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九章:清君側(三)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有大臣請求陛下去浙江投奔魯王,或許魯王看在同宗同族下,可以給陛下一塊棲息地。

提出這個意見的大臣,被馬士英一耳光甩過去,打得腦瓜子嗡嗡的,不敢作聲。

馬士英陰著臉,恐嚇和群臣。

“諸位,聆敬陽可是來清君側,陛下側邊都是誰,還都不是諸位?”

滿朝文武大臣明白他的意思,有少數大臣悄悄從金鑾殿溜出去,回到家中,換上布衣偽裝成百姓,混在人群出關離去,

馬士英沒有功夫搭理那些人。

他是庸人,是奸臣,卻不是慫人,和陛下上奏,請求由他領兵下山進攻叛軍。

可弘光帝死活不讓他下山,當初在南京城,都是各跑各的,這一次就算是死,也要拉著馬士英死。

君臣商議來商議去,愣是沒有好辦法。

於是乎滿朝文武大臣,和弘光帝傻愣愣聽著山下斥候,送回來叛軍的情報。

叛軍已到祁門,祁門守軍不戰而降。

叛軍已至松蘿山,松蘿山無一兵一卒駐守。

叛軍前鋒入績溪,城內軍民開門獻城。

數十萬叛軍逼近叢山關,弘光帝欲哭無淚,他都不敢去關口城牆上往下看。

而叛軍首領聆敬陽,一路上收編大量軍民,抵達叢山關下,已有二十餘萬人,但大多是混吃混喝的百姓,在聆敬陽統一排程下,把叢山關圍個水洩不通。

他在山下看山上,叢山關是徽州府第一天險,強攻恐怕要損失大量兵馬。

圍攻叢山關的第二天,堵胤錫和金聲先後趕來,兩人也沒有想到,聆敬陽可以取得這麼輝煌的戰績,一路打過來,如入無人之境。

面對叢山關天險,兩人一致認為不能強攻叢山關,應勸說關內的部隊開啟城門,迎接官軍班師回朝。

可不給關內守軍點顏色看看,他們還會繼續搖擺不定,浪費寶貴時間。

聆敬陽咬咬牙,令軍中大小火炮盡情向著叢山關牆壁轟炸,儘量不要傷著關內軍民。

轟隆隆炮聲響徹天際,弘光君臣嚇得大氣都不敢出。

轟炸結束後,關內幾乎沒有傷亡,眾人算是看出來,聆敬陽並不想傷害關內軍民性命。

很多人心態開始發生改變,尤其是軍隊,哪裡敢和數十萬叛軍開戰,要是保住性命,倒是可以開啟城門,迎關外軍隊。

恰好此時,堵胤錫來到山下,和眾人說明來意,只要開啟城門,所有人都可以活下去。

很多守軍心生投降,可卻也不敢在白天開啟城門。

為了防止大門被開啟,馬士英帶著一群家丁,來到城門口,在這裡守著,揚言誰敢開啟城門,他就剁了誰腦袋。

堵胤錫一番口舌,並沒有取得效果,聆敬陽以為必須要採用更為激烈的方式,恐嚇關內守軍。

可當天夜裡,一群禁軍舉著武器,衝向城門口,三下五除二把馬士英和家丁綁了,然後開啟城,迎接關外明軍入關。

聆敬陽當機立斷,下令鐵拳軍團在關外駐

守,其他各部兵馬速速入關,

半夜時分,數萬軍隊踏著整齊步伐進入叢山關,關內軍隊放棄武器,在軍營等待被整編。

因為是清君側,聆敬陽入關後第一件事情,是佔領整個山關,然後放權給堵胤錫和金聲。

堵胤錫和金聲帶著數千兵馬,將朝廷文武大臣全部趕到軍營,然後入宮安撫陛下,表明他們是來匡扶朝廷,剷除奸臣。

弘光帝看著堵胤錫和金聲,心裡罵個不停,他看堵胤錫和金聲就是奸臣,可自己沒兵沒權,堵胤錫和金聲不傷害他就不錯了。

“愛卿,朕被這群人束縛,不能匡扶朕大明江山,愛卿想做就去做吧。”

說完以後,弘光帝躺在床上,緊閉雙眼,眼不見為淨。

金聲和堵胤錫內心很是失望,弘光帝並非人君,要不是崇禎爺下落不明,怎麼都不會讓他繼承皇位。

可是弘光帝選擇躺平,堵胤錫和金聲開始施展拳腳,對外宣稱得到弘光帝旨意。

因為有軍隊支援,堵胤錫在關內發號施令,馬士英等奸臣一個不殺,也不繼續重用,而是把馬士英等奸臣編入到行伍,讓其成為大頭兵和清軍作戰。

馬士英豈能被這樣羞辱,他從堂堂內閣首輔成為一個軍戶,感情上不能接受。

他拒絕進入軍營,哪怕是死,也不成為一個大頭兵。

堵胤錫可不慣著他,既然你不去,那就給你換個地方。

他讓人給馬士英帶話,念其沒有投降建奴,可把持超綱,殘害忠良,朝廷毫無起色。

即日起特升格叢山關為叢山縣,任命其為叢山關知縣,駐守叢山關。

這是變相軟禁馬士英,不只是馬士英一人,馬士英黨羽,還有一些清談之輩都被任命為叢山關大小管理,將這群人軟禁在山上。

馬士英等數十文武官員在叢山關自由,可想下山就不行,馬士英又不敢硬闖,只能是在叢山關安撫百姓,氣得牙齒癢癢。

擺平馬士英後,堵胤錫和金聲主持弘光朝廷,兩人啟用一大批能幹官員,整個弘光朝廷吸氣變得欣欣向榮。

聆敬陽在叢山關整編隊伍,淘汰一大群不適合當兵的,竟然發現整個弘光系軍隊,適合當兵吃餉的勉強九千餘人,這還是在姜瓖帶著麾下軍隊前來投奔後的人數。

姜瓖這一次徹底臣服聆敬陽,繼續擔任寧國府總兵,幫助聆敬陽編練軍隊。

堵胤錫,聆敬陽,金聲三人攻入叢山關,引起巨大轟動,浙東魯王卻讓使者秘密潛入南直隸,來到叢山關,請求陛下速速發兵救援。

弘光帝不管事,整日在後宮嬉戲,朝廷一切都讓三巨頭負責。

堵胤錫和聆敬陽接見魯王使者,一見面,魯王使者下跪,說道:“堵經略,聆都督,救救我家王爺吧,再不救他,可要被叛軍禍害了。”

不就是一群叛軍嗎?

怎麼打得魯王被迫向弘光朝廷求救?

聆敬陽立馬意識到叛軍可能不僅僅是叛軍,可能還有其他勢力在背後,或許就是扶桑人,又或者是歐羅巴人。

聆敬陽問

魯王使者,叛軍有多少人?

叛軍有六萬餘人。

“以什麼理由叛亂?”

使者想了一會,愣是不知道咋說。

堵胤錫見他不說話,問他叛軍是誰挑的頭?

“好像是寧波府一個守備,說是魯王家財萬貫,卻不發軍餉,將士們餓著肚子作戰,於是就聚攏一群潰兵,開始叛亂。”

他也想不通,這群叛軍戰鬥力怎麼這麼強,幾乎每一次交戰,魯王部隊都會被叛軍打得灰灰湮滅,而叛軍幾乎沒有損失。

聆敬陽捂著腦袋。

“叛軍可有不尋常地方?”

“聆都督,這叛軍中有一支僱傭兵,哎呦喂,手裡頭傢伙可都是好東西,每一次作戰,咱們部隊好不容易衝上去,就被僱傭兵用一種小火炮,砸得暈頭轉向,好不容易衝過去,又被僱傭兵用更厲害的火銃打死,要不是僱傭兵不多,魯王恐怕早就被叛軍給害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是不是這種火銃啊?”

聆敬陽然徐升給他送來一支步槍,魯王使者看到步槍後,眼睛一亮,忙說道。

“就是這種火銃,射程遠,射速快,哪怕是建奴鳥銃,也不及萬分之一。”

聆敬陽沒有和魯王使者說話,而是看向堵胤錫,堵胤錫臉上表情非常豐富。

他一直以為聆敬陽危言聳聽,扶桑人不過是東瀛小丑,可如今看來,叛軍中的那群僱傭兵,就是扶桑兵。

他和聆敬陽說道:“必須要增援魯王,滅掉這群叛軍。”

聆敬陽早就有此意,增援魯王,消滅叛軍,伺機奪取魯王地盤,讓魯王從一方諸侯回到廢物藩王。

“你且回去,讓魯王堅持些日子,朝廷大軍自會去救他於水火。”

使者千恩萬謝,他離去前,突然想起一個事情,和聆敬陽說道:“都督,經略,那群僱傭兵在浙南好像有很多,聽說鄭芝龍部隊裡也有這樣的僱傭兵。”

“嗯,知道了,趕緊回去,讓魯王堅守浙東。”

打發走魯王使者,不等聆敬陽開口,堵胤錫連連和聆敬陽道歉。

之前是他目光短淺,幸好及時和聆敬陽,金聲組成三巨頭,打上叢山關,這才沒有任由朝廷繼續沉淪。

他和聆敬陽說道:“要不要增援浙東?”

雖然聆敬陽有想和建奴聯手抵禦扶桑人,可現在和建奴還是敵對狀態。

“要去增援浙東,要是任由魯王被叛軍吃掉,扶桑人掌控浙東,後方被扶桑人把控,哪裡還有底氣驅逐建奴?”

堵胤錫力挺聆敬陽,他和聆敬陽說起弘光朝廷政令不出南直隸,江西北部和湖廣東北部,想要增援魯王,可不能依靠一家之力。

聆敬陽突然響起何騰蛟,這一次攻入叢山關,怎麼沒有看到何騰蛟影子?

說起何騰蛟,堵胤錫肚子就有貨火氣,何騰蛟志大才疏,又樂於內鬥,清軍拿下之際,湖廣兵馬在他手中,就沒有發揮應有作用。

“何騰蛟早就去郴州府,要不是鞭長莫及,早就讓他入朝擔任閒職。”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