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和議(四)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在相隔了一日之後,談判的雙方都做了些準備,再次來到了孤山上的亭院,開始進行第二輪的交鋒。這一回雙方不再做過多的糾纏,都是直接切入主題。

落座之後,廉希賢等到奉茶的侍者剛剛退出去,就給一旁的副使柴紫芝打了一個眼色,後者會意地站起身,從袖籠中取出一幾頁紙,面朝宋使的方向拱了拱手。

諸位,兩國既有罷兵之議,那麼對於我方在上次戰事中陷於貴境的將士,可否有個數目報與我方我等對比一番後才能定奪。

這個要求來得有些突兀卻是合理的,陳景行同王應麟低聲交談了幾句,上一回他曾一同宣慰江南,帶回來了詳細的戰果,談判之前也做過準備,一個屬吏在得到他的示意後,拿出了一卷冊頁遞到他的身後。

本想交與王應麟的,無意中看到劉禹悠閒地在那裡喝茶看戲,陳景行轉念一想,又叫人傳了過去。不管怎麼說,劉禹也算是樞府一員,這種軍事上的事,還是他來說比較好。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嗯。突然被屬吏塞了一卷東西,劉禹詫異的開啟看了看,上面密密麻麻地記載著建康戰事的結果,分門別類地列出了斬首俘虜繳獲,下面還有核查官員的印鑑和簽名。

既然貴方問到,那就讓本官來說說吧。明白是怎麼回事後,他起身來看了一眼上面的數字,然後朗聲說道。

自貴軍出了建康府,我軍事後點算,一共擒獲各部人馬四萬七千三百五十一人,其中傷者二萬三千餘人,重傷不治者一千九百餘人。前些日疫病肆虐,從江南傳回訊息,有約摸五千餘人喪生,病倒者亦有萬餘,如今完好無損者應該還有三萬左右,這個數字不知道貴使是否知曉。

當然,最後的那一段並不在書冊上,而是被他送到瓊州的那一部分,第一批的三千多人已經到了,後面的還留在建康城外,這些人已經被劉禹扣了出來,並不怕他們去查證。

這還是廉希賢等人首次得到詳細的損傷數字,如果包含戰死的,這一戰損失就在八到十萬,可說是不小的失利了。柴紫芝聽了他報的數字,大概是在心裡估算了一下,然後提起筆記在了紙上,並將這張紙交給了廉希賢。

劉禹敏銳地觀察到,在看到那個數字的一剎那,廉希賢的眼中閃現出一種複雜的神色,像是惋惜遺憾又像是憤怒不解,最後他的瞳孔微縮,整個面部變得狠厲,只持續了一下,就恢復如常。

貴使報出的數目,我方還要派員前往查驗,這一點請貴方應允。當然在結果沒有回來之前,暫時就以此為依據,我等繼續商議,若是有大的出入,日後再另行處置,如此可好

從這裡到建康城來回也要好幾天,他們這麼提議也是應有之義,陳景行當然不會反對,雙方簡單商議了一番就將此事定下,由宋人陪同他們派人去建康城,負責一應通關文堞等事宜。

至於這些人是真的去檢視俘虜還是有什麼別的心思,那就不得而知了,劉禹當然知道他們是賊心不死,好不容易有了一個正大光明的理由,只是建康城現在還有什麼只怕到時候不要太失望了。

聽聞臨安城中還關押著我方一些將校,過了這麼久,不知道他們是否安好,此事還望行個方便,准許我方前去探望。

這個麼,本使無權做主,還要請示朝廷,若是應允了,自然會去告知諸位。

陳景行習慣性地打了個太極,廉希賢也不以為意,那些人才是他最主要的目標,不管是漢軍還是蒙古人,只要是千戶級別的將官,背後都有一方勢力,宋人當然也明白這個道理,奇貨可居嘛,他知道欲速則不達這個道理。

咳咳。元人似乎提完了要求,一時間場面上有些冷,王應麟等了一會不見他們發話,於是站起身。

貴方的要求我朝會盡力滿足,不過禮尚往來,那些仍在你方手中的州府,是否定下一個時限,以便雙方交接

一聽他的話,元人那邊就有些騷動,柴紫芝剛想站起身反駁,卻被廉希賢一個眼色制止了。後者望著王應麟,好整以瑕地擺了擺手,讓身後的人都安靜下來。

但不知這位先生說的是哪些州府

沿江各地的池州江州南康軍蘄州黃州鄂州郢州,還有隨州德安府信陽軍,海州安東州諸地。

王應麟顯然事前做了功課的,根本不用看什麼,一張嘴就背了出來,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原來還有這麼多地方在元人的手裡。劉禹知道他還沒有說完,蜀中的嘉定府一帶也是年初丟掉的,不知道為何他沒有提。

王先生說完了你似乎忘了,還有襄陽府房州均州光化軍,對了,貴國在一百多年前還丟了汴梁,要不要一併還與你們三百年前,我國的大都城叫什麼燕京麼,不也是貴國口口聲聲要光復的

你......

王應麟聽到這些話,不知道是生氣還是激動,手指著廉希賢半天說不出話來,只恨平日裡沒學幾句罵人的俚語,這會愣是想不出來反駁的詞。

伯厚,你先坐下。看到他的表情,陳景行出口說了一句,王應麟憤憤地坐回去,面色脹得通紅,一連喝了幾口茶水都壓不住。

貴使之言差矣,既是和議,戰前你我就以漢水為界,如今要息戰了,貴方還據著我方之土不走,這無論如何也說不過去吧。

我方是帶著極大的誠意而來的,這位王先生說的地方,多數都是主動歸附我方的,他們心向我朝,我朝自然不會輕易捨棄。如同我說的那些土地,我大元得自金人,當然沒有再交與貴方的道理,陳尚書,你說呢

荒謬,那照廉尚書的意思,我方需得主動交還俘虜,才能求得貴方罷兵若是如此,你我還談什麼,這樣的結果,恕陳某無法向朝廷交待,想必也非你想看到的吧。

劉禹算是親眼看到了一個自恃強者的外交人員是如何地盛氣凌人,廉希賢並沒有疾言厲色,可話語間總是高人一等,彷彿打了敗仗的那一方是宋人一般。

那倒也不是。廉希賢突然話風一轉。

如果貴方同意,對於那些將士,我國可以付出相應的補償,這就是你我坐在這裡的原因。不過,若還是照那位王先生所言,非只我等不能答應,就是傳回去,我主也勢必不悅,到時候,只怕再度燃起戰火的就非是我方的責任了。

廉希賢話裡的威脅之意,只要不是傻子都聽得出來,陳景行的臉色沉了下來,他沒想到這些元人居然如此強硬,避而不談交還領土的問題,這怎麼行。

那依貴使的意思,打算做出什麼樣的補償

草原上贖人,不外乎牛羊馬匹,貴國若是有興趣,都可以商量。金銀財帛,需要多少,開出價來,只能讓將士們歸來,我主必然不會吝惜這些。

陳景行被他一付商賈嘴臉嗆得說不出話來,明明知道自己的意思,這是擺明了要談崩麼

如果是這樣,那便不用談了,你說的這些我朝應有盡有。本官要提醒廉尚書一句,江南多疫病,多耽擱一天,只怕就會多死一些人,今日之事,本官會具本上奏朝廷,下一回是否還要談下去,再說吧。

說完他站起身,也不待對方回話,帶頭就朝外面走去,王應麟等隨員也趕緊跟上去。劉禹的動作慢了一步,落在了最後面,他出去的時候,特意注意了一下廉希賢他們,後者似乎並不怕什麼,在那裡自顧自地喝著茶。

劉禹當然不相信他們是有意要將這事攪黃,廉希賢這麼做,是單純地先漫天開價,然後再好坐地還錢呢還是另有什麼倚仗,他總覺得其中肯定有什麼忽略了的東西,具體是什麼,一時卻把握不住。

第二天,陳景行果然將事情在朝會上公之於眾,這個責任太大了,他根本擔不起。不知道是不是已經知情,老平章王熵毫無所動,陳宜中和留夢炎二人也是沉思良久。

......臣等有負聖恩,懇請朝廷另選賢能,以代臣之職。說到最後陳景行連辭職的話都冒出來了,劉禹看著他的樣子,一點都不像作偽,還真是個演技派啊。

事情才剛剛開始,什麼都還沒有談出來,不要動不動就撂挑子。老臣以為,元人此舉未必是真,還是先與之周旋一下,試探一下他們的意圖為好。

王熵聽他說完,先是出言教訓了兩句,接著又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對於這樣的事,謝氏原本就沒有什麼主意,一聽之下自然都依他所言。

這二人的舉動,總讓劉禹有種一唱一和的感覺,不過他現在還猜不出其中的用意。出了這樣的事,朝堂上變得十分安靜,就連言官們也不約而同地閉上了嘴。

瓊州市舶司之事,你等可有成議

正等著值事官喊退朝,突然聽到簾後傳來謝氏的聲音,不是被她提起,劉禹都幾乎忘了曾唯一死,市舶司就沒有主官了,這還確實是個問題。

臣等議過了,曾唯身死王事,照例應追贈一等,可授光祿大夫,蔭其一子。留夢炎欠了欠身出言答道。

喔,如此倒也罷了,就照此頒詔吧,關於他的繼後人選,你等屬意何人

顯然他們並沒有就這個問題達成一致,謝氏的話問完,半晌都無人應聲,一時間竟然冷了場。

眾卿若是有自薦或是推舉的,不妨在此奏來。

不得已,謝氏放大了音量,殿上的百官聽了開始交頭接耳,那個地方本來就是偏遠荒涼的所在,又是匪情不斷,一個主官剛剛才殞命,誰吃飽了撐地會主動要求去

謝氏大概也想到了這一點,在簾後發出了微弱的嘆息聲。這時候,劉禹突然想起了曾唯臨死之前說過的話,他轉頭看了一眼另一列朝班中的那個身影,提起袍服從佇列中走了出來,在御座下正了正衣冠,執著圭板便是一揖。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