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佔領澳新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澳洲聯邦政府最終沒有選擇抵抗到死,而是在6月7日向抵達了堪培拉的聯邦陸軍第二裝甲師投降,至此,劉芾的入侵澳洲計劃的主要階段基本算是完成了,比預計的時間提前了7天,澳洲政府就投降了,而且大部分政府官員都被抓獲,沒有發生軍隊將領或者政府要員帶著武裝部隊和聯邦打游擊的現象。

雖然聯邦軍隊在幾個城市戰中表現得都很兇殘,但是一旦澳洲民眾聽從他們政府的指揮,停止了武裝抵抗,聯邦軍隊也不會無緣無故的闖進當地居民家中。相反,聯邦軍隊大部分停留在所佔城市的外圍地區,只派少部分憲兵進入城市,監督當地政府執行聯邦的新命令。

不過澳洲政府投降,並不意味著南海聯邦能夠佔領這塊大陸,因為這裡的面積實在是太大了,就算把聯邦所有的軍隊都扔進來,也無法達到全部佔領的目的。要想在這塊土地上長久的發展下去,就必須採取更溫和一點的態度,與當地土著人、白人展開協商,化解和降低相互民族之間的對立情緒,然後慢慢的使他們融入新的國家當中去。

不過劉芾暫時還沒有時間去搞這些東西,當澳大利亞政府投降的訊息傳回英國之後,全世界都知道了南海聯邦進攻並佔領了英國的自治領地。這就是向英國宣戰,因為澳大利亞名義上還是英國國王的治下,英國還派有總督在澳大利亞。雖然是形勢上的,但是從法理上講,南海聯邦是在攻擊英國領土。

這樣一來,英國就算是不想和南海聯邦宣戰也不成了,6月7日,英國國王喬治六世簽署了宣戰書,英國向南海聯邦宣戰,同日,法國政府也向南海聯邦宣戰,雖然法國現在已經危在旦夕。但是按照英法之間的協議。任何一個國家與第三國交戰,另一個國家自動就與第三國成為交戰國,宣佈宣戰都一樣。

隨著英國政府與南海聯邦進入戰爭狀態,紐西蘭、南非、加拿大、印度等英國的殖民地和自治領也就同時變成了南海聯邦的敵人。於是在6月10日。南海聯邦的航空母艦編隊光顧了最近的一個敵人紐西蘭。在其首都惠靈頓以南擊沉了3艘紐西蘭海軍的戰艦。然後新西蘭政府也選擇了投降。

這其實不是新西蘭人沒骨氣,也不是不想為他們的國王效忠,而是他們看不到任何希望。在強大的南海聯邦海軍面前,澳大利亞700多萬人口都擋不住,你讓紐西蘭這100多萬人咋奮戰啊,還是跟著澳洲大哥一起投降吧,國王他老人家估計也不會怪罪這些漂泊在外的子民的。

南海聯邦的這一連串組合拳不僅快而且狠,只用了9天就佔領了澳洲和紐西蘭,這讓全世界各國都驚恐萬分。比起德國小鬍子在歐洲大陸的表演,劉芾的南海聯邦毫不遜色,雖然對手在世界上的軍事實力根本排不上號,但是如此之大的一個國家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被攻陷,連還手的餘地都沒有,這讓世界其它國家對南海聯邦的軍事實力又有了一個嶄新的認識。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首先站出來說話的並不是英國政府,也不是美國政府,還不是小鬍子,而是墨索里尼這個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義大利領袖。在他的講話中,不僅把聯邦軍隊的戰鬥力說上了天,還把劉芾也捧成了僅次於上帝的存在。然後他話鋒一轉,直接痛斥英法等國在歐洲和全世界的霸權主義,並發誓要與德國和南海聯邦站在一起,堅決維護世界的公正。

在墨索里尼同志這篇激情洋溢的講話之後,意大利政府終於不再當牆頭草,它選擇了與德國一起,向英法等國宣戰,加入了戰局。同一天,義大利軍隊開始向阿爾卑斯防線義大利一側和法國南部沿海地區邊境集結。

英國政府終於坐不住了,在6月份這前10天裡,一連串的打擊讓大英帝國有些搖搖欲墜了,但是英國人那種與大海搏鬥的頑強性格又讓他們更加團結起來。英國政府緊急聯絡了美國政府,並許諾了出最高的條件,以英國在海外的多個殖民地做抵押,要求美國政府出兵干預並提供物資援助。

其實就算英國政府不提這個要求,美國政府也不會坐視不管的。在這種形式下,如果英國政府被打垮,那麼德國在歐洲就將一枝獨秀,南海聯邦也將成為一個更大更具威脅的對手,而這兩個國家之間的關係很顯然要比同美國的關係密切,美國政府用腳後跟想也能夠想到在未來這兩個國家會給美國帶來什麼樣的壓力。

目前擺在美國政府面前的有3條路可走,一是加入戰爭,支援英國,阻止德國在歐洲大陸的擴張。

二是落井下石,加入瓜分英國殖民地的行列,與德國和南海聯邦一起痛毆英國。

三是繼續中立,向雙方出售軍火物資,任憑歐洲和亞洲局勢向對美國不利的方面發展,能混一天算一天,以後咋樣不考慮。

相比較而言,第三條可以直接無視,那是一個街道上隨便拉來的混子才能做出來的事情,如果美國政府這麼幹,那還選什麼總統和議員,直接扔給一個人就可以幹了。

第二條也很困難,因為美國政界的精英階層全部是撒克遜盎格魯人,他們心中的英國雖然是一個競爭對手,但那只是對美國自己而言。如果摻合進來外人,英國就是美國的親戚,必須合起夥來先對付外人,絕對不能兄弟兩個打架,讓外人佔了便宜,所以第二種辦法也不成。

那就剩下第三條路可走了,可是現在法國基本算完蛋了,英國能撐到什麼時候還不清楚,光靠著美國和英國能夠對抗德國和義大利嗎?而且除了這兩個明確結盟的國家,還有一個南海聯邦在亞洲折騰,雖然它沒有和德意結盟,但是目前也只能把它算作是美國和英國共同的敵人。

英美兩國面對德意南三國有取勝的把握嗎?羅斯福總統與其幕僚研究過多次,答案是沒有。美**方對於自身實力和世界其它國家的軍事實力一直都很關注,雖然南海聯邦很可能隱藏了軍事實力,但是如果仔細分析一下的話,還是有脈絡可尋的。

按照美**方的分析,美國目前的軍事實力略低與南海聯邦,而英國除了海軍可以碾壓德意兩國之外,其他方面都差得不是一兩個層次。如果德國幹掉了法國,那麼與英國之間只隔著一條英吉利海峽,這條最窄處只有幾十公裡海峽,並不足以抵禦住德國對英國本土的進攻,所以美英聯手,從軍事實力上要弱於德意南三國。

難道三條路都走不通嗎?美國政府正在撓頭的時候,英國首相丘吉爾親自來到了美國,與羅斯福進行了會晤,在兩個人交換意見的時候,雙方也就軍事實力問題做了探討,並取得了一致意見,不過丘吉爾提出了另外一個國家,那就是蘇聯。

在丘吉爾看來,蘇聯與德國不可能成為盟友,雖然雙方簽訂了10年期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但是這個條約做不得數,一旦德國騰出手或者蘇聯穩定住了國內局勢,兩個國家必然會開戰。所以就英美兩國來說,可以在這個時候把蘇聯拉進來,成為英美蘇三國對抗德意南三國的局面,這樣雙方的實力對比就會產生很大的變化。(。。)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