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3章 臨清山崑崙派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既然都到了臨清縣何不去試試,萬一能找到爹爹救的那名道士呢。

回憶起此事,古軒立刻盤算起來。

‘不求那人能有所回報,只希望他能收留我和弟弟教導武功也是好的。’

‘退而求其次就算沒找到,在臨清縣縣城找份工作,怎麼也比在臨水鎮找工作要強吧。’

“三弟,咱們去臨清縣,然後再去臨清山找我爹曾經救過的那名道士,看看能不能拜在崑崙派門下。”古軒對王楚說道。

結了房錢,用剩下的錢買了些乾糧,最後只剩下二十文錢的兩個人便啟程去臨清縣了。

之前已經打聽好方向的他們,沿著路走出了臨水鎮。

在臨水鎮客棧整理神龍盤時,想到自己還有兩本輕功秘籍可以修煉,便從啟程開始一路上都在使用輕功趕路。

兩人一路上走走停停,但只要是走的時候就異常迅速,看得來來往往的人群都有些不解。

為何兩個看起來不過十歲的孩子,走得卻比他們快那麼多,動作看起來卻有些詭異。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只有一些練家子明白這兩個娃娃是在練輕功,而且目光中還有些許驚訝和些許讚賞,畢竟看起來也就是十歲左右的兩個孩童,就可以達到基礎內功的第六重境界,從而修煉輕功,這是非常難得的。

古軒根本不管四周的眼光,累了就停下來休息,休息夠了就繼續用輕功趕路,中間不再用步行,強制性的進行練功。

對於古軒來講還好些,體內的內力完全足夠一直使用輕功的,但是王楚卻是不行的,所以古軒便時不時的陪著王楚一起打坐修煉內功。

雖然古軒二人才剛剛修煉健行步,速度算不上有多快,甚至比總體上比行人還要緩慢,但是能邊練功邊趕路,至少節省下練功的時間了。

“二哥,這健行步第一天練時差點摔倒,現在勉強可以運用氣勁保持住平衡了,可頂多走上一陣便要休息許久,這樣豈不是要好久才能到達臨清縣,會不會耽誤行程?”王楚一邊休息一邊說道。

古軒平靜的解釋道:“沒事,雖然路程的時間變長了,但是能修煉輕功,反而節約時間了,咱們現在缺少的就是練功的時間,其他的事情都不急,況且只要把健行步練到第三重,以後就能長久的節約時間了。”

經過三天的‘趕路’,第四天的清晨,古軒二人終於來到了臨清縣縣城。

望著縣城高達七八米雄偉的城門樓,一眼望不到邊的宏偉城牆以及出入城都需要排隊的場景,古軒和王楚完全的被吸引住了。

“二哥,這就是縣城啊,好大,人好多,咱們現在去哪?”王楚問道。

“進城咱們也不知道做什麼,還得交錢,先去打聽下臨清山崑崙派吧。”古軒邊說邊朝人群走去。

看著熙熙攘攘的人群,古軒找了一位看起來比較面善的中年人問了問:“大叔,您知道臨清山崑崙派怎麼走麼?”

“你們兩個娃娃是外地來的吧,臨清山雖然在臨清縣境內,但是距離並不近的,從這條小路走,需要近百里才到。”中年人指了指旁邊的一條小路說道。

“不過臨清山很容易辨認,從山下就能看到崑崙派的所在。”中年人又熱心的說道。

和中年人道了聲謝,又問了幾人,均是同樣的答覆,古軒和王楚便又施展健行步向眾人所指的方向快速走去。

古軒和王楚行了三個多時辰,過了午時才來到山腳下。

望著山上山下鬱鬱蔥蔥、柳舞竹搖、鳥語花香,景色甚是怡人,二人頓時明白為什麼崑崙派要選在這裡建立了。

臨清山並不算高,重在風景秀麗,植被充足,並不像有些名山那樣被仙氣籠罩宛如仙境讓人高不可攀。

它的特點在於無論是近在咫尺還是遠遠望去都會讓人覺得容易接近,總想上山看上一看。

古軒二人沿著山路往上行,沒走半里便見一處山門,山門之上寫著‘崑崙派’三個大字。

山門右側還有座石碑,兩人走到石碑後,看著上面講述的是崑崙派的由來。

‘崑崙派創於五代十國年間,創派祖師為崑崙大師,原本為後周國護國法師,後周滅亡後,回到故土的崑崙大師便隱居於此,在此傳授道法和武功;後又因多行俠義之事,被此地人民敬仰,門徒日盛,為了更好弘揚道法,故創立崑崙派。’

古軒二人看著石碑後的講述心中也暗暗的決定,一定要加入崑崙派。

報完仇之後就要去行俠仗義,殺盡壞人!

幼稚的願望也許就是最大的動力,為日後他們的成長提供著充足的能量。

就在此時,一名三十歲上下身著青衣道袍、面容俊朗、身姿修長、道貌岸然的青年道士從山門後走了出來,身後還有三名十五六歲身著灰衣道袍的年輕小道士跟隨。

其中一名灰衣小道士厲聲喝道:“你們兩名孩童在本門的石碑後做什麼?”

聽到喝聲的古軒和王楚,趕緊直了直身子,向四名道士走去。

“拜見道長和三位道兄,我二人是來崑崙派找人的。”古軒一抱拳,故作老成的說道。

王楚早已學會此禮節,隨即也抱拳施禮。

本來一旁的年輕小道士打算繼續問話,卻被青年道士攔了下來。

青年道士見兩個娃娃不過十歲左右,卻能如此有禮,實屬難得,便輕聲問道:“不知你二人要找哪位?報上姓名,貧道遣人把他叫來。”

青年道士以為這兩個孩子是來尋親的,所以才有此一問。

“我二人也不知道他叫什麼,是我爹臨終時讓我帶著弟弟來的,我爹說七八年前在林玉縣涼山鎮附近救過一名道士,那名道士說如有需要之時便拿這本《八卦劍法》來此地尋他。”古軒一邊說一邊從懷中取出早已準備好的劍譜。

青年道士見到劍譜後,神情微變開口問道。

“你父親姓甚名誰?”

“我爹叫古天恩,我叫古軒,這是我義弟王楚。”古軒介紹道。

青年道士聽到古天恩三個字的時候便已經知道孩童所言不假,但想到古天恩已經仙去,神情頓時變得有些黯淡了。

可是隨即又想到恩人如果不是仙逝,可能一輩子都不會讓孩子來崑崙派找人,證明恩人根本就不在意救助的人是誰,此等好人的後代,想來也不會差的。

隨即青年道士又看了看紫軒二人,黯淡的神色才得以緩解,只是看向古軒二人的眼神卻變得有些熱情起來。

“三人守好山門,為師帶他二人上山。”青年道士向身旁的小道士吩咐道。

“是,師傅。”

看著師傅帶著兩名孩童上山的背影,三名小道士也納悶了。

‘這兩名孩童到底和師傅是什麼關係,難道孩童所說的道士就是師傅?’

————————————————————

PS:請大家支援正版,本文創世中文網首發(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