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從煤山出發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皇帝和百官這次是鬧的相當僵,感覺雙方恨不得當場撕破臉的樣子。

不過從寢宮大門口走出來的時候,群臣們卻格外興奮。透過妥協和逼迫,他們徹底拿到了朝議的發起權,自此以後,國家大事,皇帝掌握的權利就否決權一項了。而且皇帝還口頭表示,否決權這事,自己也不怎麼會行使,文淵閣要騰個辦公室,司禮監掌印太監將長期在這裡辦公,內閣透過的事直接找他用印就是,除非他們決定不了的事再來聖裁。內閣的大臣們覺得,自己能有啥事決議不了?以後還是少麻煩這位動不動就賣國的主。

在京城的所有部門裡,此次談判後損失最大的是兵部和六科。兵部本來已經事實上獨立於內閣之外了,現在他們又得回到內閣的掌控中。六科這邊名義上沒受啥損失,可實際上內閣的權利加強了,他們再找別扭就有點沒人撐腰的感覺。還有個部門督察院,這次也有些影響。

可他們畢竟是小勢力,胳膊擰不過大腿,加強內閣的權利,是加強了全體文臣的權利,這是大利益,與這相比,自已部門的這點小利益就有點拿不上檯面了,他們必須得為大局讓步。

當然了這步也不是那麼輕易讓的,比如兵部這次就從150萬的資金裡分走了50萬,這是內閣必須要做的妥協。六科和督察院,弄不來銀子,但分到了政治利益,內閣新補的閣臣由督察院的人來頂。南京那邊要設的諮政院成員,則是內閣、都察院、六科各薦一人。

總得來說,透過這次大談判,各個勢力基本上都有收穫,可以說是皆大歡喜。這才真正廷議該有的樣子啊!現在來看,這段時間皇帝性情大變也未嘗不是好事。

皇宮裡的崇禎可沒時間去盤算這次談判的得失,自己的生命都到了倒計時階段,誰還有心情和你們這幫貨去計較豬肉分的合不合理?

與群臣剛一談完事,他就沒做停留,趕緊收拾東西,帶著一幫太監又去了煤山。既然自己生命的終點有可能在這裡,哪就從這裡出發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杜大伴、萬歲山這邊要營建三處學宮,這事可得抓點緊,一個月不到,監生和將校營的第一批人就要入住,所以你們不管怎麼樣,都得在一個月裡趕出一批房屋出來。房子不用建的太好,山上原有的建築能用就用,不要有什麼顧及。”一邊吩咐另一個秉筆太監杜勳負責煤山建學的事,崇禎一邊想著即將開展的工作要做些什麼。

“皇爺、咱們一月之內,要修夠多少人居住的房間啊?不會真按三千人的規模來修吧?”以這個時代的施工效率,哪怕是全用黃泥房來頂事,也根本修不好供三千人起居的房間。杜勳為這個任務很是發愁,皇上說要天天來盯工程進度,可他真沒有完成任務的把握啊。

“一個月修夠三千人使用的房屋,肯定是做不到的,再說外廷也根本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裡,湊夠這麼多人。這工程是未來一兩年內要完成的。不過一月之內,你的想辦法弄出夠四百人使用的房屋,還有想些辦法,弄些帳篷和草棚,以供臨時使用。趕在今年冰封之前,你們弄出夠八九百人使用的房間就行了。工程質量也不用太考慮是否長久的事,大概用一兩年後,就要建好的出來。當然也不能太應付事,這一兩年內可不能出問題,要是因為你修的房間不結實,讓國朝損失了棟樑,你和你的這幫徒子徒孫,可就等著滿門抄斬吧。”

大學怎麼可能一次建好?後世王思明上學的時候,大一在修、大四還在修,甚至讀研究生的時候,學校依然在修,感覺他上輩子就沒在一所完全建好的學校裡上過學。

現在杜勳主持修建的是朱由檢要建的大明版大學,將校營、工部和禮部送過來的監貢生,是第一批學生。

監貢生,說的直白一點,就是自費生、靠錢賣學歷的。不知道為什麼,明朝能賣監貢生身份的部門,不是一家。禮部作為主管教育的機構,賣學歷自然是業務對口,工部這邊居然也能賣學歷,就有點讓人弄不明白了。不過這樣也好,正適合此時朱由檢的胃口。名字都不用自己費腦筋想理由了,直接叫大明國子監工學院,大明國子監禮(理)學院,一文一工最是好用,以後工學院轉為正經的工科大學,不就順利成章了?

靠著這幫花錢進大學的生源,能弄出個名堂嗎?朱由檢覺得,沒啥問題。反正自己又不是想從裡邊選什麼經天緯地的大材,他只是想找些能具體幹事的普通官僚出來就行。要求不怎麼高、能寫會算,頭腦靈活、辦事專業就行,這幫人雖然是花錢拖關係進來的,但基本的文化知識還是有的,起碼是識字懂算術的,讀個書當個官一點問題都沒得,中國人你讓他做別的未必做好,但當官這事傻子幹上都能幹出門道來。

監貢生這塊是留給未來的,將校堂則是解決當下最要命的事。未來一兩年內,他必須要再建一支完全由自己掌控的能戰且可靠的武裝力量出來。以前直屬於自己的勇衛營,被戰事拖著抽不過來,抽過來也不夠用,所以必須要再弄一支出來。

建軍先得建將,從全國招一批又志於武事的年輕人進來,是最為方便和可行的方案。自己的前身以前就很注重武事,不過他走的路子有些歪,過分強調個人武勇,不知道現在大明的軍官,最缺什麼素質。上一次選武舉的時候,還鬧出了笑話,說選出了武舉只有兩人能武百斤大刀,這裡面一定有貓膩,以至於去年開武舉科的時候,居然連一個報名的人沒有。這純粹是瞎弄,把武舉當武士來選,武舉是軍官好不好?

猛將必起於卒伍,不是說猛將必須要是猛卒,而是說軍官必須要從基層掌兵開始幹起,是需要大量實戰來鍛鍊和磨礪的,不能一出來就讓人當大將,必須得有幹好連排長的工作經驗才行。設將校營就是為了培養基層連排長,有了優秀和專業的基層連排長做骨架,建一支能戰之軍問題不大。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現在的朱由校自然沒當過兵,也不懂怎麼建軍校,但他自認為憑著自己後世業餘軍事迷的能耐,弄一個速成班的軍校並不是什麼大考驗,只要用點心就行。能不能解局,就看這次校長當的成不成功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