或行業宗師!

只是自己將來在廟中的形象會怎樣?左手一把銼刀,右手一個墨斗,屁股下墊臺車床?那還不被老婆笑掉大牙?

朱平槿眼珠一轉,決定把老婆拉進來。

“本世子所學雖多,然多雜而不精!有羅姑娘幫著參詳,本世子方能有所領悟!”朱平槿眼睛望天,緩緩道來。

“喔?那臣等也是羅姑娘的嫡傳徒弟了!”王崑山搶在眾人之前答道。

又是一陣響頭聲。

“要拜本世子為師也可以,只是……”朱平槿說話停頓了,讓下面幾人身一縮心一緊。

王崑山再次跳出來扮演了急先鋒和代理人的雙重角色:“臣等既入師門,必定謹守師門規矩,奉師如父母。若是心不誠,藝不精,任憑師傅打罵!”

王崑山是舉人出身,有功名的人物,這等江湖語言怎麼說來就來?朱平槿心中疑惑,卻沒有說出來。他笑笑道:“本世子不為別的,是擔心這些王府絕學流到外面,讓那些心懷不軌的壞人學去了……”

“臣等絕對不敢有所外洩!如有外洩,天打雷劈!斷子絕孫!”幾個人發誓詛咒。

朱平槿點點頭,表示很滿意,不過他還是要把醜話說清楚。

“若是外洩,師門規矩治不了,還有這王府的規矩,還有這大明的律法!”

“臣等絕對不敢!”

“那既然王先生要辦學習班,準備教些什麼?”

王崑山再拜道:“臣當不起世子用先生稱呼!世子可用名字呼臣!”

裝孫子!朱平槿心裡鄙夷,嘴上卻甜蜜蜜喊道:

“崑山!”

“哎!徒兒在!”王崑山彷彿瞬間年輕三十歲。

我想吐!朱平槿心中一陣乾嘔。

“你的學習班教些啥?”朱平槿問道。

“還請師傅定奪!”

媽的X!奸臣!佞臣!阿諛奉承、溜鬚拍馬!玩政治的真不要臉!

“學習班,首先要教讀書寫字!以後圖樣看不懂,是要誤事的!”

“徒兒記下了!”

“還要教四維、五常、八德(注一)。”

“徒兒忝為舉人,可以代師傳授!”

“很好!”朱平槿讚道:“光有四維、五常、八德還不行,還要講三結合!”

王崑山瞪大了眼睛,三結合這個新詞他絕對沒聽說過。

“三結合便是產學研三結合!老中青三結合!”

朱平槿耐心給王崑山解釋:“產學研三結合,便是生產、學校、科研三者合而為一,形成一個整體,體現綜合優勢。學校教出人才,科研提供技術,生產讓人才使用技術,拿出有用的產品。透過這種方式,促進技術創新所需各種生產要素的高效組合。你聽明白了?”

“徒兒的理解,就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歸一,如此形成一個圓圈。師傅看可對?”

朱平槿正端著茶盞喝水,王崑山的回答讓他一口水差點嗆著。都是有功名的人,咋差距那麼大呢?難怪王爺那夥人成不了事。不管了,能不能聽懂先講完再說,讓他以後慢慢體會。

“老中青三結合,是講究一個團隊的年齡組成。年老的知識經驗積累多,但是新東西學得慢,創新能力不足;年輕的知識經驗積累少,但是啥東西都學得快,敢於去闖、敢於去試。老中青放在一起,只要他們能相互尊重配合,往往比單純的一堆老人或者一堆年輕人效果要好!”

王崑山四十多歲,馮氏兄弟與沈貴的年齡次之,李立最年輕,最多只有二十幾歲。

朱平槿說到這兒,王崑山立即明白了:“世子嫡傳弟子中,有老有中有少,徒兒年紀最大,一定會尊重師弟們,配合他們的那個——創新!”

“總算有些開竅了!”朱平槿微笑著點點頭,從袖子裡掏出幾張紙。

“這是本世子構思的火銃加工圖,爾等拿回去仔細參詳!”

注一:四維,禮義廉恥;五常,仁義禮智信;八德,孝悌中信仁愛和平。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