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0章楚王咋不急呢?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中堂大人!”呂宮一下愣住了,沒想到負責談判的馮銓,忽然來這麼一手,讓他沒忍住發出一聲驚呼。

來的路上馮銓那麼淡定,他只以為中堂大人經驗豐富,心裡已有應付的辦法,卻未想到辦法就是臨陣投降。

這讓呂宮臉上滿是驚愕,一時間轉不過彎來。

他這一聲,讓端坐在殿上的王彥回過神來,王彥看著兩人稍微一想,立刻就揮手道:“將呂宮帶下去,看管起來,不許他和任何人接觸!”

兩邊的甲士,當即上前一左一右,將呂宮架著脫出,福臨給他的國書,也掉在了殿上。

待呂宮被拖出大殿,王彥眯著眼,打量了伏地低頭的呂宮一會兒,冷笑一聲,“馮學士是要棄暗投明麼?只是這個時機,不覺得遲了一些麼?”

馮銓是最早投降滿清的明朝大員,影響力僅次於洪承疇,他幹過閹黨首輔,所以連帶著許多閹黨,都投靠了滿清,為滿清能迅速佔據北方,起了巨大的助力。

他要是早些投降,或許還能將功贖罪,可臨到此時才想要歸順,卻未免太晚了一些。

雖說他現在投降,也能起到一些益處,能夠為王彥的部署,拖延一些時間,但是如果馮銓說不出什麼花樣,王彥還是有些想弄死這個老賊。

馮銓忙伏地說道,“殿下教訓的是,罪臣歸來的時機確實遲了一些,但是罪臣是為了幫殿下和大明,自覺罪臣的身份還有些作用,才一直留在北京!”

說著,他從胸口取出一封信件,舉過頭頂。

他這話,鬼才相信,只怕是他覺得滿清不行,才想著歸順大明。

王彥見他舉起信件,心中一陣疑惑,聽老賊的口氣,好像早就想反正一樣。

王彥揮手讓侍衛將信拿上來,他接過拆開蠟封,開啟一看,卻是王績的書信。

當下王彥不禁皺起眉頭來,原來這個馮銓,在南都光復之後,就與透過屬下暗中給詹霸提供過一些資訊,對明朝的密碟手下留情。

在詹霸病死之後,王績為了能從清廷中樞,獲取情報,曾想要策反馮銓,不過他只是為明朝提供了一些無關痛癢的情報信息。

這廝很謹慎,一直都是讓學生露面,並沒有直接表明要反正,所以北京的密探,並沒有向王彥報告策反了這麼一位重要人物。

直到最近,中原大戰的結果出來,他才積極起來,聯絡城中漢臣,還有綠營,已經做好了獻城的準備。

看完信,王彥不禁盯著馮銓看了會兒,這個老狐狸一看明朝起來,就存了腳踏兩條船的心思,早為自己想了後路。

王彥沉默了半響,沉聲說道:“好了,既然馮學士能棄暗投明,孤王保你一家安全,但是官就不要做了,你可有異議?”

這個時候,不像洪承疇一樣,被鑄成鐵人跪在孝陵前,遺臭萬年就不錯了,還能保住性命,馮銓哪裡敢有什麼異議,他忙扣頭,“罪人謝過殿下不殺之恩!”

王彥點點頭,隨即開口道:“接下來,你知道該怎麼做嗎?”

“罪人斗膽猜測,殿下大軍止步於大名府,是在等朝鮮的訊息麼?”馮銓抬起頭來,賠笑道。

王彥眉頭一挑,馮銓這個老狐狸,還是很有些眼光的,他沒說什麼,點了點頭。

見此馮銓當即說道,“那罪人知道該怎麼做了!”

王彥聽了對旁邊的侍衛道,“幫馮學士重新安排宅子住下!”

說完他便揮手讓他們一起退下,不久之後,王彥招來遊友倫,吩咐他治理好河南,然後召集行轅官員,準備前大名府對北京動手了。

大名府曾經做過北宋的“北京”,歷史久遠,人口眾多,物產豐富,自古便是富庶之地。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它在北直的地位僅次於保定府,但是滿清八旗在河北掀起圈地浪潮,百姓田產被旗人所奪,還被強迫勞役,人口逃走大半,大名府早已衰敗下來。

現在明朝的北伐大軍,駐紮於大名府已經有一月時間,十多萬人駐紮於此,人吃馬嚼,每日都有無數物資運送過來,間接的帶動大名周圍的經濟,使得大名府又活躍起來。

十萬明軍,分成三營,在東、西、北三個方向築成大營,白色的營帳將大名府包圍,使得這裡儼然成了一座軍事重鎮。

清晨微風習習,吹著大營中的大旗獵獵作響,營地內校場上,參與早操的士卒,正喊殺震天的操演著,其中不時夾雜著哨聲和成片的銃響。

王彥手按著寶刀,站在校場上注視著士卒的演練,為了防止士卒懈怠,王彥規定一日兩操,每天清晨和晚上,都要進行操演,並且風雨無阻。

除了每日兩操之外,一月一次營部會操,每年一次各鎮比武的秋操,都必不可少,而且操演,並分只是針對士卒,為了防止流於表面,王彥規定操演各部將領必須到場,秋操時內閣和六部堂官,必須出席。

正是嚴格的操演制度,保證了明軍的戰力,不曾下跌。

這時王彥正看著校場操演,站在他後面的戴之藩卻靠近了王夫之,小聲問道,“閣老,眼下北京唾手可得,軍中同袍,都在詢問,拿下北京之後,接下來該做什麼哩?”

王夫之看了他一眼,目光又投向校場,用只有戴之藩能聽見的聲音回道,“是誰再問,高一功、李過還是劉順?”

“是高一功,我前些天剛收到他的私信,劉順私下也和我隱晦的說過此事!”戴之藩說完,又問道:“閣老對此事怎麼看?還有殿下是什麼想法,閣老可曾清楚?”

兩人心照不宣,都沒提到底什麼事,可是大家心裡卻都明白。

聽見高一功的名字,王夫之一點也不意外,其他勢力對此事,到還並不迫切,甚至許多人想維持眼下的狀態。

眼下他們和王彥一起來治理大明的江山,瓜分大明的利益,王彥只能算是個大管家,可要是做了那件事,王彥就站在了他們的對立面,他們再想胡作非為,就是挖王彥的牆角,破壞王彥的江山,而且王彥成為至尊之後,要怎麼處理他們這些威脅,他們也並不知道,那為什麼要冒風險撫個主人上來?

這些年來,心學思想的傳播,讓不少人的心思都活絡起來。

前兩年黃宗羲就說“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之後又有士子唐甄直言,“自周秦以來,凡帝王皆賊也。”

官紳對於是否改變眼下的格局,思想上並不統一,一些人或許支援,可反對的人和沒有想清楚的人,估計更多。

順系是徹底得罪了朱家,使得他們迫切的想改天換地。

特別是高一功鎮壓唐、魯出了大力氣,所以見王彥將要光復北京,就開始替王彥著急起來。楚王想啥呢?一點動靜都沒有,是不是該做什麼呢?

王夫之稍微沉默,半響後說道,“殿下怕是沒有此種想法!”

此事不管以何種藉口,都是犯上作亂,留不下好名聲,站不住道義。

之前在河南,王夫之推動給有功將士賞賜田產,其實就是在為王彥鋪路,首先給予將士們好處,進一步拉攏軍隊。

讓大族和商賈以糧換地,同樣也是在買通士紳,獲取他們的支援,只要軍隊和官紳都沒意見,那事情就是水到渠成,損害一點百姓的利益,特別還是剛歸順的北方百姓,並不是太嚴重的事情。

王夫之想用好處和利益,來打消軍隊和官紳對王家的顧慮,覺得王家上位之後,他們會得到更多的好處,這樣他們才會支援王家,來做那件不光彩的事情。

只是王夫之沒有想到,他這麼做卻引起了王彥的反感,這也就說明,王彥暫時還沒有想那麼深。

不過,王夫之相信,以王彥的頭腦,他很快就會反應過來了。

戴之藩聽了王夫之的話,微微皺了下眉頭,“殿下若是不想,那該怎麼辦?”

“這種事情,自然不能殿下主動提!”王夫之輕輕揮了揮手,小聲結束話題,“時間還早,明章也不用太操心,等北京拿下,殿下威望如日中天之時,我們再議不遲。”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