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一片石(三)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白鳴鶴和部將說道:“這個聆敬陽是陛下眼中紅人,我們可要好生保護,莫讓他們頂在前面,被清軍突了。”

部將紛紛附和他,讓聆敬陽部去唐通軍營東側一個山丘駐守,那裡地形崎嶇,易守難攻,是一個很好防守地帶,聆敬陽還沒有趕來,右營主將袁宗第卻帶著其他將領來到白鳴鶴軍中,白鳴鶴和部下站的整整齊齊,袁宗第說道:“你把那個聆敬陽放到哪個位置?”

“末將讓他領本部兵馬駐守唐通軍營東側,不讓清軍從東側突襲唐通軍營。”

袁宗第頓時氣血翻滾,罵道:“胡扯,趕緊讓他頂在前面,陛下欣賞的壯士,怎麼能夠躲在後面看戲?”

說話間,聆敬陽和李如風也來到聆敬陽軍營中,親兵把他帶到帳篷外面,正好聽到袁宗第在裡面訓斥白鳴鶴,聆敬陽和李如風面面相覷,不知道怎麼讓袁宗第不滿。

兩人硬著頭皮進來,袁宗第一眼就看見聆敬陽和李如風窘迫,不冷不熱說道:“我們大順軍向來以理服人,想要別人認可,就要一刀一槍乾死清軍,你們在三屯營怎麼打清軍,本將軍不知道,可在一片石,就打給我看看,讓我看看你們是否真的可以擊敗清軍?”

一席話說的聆敬陽心裡很不痛快,他拼死拼活把清軍入關情報送來,卻被袁宗第瞧不起,他堅定眼眼神,和袁宗第說道:“末將在三屯營擊敗清軍,是過去的輝煌,今日能和諸位大人一起抗擊清軍,也是末將三生有幸,只是末將這點人馬頂在最前面,也難以抵擋清軍突襲。”

“荒唐,我右營兵馬還有唐總兵,白總兵三部兵馬,豈會懼怕清軍?”

白鳴鶴怒斥聆敬陽,聆敬陽硬著頭皮,繼續說道:“在座諸位,一定有人以前和清軍交戰,清軍此次入關,定是傾巢而動,大明數十萬邊軍都擋不住清軍進攻,我們這數萬兵馬擋得住還好,擋不住,陛下還有其他進攻山海關部隊,會受到毀滅性打擊,而我軍在關內其他兵馬,不是路途遠,就是散開在各地,根本做不到在短時間聚集兵力,讓清軍殺入中原,將會引起血崩。”

袁宗第臉色一變再變,聆敬陽又適時補刀,關內投降明軍去如過江之鯽,前線戰敗,投降明軍會不會反叛,各地地主和地方官宦勢力,也會不會跟著興風作亂?

袁宗第越聽越心驚膽顫,所有人都以為進攻山海關是信手拈來,卻沒有想到要是進攻失敗,新生的大順朝廷,會被其他勢力聯手抹去。

他頓時下令加強和唐,白兩部聯絡,各部構建工事,防止清軍突然進攻,等安排好以後,覺得聆敬陽這個小將頗有戰略眼光,於是問聆敬陽可有破敵之策?

聆敬陽胸有成竹,和袁宗第建議,大順軍應儘早撤兵,吳三桂投降清軍,將會被天下人恥笑,關寧軍士氣也會大減,而大順軍也不用兩線作戰。

袁宗第疑惑聆敬陽這廝口氣好大啊,問他為什麼是兩線作戰?

聆敬陽知道袁宗第有些心動,和他說起應天府小朝廷,數天前京城被攻破,朱由檢生死不明,可大明在江南還有一套行政班子,他給袁宗第打一個比方,江南的應天府小朝廷,就是順天府朝廷孿生兄弟,陛下滅掉順天府,應天府就不再把清軍作為主要敵人,而是極端仇視大順,很大可能會和清軍聯手,消滅大順,為順天府報仇。

袁宗第和部將都倒吸一口冷氣,不等他們開口,聆敬陽又說起清軍,清軍如果打著為崇禎報仇旗幟,你們猜北直隸,河南,山東,還有已投降明軍,有多少人會跟著清軍一起進攻我軍?

袁宗第認識到聆敬陽絕非庸才,剛才有多瞧不起他,現在就有多佩服他,他決定再去覲見陛下,勸說陛下撤軍,莫要在這裡和清軍,關寧軍野戰,他讓聆敬陽跟著白鳴鶴熟悉右營,這等良將可要留在身邊,白鳴鶴很瞭解袁宗

第,帶著聆敬陽去右營各部拜碼頭,聆敬陽跟著他在右營轉了一圈,總算是熟悉右營都尉以上將領。

一圈結束以後,天色黑下來,明天就是二十一日,聆敬陽也不知道袁宗第能否勸說李自成撤兵?

深夜,袁宗第疲憊從中軍回來,他沒有成功勸說李自成撤退,李自成告訴他,大軍士氣正旺,此時退兵,將士不答應,關寧軍要是有種,還會出關追殺,只有一路前行,奪取山海關,完成戰前制定策略,大順軍才可以在江北站住腳。

袁宗第回來以後,立即趕往唐通軍營,唐通正在和白廣恩一起商議禦敵,倆人並沒有多大信心擋住敵軍主力部隊進攻,聽說袁宗第前來,兩人連忙出營迎接。

“唐總兵,白總兵,深夜前來,多有打擾,還請多多見諒。”

袁宗第並沒有因為唐通是降將而趾氣高揚,白廣恩以前是流寇,後來投降洪承疇,成為官軍,大順軍勢力大,又投降大順軍,兩人見袁宗第如此客氣,心想這袁宗第深夜前來,又這麼客氣,莫非今晚要突襲關寧軍?

唐通開口說道:“袁將軍,豈敢豈敢,不知將軍深夜前來,是要突襲山海關嗎?”

“非也非也,我來是想和二位總兵商議,清軍主力和關寧軍來襲,我們三家兵馬能否一戰?”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唐通和白廣恩搖搖頭,沒有實力和清軍拉開打,但是可以和關寧軍一較高下,袁宗第受到聆敬陽影響,已把清軍當成假想敵,問唐通,白廣恩能否擋住清軍從一片石入關。

唐通揮揮手,說道:“非貶低我軍,這清軍主力來攻,我們三軍能抵擋以天,就算是超常發揮,哪怕是戰死,也死而無憾。”

“那就擋清軍一天,給陛下爭取時間,只要攻破山海關,我軍可以依靠山海關,進可攻退可守,就算是清軍主力來襲,也可以和清軍攻防,同時令關內軍隊來援,讓清軍吃不了兜著走。”

袁宗第說這話時,想起他剛才沒有說動陛下撤兵,不僅僅是陛下,其他將領也覺得他怎麼變得和老鼠一樣,其實他心,苦,大順軍上下根本沒有做好和清軍血戰的準備,他來唐通軍營,就是想帶著偏師,給大順軍這條船縫縫補補。

唐通很忌憚清軍紅夷大炮,他的部隊有一部分火炮,也有一定野戰能力,但是在清軍炮兵部隊面前,體量太小,完全沒有清軍火力強大。

他和袁宗第說道:“袁將軍,清軍火器厲害,我們野戰並不佔優勢。”

唐通說起火炮,倒是讓袁宗第恢復些信心,他軍事經驗非常豐富,猜測到清軍火速入關,一定是摒棄重武器,輕裝前進,才能夠在這麼短時間抵達山海關,和唐通,白廣恩說起清軍也是倉促起兵,不可能帶著千百斤重的火炮,還能在這短時間內抵達山海關,各部以盾牌兵列陣,弓箭火銃在後,射住陣腳,清軍不死傷過半,就打不穿三軍防線。

唐通和清軍也有過交戰,不少部下死於清軍刀下,和袁宗第拍著胸膛:“那就依靠袁將軍之令,明日我軍死守一片石,為陛下攻破山海關爭取時間。”

袁宗第得到兩人態度以後,回到軍營,軍營內燈火通明,白鳴鶴等將領還在軍營等他回來。

白鳴鶴在天黑之前,調集軍中精銳五隻騎兵斥候部隊,每一支部隊二十騎兵,往一片石東北方向前進,半夜只回來兩支部隊,另外三隻斥候全軍覆沒,回來兩支部隊也有傷亡,兩支部隊加起來就剩下二十一人。

袁宗第並沒有責怪白鳴鶴,調動寶貴騎兵去一片石東北方向,雖然損失大部分斥候,卻也知道一片石附近,有一隻數量不明的敵軍,根據撤回來的斥候反映敵軍非常強大,很多士兵都是在黑夜裡被弓箭射殺,袁宗第沒有絲毫猶豫,下令各部抽調精銳騎兵,再去一片石東北方向

,哪怕是騎兵死完了,也要知道敵人有多少?

白鳴鶴很想親自上陣,帶領騎兵和敵軍作戰。“將軍,誰帶隊?”

“你是不是想去和清軍,關寧軍會一會?”

白鳴鶴沒有否認,他點點頭,請求讓他帶領騎兵去打探敵情,袁宗第深思熟慮,白鳴鶴是右營二把手,軍事經驗也很豐富,讓他去最適合。

話到嘴邊時,突然想起聆敬陽,他在三屯營擊敗清軍,還能長途奔襲到中軍,雖然他很欣賞聆敬陽謀略,卻始終認為優秀將領,必須在戰爭中得到成長。

最終還是決定讓聆敬陽去,而白鳴鶴作為二把手,不能輕易執行這個危險任務,他和白鳴鶴說道:“你留守軍營,讓聆敬陽和他的人去看一看。”

袁宗第讓聆敬陽去,白鳴鶴有些失望,袁宗第為給聆敬陽補充兵力,又從馬肆中給他五十匹戰馬,讓聆敬陽明天上午趕回來向他彙報情報。

此時聆敬陽還沒有睡,他回到軍營以後,帶著李如風,董大器等將領熟悉五百新兵,回到帳篷已經是累的氣喘吁吁,剛躺下來,想美美睡一覺。

突然聽見今晚放哨的方小眼,扯著喉嚨大喊:“來者何人?”

下一秒,一個響亮耳光響徹夜晚,方小眼捂著臉頰,他被白鳴鶴一巴掌打的說不出話來,白鳴鶴也是被氣的,本來是他帶兵去打探敵情,袁宗第卻讓聆敬陽去,心裡就有氣,袁宗第又讓他來傳達軍令。

很不情願來到聆敬陽軍營,氣還沒有消,被一個小小哨總給吼了一頓,他抹了抹臉上口水,那是方小眼怒吼一聲噴散在他臉上,味道臭不可聞,猶如在他剛熄滅怒火上面,傾倒一盤熱油,瞬間炸起,一個耳光賞給方小眼。

方小眼被打了以後,可憐巴巴看著白鳴鶴帶來一群如狼似虎親兵,親兵也是第一次見到哨總吼白鳴鶴,要不是白鳴鶴忍住,親兵早就上去燉了方小眼。

白鳴鶴親兵白二傲慢和方小眼說道:“讓你們聆掌旗來見白將軍。”

聆敬陽在聽到方小眼破鑼嗓門,迅速穿上鎧甲,在他隔壁帳篷的全鐵風和冷如鐵,也飛快穿好鎧甲,聆敬陽帶著這一群部下,來到軍營門口。

聆敬陽擠出一起笑容,和白鳴鶴說道:“末將下屬不知是白將軍前來,末將現在就撤他哨總,還請將軍不要和小孩一般見識。”

白鳴鶴這才看見被他賞了一耳光的方小眼,就是一個娃娃,也就算了,和聆敬陽說道:“小娃娃不懂事,卻也盡職,我今晚來傳達袁將軍軍令。”

聆敬陽和部下頓時站直身體,等待白鳴鶴傳達袁宗第軍令。

白鳴鶴很是認真向聆敬陽傳達軍令:“你部騎兵往一片石東北方向前進,明日上午趕回,要知道敵人有多少,是清軍還是關寧軍?”

軍令穿打完以後,他又讓部下從黑暗中牽來五十匹戰馬,送給聆敬陽作為幾萬執行任務坐騎,其他人不知道一片石是清軍還是關寧軍,聆敬陽可知道,一片石北邊集結的是清軍主力部隊,可他又不能當面和白鳴鶴說那裡是清軍。

白鳴鶴以為聆敬陽沒有回覆他,以為聆敬陽慫了,有些瞧不起說道:“不敢?”

“不是,末將這就去準備,謝將軍送來這些戰馬。”

白鳴鶴傳達軍令後,帶著部下回去,聆敬陽連忙召集軍營中二十個騎術不錯的士兵,和他一起去執行任務,而將領只帶李如風和冷如鐵二人,其他將士留守軍營,等待他回來。

眾將士整理裝備以後,二十人一人兩馬在黑夜中,往軍營東北方向前進,前進到十公里距離,聆敬陽和李如風說道:“你們在這裡接應,我和冷如鐵去看看。”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